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及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患儿及同期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各30例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并调查受检者三代内特应性体质家族史。结果:①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IgE水平为(525.39±252.29)IU/ml,显著高于缓解期(153.92±62.23)IU/ml,P<0.001,CVA两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2.26±14.83)IU/ml,P<0.05。②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水平(1.11±0.48)×109/L显著高于缓解期(0.50±0.23)×109/L,P<0.001,CVA发作期和缓解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13±0.07)×109/L,P<0.05。③CVA发作期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与哮喘发作期的(528.26±203.11)IU/ml和(1.16±0.43)×109/L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咳嗽变异性哮喘组阳性26/30例(86.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阳性7/30(23.3%)(P<0.01)。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IgE水平及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对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1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原皮试及IgE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变态反应学特点。方法对21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8例典型儿童支气管哮喘,16例健康儿童进行过敏原皮试及血清IgE检测。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典型支气管哮喘组、健康组过敏原皮试阳性率分别为90.48%、94.44%、25.00%;血清IgE分别为281.8+42.1KU/L、290.2+42.1KU/L、91.5+45.9KU/L。过敏原皮试阳性率及IgE结果显示,变异性哮喘组与典型支气管哮喘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一样,其发病机制为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原皮试及IgE检测能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提供诊断和免疫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淮安市楚州中医院儿科诊治的7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控制率(97.1%vs 80.0%)及治疗总有效率(62.9%vs 37.1%)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EV1[(2.27±0.30)L vs(1.93±0.30)L]及PEF[(4.57±0.99)L/s vs(3.88±0.79)L/s]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5(IL-5)均显著降低,白介素-10(IL-10)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IgE[(118.2±38.1)IU/mL vs(169.3±46.3)IU/mL]、IL-5[(22.5±5.2)pg/mL vs(29.5±6.3)pg/mL]及IL-10[(38.2±8.2)pg/mL vs(26.6±7.4)pg/mL]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与对照组的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气道病理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典型哮喘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1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及17例典型哮喘患者,并设对照组20例,观察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与基底膜厚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VA组FEV1%呈下降趋势,典型哮喘组FEV1%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哮喘组与CVA组比较亦有下降趋势。CVA组及典型哮喘组基底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哮喘组又显著高于CVA组(P<0.05)。基底膜厚度与FEV1%呈明显负相关(r=-0.738,P<0.05),而与PC20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基底膜增厚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特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是哮喘的一种早期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患儿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以探讨免疫致病机制。方法 以 43例急性发作过敏性哮喘患儿、2 0例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儿及 2 0例健康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 4+、CD 4+/3 0 +、CD 8+,CD 8+/2 8+T淋巴细胞亚群和CD19+B淋巴细胞亚群。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白介素 (IL 4)与IgE浓度 ,同时行CD 4+/3 0 +与IL 4、IgE以及CD19与IgE相关性分析。结果 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时 ,CD 8+/2 8+T淋巴细胞亚群为 ( 13 .7± 2 .8) % ,较哮喘缓解组的 ( 10 .6± 2 .8) %和正常组的 ( 11.9± 1.5 ) %显著上升 (P <0 .0 1) ;哮喘急性发作组CD 4+/3 0 +T淋巴细胞亚群与CD 19+B淋巴细胞亚群分别为 ( 2 .4± 0 .5 ) %和 ( 2 0 .6± 4.1) % ,缓解组分别为 ( 2 .0± 0 .3 ) %和 ( 17.8± 3 .3 ) % ,均较正常组的 ( 1.6± 0 .5 ) %和 ( 15 .8± 2 .9) %呈不同程度升高。CD 4+/3 0 +与IL 4、IgE以及CD 19与IgE均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儿T、B淋巴细胞功能状态出现紊乱 ,可能在过敏性哮喘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受免疫系统的影响,本文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哮喘患儿80例作为哮喘组,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含量。 结果 哮喘组CD3+、CD4+、CD19+、CD4+/CD8+[(62.13±11.24)%、(32.97±6.57)%、(24.35±11.21)%、(1.66±0.31)%]高于对照组[(71.16±12.64)%、(37.68±7.12)%、(13.87±8.46)%、(1.43±0.28)%,P<0.05],哮喘组CD8+[(19.87±4.21)%]低于对照组[(26.37±4.65)%。P<0.05]。哮喘组Th2、Th17、Treg、Th17/Treg[(4.42±2.14)%、(1.71±0.97)%、(7.65±1.35)%、(0.22±0.05)%]均高于对照组[(1.96±1.25)%、(0.89±0.42)%、(5.91±1.28)%、(0.15±0.03)%,P<0.05],哮喘组Th1/Th2[(1.31±1.32)]低于对照组[(2.70±1.47),P<0.05],2组Th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淋巴细胞[(36.57±13.24)%]低于对照组[(59.64±15.47)%,P<0.05],哮喘组单核细胞[(12.17±4.21)%]高于对照组[(3.68±1.74)%,P<0.05],2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与Th1、Th2、Th17呈负相关(P<0.05),单核细胞与CD3+、CD4+、CD19+呈负相关(P<0.05),与CD8+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含量可用于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判断。   相似文献   

7.
