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u外翻(hallux abducto valgus,HAV)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患,表现为第一跖骨头内移,Mu趾向外偏。严重Mu趾畸形,第二趾被Mu趾挤向背侧趾间关节屈曲形成垂状趾,而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由于经常受压、磨擦使局部皮肤、皮下组织、关节囊增厚,骨质增生,发生Mu囊炎,继发疼痛。其病理改变归纳为:①Mu外翻,跖趾关节脱位;②第一跖骨内翻,Mu囊炎;③第二、三跖骨头处肼胝;④第二趾呈锤状趾;⑤第一跖趾关节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患,主要表现为(足母)趾外翻和第1跖骨的内翻畸形,通常还伴有第1跖趾关节的进行性向外侧脱位及(足母)囊炎,引起足部行走时疼痛,穿鞋困难,严重者需手术治疗.针对(足母)外翻的矫形手术方法有许多种,每种术式都有其优缺点.Scarf截骨术是目前欧洲广泛应用的方法,该法通过第1跖骨干截骨来治疗(足母)外翻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拇内收肌腱止点重建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改良McBride手术矫正轻、中度拇外翻27例36足,拇内收肌腱缝合于第一跖骨头外侧关节囊组(A组)14例19足,经骨孔缝合于内侧关节囊组(B组)13例17足。结果   A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4.9±3.7)°、(4.2±1.2)°,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5±5;B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8.1±4.3)°、(6.4±2.6)°,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8±6。两组比较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重建拇内收肌腱止点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临床疗效相近,但是经骨孔与内侧关节囊缝合法矫正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优于外侧关节囊缝合法。  相似文献   

4.
拇外翻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拇外翻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女性,在有些国家可高达50%.桂鉴超等[1]认为拇外翻主要是指第一序列的异常(足部第一序列是指跖楔关节、第一跖骨、跖趾关节、近远节趾骨以及趾间关节),而不仅仅表现为跖趾关节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正>拇外翻(hallux valgus)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一种前足畸形~([1]),俗称为大脚骨,是临床手足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多因拇囊炎急性发作,行走时第1跖趾关节内侧反复疼痛为症状来院就诊。自2015年1月我科针对前来就诊轻、中度拇外翻的患者,制定了微创截骨8字包扎固定,第2天即可出院的治疗方案,至2018年4月共手术27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拇外翻影像学表现为依据的Mnaa分型~([2]),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①轻度拇外翻:拇外翻角<30°,跖骨间  相似文献   

6.
拇外翻是拇趾近节趾骨自第1跖趾关节处外翻、内旋,第1跖骨内翻及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形成,拇外翻患者第1跖趾关节疼痛、肿胀和拇囊炎及足底部胼胝形成。我院自1990年至2002年共收治拇外翻200例(219足),拇趾外翻角均>20°,现将其跟踪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例拇外翻患者,5例为男性,195例为女性。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8个月~12年。临床表现有拇囊炎160例,第2、3跖骨头跖面胼胝形成29例,82例主诉有第1跖趾关节疼痛。200例中152例有穿高跟鞋习惯,150例有骑自行车经历。根据刘忠歧等〔1〕的分度,轻度采用M asride法术式,重度…  相似文献   

7.
顾晓晖  李涯松  毕擎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608-1611
目的 评估第一跖骨远端改良偏距Chevron结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自2015年7月-2016年10月,经治16例16足中重度外翻患者,男性2例,女性14例;年龄33~45岁,平均38.5岁。排除跖趾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跖骨头颈窄小、跖楔关节松弛等,采用第一跖骨远端偏距Chevron截骨,截骨顶点位于跖骨头冠状面中上部,距跖骨头软骨面背缘近端约4 mm,距背侧骨皮质约5 mm,截骨顶角约100°,截骨上臂垂直背侧皮质,下臂延伸至跖骨1/2处,推移矫形后螺钉固定。比较术前、后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足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第一跖趾关节评分标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估。 结果 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1.5)个月,末次随访时HVA、IMA、VA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满意度高。术后6周内截骨端均临床愈合,至末次随访无跖骨头坏死。 结论 第一跖骨远端改良偏距Chevron结合Akin截骨,矫形力强,截骨端稳定,利于固定,骨愈合快,手术简便,能有效矫治中重度外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女,35岁,右第1跖趾关节肿痛2月余,否认外伤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右第1跖趾关节外侧似有骨性突起,压痛明显。 X线表现:右第1跖骨远端可见三枚子骨,其中外上方一枚密度增高,与跖骨临近面毛糙,跖骨相应部位弧形内陷,边缘见有棘状增生(如图)。  相似文献   

9.
(足母)外翻是前足的一种常见的畸形,近年来,外翻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足母)外翻临床主要特点是(足母)趾向外侧偏移和第1跖骨的内翻,第1跖骨头内侧的骨赞和(足母)囊炎,一些患者合并有第2趾的锤状趾畸形和第2跖骨头下的疼痛性胼胝。根据上述特点,作者采用了第1跖骨的斜行外移截骨,缩短了第1和第2跖骨头之间的距离,使前足变窄,紧缩内侧关节囊,纠正坶趾的外侧偏斜。共施行此手术于100足,优良率达94%,本文还讨论了坶外翻的病因、病理、手术方法和生物力学等问题。该手术方法的优良率高,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0.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湿)病人常因病变累及足部发生畸形,疼痛,不能行走,呈所谓“类风湿足”改变。发病早期常由于跖趾关节滑膜炎局部发生肿痛。其后,趾常于跖骨背侧发生半脱位,跖骨头下的足底形成胼胝,疼痛不能行走,拇趾外翻引起滑囊炎以及爪形趾和足前部畸形等变化。Andrea cracchiolo 认为目前类风湿足的成形术要比髋和膝关节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需要重新评价类风湿足的手术疗效。Marmor(1976)报道311例类风湿病人足部畸形用clayton 氏切除术的效果,术后随访1—10年,89%效果良好,多数病人能穿普通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