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的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合并心源性休克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压、心率、糖尿病史、吸烟史、病变血管前降支、病变范围单支和多支、心肌酶、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左心室射血分数、溶栓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糖尿病史、吸烟史、病变血管前降支、病变范围多支、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升高、B型钠尿肽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以及溶栓治疗失败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论:及时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能有效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发生的风险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10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有无并发心源性休克分为心源性休克组(观察组)42例,非心源性休克组(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探讨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左心室内径、肌钙蛋白及心肌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既往吸烟史及糖尿病史、A型与B型冠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前降支病变、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糖尿病史、前降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室性心律失常等均可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3.
苏文坚 《微创医学》2005,24(1):27-2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非墓碑形和墓碑形ST段抬高临床与心电图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患者54例,分成非墓碑形(对照组)和墓碑形(观察组)各27例,观察AMI发生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AMI时出现墓碑形ST段抬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给予积极治疗,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的近期预后和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S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中心刘尧等采用国际多中心CREATE研究的中国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7例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不能满足组织器官血液灌注,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严重微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导致心源性休克的病因有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引起心源性休克的最常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休克常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对策,对缓解病情、降低  相似文献   

6.
陈祥洲  陈静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6):20-22,1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的心源性休克仍然是心血管疾病发作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早期血运重建和重症监护制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发生率和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预测评分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入院时随机血糖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6个月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64例STEMI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急诊随机血糖,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血糖<11.0 mmol/L)、第2组(血糖≥11.0 mmol/L)。结果:第2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6个月病死率较高。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入院时合并高血糖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减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脉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和直接PCI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衰竭者发病年龄大,女性比例高,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比例高.心功能减低组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植入治疗者比例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降低是导致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血管高危因素越多,年龄大,且未能接受介入检查和治疗患者易发生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心功能降低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老年急性心肌炎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老年急性心肌炎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组34例,非ST段抬高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治疗资料及不良事件等。 结果 与非ST段抬高组相比,ST段抬高组急性心肌炎老年患者入院时心率较快,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组中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21例(61.76%),非ST段抬高组9例(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组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CK)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肌钙蛋白Ⅰ(TnⅠ)峰值较非ST段抬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有发生不良事件,其中ST段抬高组心源性休克(26.47%)、室颤(14.71%)、住院期间病死率(20.59%)均高于非ST段抬高组。 结论 ST段抬高组老年急性心肌炎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危险程度较非ST段抬高组老年急性心肌炎患者高,应及时正确判断并积极治疗,合理应用机械辅助治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8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并发心源性休克为分组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血压(OR=6.314)、C-TnI(OR=12.932)、BNP(OR=3.52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OR=17.241)、冠脉多支血管病变(OR=5.039)、前降支病变(OR=9.955)、左室射血分数(OR=10.022)、室性心律失常(OR=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心率、心肌酶(CK-MB)、心肌标志物(C-Tn)I、BNP、左心室射血分数、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前降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史、房颤、左束支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对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早期采取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急性完全闭塞(100%)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近期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因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造影证实LMCA急性完全闭塞患者的住院资料,并按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的差异性。电话随访生存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2 214例急诊冠脉造影患者中LMCA急性完全闭塞25例(1.13%),其中入院时出现心源性休克13例(52%),严重室性心律失常8例(32%),成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9例(76%),住院期间死亡8例(32%)。住院死亡组患者的心源性休克(100%)、急性肺水肿(100%)、严重室性心律失常(63%)、术中心肺复苏(50%)、术后心功能衰竭(5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压(81/50 mmHg)显著低于生存组。心源性休克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32)。结论  LMCA急性完全闭塞患者死亡率极高,入院时心源性休克、术中心肺复苏、术后心功能衰竭提示预后不良。成功的PCI可能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海南南部地区候鸟人群与本地人群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57例因不同气候带迁徙所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其中候鸟人群215例,本地人群14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危险因素、临床检查结果及院内转归情况。结果 候鸟人群多发病于冬季刚到海南的第1~2个月内,本地人群无时间规律,候鸟人群与本地人群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险因素方面,候鸟人群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为主,本地人群青壮年患者以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为主,高龄患者则以吸烟、高血压为主。