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主要包括: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即传统的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即现代的病证结合2种模式;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以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中医证候是以病机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病证结合的实质是将疾病概念体系与证候概念体系相结合总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指导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2.
“方证相应”理论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证相应"与"病证结合"皆为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学术价值。病、证、方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三者的有效结合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方证相应"强调了方药与病证之间的高度的对应性,"病证结合"强调了通过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体现病变整体的纵横联系性。"方证相应"理论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创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医"病-证"的本质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并为通过"方"来探索已知疾病中医"证"的病机研究提供了科学假说的可能,有助于阐明临床上不同方剂针对相同疾病的不同作用机理,阐明现代医学疾病的主要中医证候病机。  相似文献   

3.
方证对应是指方药与证候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核心就是方剂的组方理法、主治病证范畴与疾病的病机或证候相符合。方证对应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优点和特点,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临床取效的前提,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医信息学和表型组学思想的病-证生物学基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学框架,解读证候的遗传结构和疾病关联.挖掘中医信息学与表型组学的理论内涵,阐明中医学与表型组学之间具有相互借鉴的重要意义;从病-证关系这一难点问题入手,将证候视为一系列特定症状表型的组合,从理论与方法上探索中医信息学与表型组学的桥接点,结合文献证明这一方向的...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和分布规律一直是中医药学科长期追寻的目标。目前多采取"病证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索具体疾病的中医证候规律。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只有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以证-方-效这一中医临床诊治思维方式为纲,才更具指导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高发病率的重大传染病,中医药已在控制肝脏炎症、抗肝纤维化、调控免疫、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优势,因此,将慢性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医四诊信息结构化数据采集平台、规范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开展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临床再验证等基础性研究,可为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提供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病机、证候、治法、方药内在逻辑关系基础上,以"遵循临床证据可构建切合现代中医临床的中风病机-证治体系"为工作假说,以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结果为依据,按照"病证结合-系统评价-获得疗效-以方测证-评价病机-构建体系"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中风循证病机-证治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中风的核心病机假说。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与“病证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的关键之处在于“病证结合”。也即对已被西医确诊的某一疾病,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规律,将该疾病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判别,然后据以立法处方,作为主治该病在此特定证候的基本方法。“病证结合”,首先应以病为主,以病统证,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其规律,建立在“病”诊断基础上的辨证施治体系,“病证结合证候学”、“病证结合治疗学”等。其次,轻证为主,以证统病,探讨相同证候见于不同疾病中的  相似文献   

8.
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医证候的规范化是中医学研究中的一项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工作。本文从“证素”概念的提出入手,指出证素是研究证候规范的最小意义的要素,也是构成证候的基本单位。将证素和临床疾病的证候具体结合进行的研究是具有临床实际意义的。从高血压病探索证素在疾病证候名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此探索证素在具体疾病证候名规范化研究中的模式,建立证素与临床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小肠病证候的现代研究,进一步规范中医小肠病证候。方法:对建国以来3536例西医小肠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多组间χ2检验,对总结出的10组证候进行两两比较。结果:3536例小肠病常见中医证候依次是:①肝脾不调;②脾胃阳虚;③脾虚湿困;④湿热内蕴;⑤脾肾阳虚。脾胃阴虚亦为较常见证候,而肝气郁结、痰瘀热毒、肠腑瘀滞并非小肠病中常见证候。结论:研究结果与我们拟定的小肠病证候辨证标准有一定的出入,说明当前中医小肠病临床辨证比较混乱,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进一步研究、规范小肠病证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病-证-方对应关系是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与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模式相结合,研究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网络药理学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与传统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相互吻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病-证-方对应关系,可以揭示疾病、证候、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网络调控机理,从而更深入的把握辨证论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病证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术语。病证是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分类归纳出的一类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具有相同基本病机的机体异常状态。而基本病机是病证分类和归纳的要点,是病证自身组成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体现并贯穿于病证的全过程,是决定病证主症和中医诊治规律的内部依据。病证的含义不同于疾病、证候和症状。正确认识病证含义有助于总结前人临床经验和指导当下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有效率。方法: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住院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39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19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0例。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服用中药,并施以抗血栓中药。结果: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3.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也在顺应着历史潮流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之处,但亦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中医发展中遭遇的突出问题,从中医经典与基础理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临床与科研等矛盾冲突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微观辨证"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观辨证"概念的提出是中医临床诊治、循证医学发展和中医证候学发展的需要."微观辨证"产生的可能性是由于中西医结合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观辨证"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微观辨证"的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中医证候尚未规范化、微观指标单一性与整体性的矛盾、微观指标与证候对应的非特异性、疾病对"微观辨证"产生的影响、"证"本质研究与临床治疗脱节等.并提出"证"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由若干相关的主、客观指标组成,这些客观指标应包括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就如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疗效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采访了金实教授,金实教授认为,注重整体观念,正确辨证施治,确保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是以延续的保证;辨证与辨互参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方法;中西医结合方法给传统中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明显地提高了临床疗效,现代自然科学的渗透使中医疗效的评判走向客观和微观化,促进了中医学现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证候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核心问题,但证候的复杂性使其很难通过现代医学的还原论方法来阐释。代谢组学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组学方法,因其具有整体、动态等特点,与中医思维不谋而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且已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脂肪肝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65例,给予多烯磷脂胆碱胶囊、熊去氧胆酸片和维生素E胶丸口服。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8例,在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处方给予中药汤剂口服。疗程均为12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肝酶、血脂及超声影像学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肝酶、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声影像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中医医结合治疗组肝酶、血脂(TC、TG、LDL-C)改善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超声影像学改变达到正常和轻度超声显像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48例,西医治疗组有3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08%,中西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方剂辨证施治更有利于肝细胞内脂质的代谢清除,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改善。  相似文献   

18.
综述近年来中医治疗痰湿证的治疗和实验室研究进展,资料表明中医治疗痰湿的研究比较活跃,从中药、中西结合、针灸等方面治疗痰湿证均有较好的效果。相关研究逐渐从临床转向注重实验研究的趋势,希望探索痰湿证的可能机理。并侧重从辨病角度去研究痰湿证,未能充分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故采用综合的手段治疗痰湿证,并注重从整体辨证论治研究痰湿证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但是目前缺乏科学、客观、规范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在中药临床前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的、规范的、可行的现代中药评价体系标准势在必行。本项目建立了包括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用供试品质量控制体系、现代化中药及其制剂毒性评价体系、评价管理体系在内的现代化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体系,规范了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每个研究环节。无论从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增加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还是从丰富完善中医药学术、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与国际药学相互接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陈华德教授针药并施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采集临床病例资料,并结合陈华德教授的临床经验记录,对陈教授治疗梅尼埃病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陈华德教授基于治病求本的中医理论,在诊断和治疗梅尼埃病上强调辨证取穴,体针、头针、耳针多种针法并用,同时着重于中药汤剂的结合。[结论]陈华德教授针药并施治疗梅尼埃病有独到见解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