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肠黏膜低度炎症及免疫因素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诸多研究表明肠道粘膜免疫异常与IBS发病相关,有报道称IBS胃肠功能紊乱由肠道免疫系统紊乱导致。本文就近年来关于IBS与肠粘膜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BS)作为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以腹痛伴有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点。IB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随着IBS诊断和分型标准的改变,IBS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重叠特点、亚型分类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罗马Ⅲ标准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罗马Ⅲ标准对IBS症状和分型方法的表述欠清晰,临床实践中易形成不同的理解,影响IBS诊断和分型的准确性。罗马Ⅳ诊断标准的问世是功能性胃肠病领域的一个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流行病学情况和近年来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指出目前研究IBS的前提假设是该病起于胃肠动力学的改变和以内脏传入神经传递变化为主导的心理异常,但近年来研究显示IBS 的发病与内脏高敏性异常有关,并从脑一肠轴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至今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传统西药的治疗仅旨在缓解排便习惯改变出现的症状,效果不很理想。近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医学的整体观更有利于对IBS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中药在改善IBS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宁生 《广西医学》2002,24(8):1221-1222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 /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 ,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 1 ) 。目前对其病因尚未明确 ,可能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许多研究表明 ,IBS发病机制趋向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内脏感觉过敏。 (2 )脑—肠轴的改变。 (3 )胃肠动力学的异常。(4 )精神行为的异常 ( 2 ) 。近年来 ,国内外在 IBS的治疗方面做了许多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此做一概述。1 心理行为治疗  国内陆清省等人研究表明 ,IBS病人存在特异的人格异常 ,IBS的发病与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 ,对心理应激反应过…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频率、排便形状改变和排便后症状改善为特征的—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认为心理因素在IBS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精神刺激及情志因素是促进本病发生、发作和恶化的主要因素。该病属中医“腹痛”、“便秘”、“泄泻”、“郁证”范畴,多由于情志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颜淑红  伊冬梅  马效霞 《中外医疗》2012,31(25):186-18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功能性疾病,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等是其最主要的症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对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失常,胃肠激素的变化可引起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从而引发IBS诸多症状。该文就IBS患者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泻、腹胀、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为主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笔者于2000年~2005年.以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IBS 8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disease,IBS)是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本征十分常见,西方国家成人的IBS的发病率为10%~15%,我国1996年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人群患病率为7%,其中有20%患者频繁就诊。IBS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经各种检查结果正常可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有关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多数认为各种因素造成中枢神经和肠神经丛的调节失衡,从而导致肠运动和感觉异常,引起症状。传统的治疗主要是缓解排便习惯的改变出现的症状,效果不甚理想。故而明确其发病机制成为治疗IBS的关键。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IBS的发病机制。1流行病学有统计资料表明:IBS患者中,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2倍,青壮年居多。患病率在各年龄段、职业及城乡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以腹泻为主型最常见,占74.1%。消化门诊患者中IBS患者约占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调查发现,IBS发病有季节性,春季高发。2病因及发病机制2.1概述目前还未曾发现IBS与何种病原体相关[1]。由于本征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本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地...  相似文献   

9.
5-HT信号通路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大量有关5-HT信号通路在IBS中的研究报道不断涌现,主要包括5-HT、EC、TPH1、SERT等,从这些相关研究中可以得出5-HT信号系统与IB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IBS是以腹痛、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相关研究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涉及内脏感觉和胃肠动力学异常[1].迄今为止,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太清楚,无法用单一的病理生理机制解释复杂的IBS症状.  相似文献   

10.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特点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功能的改变,且缺乏生化或器质性病理变化[1]。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内脏高敏感性、蠕动障碍、社会心理学因素、基因和环境因素、脑-肠轴紊乱和肠内细菌改变等[2]。根据罗马诊断标准,IBS可分为便秘型(constipation-predominant  相似文献   

11.
肠道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表现为结肠性腹痛,便秘或腹泻以及便秘腹泻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粘液。有关研究指出,IBS的发病不仅有结肠运动功能的改变,同时有小肠功能的改变。为了探讨小肠运动功能的改变,本文采用CM型氢气气体微分析仪,利用18g乳糖为基质,在32例IBS及106名相同年龄组无IBS症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缺乏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因此被称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而腹泻型IBS易复发、病程长、难治愈,因此又被称为慢性难治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及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明确。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比较局限,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更胜一筹。近几年来中药在治疗IBS方面尤其是腹泻型IBS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主要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两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及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缺乏可以解释症状的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等异常的证据。IBS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遗传易感性、胃肠道运动异常、内脏敏感性增加、炎症、肠道菌群失调及脑一肠轴的改变等有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BS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IBS明显受精神因素及生活节奏过度紧张的影响,现在成为消化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占25%~50%,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治疗方法不一,常用的有心理疗法、饮食疗法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慢性腹痛、腹泻或便秘为特征性症状,且常伴有头晕、失眠、焦虑等精神心理异常的功能性肠病.IBS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研究发现,肠道感染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IBS在全球人群患病率较高,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对生活质量影响大,医疗费用较高。目前胃肠病学及流行病学专家从流行病的多个层面对IBS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IB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现就近几年对IBS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发病特征,采取建立在良好医患关系基础上的个体化、分级治疗和循序渐进的综合治疗。近年基于对脑一肠交通在IBS发病机制中重要作用的认识,采用针对脑肠交通不同靶位进行治疗的措施得到重新认识,已由传统的主要针对肠道治疗(解痉剂、促胃动力药)为主转向包括精神行为治疗在内的调整脑肠交通稳态的综合施治。治疗上更加关注精神行为因素对治疗结果(包括临床症状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学术界认为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精神心理异常及遗传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通过影响脑肠轴中央和周边关系进而影响IBS 的发病。IBS 基因多态性包括5-羟色胺(5-HT)能、肾上腺素能、阿片系统以及编码具有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特性蛋白等基因。本文对影响脑肠轴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IBS 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腹部不适、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疾病,不具有明显与症状相关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虽然IBS预后良好,但是由于其发病涉及因素复杂,除了肠道局部的动力和敏感性改变以外,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均可影响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它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性状的改变为主要表现.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可将其分为:便秘型(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BS,IBS-C)、腹泻型(diarrhea predominantIBS,IBS-D)、混合型(mixed IBS,IBS-M)和不确定型(unsubtyped IBS,IBS-U).IBS发病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压力在IBS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现将压力在引起IBS发病中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