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鞘内注射和侧脑室注射七氟烷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从整体水平探讨七氟烷的镇痛作用部位.方法 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比较鞘内和侧脑室注射七氟烷对小鼠热板法痛阈(the pain index in hot-plate test,HPPT)及扭体次数的影响.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中,昆明小鼠各80只.随机分为侧脑室注药组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氟烷(Iso)的肌松作用部位。方法80只成年雌性小鼠按基础抓力、体重,采用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鞘内注射异氟烷组(it组)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组(icy组),2组再各分为人工脑脊液(aCSF)组(aCSF0.04μl/g)、Isol(Iso0.02μl/g)、Is02(Iso0.04μl/g)、Is03(Iso0.08μl/g)4个亚组(每亚组n=10)。用YLS-13A大小鼠抓力测定仪测定各组给药前和给药后5、10、15、20、25、30min的抓力。结果①鞘内注射各Iso剂量组小鼠抓力均比aCSF组小(P〈0.05或P〈0.01);②侧脑室注射各Iso剂量组与aCSF组小鼠抓力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t组小鼠抓力呈剂量依赖性减小(r=-0.793,P〈0.01,5min时)。结论鞘内注射异氟烷产生剂量依赖性肌松作用,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未产生明显肌松作用,提示异氟烷产生肌松作用的主要部位在脊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洛非西定(lofexidine,Lof)对异氟烷(isoflurane,Iso)催眠、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洛非西定组(Lof组)、异氟烷组(Iso组)、洛非西定与异氟烷合用组(Lof组+Iso组),每组10只。用催醒实验记录各组小鼠入睡率,分别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记录各组小鼠热板法痛阈(pain threshold in hot-plate test,HPPT)和扭体次数。结果催醒实验中,洛非西定能提高Iso组的入睡率;热板实验中,给药后20 min和30 min,洛非西定增加异氟烷镇痛小鼠的HPTT(P均〈0.01);扭体实验中,洛非西定减少异氟烷镇痛小鼠的扭体次数(P均〈0.01)。结论洛非西定能增强异氟烷的催眠、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鞘内注射育亨宾对异氟烷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育亨宾(Yohimbin,Y)对异氟烷(Isoflurane,Iso)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脊髓α2受体与异氟烷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异氟烷建立镇痛模型,用甩尾法和扭体法观察鞘内注射α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对异氟烷镇痛小鼠甩尾潜伏期(tail-flick latency, TFL)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 单独腹腔注射异氟烷 0.3 ml/kg可产生明显镇痛作用(P<0.01);单独鞘内注射 5 μg或15 μg的育亨宾对清醒小鼠TFL和扭体次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2药合用组可缩短异氟烷镇痛小鼠的TFL(P<0.01),但对异氟烷镇痛小鼠的扭体次数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异氟烷对热刺激的镇痛作用与脊髓α2受体有关,而对化学性刺激的镇痛作用与脊髓α2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异氟烷(Iso)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以及探索Iso的镇痛剂量.方法 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鞘内注射Iso的小鼠的疼痛效应.结果 醋酸扭体实验中与aCSFⅠ组相比,除Iso1Ⅰ组外,其他两组均与之有差别(P<0.05);热板法中,Iso1Ⅱ、Iso2Ⅱ、Iso3Ⅱ各时点与aCSF相对应时点比,HPPT都有增加,改变有统计意义(P<0.05);Iso1Ⅱ、Iso2Ⅱ、Iso3Ⅱ各时点HPPT与各自基础值相比,亦有增加,且改变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min时点,随Iso剂量的增大,HPPT增大(r=0.621,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 Iso用于小鼠鞘内注射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且其效果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吸入麻醉药异氟烷的镇痛作用与脊髓5-HT3受体的关系.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异氟烷建立镇痛模型,鞘内注射10μg、5 P4g、1 μg 3个浓度的5-HT3受体阻断剂托烷司琼,用热板法和甩尾法观察其对异氟烷镇痛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 鞘内注射托烷司琼不能缩短异氟烷镇痛小鼠的痛阈(P>0.05).