候鸟人群血肌酐(Scr)、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前脑钠肽(NT-proBN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本地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P?<0.05),同时,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者比例高(P?<0.05),痊愈率低(P?<0.05),需要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心源性休克比例及整体死亡率候鸟人群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南部地区候鸟人群STEMI患者,多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炎症因子水平高,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者比例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163例,根据其是否在院期间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电图等临床资料.同时对比存活组患者溶栓前后的血清hs-CRP、CK-MB、TNT和BNP水平.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预测因素.结果 死亡组的男性、年龄>65岁、前壁心肌梗死(MI)、高血压、高血脂、饮酒、糖尿病、Killip分级≥II级比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白细胞、血肌酐、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三硝基甲苯(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脑尿钠肽(BNP)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而HDL-C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患者溶栓后血清hs-CRP、CK-MB、TNT和BNP显著低于溶栓前,(P<0.05).死亡组的溶栓成功率显著低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血肌酐和hs-CRP水平升高、前壁MI、BNP升高、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溶栓不通、在院期间发生心源性休克和Killip分级≥Ⅱ级因素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者20例(CTO组),非梗死相关血管无慢性完全闭塞者150例(无CT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介入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TO组比较,CTO组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及心源性休克患者所占比例较多,分别为40.0%、15.0%、100.0%及35.0%;无CTO组患者院内死亡率为6.3%,明显低于CTO组的21.4%,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O组患者在6个月及一年时的心血管病变死亡发生率为28.5%、35.7%,明显高于无CTO组的5.5%、8.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40%、心源性休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以及年龄>75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可增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死亡率,而且患者预后多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前48h内的心绞痛发作对初次AMI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38例均为初次AMI患者,按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n=54)和非缺血预适应(NIP)组(n=84),对比两组心肌酶峰值、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院内死亡率。结果IP组临床及近期预后较好,表现为心肌梗死范围较小(P<0.05),心肌酶峰值较低(P<0.05),近期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明显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率均低于NIP组(P<0.05)。结论初次AMI前48h内心绞痛的发作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按有无高血压病史将35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A组15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升高;B组196例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和(或)入院时血压正常。回顾性分析两组在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等AMI的易患因素及冠心病病史,实验室检查,急性心力衰竭(包括心源性休克)、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及4周内死亡率的差别。结果:高血压病史组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相关病史的比例均较无高血压病史组高(P<0.05);即时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数值高血压病史组较无高血压病史升高(P<0.05);出现心力衰竭包括心源性休克、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4周)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组(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心脏严重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因STEMI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急诊PCI的患者743例。将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作为肾功能不全组,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变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年龄大、男性少、并发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多、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多支病变者多、心功能不全(Killip分级≥2)者多(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2 a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GFR<60 mL·min-1·1.73 m-2、年龄≥70岁、Killip分级≥2、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多支病变均为患者2 a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其中eGFR<60 mL·min-1·1.73 m-2校正的相对危险度为1.93(95%可信区间:1.24~4.56,P=0.01)。结论 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患者中,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预后较差,而eGFR<60 mL·min-1·1.73 m-2是接受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共90例AMI合并CS的患者,应用IABP辅助行PCI治疗,根据出院转归分为死亡组30例和生存组60例。结果 (1)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7.57±3.19)h,死亡组较生存组明显延迟(P0.05)。(2)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女性和糖尿病比例大、年龄大、入院时收缩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CI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 3级比率及PCI术前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比率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罪犯血管、入门-球囊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在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发生率(床旁血滤、急性肾衰竭)较生存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辅助PCI治疗AMI合并CS,并不能明显降低早期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王薇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195-19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46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无痛性心梗、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NDM组,P<0.01,死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不典型,无痛性梗死多、并发症及病死率高,预后差。积极控制血糖,纠正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急性STEMI住院患者302例,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成AKI组和非AKI组。分析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随访观察出院后1年全因死亡率。结果 STEMI患者并发AKI 75例,发病率为24.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OR=0.013,95%CI:0.000~0.327)、KillipⅣ级(OR=20.050,95%CI:6.520~61.654)、利尿剂(OR=3.102,95%CI:1.250~7.697)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AKI组患者比较,AKI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5.28%vs 13.33%)显著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的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KI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非AKI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LVEF降低、KillipⅣ级及利尿剂应用是STEMI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STEMI患者并发AKI增加住院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患者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