哮喘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CD21、CD23及血清IgE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哮喘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CD21、CD23表达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48例哮喘发作期儿童和29例哮喘缓解期儿童外周血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IgE水平,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哮喘发作组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哮喘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缓解组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和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r=0.726,0.739,0.714,P均<0.05)。哮喘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与血清IgE水平不相关。结论:CD21、CD23的表达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实验组,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以及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37.5%);对照组90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2.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的血清总IgE水平(175.58±45.62)和嗜血酸性颗粒细胞计数为(7.82±5.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54±50.36)和(2.36±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引发的危险原因,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容易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两者之间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沙丁胺醇、孟鲁斯特钠联合运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感染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罗红霉素、沙丁胺醇、孟鲁斯特钠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罗红霉素、沙丁胺醇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95%,FVC、FEV1、FEV1/FVC(%)水平分别为2.89±0.54、2.41±0.32、89.82±8.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AOPP、TNF-a、IL-6水平分别为16.25±1.97、42.32±5.52、25.75±18.75、6.24±1.2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斯特钠有助于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控制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孟鲁斯特钠、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小剂量氨茶碱对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收治的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92例,参照随机数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孟鲁斯特钠、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小剂量氨茶碱,7d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4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小剂量氨茶碱,用法及剂量、时间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的咳嗽症状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TNF-α、TGF-β1和IgE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日间症状[(0.62±0.60)分vs(1.08±0.70)分]、夜间症状[(1.32±0.98)分vs(2.24±0.64)分]、APACHEⅡ评分[(12.40±3.10)分vs(23.10±5.62)分]、血清TNF-α[(0.51±0.11)ng/mL vs(0.89±0.24)ng/mL]、TGF-β1[(78.20±20.00)ng/mL vs(114.00±13.40)ng/mL]和IgE[(149.00±12.50)IU/mL vs(244.00±33.00)IU/mL]水平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TNF-α、TGF-β1、IgE分别相互比较,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其能降低TNF-α、TGF-β1、IgE水平,且血清TNF-α、TGF-β1、IgE水平与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情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咀嚼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CVA患儿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早、晚各1次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每晚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咳嗽评分、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分别为(4.2±1.4)d、(8.5±3.7)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1)d、(12.9±2.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评分均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气峰流速值(PET)、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分别为(6.7±1.2)L/min、(3.4±1.3)L、(2.4±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0)L/min、(2.5±0.9)L、(1.9±0.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E、IL-4、IL-5水平分别为(124.5±40.6)kU/L、(71.2±5.2)ng/mL、(10.2±0.4)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1±41.9)kU/L、(88.7±7.5)ng/mL、(14.5±1.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咀嚼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CVA患儿的效果显著,孟鲁司特咀嚼片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同时可控制炎症反应水平,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激发试验阳性的亚急性、慢性咳嗽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探讨其对亚急性、慢性咳嗽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5例激发试验阳性的亚急性、慢性咳嗽患者均行肺功能、血常规、胸片、鼻窦CT、诱导痰检查,其中Eos计数和ECP水平的检测分别运用瑞氏染色和直接免疫荧光方法。结果:55例激发试验阳性的咳嗽患者中36例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6例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8例诊断为感染后咳嗽,5例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以乙酰甲胆碱PC20FEV1.0作为评价气道高反应性的指标,CVA组与各个非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65.5%。CVA组、COPD组、感染后咳嗽组以及UACS组诱导痰Eos计数分别为(9.2±5.4)%,(2.5±1.3)%,(2.3±0.6)%和(1.9±1.2)%,ECP水平分别为(227±56),(59±14),(46±18)和(42±24)μg/L,CVA组患者诱导痰Eos数量和ECP水平明显高于非CVA组(P<0.01),诱导痰联合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89.5%。结论:联合应用诱导痰炎性标志物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可提高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CD8+T细胞对单核/巨噬细胞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20例,健康对照22例,分别取静脉血5 mL,并分离MΦ、CD8+T细胞和B细胞。