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表面为金红石型纯钛种植体与口腔粘膜界面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表面为金红石型纯钛种植体与口腔粘膜上皮界面的愈合情况,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可以形成良好的上皮屏障结构。方法:拔除Beagle狗双侧下颌前磨牙,愈合3个月后,植入二段式表面为金红石型纯钛种植体,分别于植入后15d、2个月及负荷后2个月,取标本作HE染色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种植体周围结合上皮的情况。结果:植入后15d即可在种植体周围形成上皮袖口,结合上皮再增生活跃,界面层以半桥粒结合方式附着于种植体表面的基质上。植入后2个月结合上皮增长,上皮较一致,为3-4层细胞。负荷后2个月结合上皮受炎症刺激后出现增生,形成上皮钉突。结论:口腔粘膜上皮可以与表面为金红石型纯钛种植体形成生物性附着,并起到生物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Straumann牙种植系统在口腔修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traumann牙种植系统在口腔修复中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牙或牙列缺失患者42例,植入ITI Straumann牙种植体98枚,其中2例为即刻种植,2例为下颌肿瘤术后种植体支持的功能性重建.6周~3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定期随访口腔卫生、种植体周骨结合状况及骨吸收速度、种植体周软组织与修复体情况.结果 种植成功率98.98%.1枚即刻种植体第1年唇侧牙龈退缩2.5 mm,其余种植体第1年周围骨吸收距离(0.93±0.27)mm;第2年后种植体周围骨均稳定,无吸收.4枚种植体植入后分别出现愈合帽松脱及上部结构松动,病人对舒适度及咀嚼效率评价良好.结论 Straumann牙种植系统有负载时间早、潜入与非潜入种植皆宜、手术次数少、疗程短以及成功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为临床设计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uper-SAP 93计算受载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值。 结果: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水平以其颈部皮质骨处为高,集中斜向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应力是集中垂直载荷下应力的2.5倍,集中垂直载荷时颈部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舌侧皮质骨边缘处,集中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压应力峰值高于拉应力峰值。 结论:设计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时不仅需消除咬合高点,而且应减小颊舌向力。  相似文献   

4.
天然牙-种植牙联合支持固定桥是临床上常用的牙列缺损修复方法,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舒适度高、义齿体积小等优点[1].但由于种植体与天然牙骨组织间无牙周膜缓冲,在运动过程中可产生运动幅度的差异.研究表明,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中种植体支持端承受压力远大于天然牙端,而种植体一般直接种植于颌骨上,因此无缓冲时较大的压力直接作用到颌骨上,常造成牙种植体周骨创伤,或因骨吸收而缩短种植体的使用时间,导致联合固定桥过早脱落,从而影响牙齿的修复过程[2-3].为提高种植体的远期修复成功率,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天然牙-中植牙联合支持固定桥中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用骨形成蛋白(BMP)与钛心多孔羟基磷灰石(HA)涂层种植体复合,制成 BMP-HA复合种植体,在10例病人15个缺牙区用15枚该复合种植体进行种植;同时对条件相似的11例病人的缺牙区植入15枚HA涂层种植体作为对照.追踪观察每枚种植体的不同期X线牙片、种植体的松动度,判定种植体周围的新骨修复情况.结果发现:BMP-HA复合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速度和成骨量高于HA涂层种植体、同时发现,种植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均高于种植前,而BMP—HA复合种植体组患者血清中ALP活性又高于HA种植体组.因此植入前后患者血清中ALP活性的改变可能反映了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速度和成骨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咬合力改变对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牙周膜改建的可能机制.方法:拔除健康雄性SD大鼠右上颌第一、二、三磨牙,建立左下颌磨牙咬合力改变动物模型,分别于拔牙后6、12 h及1、2、3、5、7、14、28 d处死大鼠(n=6),取牙槽骨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TUNEL法观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PCNA表达.另设正常咬合力大鼠作为对照组(n=6).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采用二级计分法,根据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的数目进行计分取平均值.结果:成功建立咬合力改变雄性SD大鼠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与拔牙大鼠相比,正常对照组大鼠牙周膜结构较致密,纤维排列有序,牙槽骨骨壁较平.TUNEL法观察显示拔牙后12 h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凋亡达峰值(252.67±6.6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17±2.32,P<0.01),其后开始下降,至28 d基本恢复正常(8.50±1.87).免疫组化染色表明PCNA的表达也呈类似趋势,拔牙后3 d表达最高(246.00±7.21),此后开始下降至正常(5.67±2.16,P<0.01).结论:咬合力改变可能通过加速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从而共同完成牙周膜的改建.  相似文献   

7.
