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早期冰棒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分别于第1周、第2周、第3周采用洼田俊夫饮水测试评定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3周后两组患者得分比较,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超早期冰棒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8月间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均治疗1个月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SSA评分分别为36.8±6.7分和33.4±6.2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85,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SSA评分分别为37.0±6.8分和23.7±5.5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013,P〈0.01);治疗前2组患者SS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7.8511,P〈0.01)。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4.4%(29/45);观察组治愈17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40/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5155,P〈0.01)。结论:进行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戚峰  孟明 《中外医疗》2024,(7):18-22
目的 研究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经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联合早期吞咽功能分级康复训练对神经及吞咽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35,rTMS联合早期吞咽功能分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舌体移动度(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StrokeScale,NIHSS)]、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分量表(StandardSwallowingFunctionAssessment Scale, SSA)]及生存质量[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SWAL-QOL)]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及SWAL-QOL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SSA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缺血性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咽部冰刺激。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及吞咽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吞咽功能训练相比,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应用在缺血性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效果更显著,可有效减轻吞咽障碍,恢复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急性脑卒中30 %~ 5 0 %的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1 ] ,影响疾病的恢复 ,应尽早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 0 0 1年4月~ 2 0 0 2年 4月共收治了急性脑卒中球麻痹者 72例。我们对其中 36例进行了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收到  相似文献   

6.
李盛楠 《当代医学》2021,27(28):46-48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及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AC、10 mWT、FAM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UGT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结合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困难障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采用我院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进行满意度评分,应用简化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对患者的运动以及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的比例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 FMA 评分为55.6±5.4分,对照组在干预后的 FMA 评分为35.4±6.8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其运动功能,缩短恢复的时间,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吞咽—摄食管理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科就诊的125例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加用吞咽—摄食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吞咽功能,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对患者行走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组(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卒中后24~48 h内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加强下肢主动活动,即采用床旁功率自行车加强下肢活动,同时协助患者早期练习坐和站立;采用功能独立性评测中能独立完成50 m的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整体功能及预后。结果:2组在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3个月后77.4%(24/31)的患者恢复50 m独立行走能力;45.2%(14/31)的患者在2周内恢复50 m独立行走的能力,当校正基线期年龄、性别、NIHSS评分的影响后,实验组恢复独立行走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快,分别为[10(5,55)]d和[39(11,84)]d(P=0.005)。按轻型和中重型卒中进行分层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影响后,在轻型卒中中实验组恢复独立行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为[6(5,10)]d和[23(9,39)]d(P=0.008);而在中型卒中中,2组恢复独立行走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2组患者mRS评估和Barther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提高(F=164.170,P<0.001;F=70.947,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1,P=0.997;F=0.291,P=0.594)。2组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模式可促进轻型卒中患者行走能力恢复,对中型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未见明显影响,但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冰刺激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困难鼻饲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冰刺激治疗,治疗组加电刺激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困难程度。结果:2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4周总拔除胃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4周)吞咽困难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改善吞咽困难,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刺激和冰刺激加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均能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邹鲜 《吉林医学》2013,(34):7254-7256
目的: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通过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的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方法:对神经内科由2012年1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实行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和康复训练,采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30例在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治疗的同时进行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经过1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氏饮水实验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患者通过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康复训练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只做常规治疗的患者。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经过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和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8-11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2 月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2 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每组各46 例。单纯组患者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患者在单纯组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干预周期均为6 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及血氧饱和度,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6 周后,两组藤氏评分、饮水试验评分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单纯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在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摄食-吞咽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吞咽训练,更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曹慧  周晓茂  胡臻妮  梁丽  黄志东 《西部医学》2023,35(10):1528-1532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酸冰刺激相结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酸冰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前蛋白(PAB)、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血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蛋白(Aβ1-42)、神经肽Y(NPY)、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吞咽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PAB、TRF、ALB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PAB、TRF、ALB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VFS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VFSS/NIHSS升高/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PP降低、Aβ1-42升高(P<0.05),观察组APP/Aβ1-42降低/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78-81,85
目的观察超早期阶梯式康复训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围溶栓期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溶栓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超早期阶梯式康复训练。分别于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14 d检测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简易上肢功能评价量表(STEF)、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结果溶栓后24 h,两组NGF、BDNF、NSE水平及STEF、FMA、MB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溶栓后14 d,观察组较对照NGF、BDNF水平明显升高(P0.05),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MMSE、STEF、FMA、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调节NGF、BDNF、NSE表达,加快脑组织重塑,促进AIS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65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83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82例,单独采用吞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sEMG最大波幅、SSA评分、VFSS评分及SWAL-QOL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G负相关于SSA、SWAL-QOL,正相关于VFSS(P〈0.05),SSA负相关于VFSS,正相关于SWAL-QOL(P〈0.05),VFSS负相关于SWAL-QOL(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单侧大脑半球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40例单侧大脑半球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并依据1∶1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组(频率5 Hz)与低频组(频率1 Hz),每组70例,治疗时间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并对比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神经功能水平变化。结果 高频组与低频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71%vs 87.14%,x2=3.281,P=0.070)。治疗后,高频组患者SSA评分、sEMG振幅、sEMG时程、NIHSS评分、NSE水平分别为(21.34±4.36)分、(30.36±4.47)μV、(1 204.65±215.34)ms、(9.05±2.12)分、(26.75±5.13)mg/L,均低于低频组的(23.15±4.87)分、(32.83±4.88)μV、(1 317.26±263.79)ms、(10.18±2.33)分、(29.14±5.81)mg/L(P...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04-107+111
目的探讨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前辅以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即先看吞咽动作视频10 min,然后再开始常规吞咽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吞咽康复不辅以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而采用看风景及建筑物视频10 min,再开始常规吞咽治疗。两组患者治疗频率均为每周5次,持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及渗透-误吸评估(PAS)对脑卒中期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EAT-10评分(18.87±6.07)、FOIS评级(5.20±1.10)、PAS评级(2.43±1.07)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吞咽动作观察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9.
郑晓丽  姚梅琪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148-2151
目的 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护理依从性影响。 方法 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确诊的病情稳定脑卒中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超早期护理)与对照组(普通神经内科护理),观察入院时及出院前Barthel指数及Fegl-Mevyer评分情况,并对比2组患者护理依从性。 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Barthel指数在小于40分(χ2=0.15,P=0.70)、40~60分(χ2=0.04,P=0.83)及大于60分(χ2=0.15,P=0.70)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出院前观察组患者大于60分的患者多于对照组(χ2=19.56,P<0.01)。入院时,2组患者Fegl-Mevyer评分在小于50分(χ2=0.10,P=0.75)、50~84分(χ2=0.65,P=0.42)、85~95分(χ2=0.15,P=0.70)及96~99分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出院前观察组患者小于50分的患者少于对照组(χ2=4.84,P=0.03)。2组患者在服药方面,依从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但在康复运动方面,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P=0.02)。 结论 对卒中患者采用超早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且能够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