每份血样分成4组:MΦ递呈抗原组、CD8+T细胞参与MΦ递呈抗原组、CD8+T细胞体外活化后对MΦ递呈抗原影响组及自然状态下CD8+T细胞对MΦ细胞递呈抗原影响组。各组用CTLL2P抗原刺激18 h后,洗去刺激原,与自体B细胞共同孵育10 d,吸取上清液,测定特异性IgM、IgE、IgG含量。 结果:①哮喘患者MΦ单独递呈抗原,自体B细胞特异性IgM(A490值)(0.034±0.022)明显低于健康人(0.116±0.080)(P<0.05);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时,产生的特异性IgM(A490值)(0.031±0.021)低于健康人(0.079±0.064)(P<0.05);②哮喘患者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时,产生的特异性IgG(A490值)(0.102±0.041)明显高于健康人(0.081±0.067)(P<0.05),自然状态下及体外活化后CD8+T细胞与递呈抗原MΦ共同培养,产生的特异性IgG(A490值)(0.105±0.066, 0.079±0.059)与健康人(0.066±0.038, 0.069±0.047)无明显差别(P>0.05);③哮喘患者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产生的特异性IgE(A490值)(0.171±0.154)高于健康人(0.147±0.059)(P<0.05)。 结论:哮喘患者CD8+T细胞对MΦ递呈抗原产生免疫球蛋白有调节作用,而且参与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CD4+T细胞对单核/巨噬细胞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 方法:哮喘患者20例,健康对照22例,分别取静脉血5 mL,并 分离单核/巨噬细胞、CD4+T细胞和B细胞。每份血样分成4组:MΦ递呈抗原组、CD4+T细胞参与MΦ递呈抗原组、CD4+T细胞体外活化后对MΦ递呈抗原影响组及自然状态下CD4+T细胞对MΦ细胞递呈抗原影响组。各组用CTLL2P抗原刺激18 h后,洗去刺激原,与自体B细胞共同孵育10 d,吸取上清液,测定特异性IgM、IgE、IgG含量。 结果:哮喘患者CD4+T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共同培养递呈抗原时,产生特异性IgM(A490 nm)(0.033±0.031)低于健康人(0.098±0.062)(P<0.05);产生特异性IgG(A490 nm)(0.080±0.035)明显高于健康人(0.055±0.024)(P<0.05);产生特异性IgE(A490 nm)(0.154±0.119)的调节作用与健康人(0.186±0.101)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无抗原刺激的自然状态下,哮喘患者CD4+T细胞与递呈抗原单核/巨噬细胞共同培养,也能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IgG(哮喘组:0.075±0.018,对照组:0.057±0.018;P<0.05)。 结论:哮喘患者CD4+T细胞对单核/巨噬细胞递呈抗原产生的各型免疫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19-12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方法 102例患者均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研究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肺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预计值、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评价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痰细胞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的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组,31例)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AECOPD组,32例)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痰液诱导及诱导痰细胞学分类,并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结果:咳嗽变异型哮喘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0.186±0.163)×109/L、中性粒细胞(0.401±0.279)×109/L、ECP为(2.93±2.01)mg/L。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0.012±0.005)×109/L、中性粒细胞(0.555±0.288)×109/L、ECP为(0.36±0.28)mg/L。上述3个指标在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表现为痰嗜酸性粒细胞活化为主的多细胞炎症,痰嗜酸性粒细胞咳嗽变异型哮喘气道炎症中有较重要的作用,诱导痰细胞学分析对咳嗽变异型哮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成骨细胞特异因子(Periostin)血清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病情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33)和中-重度组(n=27),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所有受检者的Periostin、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进行检测,采用细胞分析仪对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进行测定,采用肺功能仪器对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患者的Periostin、IgE、EOS%及FEV1pred%水平,并将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组患者的Periostin、IgE、EOS%和FEV1pred%水平分别为(9.83±4.54)ng/mL、(534.46±98.32)IU/mL、(0.067±0.041)和(0.54±0.18),均明显低于中-重度组的(22.81±10.22)ng/mL、(393.23±103.43)IU/mL、(0.035±0.021)、(0.83±0.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eriostin、IgE及EOS%水平[治疗前(15.58±4.34)ng/mL、(454.28±43.23)IU/mL、(0.049±0.021);治疗后(11.25±5.27)ng/mL、(431.23±46.19)IU/mL、(0.041±0.016)]明显高于对照组[(6.46±3.23)ng/mL、(183.83±28.24)IU/mL、(0.032±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eriostin、IgE及EOS%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eriostin与IgE、EOS%呈正相关(r=0.512、0.384,P<0.01),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734,P<0.01).结论 Periostin血清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病情程度及治疗后转归状况密切相关,其可用于临床中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青龙汤对小儿哮喘激素干预的增效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满足诊断标准的69例小儿哮喘者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例)与对照组(n=34),两组均行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小青龙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两组治疗疗效,同时观察1个疗程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变化,比较两组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同时观察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治疗前后差异,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建立CD4+/CD8+对治疗疗效的评估模型.结果 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2.4%(P<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MVV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FVC、FEV1、MVV高于对照组,其中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IgE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CD4+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D4+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5.88%(2/34)与观察组8.57%(3/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效患儿CD4+/CD8+较高,CD4+/CD8+值达2.17时,患儿无效率较高.结论 小青龙汤联合激素治疗小儿轻中度急性哮喘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中医证候及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单一西药治疗,其机制考虑与增强患儿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