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患者的肝移植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生存状况.[方法]82例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患者在我院移植中心接受下腔静脉全阻断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3d(术后早期)将根据AKI网络工作组有关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评估AKI发生和分期,并根据急性肾损伤情况将病人分为两组:急性肾损伤组(A组),非急性肾损伤组(C组),术后追踪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30 d、术后1、2和3年生存率.[结果]82例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肝病患者,除去2例再次移植者,共80例,出现急性肾损伤38例(A组),发生率为47.5%;未发生急性肾损伤42例(C组).A组MELD大于18分和循环不稳定发生率高于C组(P<0.05);A组术后呼吸机时间和ICU停留时间高于C组(P<0.05);A组术后30 d、术后1年生存率和术后2年生存率低于C组(86.8% vs 100%,78.9%vs 95.2%s及71.1%vs 90.5%;P<0.05),术后3年生存率数值虽低但无统计差异(63.2% vs 81%,P>0.05).[结论]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的患者肝移植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仍然较高,并影响术后短期和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否减少术后胰瘘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归入研究对象的305例P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分为:A组,术后≤5 d拔除;B组,术后>5d拔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对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胰瘘(3.1%vs12.1%)、腹腔感染(9.2% vs 20.3%)以及总并发症(24.5% vs 42.0%)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13.0(4 ~44)d vs 15.5(9 ~64)d,P<0.05].单因素分析示:性别(P<0.05)、术前有无显性黄疸(P<0.05)、胰管直径(<3 mm vs ≥3 mm,P<0.05)、肿瘤发生部位(胰腺vd胰腺外,P<0.01)、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dvs >5d,P<0.05)为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男性、胰管直径<3 mm、胰腺外肿瘤(胆总管远端、十二指肠乳头部、胆胰壶腹部肿瘤)、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d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24,2.369,3.874,5.028,P<0.05).结论 对于PD术后早期无胰瘘发生的患者,术后5d内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够显著减少术后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延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会增加术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不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植入双腔起搏器且心室电极置于右心室心尖部的患者,随访并记录末次超声心动图和起搏器程控结果,剔除起搏比例10% ~ 40%的患者.结果:共入选83例患者,随访(38±23)个月.术后中、重度二尖瓣返流(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MR)和三尖瓣返流(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TR)的发生率均高于术前(6.2% vs.2.6%,11.1% vs.4.9%,均P<0.01).术后中、重度TR患者9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高于无或轻度三尖瓣返流患者[(49.6±10.5) mmHg vs.(33.8±12.0) mmHg,1 mmHg =0.133 kPa,P<0.01],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外侧环舒张早期速度比值(E/Em)大于其他患者(11±5vs.9±3,P<0.05).心室起搏比例<10%的患者52例(A组),心室起搏比例>40%的患者31例(B组),术后两组中、重度MR和TR的发生率均高于术前.B组术后右心房较术前增大[(17.7±4.0) cm2vs.(15.6±3.2) cm2,P<0.05],右心室较术前增大[(21.5±4.4) mmvs.(19.9±3.4) mm,P<0.05],PASP≥50 mmHg的发生率高于术前(9.7%vs.3.2%,P<0.05).术后B组左心房、右心房面积均大于A组[(21.8±5.5) cm2vs.(20.2±4.6) cm2,(17.7±4.0) cm2vs.(16.1±3.8) cm2,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A组(68%±6% vs.70%±6%,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植入后过多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远期可导致左心房、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应用于计划性剖官产术的效果.方法 将95例计划性剖宫产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医疗护理管理,将110例计划性剖宫产作为路径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较2组孕产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满意度及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路径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7.25±1.45) vs(8.92±1.86)d,P<0.05],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863.20±63.50)vs(7048.65±110.36)元,P<0.05];产妇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2%vs 89.5%,P>0.05);产妇并发症发病率(8.18%vs8.42%, P >0.05)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10.91%vs10.53%,P>0.05).结论 临床路径应用于剖宫产术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使产妇满意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患者的临床放置及其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56例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group DLT)和支气管封堵器组(group BB),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进行支气管封堵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记录两组诱导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建立双肺隔离时间、一次成功率、肺萎陷程度、重新调整次数、气道峰压、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气、手术时间、术中缺氧情况以及拔管后早期咽痛声嘶发生率.[结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相比,支气管封堵器组建立双肺隔离时间较长,(173.1±75.1 )vs (95.6±30.2)s,P<0.05;肺萎陷程度相似,P> 0.05;术中平均气道峰压较高,(28.11±5.76 )vs( 21.57±4.02)cmH2O,P<0.05;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pH较低,7.35±0.03vs7.42±0.06,P< 0.05;PaCO2较高,平均(43.01±7.25)vs(35.79±3.17)mmHg,P<0.05;术后早期声音嘶哑发生率较低,14%vs 50%,P<0.05;术后早期咽喉疼痛发生率较低,35%% vs 64%,P<0.05.