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Huang X  Wang L  Shi HB  Zhang XJ  Men XW  Chen B  Wang X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4):3127-3130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76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EC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76例肾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ECGF高表达41例,低表达35例.PD-ECGF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D-ECGF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60.98%)显著低于PD-ECFG低表达患者(94.29%,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及PD-ECGF表达水平均与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及PD-ECGF表达水平为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71、9.702、6.790,95%CI:3.010~107.290、1.835 ~ 51.305、1.156 ~ 39.894).结论 PD-ECGF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D-ECGF高表达可能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肾癌组织中CD40/p53/PC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癌组织中CD40分子的表达与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其与p53、PCNA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肾细胞癌组织(32例)和癌旁组织(10例)中CD40、p53和PCNA的表达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CD40分子表达水平高低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及其与p53、PCNA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D40、p53和PCNA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7.5%、9.4%和59.4%,与肾癌癌旁组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0的阳性过度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53和PCNA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CD40在肾癌的过度表达与p53不存在相关性(P>0.05),但与PCNA显著相关(P<0.05).结论 CD40分子在肾癌中的异常表达可为肾癌的诊断、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可靠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生物学,尤其是抑制FAS和TNFR介导的细胞凋亡与基因治疗肾细胞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膜细胞骨架蛋白-ezrin差异表达与肾癌转移、侵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连接埃兹蛋白(Ez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按肾癌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腔静脉瘤栓形成),癌旁正常肾组织,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肾癌组织,伴有腔静脉瘤栓形成的肾癌组织分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ezrin的表达.结果: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肾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均可检测到ezrin mRNA及蛋白,且肾癌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肾癌组织中为96%(48/50),癌旁正常肾组织组为75%(30/40)(X2=10.350,P=0.002);ezrin mRNA表达阳性率肾癌组为82%(41/50),癌旁正常肾组织组为62.5%(25/40)(X2=4.321,P=0.038),肾痛组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组.免疫组化评分及ezrin mRNA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500±2.502)vs(7.232±3.045),13/14 vs 16/36,P<0.05];腔静脉瘤栓形成组显著高于无腔静脉瘤栓形成组[(9.315±3.027)vs(7.563±2.991),14/14 vs 22/36,P<0.05].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ezrin mB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分级、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ezrin在肾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强度与肾痛淋巴结转移及腔静脉瘤栓形成有关,ezrin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测定肾癌组织中ezrin mRNA及蛋白有助于进一步评估肾细胞癌的预后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实验从mRNA水平研究肾癌组织、癌旁肾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规律及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肾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为肾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肾癌组织、癌旁肾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EphB4和MMP-9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肾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其与肾癌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结果:EphB4和MMP-9在肾癌组织、癌旁肾组织中都表达,且癌旁表达低于肿瘤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正常肾组织中几乎不表达(P<0.01)。两者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是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二者在肾癌组织中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31,P<0.01)。结论:EphB4和MMP-9在肾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起非常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对预测肾癌患者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及其磷酸化状态(p-ERK1/2)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肾癌患者的肾癌组织及距离病灶超过3 cm的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K1/2及p-ERK1/2表达情况,比较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分级与癌组织ERK1/2及p-ERK1/2的关系,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癌组织中ERK1/2、p-ERK1/2与肾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肾癌组织中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患者癌组织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分级为G2+G3者的癌组织中ERK1/2及p-ERK1/2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分级为G1者(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ERK1/2、p-ERK1/2阴性表达者,肾癌组织中ERK1/2、p-ERK1/2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情况较差(P<0.001).结论:ERK1/2及p-ERK1/2在肾癌组织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Fuhrman分级及生存期相关.  相似文献   

6.
MMP-9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中MMP-9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肾细胞癌组织和18例正常肾组织中MMP-9的表达。结果:MMP-9在正常肾组织和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2.2%和67.1%,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9表达与肾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型等临床因素无关(P>0.05)。结论:MMP-9表达与肾细胞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具有预测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7.
EZH2和PTEN蛋白联合检测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EZH2和PTEN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探讨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58例肾透明细胞癌标本和8例正常肾脏组织标本中EZH2和PTE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肾脏组织与肾透明细胞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2.5%(1/8)和74.1%(43/58)(P<0.05).且EZH2的表达随肾癌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但EZH2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正常肾脏组织与肾透明细胞癌标本PTE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8/8)和43.1%(25/58)(P<0.05),且PTEN的表达随肾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EZH2和PTEN在肾癌中的表达存在负相关(rs=-0.775,P<0.05).结论 PTEN和EZH2有负相关性,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可作为判定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及进程参考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细胞特异性因子2(Periostin)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90例肾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肾脏组织中Periostin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6.67%(69/90)的肾癌组织的Periostin表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65.56%(59/90)肾癌组织的Periostin mRNA表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肾细胞癌组织Periostin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肾盂侵犯、癌栓、淋巴转移相关(P<0.05),肾细胞癌组织Periostin高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Periostin低表达者(P<0.01)。结论 Periostin表达升高与肾细胞癌的增殖、转移、浸润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eriostin可作为预测肾细胞癌转移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Ki-67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肾癌组织进行Ki-67蛋白检测.结果 肾癌细胞中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5%,Ki-67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和肾细胞癌分级、分期和预后相关(P<0.05),Ki-67高表达和肾癌的术后转移相关.结论 Ki-67在肾癌组织中呈差异性表达,Ki-67高表达时(>30%)预示发生术后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肾细胞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远罡  邓静宜 《医学争鸣》2008,29(23):2174-217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肾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肾细胞癌患者血流灌注情况的分析,进行肾细胞癌CT灌注参数灌注值、血流量、强化峰值、峰值时间与肿瘤MVD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MVD随临床分期升高有上升趋势,肾癌各组的MV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肾细胞癌的CT灌注参数PF,PEI分别与MVD表达及计数存在正相关.病理学分级的不同、临床分期的不同、浸润范围不同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与MVD有密切关系.结论:CT灌注参数与肾细胞癌肿瘤的MVD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活体肿瘤的血流特点、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11.
