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rt-P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组治疗后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rt-PA疗法可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且与单纯采用rt-PA疗法相比,安全性同样较高,联合方式治疗中未增加明显的临床相关不良症状,整体效果更具优势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rt-P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组治疗后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rt-PA疗法可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且与单纯采用rt-PA疗法相比,安全性同样较高,联合方式治疗中未增加明显的临床相关不良症状,整体效果更具优势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本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络酮治疗的疗效观察,发现该药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认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对本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纳络酮治疗的疗效观察,发现该药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认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观察重组组织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于60min或90内给予rt-PA总量为50mg,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低血压,出血及寒战等并发症。结果:总血管再通42例,其中,60min组及90min组再通分别有19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比较重组链激酶(r-sk)与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与其副作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6h内者26例给予静脉rt-PA,另27给予静脉内r-sk溶栓,结果rt-PA组,r-sk组临床血再通率分别为84.6%与77.3%(P〉0.05),前者局部出并发症为11.5%呼吸道出血为7.7%,后者分别为3.7%与0,(P〉0.05);结论:r-sk溶栓血管  相似文献   

8.
FDA已批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但限于发病后3h以内的病人。对发病后3~6h的脑梗死病人可否运用溶栓治疗,目前看法不一,本文报道我院14例在MRI指导下用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杜如跃  张晓玲 《中国医刊》1999,34(11):41-41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我院急诊科于1998年2月至1999年2月采用rt-PA50mg静脉溶栓治疗AMI3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疗效、副作用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1例AMI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给予rt-P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溶栓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1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溶栓治疗,临床症状整体有好转,溶栓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改善,于24h后观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有2例出现继发脑出血;有2例分别死于脑出血和脑疝。结论 rt-PA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选择,严格掌握溶栓指征,可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发病时间6 h内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发病<6?h ACI患者1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愿分组,观察组采取rt-P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rt-PA动脉溶栓,每组8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h、7?d、3个月NIHSS评分、ADL评分,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100%(完全再通76例,部分再通5例),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95%(完全再通62例,部分再通14例,未通4例),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仅2例再发脑梗死,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12例再发脑梗死,且4例因脑梗死伴脑疝死亡,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采取rt-PA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可提高溶栓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但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及术前准备耗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延长溶栓处理时间,抵消早期动脉溶栓的优势,建议视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均行常规治疗2周,观察组同时加用纳洛酮3.5mg联合血塞通0.5g静滴。在治疗前后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浆、脑脊液中阿片肽含量,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阿片肽含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阿片肽含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3.3%(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脂微球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脂微球前列地尔加常规治疗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7d后NIHSS评分为(4.50+3.11)分,BI评分为(59.78+19.6)分;治疗14d后NIHSS评分为(3.18±2.29)分,BI评分为(70.16±20.12)分,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治疗14d后分别为(4.6±0.4)mPa·s,(1.91±0.32)mPa·S,(0.53±0.03)、(2.1±0.5)、(5.3±2.0)g/L,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微球前列地尔加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黏度状况,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量效关系,探讨纳洛酮治疗ACI的最佳剂量。方法筛选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分别用1.6mg/d、2.8mg/d、3.6mg/d、5.2mg/d剂量的纳洛酮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5d,观察临床疗效,并且绘出量效关系曲线。结果1.6mg/d纳洛酮治疗基本无效;2.8mg/d纳洛酮治疗略有好转,量效关系曲线处于上升阶段;3.6mg/d纳洛酮治疗有效,量效关系曲线处于快速上升阶段;3.6~5.2mg/d纳洛酮治疗显著好转,但从量效关系曲线来看上升趋势不再明显。结论根据量效关系曲线分析,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剂量在3.6~5.2mg/d之间。  相似文献   

16.
周颍  李宗友  陆景红 《安徽医学》2007,28(6):492-493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的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纳络酮治疗A组(6~8mg/d)和纳络酮治疗B组(2mg/d),疗程15天;治疗前后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程结束后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纳络酮治疗A组和B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A组明显(P<0.01),而且无明显副作用;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9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 例,治疗组在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血栓通及奥拉西坦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 口服,3 次/d。对照组:只用上述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 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检测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监测血C 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 周抽静脉血查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ADL 评分、CRP 浓度、血栓最大幅度、综合凝血指数及PAGT 均逐渐下降,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及最大凝固时间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进展型脑梗死较对照组减少,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具有抗栓作用,而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进展型脑梗死发生率,并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②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治疗观察组4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治疗10天后观察患者的颅内压、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③结果治疗10天后纳洛酮治疗观察组颅内压增高患者对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及3个月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水肿减轻,致残率亦少,说明其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发病<6 h、6~24 h时间段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各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扩容及中药活血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针剂,发病24 h内连用120 mg持续48 h静点,然后1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每日2次静点5 d ,每瓶静点3 h。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NIHSS评定。结果试验组的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尤瑞克林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用。方法:将40例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丹参治疗。对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定和疗效评分。测定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V)、平均血流量(Q)和外周血管阻力(R),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2周与用药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平均血流速度(V)和平均血流量(Q)均明显增加(P〈0.05),外周血管阻力(R)均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