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行微创TLIF(MIS-TLIF组),15例行开放TLIF(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测腰椎功能,依据改良Macnab标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微创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优于开放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开放TLIF组少于微创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两组JOA评分术后1年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标准,微创TLIF组和开放TLIF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6%和8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TLIF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突出症与开放TLIF效果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TLIF加单边固定、融合在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椎板间入路减压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改良TLIF加单边固定、融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前对比有明显降低,而JOA评分有明显上升,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TLIF加单边固定、融合在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能缓解疼痛,有利于预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前进行有效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加强体位及康复锻炼指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3-5d,出院后随访24-30个月,患者疗效评价优良率达93.67%,并发症发生率为7.59%。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腰椎微创手术的优势。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有效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分析了4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孔成形术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2例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按照MacNab评分标准,6个月随访时33例优,7例良,2例可,优良率95.2%。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优点。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5例单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Cage植入+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双下肢症状者,附加对侧开窗减压探查,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无脊髓及神经损伤,术后2-3天佩戴腰围下床活动。平均随访15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随诊结果,优良率96%,术后未见症状加重或复发。结论:TLIF技术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取31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给予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依次在手术前后,对患者开展神经功能、疼痛VAS与腰背ODI评估,并分析该术式中短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腰椎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7.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与功能障碍ODI评估均明显好于手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危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具有良好的中短期治疗效果,且具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经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 围手术期临床指标、ODI 评分及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 共10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50 例)和B 组(50 例),分别采用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TLIF 术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手术前后VAS 评分、JOA 评分、 ODI 评分、椎间融合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术中出血 量、术后引流量及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优于A 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12 个月VAS 评分低于术 前(P <0.05);B 组患者术后3 个月VAS 评分低于A 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VAS 评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 和12 个月JOA 评分、ODI 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5);两组患 者术后3 和12 个月JOA 评分、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TLIF 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具有 接近的临床疗效,但微创改良TLIF 术式应用在降低手术创伤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及减轻术后腰腿疼痛程度 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LIF技术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入路行腰椎间盘残留物摘除术,实验组采用TLIF技术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手术估计出血量及术前、术后腰椎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实验组采取Toth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明显(P0.05),椎间融合率为100%。结论采取单侧TLIF技术治疗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和分析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与开放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以期能够找到最为合适的TLIF手术方式。 方法 对2011—2014年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TLIF手术的共计1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Quadrant通道下TLIF组为102人,开放TLIF手术组为84人。经过术后严谨的随访,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等一般性指标,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VAS疼痛评分、MacNab手术疗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及融合率等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 微创Quadrant通道下TLIF组较开放TLIF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一般性指标中都有明显的优势(P<0.05),而在手术时间上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中优于开放组,而在术后6个月时,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疗效及功能的比较中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开放TLIF组的融合率高于微创TL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TLIF手术具有明显的微创手术优点如出血少、创伤小,并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与开放TLIF手术之间并无明显差异,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1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TLIF再手术治疗,1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前、术后采用VAS、ODI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评价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评价临床结果.结果 术后随访VAS、ODI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椎间融合率为100%.临床结果优良率88.9%.术中硬膜撕裂1例,1例出现感觉障碍,一过性母背伸肌肌力减弱,无切口感染,无术后感染,没有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TLIF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