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王鹏 《大家健康》2016,(7):185-185
目的:分析腹腔神经节的 MSCT 表现,以期为临床更准确有效的进行 CT 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及胰周神经结构影像解剖提供必要参考信息。方法:观察150例正常成人的腹部 MSCT 图像,记录和测量双侧腹腔神经节的显示率、位置、形态、大小及各期 CT 值,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50例正常成人中左侧腹腔神经节141例显示(94%),右侧腹腔神经节中124例显示(82.7%),左侧显示率高于右侧(P <0.05)。双侧腹腔神经节均位于腹腔干至肠系膜上动脉层面,平 T12~L1水平;右侧腹腔神经节位于下腔静脉后内侧与右侧膈肌脚之间,左侧腹腔神经节位于左侧肾上腺前内侧与左侧膈肌脚之间。MSCT 轴位图像中腹腔神经节形态分为长条形和多结节形两种。左、右侧腹腔神经节长径分别为(22.8±4.1)mm、(27.6±4.2)mm,左、右侧短径分别为(3.5±0.8)mm,(2.4±0.6)mm。结论:MSCT 多数情况下能够显示双侧腹腔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大小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经腹直视腹腔神经丛酒精阻滞治疗癌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3年5月开始,有目的地对剖腹探查不能切除的胰腺癌、肝癌等病例,在剖腹手术的同时,在腹腔内直视下应用酒精阻滞腹腔神经丛镇痛。直视穿刺定位准确、简化操作,可避免和减少术后再用其它镇痛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解剖特点及穿刺方法 1.1 应用解剖:腹腔神经丛位于T_(12)与L_1椎体前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呈网状缠裹。丛内有一内脏神经节贴靠在腹腔动脉干两侧,膈肌角前,下腔静脉与脾血管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兔腹腔神经丛不同浓度乙醇阻滞后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探讨阻滞此丛的乙醇适宜浓度。方法选择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只,即对照组(N组)、50%乙醇组(A50)、75%乙醇组(A75)和无水乙醇组(A100)。每组动物选择一侧腹腔神经丛为实验侧,手术剖腹,分别注射生理盐水、50%、75%及无水乙醇0.4 ml后关腹,在同样的条件下饲养及观察,1周后剖腹取出腹腔神经节和腹腔神经丛标本进行电镜观察。结果A50组只有脂褐素颗粒增多;A75组空泡和脂褐素颗粒明显增多,线粒体减少;A100组脂褐素颗粒和空泡增多。结论50%乙醇、75%乙醇和无水乙醇对腹腔神经丛均有程度不同的变性作用。可以认为阻滞兔腹腔神经丛适宜的乙醇浓度为超过50%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对顽固性上腹疼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顽固性腹部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25例药物难治性腹部疼痛在CT引导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乙醇损毁治疗,并且将腹腔神经丛毁损镇痛效果与口服镇痛药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术后VAS从8.3±1.8显著降低到3.5±1.7,有效率达到88%, 有些患者出现一过性副作用。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顽固性、药物难治性上腹疼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CT引导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阻滞对胃癌晚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3例晚期胃癌伴有上腹部或腰背部疼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行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毁损性阻滞.观察并随访术前,术后第2周,术后第1、2、4、6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评估疗效,记录随访期间吗啡摄入量.结果 23例患者术后第2周临床治愈16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且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周~第6个月患者的疼痛VAS及吗啡摄入量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第2周~第6个月患者的疼痛VAS及吗啡摄入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阻滞可用于治疗胃癌晚期癌痛;但随着疼痛的复发,患者需要增加镇痛药物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神经节的MSCT表现,以期为临床更准确有效的进行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及胰周神经结构影像解剖提供必要参考信息。方法:观察150例正常成人的腹部MSCT图像,记录和测量双侧腹腔神经节的显示率、位置、形态、大小及各期CT值,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50例正常成人中左侧腹腔神经节141例显示(94%),右侧腹腔神经节中124例显示(82.7%),左侧显示率高于右侧(P0.05)。双侧腹腔神经节均位于腹腔干至肠系膜上动脉层面,平T12~L1水平;右侧腹腔神经节位于下腔静脉后内侧与右侧膈肌脚之间,左侧腹腔神经节位于左侧肾上腺前内侧与左侧膈肌脚之间。MSCT轴位图像中腹腔神经节形态分为长条形和多结节形两种。左、右侧腹腔神经节长径分别为(22.8±4.1)mm、(27.6±4.2)mm,左、右侧短径分别为(3.5±0.8)mm,(2.4±0.6)mm。结论:MSCT多数情况下能够显示双侧腹腔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大小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对上腹部恶性肿瘤的止痛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注射无水乙醇阻滞腹腔神经丛对上腹部恶性肿瘤的止痛效果。方法 在识别腹腔神经丛及肠系膜上丛声像图特征的基础上,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穿刺,穿刺角度与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呈20~30°夹角,向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两旁及肿瘤压迫部背侧区域行多点无水乙醇注射,注射量20~50ml。穿刺时经过肿瘤者,退针时向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结果 28例上腹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其中15例(53.6%)止痛效果为一时性完全缓解,12例(42.8%)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6.4%(27/28)。止痛效果与乙醇注射量有一定关系,注射量≤12ml者4例,1例无效,3例部分缓解;注射15~28ml者6例,2例获一时性完全缓解;注射30~50ml者18例,13例(72.2%)达一时性完全缓解,2例经2次注射、1例经3次注射后达死亡前完全止痛(3~6个月)。对9例经过肿瘤穿刺者同时向肿瘤内注射乙醇,6例肿瘤缩小,局部压痛明显缓解。9例(32.1%)发生并发症,其中4例为体位性低血压,2例呕吐,2例呃逆,1例腹泻,经对症处理均缓解。结论 超声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对上腹部晚期肿瘤所致顽固性疼痛,为较安全有效可行的止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腹腔神经节(丛)酒精破坏性阻滞是上腹部内脏癌性疼痛止痛常用的方法,本文为了探讨腹腔神经节(丛)阻滞时,酒精浓度、阻滞后时间与止痛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43例中晚期上腹部癌性疼痛病人随机用50%酒精(14例),75%酒精(18例)100%酒精(11例)20ml分别注射到病人腹腔神经节(丛)周围,另将活兔腹腔神经节(丛)浸于50%、75%、100%及0.9%生理盐水溶液里1d、3d、一周的经节(  相似文献   