[结论]对儿童患者,支气管封堵器可实现有效单肺通气和双肺隔离.支气管封堵器咽喉损伤较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后吸烟状态对其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管重建术前及术后的吸烟状态分为3组:不吸烟组(n=458)、戒烟组(n=287)及吸烟组(n=148),详细记录随访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描述术后累计生存率,并比较吸烟状态对全因性死亡及MACCE的影响,Cox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全因性死亡及MACCE的影响因素.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约为27个月,术后吸烟率较术前吸烟率明显降低(16.57% vs.48.71%),且吸烟组患者较年轻(P<0.0l);不吸烟组患者多为女性(P<0.01),体质量指数(BMI)较小(P<0.01).吸烟组全因性死亡(1.53% vs.1.05% vs.6.76%,P=0.002)和MACCE(4.37% vs.5.23% vs.15.54%,P=0.001)的发生率较高,Cox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持续吸烟是导致全因性死亡[HR=2.753,95%CI(1.695~4.473),P<0.01]和MACCE[HR=1.552,95%CI(1.049~1.754),P=0.001]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后持续吸烟是导致术后发生全因性死亡和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结肠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96例,其中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58例,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等.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124.5±31.6) min vs(96.3±21.7) min,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54.28±16.1) mL vs(154.33±42.41) mL,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48.31±12.42)hvs(68.12±15.74)h,P<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9.15±2.37)d vs(12.63±3.28)d,P<0.01],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开腹组[(39.21±9.07)hvs(57.33±12.32)h,P<0.01];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6/58)vs 13.16%(5/38),P>0.05],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7%(3/58)vs5.26%(2/38),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4.2)枚vs(20.8±3.9)枚,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淋巴结廓清扫方面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切除效果,且手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46家分中心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早期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丁苯酞药物治疗,将其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比较90 d良好功能预后发生率[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48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和90 d 病死率.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探讨丁苯酞与90 d功能预后、sICH发生率及90 d病死率的相关性,校正因素包括年龄、血压、发病到穿刺时间、mTICI血流分级、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闭塞部位等混杂因素.结果 最终共纳入患者645例,丁苯酞组232例,对照组413例.丁苯酞组90 d良好功能预后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9.2%(91/232)vs 28.1%(116/413);X2 = 8.454,P= 0.005];丁苯酞组患者sICH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4/232)vs 10.2%(41/403),X2 = 15.965,P<0.001];丁苯酞组90 d 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1%(79/232)vs52.8%(218/413),X2 = 20.983,P<0.001].使用丁苯酞治疗是90 d 良好功能预后(OR:1.646,95%CI1.091~2.483,P=0.018)、降低s1CH发生率(OR:0.164,95%CI:0.056~0.475,P=0.001)及90 d病死率(OR:0.424,95%CI:0.278~0.647,P<0.001)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可显著改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90 d功能预后,降低sICH风险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绿色通道建设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经治的115例高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治流程不同分为绿色通道组(58例)和常规处理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术后全身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绿色通道组手术等待时间(中位数43.6 h)明显短于常规处理组(中位数136.8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绿色通道组住院时间[(4.3±1.2)d]明显短于常规处理组[(8.5±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11例(19.0%)发生并发症,常规处理组29例(50.9%)发生并发症,常规处理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绿色通道组(P<0.01);绿色通道组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组[3.4%(2/58) vs 14.0%(8/57),P<0.05;3.4%(2/58) vs 15.8%(9/57),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绿色通道建设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的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手术有利于缩短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部功能的康复,对老年髋部骨折的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7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早期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18)h vs (81±35h)]、首次排便时间[(73±26) h vs (102±19) h]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9.7±4.1)d vs (13.2±6.4)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并发症(1/59,1.7%)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4.6%)(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6/5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2/48,25%)(P<0.05);总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4/59,23.7%)稍低于对照组(13/48,27.1%),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中文及英文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1 2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西药对照组[OR=2.76;95% CI:2.01,3.79;P<0.000 01、OR=2.24;95% CI:1.63,3.08;P<0.000 01]且复发率低[OR=0.14;95% CI:0.05,0.39;P=0.000 2];中医外治组总体症状积分较西药组明显下降[MD=1.58;95% CI:1.46,1.69;P<0.000 01],且排便及腹痛的改善也均优于西药组[MD=0.30;95% CI:0.12,0.47;P=0.000 8、MD=0.43;95% CI:0.25,0.61;P<0.000 01];但在粪便性状上,两组疗效无差异[MD=-0.02;95% CI:-0.71,0.67;P=0.96]。试验序贯分析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证据确切。[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IBS-C疗效可能优于常规西药,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但上述结论仍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访时间长的高质量RCT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抑癌扶正平衡Ⅱ号方对乳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抗肿瘤效应与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的相关性。[方法]建立4T1乳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分子肝素组、抑癌扶正平衡Ⅱ号方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后处死取材。测定移植瘤瘤质量和计数肺转移结节个数,并计算瘤质量抑制率及肺转移抑制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转移瘤、血清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的表达。[结果]中药各组瘤质量、肺转移结节数随中药剂量增高而下降(P<0.05);高剂量中药组瘤质量抑制率及肺转移抑制率均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中药各组移植瘤、转移瘤、血清中HSPG的表达随中药剂量增高而上升(P<0.05);高剂量中药组移植瘤、转移瘤、血清中HSPG的表达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抑癌扶正平衡Ⅱ号方可显著抑制乳腺癌小鼠移植瘤的增殖和肺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高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置入在预防高危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行ERCP治疗的160例PEP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置入胰管支架,将其分为胰管支架组82例(放置支架)和对照组78例(未放置支架)。观察术后患者腹痛情况,监测术后3h、24h血清淀粉酶水平, 比较两组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胰管支架组术后腹痛发生率、腹痛评分[19.5% (16/82)、(1.24±0.58)]均低于对照组[43.6%(34/78)、(1.68±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管支架组术后3h和术后2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84.89±257.33)U/L和(268.07±344.73)U/L,均低于对照组(305.35±371.81)U/L和(465.86±639.9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管支架组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4%(2/82)、17.1%(14/82)]显低于对照组[11.5%(9/78)、30.8%(2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管支架置入可有效预防高危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海市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单中心超低(<1 000 g)和极低(<1 500 g)出生体质量儿的救治、临床转归及并发症变迁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690例,其中存活502例(72.8%),死亡96例(13.9%),自动出院92例(13.3%)。近5年(2013-2017年)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早产儿存活率较前5年(2008-2012年)下降[45.2%(33/73)vs 64.7%(11/17),P<0.05]。低体温是超低、极低新生儿中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近5年与前5年相比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0%(363/448)vs 82.6%(200/242),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0.1%(314/448)vs 26.9%(65/242),P<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9.4%(87/448)vs 9.5%(23/242),P<0.0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3%(73/448)vs 6.2%(15/242),P<0.01]和感染[50.4%(226/448)vs 29.8%(72/242),P<0.01]的发生率近5年较前5年有所增加,而窒息[36.6%(164/448)vs 41.7%(101/242),P<0.01]、早产儿视网膜病[1.3%(6/448)vs 5.0%(12/242),P<0.01]、低血糖[11.2%(50/448)vs 17.8%(43/242),P<0.05]的发生率较前下降。结论 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存活率仍较低,窒息、感染等仍是威胁早产儿存活的重要因素,亟需进一步加强产科与新生儿科的协作以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加味四妙散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搜索加味四妙散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段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相关指标数据并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1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0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总有效率[RR=1.18,95% CI(1.12,1.25),P<0.000 01]、关节压痛状况[MD=-0.50,95% CI(-0.58,-0.43),P<0.000 01]、关节肿胀状况[MD=-0.49,95% CI(-0.52,-0.46),P<0.000 01]、血尿酸[MD=-79.40,95% CI(-118.77,-40.04),P<0.000 1]、红细胞沉降率[MD=-9.08,95% CI(-14.00,-4.16),P=0.000 3]、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5,95% CI(0.30,0.68),P=0.000 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相比单纯使用秋水仙碱,加味四妙散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总有效率、缓解关节症状、改善血沉指标和安全性方面更有优势,但血尿酸指标结果稳定性较差,还不能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由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数量有限,且质量较低,需要更多随机、双盲、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证实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阿胶浆联合化疗防治癌症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搜集关于复方阿胶浆联合常规化疗治疗癌症/肿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7年3月。