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伴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H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新生血管增生异常等密切相关。这也正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及潜在靶点。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HCC治疗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试验已经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伴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HCC 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新生血管增生异常等密切相关。这也正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及潜在靶点。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HCC治疗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试验已经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针对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不断涌现,但晚期胃癌患者预后仍然较差,分子靶向治疗是除化疗之外治疗晚期胃癌的又一重要方向。针对诸多影响胃癌发生发展的靶点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环氧合酶2等,出现了各种靶向治疗药物,多项Ⅱ/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报道,对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进展快、复发早和预后差的临床特点,临床发现时大多已属晚期。随着对HCC分子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在治疗晚期HCC方面已表现出明显优势,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归纳了HCC治疗的分子靶点、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联合治疗方面的进展,并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子靶向治疗为头颈部鳞癌(SCCH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它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分子及其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SCCHN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中,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多靶点抑制剂的药物治疗已经显示出了潜在的疗效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出现了皮疹、腹泻、高血压等若干毒性反应,还有一些新药,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伏立诺他、范得它尼等,都有相关的毒性反应。分子靶向治疗毒性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的依从性。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结肠癌,主要依靠氟尿嘧啶类、铂类和伊立替康等药物为主的化疗,但易产生耐药性.近年国际上出现的分子靶向治疗,为大肠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等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提高化疗效果,且耐受性较好.分子靶向治疗正在成为除手术、化疗和放疗以外治...  相似文献   

8.
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的疗效已达一个平台,且毒性作用限制了化疗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对现代肿瘤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的认识逐渐加深,靶向治疗以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给予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抗肿瘤研究的热点。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位点,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使药物进入体内特异性选择致癌位点结合而发生作用,从而最终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正常组织细胞不受影响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多靶点药物等。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对于晚期NSCLC患者,传统治疗方法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但化疗副作用大且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肺癌靶点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对目前晚期NSCLC患者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36-1838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属进展期。尽管传统的手术技术及放化疗有很大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仍不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在胃癌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目前,针对胃癌靶向治疗的进展主要包括:(1)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靶向药物;(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4)雷帕霉素靶点通路抑制剂;(5)其他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11.
杨小平  杨哲  崔洁  胡云峰  冯蓓  杨卫卫 《海南医学》2014,(24):3675-3677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其相对于其他类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侵袭性强,更易复发和转移。目前国内外对其治疗没有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临床上主要是给予其辅助化疗。目前,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得到了应用和认可。本文主要就TNBC的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以其低毒、高效等特性正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CD20单克隆抗体等.大量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放射核素碘-131(131Ⅰ)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原发性肝癌(HCC)治疗的研究热点。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131Ⅰ标记不同的耦联物靶向治疗HCC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表明131Ⅰ分子靶向治疗HCC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放射性核素131Ⅰ标记的耦联物也有了新的进展,如131Ⅰ可标记23-羟基白桦酸、单克隆抗体以及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但如何提高疗效及分子靶向性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转移性胃癌的中位生存期不到1年。治疗转移性胃癌的主要手段仍然是细胞毒性化疗,但近几年对胃癌分子研究的进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把研发重心放在了靶向药物的开发上。在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里,一线化疗过程中加入曲妥珠单抗可以提高生存率。在二线治疗中,肿瘤医生可使用VEGF受体抑制剂雷莫卢单抗作为单一药物或与化疗联合使用。胃癌靶向治疗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许多评估免疫治疗与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都激起了极大的兴奋。此外,针对胃癌靶向治疗的新疗法数量迅速增加,包括小分子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双特异性抗体。总之,越来越多的患者可能会受益于已获批准的和新兴的治疗胃癌的靶向疗法。在这篇综述中,将总结胃癌分子靶向药物的最新进展,对新兴的靶向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并回顾了每种分子靶向药物相关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5.
张璇  孙建立 《医学综述》2012,(8):1222-1224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研究的不断发展,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领域。虽然临床上一些对EGFR-TKI药物敏感的人群在控制病灶、改善症状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多数患者在服药6~12个月后就会出现疾病进展,即产生获得性耐药。目前,多数患者在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在服用中医药。靶向药物结合中医药已成为大多数晚期肺癌患者最佳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87-192
分子靶向治疗是在驱动基因指导下的治疗,开启了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与“精准”治疗时代。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和原癌基因-1(Ros-1)等。EGFR 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治疗EGFR 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有效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但后期耐药问题不可避免。近年来,为优化TKI 治疗,EGFR-TKI 联合治疗应运而生,不断探索有效的EGFR-TKI 联合治疗的方案。如EGFR-TKI 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本文就一线EGFR-TKI 药物及EGFR-TKI 联合治疗在一线探索的有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三阴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不表达的乳腺癌,是新近被分出的乳腺癌亚型,有着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特征,对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治疗无效,全身化疗是该亚型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但是远期疗效不佳。TNBC的分子特点、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靶向治疗等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探讨解毒消癥饮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先采用分子描述符计算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解毒消癥饮中148个化合物与32个抗肿瘤药物的化学空间信息分布,探讨其类药性质;再通过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解毒消癥饮和肿瘤相关受体靶标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相互作用情况,以探讨其治疗胃癌的分子机制。结果 解毒消癥饮所含分子与抗肿瘤药物有类药性,且更具多样性;解毒消癥饮中91个化合物与EGFR、HER-2和COX-2有着显著的活性抑制作用。结论 解毒消癥饮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及促细胞凋亡等方面,与胃癌发病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基于小分子抑制剂的靶向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极大成效,但仍面临着原发耐药/不敏感的问题。初始治疗的有效比例及疗效深度决定了患者的远期生存。本文梳理了关于原发耐药的主要机制,包括突变亚型结构、原发T790M、合并突变、免疫状态等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目前有效药物的证据,提出了多基因分型、精准靶向、“鸡尾酒”疗法等克服原发耐药的管理策略,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同行们的临床实践及科研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