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的器官之一,也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道重要防线.肠屏障是机体最重要的屏障,能阻止肠道内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肠屏障功能障碍往往在多种严重的疾病状态下发生,如严重创伤、休克、感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重症炎症性肠病等均可引起肠屏障功能破坏,导致肠道内细菌、内毒素易位,促进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甚至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1-2]).  相似文献   

2.
肠黏膜屏障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化道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菌和内毒素库,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屏障功能使细菌和内毒素局限在肠道内。在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休克等应激状态下,肠黏膜发生缺血缺氧损伤、肠内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异常,使肠道屏障发生破坏,促使肠道菌群易位和内毒素吸收,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全身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发生。MSOF是  相似文献   

3.
肠黏膜在机体受到如失血性休克等严重损伤时,正常的机械屏障结构或功能受损造成细菌移位,细菌和毒素通过门脉循环后,首先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组织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1]。人参和麦冬是我国经典中药,对机体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毒性低等特点,较易进入组织发挥作用。近些年的研究发现人参和麦冬合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保护细胞的功能。本实验建立大鼠“双击”模型(失血性休克 内毒素),藉以模拟临床中病人失血性休克后发生的细菌移位过程,通过测定血清中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和肝组织中I-κBα和白细胞介素-18(IL-18)mR…  相似文献   

4.
失血性休克中肠屏障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创伤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肠道是失血性休克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早受累的器官之一,是应激反应的中心,而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导致其通透性的改变与随后发生的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关系密切。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注意到机体最大的细菌和毒素储库-肠道可能是原因不明感染的“策源地”。M eak ins等[1]1986年就提出“胃肠道是MODS的始动器官”的著名论点。可见其潜在的致病作用不容忽视。1正常肠道屏障的组成与功能肠屏障是指肠道能防止肠腔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其他…  相似文献   

5.
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感染仍然是外科危重病人的主要死因之一。30%以上死于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的感染病灶,即使在尸检时也从未明确。多数感染都是由G~-杆菌、肠球菌以及白色念株菌这一类肠道常驻菌群所致。设想肠道可以是全身感染的感染源。细菌经由肠道通过肠粘膜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及体内其他脏器中的过程,国外称之谓“细菌的移居”,我们长期以来称之为“肠源性感染”。 在外科临床上,休克、营养不良、内毒素血症及以肠道内容物郁滞为特征的肠麻痹等因素常常合并存在,这些因素对于临床的感染率和病死率有促进作用。为澄清它们与肠源性感染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选用950只无特殊致病动物及无菌动物,以细菌学研究为主,病理学观察为辅,结合生化和药理学方法;利用烧伤、出血性休克、内毒素血症、蛋白质营养不良及小肠梗阻等不同动物模型;从多个方面,不同层次,对创伤后早期阶段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烧伤后早期肠道内细菌可以侵入体内;一定时限的低血容量性休克能够造成肠源性感染;循环中的内毒素可以促进肠道中细菌的侵入;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内毒素上述的致病作用具有协同作用以及单纯小肠梗阻后肠道内细菌可进行性地侵入体内;最终导致致死性的肠源性感染。实验证明,创伤后早期阶段,肠源性细  相似文献   

6.
危重症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璇  吴坚 《医学综述》2009,15(13):1944-1947
肠黏膜具有选择性渗透吸收营养物质和防御肠道内微生物及致炎因子入侵等屏障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屏障功能使细菌和内毒素局限在肠道内,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在严重感染、创伤、手术、休克、重症胰腺炎等应激状态或长期进行肠外营养的情况下,肠黏膜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其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肠道细菌易位,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肠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肠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对于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文桥 《微创医学》2001,20(6):875-877
胃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胃肠屏障包括肠内正常菌群、分泌型IgA(SIgA)、肠粘膜机械屏障、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1].生理情况下人体有三道生理屏障阻止和清除进入体内的细菌和毒素.在严重创伤、克、感染等许多病理情况下,可造成胃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导致胃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诱发白细胞系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胃肠道不仅是MODS的靶器官,更是MODS的启动者[2].……  相似文献   

8.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生理状态下,完好的肠黏膜屏障以及免疫功能保障了肠道细菌不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肠道微血管含有非常丰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就使得肠道成为继创伤、烧伤、失血、感染等严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首先出现缺血的器官之一,也成为最易发生缺血性损伤的器官之一。随着液体复苏的实施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肠道的低灌注状态得以纠正,但受液体复苏时间与时机、复苏液体量与质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发生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IRI)。缺血性损伤以及IIRI就成为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bacteria/endotoxin translocation , BET )导致多器官损伤的关键环节[1]。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及内毒素血症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唐虹  刘群  孙国德 《医学综述》2005,11(2):109-111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成分,脂多糖的类脂A是LPS的“毒力中心”。正常机体肠腔内含有大量细菌及内毒素,有报道称正常肠黏膜可允许少量内毒素进入门脉,而少量内毒素对促使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激活状态有一定意义。当机体受到创伤(包括手术)、烧伤、感染、放化疗和接受长期传统的肠外营养时,肠黏膜有可能发生通透性增高,导致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0.
肠道免疫与烧伤后肠细菌移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斌  许琰 《医学综述》1998,4(12):634-636
<正>当机体受到休克、烧伤、创伤或免疫抑制时,肠道常驻菌穿透粘膜进入肠系膜淋巴结或其它器官的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可引起脓毒症(sepsi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F)甚或死亡。基于内源性感染的观点,肠道在MOF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学者认为肠道不仅是MOF的靶器官,更是始动器官。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潜在“贮菌库”,正常人不会发生细菌移位导致感染,当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烧伤等应激时,就有可能发生细菌移位,这与上述情况下全身免疫机制下降有关,其中肠道免疫功能的削弱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