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国产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HBsAg阳性产妇之新生儿。结果:HBsAg抗原血症之婴儿减少到6.52%(3/4)与对照组66.66%(28/42)对比,保护率为90.22%。婴儿产生抗—HBs的阳性率93.48%(43/46)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作为患有乙型肝炎的父母,拥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是多么重要。如果孩子被乙肝病毒(UBV)感染,将给整个家庭以及孩子一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3.
袁平戈 《肝博士》2014,(1):23-24
正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意义重大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HBV携带者人数达1.2亿,通过10多年大规摸的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慢性HBV携带者目前已下降到9300万人。在慢性HBV携带者中至少有1/3是通过母婴传播而造成的,目前母婴传播是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目前育龄妇女HBV感染率仍高达8.16%(普通人群为7.18%),约有1 70万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其所生新生儿40%左右可被感染,若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均阳性,其所生新生儿感染HBV的机会可达90%以上。反之,如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HBsAg阴性、HBV DNA阴性或低水平、HBsAg低滴度,新生儿被感染的机会相对少,约为10%~15%。●HBV母婴传播的途径:(1)宫内感染,约占10%。HBV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对引产胎儿肝脏或血液的HBV感染标志物检出率可达40%;(2)产时传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间垂直传播,对64例抗HCV(+)和/或HCVRNA(+)孕妇分娩的65例新生儿取出生当时脐静脉血,用ELISA检测抗HCV,用逆转录PCR检测HCVRNA。结果:HCVRNA(+)孕妇,无论抗体阳性与否,垂直传播率939%,合并ALT增高者,新生儿多ALT增高。HCVRNA(-),抗HCV(+)孕妇,新生儿抗HCV检出率100%,但RNA未检出(+),不能作为感染HCV的依据。结论:HCV确实存在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5.
6.
全世界大约有3.5亿的慢性HBV携带,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研究一直是肝病研究的重大课题。干扰素能使部分患有持续性反应,拉米呋啶能迅速抑制病毒复制,但是停药易反跳,用药后导致变异株的产生,两种药物治疗均使病毒进入低复制状态。因此,为了治愈乙型肝炎,需要探索其他的治疗途径。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利用核酸疫苗来治疗慢性HBV感染成为研究的热点。本对目前乙肝核酸疫苗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检测分析李玉香李洁*张庆华**(济宁市妇幼保健院,272100*济宁骨伤医院**任城区计生站)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母婴传播是导致人群HBsAg慢性携带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探讨有效的围产期保...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疗机构中招募445名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分别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滴度。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与HBV DNA阳性者定义为新生儿HBV阳性。新生儿均按国家规定注射疫苗,对104名新生儿开展出生后随访到7月龄,采集血样进行乙肝血清学与HBV DNA滴度检测,7月龄婴儿HBsAg阳性定义为儿童HBV突破免疫感染。 结果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HBV阳性率为8.0%。HBsAg和HBV e抗原(HBeAg)双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高于HBsAg单阳性产妇的新生儿(26.7% vs 1.8%,P<0.05);HBV DNA大于106copies/mL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高于HBV DNA小于106copies/mL产妇的新生儿(23.6% vs 2.3%,P<0.05)。产后7个月,婴儿突破免疫感染率为3.8%,其母亲均为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 结论 母体HBeAg阳性与HBV DNA高浓度是新生儿HBV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导致新生儿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9.
王得玲 《当代医学》2010,16(14):39-40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围产期传播及分娩后传播,母婴传播是慢性HBV感染的重要原因。我国的HBV携带者中40%~5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来。阻断HBV母婴传播对控制HBV流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量学者在HBV的母婴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携带孕妇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孕妇分为双阳性组(A组)和单阳性组(B组)[HBsAg(+)及HBeAg(+)称为“双阳性”(A组),HBsAg(+)及HBeAg(-)称为“单阳性”(B组)];新生儿分为HBIG组和非HBIG组(对照组);HBIG组孕妇孕28、32、36周各注射HBIG200IU(共3次,部分仅注射1~2次),非HBIG组仅常规产检及监护;对两组新生儿0、6个月的静脉血作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①A组孕妇的外周血HBV-DNA阳性率(76.92%)显著高于B组孕妇(8.55%),P〈0.01;②A组孕妇所生HBIG组新生儿出生24h的HBsAg阳性率(10.64%)显著低于非HBIG组(33.33%),P〈0.05;③A组孕妇所生HBIG组6月龄新生儿HBsAb阳转率(78.72%)明显高于非HBIG组(38.39%),P〈0.01;B组孕妇所生HBIG组6月龄新生儿HBsAb阳转率(80.65%)高于非HBIG组(64.41%),P〈0.05。结论:双阳性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率;无论是双阳性还是单阳性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可提高6月龄新生儿HBsAb阳转率。  相似文献   

11.