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210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凤娟 《当代医学》2010,16(20):18-19
目的观察xive、ankylos常用牙种植系统在常见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牙列缺损患者210例,植入xive和ankylos牙种植体381枚。6个月后行种植义齿修复,定期随访,检查种植体骨结合状况、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修复体情况。结果本组研究全部病例经修复后12个月至36个月的随访临床观察,种植成功率100%,仅1例患者出现松动,其余患者各项指标良好。结论种植牙是修复牙列缺损的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舒适、美观、咀嚼功能良好及不损伤余留牙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种植体-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后牙区牙齿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患者植入straummer种植体27枚,采用种植体-天然牙联合支持的金属烤瓷固定义齿修复缺失牙,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6~48个月。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天然牙及种植体的临床动度、种植体的存留率、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的X线片变化等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的自觉症状良好,所有固定冠桥修复体均无松动、脱落,27枚种植体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天然牙和种植体周均未见异常X线透影区。结论:种植体-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义齿修复后牙区48个月内的疗效满意,长期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口腔种植早期失败的原因,以提高种植早期成功率.方法 以种植体修复前松动脱落或被取出为种植失败的标准,收集并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口腔医院种植科接受口腔种植的57例早期失败的病例资料,对导致失败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失败种植体共63枚.种植手术后第1个月是最危险时间段.失败原因分析:黏膜源性种植体周围炎所致36枚、牙源性种植体周围炎所致12枚、单纯感染性种植体周围炎所致6枚、无菌性种植体周围炎所致6枚、其他原因3枚.结论 致口腔种植早期失败的原因复杂,其中术后伤口黏膜感染为最主要因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丹参酮Ⅱ-A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压力侧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兔,随机均分为第1、3、7,14和21天组,复制兔双侧下颌第一磨牙的正畸牙移动模型,以左侧下颌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组,每日1次于近中牙龈黏膜下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0.36 mg/d,右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持续注射后1、3、7、14、21d时麻醉处死动物,切取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及周围组织制成牙周组织切片,观察VEGF的相对表达量,测量下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结果:除第1天组外,其余各个时间点实验组牙移动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21天各组VEGF平均染色强度高于第1天,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实验组VEGF平均染色强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酮Ⅱ-A促进牙移动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增加新生血管的数量,对加速正畸牙移动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牙龈结合上皮对铸造钛种植体附着状况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牙龈结合上皮对精密铸造加工的一段式钛种植体的附着情况。方法:拔除实验动物双侧前磨牙4只,愈合3个月后,植入一段式铸造钛种植体,分别于植入后6,12周取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合上皮对种植体的附着状况。结果:牙龈结合上皮增再生活跃,界面层以半桥粒结合方式附着于种植体表面的基质上,细胞质内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分泌小泡,张力细丝,线粒体,有时还可见高尔基复合体。结论:牙龈结合上  相似文献   

12.
贺亚敏  申龙树  朱长乐  黄培林 《吉林医学》2010,31(13):1739-1741
目的:探讨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在生物相容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比较了植入不同生物材料的家兔不同时间段肌肉组织包膜中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受试生物材料包膜厚度总和与其PCNA总表达率呈正的直线相关(r=0.954 0,t=4.496 5,P<0.05)。结论:用材料周围包膜中的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强弱来反应材料对组织的毒性作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比格犬相对健康的牙周组织和实验性牙周炎的牙周组织标本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分布和细胞定位,探讨其与牙周炎症的关系和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结扎法诱导建立比格犬下颌第二磨牙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对侧同名牙作为健康对照,诱导12周后处死,组织脱矿后常规制作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钙结合蛋白在比格犬健康和实验性牙周炎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和分布,明确细胞定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体外培养的原代人牙周组织细胞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健康牙龈组织中,钙结合蛋白表达于牙龈上皮、中性粒细胞,且在结合上皮处呈强阳性表达;牙周炎症病损中,牙龈上皮细胞钙结合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存在强表达钙结合蛋白的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成纤维样细胞(牙龈结缔组织、牙周膜组织)、骨髓成纤维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存在钙结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中均检测到钙结合蛋白的表达。