9.
腹腔神经丛阻滞(celiac plexus block)在治疗腹腔脏器特别是上腹部癌性疼痛占有重要位置。多年来虽此法一直在临床应用,但有效率在75%~94%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该神经丛位于上腹腔后进针较深,且与周围大血管、重要脏器等关系密切,致使穿刺较困难。为此,近  相似文献   

10.
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用于解除或缓解上腹部恶性肿瘤晚期顽固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在穿刺途径和毁损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疗效亦有了提高,本文介绍后入路椎间盘法、后入路膈脚法、后入路经皮连续腹腔神经丛毁损法等穿刺径路及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肾节的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肾丛、主动脉肾节的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75具成人尸体标本主动脉肾节的位置、形状、长度、宽度和厚度进行解剖观测,并追踪终于和发出此节的纤维。结果主动脉肾节位于腹腔神经节的下方,肾动脉附近,根据其形态分为椭圆形、长条形、星形、圆形和三角形;其长度为6. 89±2. 35mm,宽度为3. 24±0. 94mm,厚度为1. 29±0. 64mm。此节发出纤维参与组成肾丛、腹主动脉丛和睾丸(卵巢)丛。  相似文献   

12.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导向腹腔神经丛阻滞术18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导向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eliac ganglion or plexus block,CGB或CPB)解除或减轻无法手术切除的上腹部恶性肿瘤所致的进行性癌性疼痛,方法:18例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导向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通过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癌性疼痛,结果:术后癌性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率达到100%。病人无严重不良反应,仅2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有头晕,恶心的感觉,有1例出现较为剧烈的腹部烧灼感,短时缓解。结论:CPB术能有效地解除上腹部癌性疼痛,临床上又避免使用易成瘾的麻醉止痛药,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弯针穿刺在腹腔神经丛阻滞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弯针穿刺技术在腹腔神经丛阻滞止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晚期癌症患者,其中13例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融合成团.所有病例均为顽固性上腹部疼痛,采用麻醉类止痛药治疗及放射治疗,止痛效果均不佳.应用CT引导下弯针穿刺腹腔神经丛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即刻、2周、4周、8周、12周、16周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100%、100%、96.9%、90.6%、87.5%、84.4%.肿大淋巴结均有明显坏死缩小.结论:联合应用双侧膈脚前、后阻滞及穿入淋巴结内阻滞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弯针穿刺技术使阻滞止痛更加简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疼痛科住院保守治疗失败并接受CT引导下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的顽固性癌痛患者24例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结果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8.3±1.3)分下降到术后的(1.4±1.1)分,吗啡用量由术前的(120±80)mg/d下降到术后的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疼痛缓解持续到术后6个月或直至患者死亡。其中发生轻微腹泻8例(33.3%),低血压9例(37.5%),一过性下肢无力1例(4.2%),但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CT引导下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可有效缓解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的疼痛,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从而减少镇痛药的不良影响,且中远期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穿刺途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PNCPB)对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将常规止痛治疗无效的51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分为2组,椎旁入路组36例,椎间盘入路组15例,缓慢注入95%无水乙醇约30ml。记录透视时间,用视觉权衡评分法(VAS)评价止痛疗效。结果所有患者PNCPB均成功,两组所用透视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 VAS测定,椎旁入路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77.8%(28/36),椎间盘入路组总有效率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3.3%(12/36)和73.3%(1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间盘入路PNCPB治疗癌痛,方法简单安全,效果优于椎旁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顽固性腹部癌痛的镇痛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2例顽固性腹部癌痛在CT引导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治疗。结果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在治疗后第一周、二周、一个月、半年随访,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疼痛缓解率均明显改善,大多患者临终前无痛或仅轻度疼痛。治疗过程中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顽固性腹部癌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Thedevelopmentoftheacutecholangitisofseveretype(ACST)isoftenoverwhelmingandoftentheurgentpressuredecreaseofthebinarytractisneededtosavethelifeofthepatients:Manyreportsindicatedthatthepurulentbileinthebinarytractretrogradedlyenteredthehepaticsinusoidunderthehighpressureduetoobstruction,andflowedintothevenaecavaeviathehepaticveins,whichcouldbringaboutsepticemiaandinfectiousshock.TheretrogradeflowinbinarytractisthecriticalreasonfortheworseningofACST[1].Ourpreviousstudyshowedthatbesidestheabove…  相似文献   

18.
应用自制弯针,经皮腹腔神经丛注入50~75%酒精脱鞘阻滞,治疗中上腹部器官晚癌剧痛。经40例操作和观察,穿刺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腹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取得较满意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针的设计制作、穿刺操作步骤,并对该方法的镇痛原理,并发症防治措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丛阻滞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应激反应及免疫炎性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