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o DL  Liu YH  Zhuang HG  Luo X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1):2909-2913
目的研究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筛查外检工作中形态学上有PEComas特征的病例加做免疫组化后确定属于PEComa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尤其是有无结节性硬化表现)、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部分病例的随访。结果共39例PEComas家族的病例。发生于肾30例,肝4例,肺1例,子宫及阔韧带1例,鼻腔1例,腹壁1例,腹膜后1例。未发现伴有TSC相关症状的病例。免疫组化检测提示Melan-A是敏感性最高的抗体,表达率达95%(37/39),HMB45和MiTF分别是82%(32/39)和46%(18/39)。SMA82%(32/39)病例表达。Desmin表达率26%(10/39)。S100表达率15%(6/39)。CD117仅10%病例灶性表达,且强度都较弱。没有病例表达CK和CD34。20例病例随访资料显示,19例无病生存,1例带瘤存活。结论PEComa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需要与多种肿瘤鉴别,其严格的恶性标准尚需更多的病例和随访资料来证实。  相似文献   

12.
朱萍芳  螘国铮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6):492-494,F004
目的:观察肉瘤样肾细胞癌(SR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5例S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评价。结果:组织学检查分为双相性SRCC4例,由癌和肉瘤样成分组成;单相性1例,由差分化的肉瘤样梭形细胞、单核细胞与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成。5例肉瘤样成分角蛋白阳性,4例波形蛋白阳性。结论:SRCC为高度恶性的上皮性肿瘤,形态特征为癌细胞具有双重分化,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P53蛋白的表达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9例乳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分析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P53阳性率为46.84%,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表达有相关性(P<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长径、TNM分期、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P53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乳腺癌P53蛋白表达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乳腺癌P53蛋白表达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单、多因素生存分析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波形蛋白表达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波形蛋白在乳腺癌上皮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等在乳腺癌上皮中的表达,用DAN斑点杂交检测c-myc癌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碳吸附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PD-L1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获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D-L1 mRNA及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PD-L1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癌组织中PD-L1蛋白阳性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结论: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相关蛋白--细胞角蛋白18(CK-18)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39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33例葡萄胎组织和32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侵袭性葡萄胎27例、绒毛膜癌5例)中CK-18、vimentin的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 CK-18在各种类型滋养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正常绒毛组的CK-18表达水平高于葡萄胎组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葡萄胎组CK-18表达高于滋养细胞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imentin于各组滋养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葡萄胎滋养细胞轻度增生组,CK-1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滋养细胞中或重度增生组(P<0.01)。在滋养细胞肿瘤解剖学Ⅰ期组CK-1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解剖学Ⅱ期及以上组(P<0.001)。结论 伴随着滋养细胞恶性度的升高CK-18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EMT可能与滋养细胞的恶性转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MSH6和P53蛋白在散发性结肠癌(scc)中的表达及二者与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SCC以及癌旁组织hMSH6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CC中hMSH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俨〈0.01,P〈0.05)。SCC中hMSH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发生部位有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SCC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俨〉0.05)。SCC中,hMSH6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1,P〈0.05)。结论:tA4SH6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SCC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观察57例胃肠道间质瘤HE染色切片,并复习临床病理资料,采用vimentin、SMA、S-100、CD34四种单克隆抗体,对每例肿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7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26例,小肠28例,结肠3例,其中良性28例,恶性26例,境界性3例;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86%,SMA阳性率45.6%,S-100阳性率31.6%,除S-100蛋白外,vimentin、SMA、CD34在不同部位的GIST或良恶性GIST之间并无明显差异,正常胃肠肌层及对照组的CD34标记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道的梭形细胞肿瘤大多为间质瘤,免疫组化特征为CD34阳性,并可同时部分表达肌源性及神经源性标记物,而良、恶性的鉴别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及核分裂的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SFT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研究和随访,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排列疏密不等,可见血管外皮瘤样排列方式。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CD34和bcl-2,不表达Cytokeratin(Pan)、SMA、CD117及S-100。随访1~5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大多数病例临床上呈良性经过、偶有复发和转移的中间型肿瘤,需与间皮瘤、血管外皮瘤、神经纤维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在光镜下观察胃肠道非上皮梭形细胞肿瘤的基础上,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im、CD34、CD117、Des、SMA、S-100和NSE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免疫特征为CD34( )CD117(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非上皮原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而良、恶性的鉴别主要根据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核分裂的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