结论: 钙结合蛋白组成性表达于牙龈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可能对维持牙周组织内环境稳定和完整性发挥重要作用。牙周炎症诱导牙龈成纤维细胞、牙周膜细胞、骨髓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钙结合蛋白可能在抗微生物感染、促炎症细胞迁移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孕中期不同胎龄胎儿结膜上皮细胞中,角蛋白7、14、19p6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人胎儿结膜上皮干细胞的定位特征。方法取正常引产6h内的孕中期不同胎龄胎儿眼球前部组织,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角蛋白p63和PCN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PCNA及p63表达情况一致,主要表达在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及角膜缘上皮深层细胞。角蛋白19主要表达在穹窿部及球结膜上皮细胞。角蛋白14表达在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及睑结膜上皮细胞。角蛋白7表达在穹隆部至角膜缘上皮细胞。结论细胞角蛋白7、14、19和p63及PCNA在人孕中期不同胎龄的胎儿结膜上皮细胞的特征性表达表明,人孕中期胎儿结膜上皮细胞普遍具有增殖的活性,干细胞位于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和角膜缘上皮细胞的深层。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不同阶段吸烟小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E-c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分布。探讨吸烟气道E-cd表达变化对上皮增殖、重建的影响。结果:小鼠吸烟4周时,细支气管上皮E-cd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下调,而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吸烟8周时,E-cd表达上调,而PCNA表达比吸烟4周时明显减少;吸烟12周时,E-cd与PCNA表达阳性细胞率与吸烟4周时相比均明显减少(P<0.01)。而各组间的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的E-cdmRNA含量及表达强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吸烟引起气道上皮E-cd表达的调控发生在翻译后水平,其胞膜上E-cd表达的下调在吸烟早期气道上皮损伤后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外生成的组织工程心脏瓣叶在体内可能存在的组织活性。方法 裸小鼠12只,将体外培养的种植有平滑肌/成纤维及内皮细胞的瓣叶(实验组)和未种植细胞的支架片(对照组)包埋于裸小鼠背部皮下,观察支架片局部皮肤变化。分12、14、21、28d4个时间段各处死3只小鼠,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结果 包埋12、14d,活体显示实验组局部皮肤色泽红润,大体标本呈自体组织色泽。对照组活体局部皮肤及大体标本均苍白。HE染色结果显示,包埋12d。实验组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多,材料中部有肌纤维形成。对照组细胞数少,无肌纤维形成。至第28天.两组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对照组细胞仍较少。实验组显示纤维包膜内有肌纤维形成,对照组无。VG染色结果显示,种植后第12天.实验组有红染胶原纤维形成。对照组无明显的阳性染色胶原纤维。结论 组织工程心脏瓣叶在体内具有组织活性,如进行自体瓣叶原位移植可能具备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着床窗口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检测。方法取着床窗口(妊娠d4)小鼠双侧子宫角,用胰蛋白酶消化和机械削刮法相结合分离上皮细胞,经高密度接种及添加EGF培养后,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结果接种24h后大部分细胞已贴壁,培养4d后细胞排列紧密、长成上皮细胞集落,电镜显示细胞为分泌上皮细胞,细胞纯化率在90%以上。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可成功地分离、原代培养着床窗口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明片对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有色家兔96只设正常对照组(A组),制作视网膜脱离模型后分模型组(B组)、西药对照组(C组)、复明片组(D组)。并于造模后7、14、21 d分别取视网膜组织制备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兔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表达。结果脱离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PCNA阳性细胞表达均呈上升趋势,7d后开始下降,且复明片组相较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明片通过恢复视网膜色素上皮与神经上皮之间的接触,阻止RPE的增殖即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兔下颌前牙即刻种植后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拔除兔下颌左侧前牙,在拔牙窝中即刻植入锥柱状纯钛种植体。待种植体植入8周后,随机选择3只实验兔处死,采用Micro-CT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剩余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不加刺激,对照组种植体周围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实验组注射细菌内毒素溶液。加刺激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含种植体的下颌骨标本,采用Micro-CT观测骨量;取种植体周围牙龈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牙龈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即刻种植8周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牙龈健康。加刺激2周后,空白组和对照组牙龈健康呈粉红色,质地坚韧,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顶部骨组织无明显吸收,牙龈组织中见散在炎症细胞;实验组牙龈红肿,质地软,种植体顶部牙槽骨明显吸收,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显著降低,牙龈组织中见大量炎症细胞弥散性浸润。结论: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细菌内毒素可快速构建兔种植体周围炎原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