结论 异氟烷的镇痛作用可能与脊髓5-HT3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洛非西定对恩氟烷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洛非西定对恩氟烷催眠、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分为洛非西定组(LOF组)、恩氟烷组(En组)、洛非西定与恩氟烷合用组(LOF+En组),采用催醒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率(入睡率);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洛非西定对恩氟烷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LOF+En组的入睡率高于LOF组和En组(P均〈0.01),LOF+En组的HPPT大于LOF组或En组,尤以20 m in和30 m in时显著,而扭体次数明显少于LOF组或En组(P均〈0.01)。结论洛非西定能增强恩氟烷的催眠、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NCS-382对异氟烷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CS-382(γ-羟基丁酸受体阻断剂)对异氟烷(Iso)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催醒实验中,建立小鼠Ios催眠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NCS-382组,观察侧脑室注射NCS-382对小鼠睡眠时间(ST)的影响;热板、扭体实验中,分清醒组和Iso镇痛组,每组再分为对照亚组和不同浓度NCS-382亚组,观察鞘内注射NCS-382对小鼠热板法痛阈(HTTP)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 催醒实验中,侧脑室注射115、23、4.6、2.3、1.15 μg NCS-382能够缩短异氟烷催眠小鼠的ST(P值均<0.01),0.92、0.184、0.036 8 μgNCS-382对异氟烷催眠小鼠的ST影响不大;热板、扭体实验中,115、4.6、0.184μg NCS-382对清醒小鼠和异氟烷镇痛小鼠的HTTP、扭体次数均无明显影响(P值均>0.05).结论 γ-羟基丁酸受体可能是Iso催眠作用的靶位之一,而非镇痛作用的主要靶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胺酮(Ket)通过一氧化氮(NO)通路介导的抗伤害作用与脊髓P物质(SP)受体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行为学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分光光度法,记录鞘内注射SP和/或腹腔注射Ket,热板法实验观察小鼠舔后足反应的潜伏期、甲醛实验Ⅰ相和Ⅱ相小鼠舔足时间、脊髓Fos免疫样( FLI)阳性神经元数量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及NO产量的变化。结果:热板法实验:Ket 20 mg/kg和30 mg/kg腹腔注射可使小鼠热板法痛阈增加(P<0.05~P<0.01),SP 0.5 ng鞘内注射后15 min和20 min均可减少Ket小鼠热板法痛阈(P<0.01和P<0.05)。甲醛实验:Ket 30 mg/kg腹腔注射可减少小鼠舔足时间(P<0.01),鞘内注射SP 0.5 ng可增加Ket小鼠2个时相舔足时间(P<0.01和P<0.05)。对照组小鼠两侧脊髓背角对称分布少量FLI阳性神经元,甲醛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腹腔注射Ket显著减少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的数量(P<0.01),而鞘内注射SP可明显对抗Ket对甲醛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的抑制(P<0.01)。 Ket均可抑制脊髓NOS活性和NO水平(P<0.05),鞘内注射SP可显著对抗Ket对NOS活性和NO的抑制(P<0.05)。结论:Ket抗伤害作用与抑制脊髓SP受体有关,这可能通过NO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嗪和恩氟烷合用对小鼠的镇痛和催眠效应.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3批,每批24只,分别用于热板实验、扭体实验和催眠实验.每批小鼠再随机分为4组(每组n=6):生理盐水组(NS组)、异丙嗪组(P组)、恩氟烷组(E组)及异丙嗪恩氟烷合用组(PE组).通过热板实验和扭体实验分别观察各组小鼠的热板痛阈(HPPT)、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WT);通过催眠实验观察各组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ST).结果热板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小鼠基础HPPT差异无显著性,异丙嗪和恩氟烷单独给药后HPPT与基础HPPT相比无显著变化,而二者合用后各时间点HPPT均升高(P<0.01);在同一时间点与NS组比较,异丙嗪和恩氟烷单独给药不能显著改变小鼠的HPPT;而二者合用后,与NS组、P组、E组比较HPPT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扭体实验结果表明:异丙嗪单独应用既不能延长扭体潜伏期,也不能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恩氟烷单独应用仅能够延长扭体潜伏期(P<0.01)而不能减少扭体次数;二者合用后,与NS组、P组、E组比较小鼠的扭体潜伏期延长和扭体次数减少(P<0.01).催眠实验结果显示:异丙嗪和恩氟烷单独使用无小鼠入睡,而二者合用后小鼠全部入睡.结论异丙嗪和恩氟烷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的镇痛和催眠效应.  相似文献   

11.
