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Bobath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鄢陵县妇幼保健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予以对照组Bobath技术治疗,对观察组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Bobath疗法,比较两组表面肌电与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MS、AEMG、iEMG及C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速、优势侧跨步长、劣势侧跨步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痉挛型脑瘫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Bobath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表面肌电与三维步态值,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 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分为A组31例、B组32例,A组采用Bobath技术、电针和中频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步长)和患侧腓肠肌和胫前肌在踝关节屈伸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表面肌电参数[均方根值(RMS)、肌电积分值(iEMG)、协同拮抗率(CR)]。结果治疗前,两组所有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RMS、iEMG、CR和B组的步长均较前改善(P<0.05);与A组比较,治疗后B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神经节苷脂联合Bobath技术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各项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7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析因设计方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n=18).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BWSTT组、肌电触发电刺激组(触发组)、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BWSTT组(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及积分肌电值(iEMG)评定.统计学处理采用析因设计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前各组Fugl-Meyer评分、CSI评分及iEM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WSTT组和触发组脑卒中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提高(P<0.01),CSI评分及腓肠肌iEMG数值均降低(P<0.05);使用肌电触发电刺激、BWSTT对Fugl-Meyer评分、CSI评分及iEMG数值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肌电触发电刺激与BWSTT联合干预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更佳.各组iEMG结果与Fugl-Meyer评分和CSI评分一致.结论 肌电触发电刺激和BWSTT均可减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缓解肌痉挛,二者联合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iEMG在脑卒中肌张力评价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电针和温针灸两种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30例和温针灸治疗组(简称温针灸组)31例。2组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电针组同时给予电针治疗,温针灸组同时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步长)及患肢腓肠肌和胫前肌在踝关节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aximal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MIVC)状态下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肌电积分值(i EMG)、协同收缩率(CR)等指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三维步态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和步长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且温针灸组在改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方面均优于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MIVC状态下的腓肠肌和胫前肌的i EMG、RMS和足背伸CR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且温针灸组在改善MIVC状态下的腓肠肌和胫前肌的i EMG、RMS和足背伸CR方面均优于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与电针相比,温针灸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5.
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肌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将2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12例, 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 2000F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 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 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0.001), 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康复重建治疗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6.
干预次序是指当2个或2个以上的因素共同作用于同一个体时,各因素间的先后不同顺序.在临床实践中,综合疗法的应用比较普遍,如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或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或不同种类的药物组合治疗等,然而关于综合疗法在运用时的先后顺序问题,尚未引起临床上的足够重视.本课题以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干预次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胫前肌、腓肠肌肌电积分(iEMG)和协同收缩率(CR)的影响,探讨干预次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丁丽红 《大家健康》2016,(9):191-192
目的:对神经节苷脂在小儿脑瘫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05月该院接受的124例小儿脑瘫患者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比组(62例),其中62例对比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方法,62例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例数为58例(93.54%),对比组总有效例数49例(79.03%),两组临床治疗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节苷酯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76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对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的D、E区功能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D、E区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袁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40-141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研究组在神经发育学疗法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痉挛程度、站立及步行能力及步行速度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莉琳  郑佩儿  郑红 《当代医学》2011,17(13):63-64
目的评价干预模式差异对不同临床类型小儿脑瘫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方法研究组使用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Bobath疗法,采用ADL评定量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痉挛型脑瘫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小于3岁脑瘫患儿的疗效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脑瘫均有疗效,但早期(〈3岁)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疗效显著优于单用Bobath疗法,特别对痉挛型脑瘫,因此小儿脑瘫的治疗应遵行早期引导式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