成都地区6305例孕妇HBsAg阳性率为3.60%(227/6305)。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0.97%(93/227)。联合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对HBsAg、HBeAg均阳性母亲所生的49例婴儿作预防注射,12个月后,受试者抗-HBs阳性率为76.67%(23/30),18个月后,抗-HBs阳性率为95.45%(21/22),HBsAg均为阴性(0/49)。63例婴儿单用HBIG,12个月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88%(2/34)和85.29%(29/34),而对照组观察12个月后HBsAg阳性率为60%(15/25),说明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3d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为增强HBV基因疫苗免疫效果寻求新途径。方法将HBVpreS2/S编码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TR421和含有三拷贝C3d编码基因的TR421C3d3质粒,构建重组质粒TR421preS2/S和TR421preS2/SC3d3。采用肌肉注射法对BALB/c小鼠实施基因免疫,以空质粒TR421为对照,定期采集血清。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HBsIgG,3HTdR掺入法检测其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TR421preS2/SC3d3重组质粒免疫组诱导的特异性抗HBsIgG水平明显高于TR421preS2/S重组质粒免疫组(P<005),而且TR421preS2/SC3d3重组质粒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也显著高于TR421preS2/S重组质粒组(P<005)。结论C3d可增强基因免疫诱导的HBV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提高HBV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乙肝表面抗原DNA疫苗,并探讨其在实验动物体内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R法扩增乙肝病毒的S基因片段后装入pVAX载体,并以此为修选疫苗免疫(BALB/c)小鼠,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取其组织抽提基因组DNA,用PCR检测DNA整合情况。结果:构建了乙肝核酸疫苗pVAX-HBsAg。免疫接种该疫苗第3周时在小鼠肌肉、肝脏、脾脏、胸腺均有不同量的游离质粒存在;第6周除在股四头肌可检测到外,其余组织中均为阴性;第12、18周时检测所有组织中均为阴性。结论:构建的pVAX-HBsAg DNA疫苗在小鼠体内无染色体整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细胞内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 :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的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sAg单链抗体基因 ,并构建表达HBsAgScFv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HBsAgScFv,转染PA317细胞 ,将转染细胞分泌的假病毒颗粒感染 2 2 15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 ,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成功筛选出HBsAgScFv ,PCR扩增出 75 0bp的全基因 ,构建HBsAgScFv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转染PA317细胞 ,在上清中检测出含HBsAgScFv假病毒颗粒的存在 ,上清感染 2 2 15细胞后第 3、5、7、14天 ,HBsAg、HBeAg逐渐下降 ,到第 14天时HBsAg已变为阴性 ,DNA定量检测无明显变化。结论 :HBsAgScFv能成功地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表达 ,并有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核酸序列分析技术,测定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中国人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BV/adw亚型全基因组序列。该变异株全序列为3224个碱基,与从同一地区2例HBsAg阳性携带者得到的adw和adr全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0%和92.5%,与已出版的A—E基因组比较,进行了病毒的系统树分析。该变异毒株除在外膜基因A决定簇前有9个碱基插入外,在多种调控元件,包括启动子SPI、SPII、CP、XP、增强子ENI和ENII,均无独特的变异点。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基因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围产期母婴传播5年免疫效果的观察赵桂珍,曲以琴,马力,宋珍珠,吴小茵(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病研究室,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关键词乙型肝表面抗原,e抗原,乙肝基因疫苗,表面抗体,核心抗体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育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于妊娠28周起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肌内注射。观察组于妊娠28周起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直至分娩后4周。比较2组宫内感染率、肝功能复常率、HBVDNA下降率、HBVDNA转阴率、孕妇对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淆疗有效率达90.0%,肝功能复常率100%。对照组宫内感染率(50.0%)明显高于观察组(15.0%)。两组用药期间及分娩前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所有婴儿生长发育未见异常。结论妊娠晚期使用拉米夫定可显著降低乙肝宫内感染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安全威胁,其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有效干预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对于降低HBV感染率、减轻HBV相关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措施不断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免疫持久性及探讨母亲为HBsAg和HBeAg双阳性(乙肝双阳性)婴儿的免疫方法。方法:对母亲乙肝双阳性的97例婴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国产YDV,5μg/次。于免疫后9个月和1—6岁每年各采血1次,用RI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共有12例HBsAg阳性儿,HBsAg阳性率、再感染率和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12.37%(12/97)、3.41%(3/88)和85.44%。免疫后1—6年的抗—HBs(>10IU/L)阳性率分别为83.95%(68/81)、82.86%(58/70)、71.19%(42/59)、64.29%(27/42)、50.00%(13/36)和40.00%(14/35)。结论;国产YDV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6年内仍有较好的阻断效果,但保护性抗体已下降到40%。母亲乙肝双阳性的婴儿3岁半需加强免疫,1岁时对抗—HBs<30IU/L的无、弱应答儿复种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病毒DNA分子杂交,Southern吸印及PAP等技术,从引产死婴心血及肝组织中发现HBV-DNA及HBsAg,从而为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本研究还表明HBV宫内传播频率较低,为HBV母婴传播的产后立即特异性免疫预防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