张海涛  张继猛  王德广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666-1668,F0003
目的探讨鞘内给予5-HT3受体阻滞剂昂丹司琼对慢性脊神经炎性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6组(n=8):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昂丹司琼10μg/kg组(D1组)、25μg/kg组(D2组)、50μg/kg组(D3组)。制作大鼠脊神经炎性痛模型后14 d行鞘内注射,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变化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脊髓c-Fos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D2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增高、脊髓背角中c-Fos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D1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D2与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给予昂丹司琼25μg/kg可以减轻大鼠慢性脊神经炎性痛导致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小鼠催眠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用翻正反射观察Dex对小鼠催眠的影响,用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观察Dex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 翻正反射实验结果显示,鞘内注射Dex可缩短小鼠睡眠潜伏期(P〈0.05),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 (P〈0.05),增加入睡率(P〈0.05);跳台实验结果显示,鞘内注射Dex可缩短小鼠跳台潜伏期(P〈0.05),增加错误次数(P〈0.05);避暗实验结果显示,鞘内注射Dex可明显缩短小鼠步入潜伏期(P〈0.05),增加错误次数(P〈0.05).结论 鞘内注射Dex对小鼠有催眠作用,且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骨癌痛小鼠热痛觉过敏及脊髓水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理(TNF-仅)表达的影响。方法C3H/HeNCrlVr雄性小鼠84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丹参酮IIA10μg组;(2)丹参酮IIA20μg组;(3)丹参酮IIA40μg组;(4)正常组;(5)DMSO+Sham组;(6)丹参酮IIA+Sham组;(7)DMSO+Tumor组。用热辐射刺激仪测定缩足潜伏期(PWTL)。应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mRNA表达。结果各组小鼠基础PⅥ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癌痛组PWTL明显降低(P〈0.05)。术后21d,和正常组相比,丹参酮IIA+Sham组、DMSO+Sham组PwTL和脊髓IL-1β、IL-6、TNF-α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SO+Tumor组PWTL[(6.19±1.26)s]明显低于正常组[(16.01±1.59)s](P〈0.05),脊髓IL—1β、IL-6、TNF—α表达则高于正常组;丹参酮IIA20μg组[(9.83±1.26)s]、丹参酮IIA40μg组[(10.29±2.95)s]PWTL高于DMSO+Tumor组,脊髓IL-1β、IL-6、TNF-α表达则低于DMSO+Tumor组(P〈0.05);丹参酮IIA10μg组PwTL[(6.67±0.96)S]、脊髓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与DMSO+Tumo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具有剂量依赖性抗癌痛作用,抑制脊髓水平表达释放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竹叶莲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不同剂量的竹叶莲水提物对小鼠灌胃给药的镇痛作用.结果 竹叶莲水提物高、低剂量均可使热板所致小鼠舔足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舔足潜伏期延长率最高达66.42%;可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扭体抑制度最高达39.84%.结论 竹叶莲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骨癌痛大鼠痛觉过敏、脊髓NF-κB和CX3C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naive组)、假手术组(sham组)、骨癌痛组(BCP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CP+ saline组)、骨癌痛+ PDTC 100 pmol·d-组(BCP+PDTC组).术后7~ 14天,BCP+PDTC组将100pmol·d-1PDTC溶于10μl生理盐水鞘内注射;sham组、BCP+ saline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分别测定0、1、3、5、7、9、11、14天的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PMWT)及自发性疼痛评分;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NF-κB和CX3CR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术后第3天开始,BCP组大鼠PMWT减少,自发性疼痛评分增加(P<0.05或P<0.01).与BCP+ saline组比,BCP+ PDTC组大鼠PMWT增加,自发性疼痛评分减少(P<0.05或P<0.01).NF-κB和CX3CR1表达下调(P<0.01).结论 PDTC可以减轻骨癌痛大鼠的痛觉过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NF-κB和CX3C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癌痛小鼠脊髓水平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CRTC1)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46只C3H/He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3)和肿瘤组(Tumor组,n=23),Tumor组小鼠在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溶于α-MEM的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Sham组小鼠接种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两组在术前1d、术后4d、7d、10 d、14 d、21 d检测痛行为学,并于相应时间点痛行为学检测后,分别随机选取3只小鼠处死,取脊髓L3-L5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RTC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Tumor组接种后各时间点机械缩足阈值[(1.35±0.14)g,(1.10±0.28)g,(0.78±0.25)g,(0.47±0.16)g,(0.34±0.16)g]明显降低(P<0.05),自发抬足次数[(3.12±0.74)次,(6.02±0.67)次,(7.42±1.22)次,(10.82±0.98)次,(12.48±1.06)次]明显增加(P<0.05).与基础值相比,Sham组和Tumor组脊髓水平CRTC1的表达在术后4d升高(P<0.05);与基础值和Sham组相比,Tumor组脊髓水平CRTC1的表达在术后7d、10d、14d、21 d均升高(P<0.05).结论 骨癌痛小鼠脊髓水平CRTC1的蛋白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IT)吗啡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α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切口痛组(IP组)、术前吗啡组和术后吗啡组.按Yaksh法鞘内置管,按Brennan法制备大鼠足底切口痛模型,以v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观察大鼠术后2 h时的疼痛行为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观察脊髓背角p-αCaMK Ⅱ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S组比较,IP组大鼠MWT明显降低(P<0.01),TWL明显缩短(P<0.01).脊髓背角p-αCaMKⅡ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 与IP组比较,术前吗啡组和术后吗啡组大鼠的MWT明显升高(P<0.01),TWL明显延长(P<0.01),术前吗啡组大鼠脊髓背角p-aCaMK Ⅱ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术前IT吗啡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切口痛引起的脊髓背角P-aCaMK Ⅱ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各自分别取60只合格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0.4 g/kg)、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2只.采用热板法、扭体法和甩尾法来观察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并测定热板法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热板法小鼠热刺激痛阈,在给药后30、60、90、120 min均能显著延长小鼠舔足反应的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显著降低小鼠血清MDA和PGE2含量,提高SOD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均可显著减少醋酸致痛时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其中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高、中和低剂量组(6.0、3.0、1.5 g/kg)扭体抑制率分别为45.45% 、35.65%和15.66%.③无论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还是与本组给药前比较,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在给药后30、60、90、120 min能显著延长小鼠甩尾反应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