由2位作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RCT,包含7个结局指标,1 1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联用复方阿胶浆组在改善外周血象白细胞[MD=-0.71,95% CI(-1.14,-0.28),P=0.001;OR=0.24,95% CI(0.13,0.48),P<0.0001]、血红蛋白[MD=-10.34,95% CI(-15.10,-5.58),P<0.001;OR=0.28,95% CI(0.14,0.54),P=0.000 2]、血小板[MD=-20.94,95% CI(-35.63,-6.25),P=0.005]、红细胞[MD=-0.46,95% CI(-0.69,-0.23),P<0.000 1]及生活质量[OR=3.84,95% CI(2.07,7.11),P<0.000 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降低血小板所致骨髓毒性[OR=0.58,95% CI(0.27,1.21),P=0.15]、保护中性粒细胞[MD=-0.10,95% CI(-0.66,0.47),P=0.73]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提示复方阿胶浆联合化疗能够改善癌症化疗后外周血象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尚需严格设计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2018年3期),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3月,纳入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与西药常规对照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5对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57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进一步增加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MD=4.31,95%CI(3.73,4.90),P<0.000 01],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SMD=-2.02,95%CI(-3.02,-1.02),P<0.0001],改善心功能(NYHA)[RR=1.25,95%CI(1.09,1.43),P=0.001],降低Lee氏心衰积分[MD=-1.09,95%CI(-1.36,-0.83),P<0.000 01]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MLHFQ)[MD=-10.90,95%CI(-13.12,-8.68),P<0.000 01]。[结论] 纳入研究评价提示,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且安全。由于纳入文献质量普遍较低,证据强度不足,上述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试验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西药常规加生脉散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Web of Science,搜集西药常规加生脉散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等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 Man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766例患者,其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药常规加生脉散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比较,能显著提高心肌梗死临床综合疗效[OR=2.82,95%CI(1.57,5.50),P=0.000 5];减少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OR=0.29,95%CI(0.15,0.54),P=0.000 1];降低内皮素水平[MD=-16.69,95%CI(-24.79,-8.60),P0.000 1]。[结论]西药常规加生脉散较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微波消融改善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的过程与结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对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标本质量、出血风险和病理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251例甲状腺单发结节在微波消融前、消融后进行双重粗针穿刺活检,比较2次取材标本质量满意度、穿刺后甲状腺出血程度、病理切片可判读性及病理诊断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结果 甲状腺结节消融前、消融后组织学标本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2.03%(231/251)、100%(251/251),消融后标本质量满意度较消融前提高(P=0.000).消融前、消融后活检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14%(38/251)、0%,消融后出血发生率较消融前降低(P=0.000).251例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184例,乳头状癌结节67例,除4例因微波消融前穿刺活检标本质量差而无法制片外,其余结节消融前和消融后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总体一致性为100%.结论 微波消融术后即刻粗针穿刺活检不影响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准确性,并且具有减少出血风险、改善标本质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60例首次接受ESWL治疗胰管结石的患者,分为R组和TR组(每组n=30)。R组患者仅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TR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TCI前30min接受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采用Dixon序贯法计算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半数有效量(EC50),记录患者围术期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Ramsay镇静量表、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和不良事件。结果 R组和TR组患者瑞芬太尼EC50分别为3.448ng/ml(95%CI:1.636~3.946)和2.523ng/ml(95%CI:0.744~2.9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和镇静评分相当。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均无明显差异。与R组相比,TR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0% vs 56.7%,P<0.001),瘙痒发生率更低(6.7% vs 26.7%,P=0.038)。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为胰管结石ESWL提供满意的镇痛和镇静,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