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与美莎拉嗪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英夫利昔单抗组)18例和B组(美沙拉嗪组)18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RP(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A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B组(7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16.00%与28.00%),而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RP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昔单抗在CD患者具有较佳的疗效,且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单抗(IFX)联合硫唑嘌呤(AZA)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170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硫唑嘌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英夫利昔单抗。比较2组生物学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总蛋白(STP)]、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和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2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可有效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适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MTX(甲氨喋呤)10-15mg,每周1次口服,SASP(柳氮磺胺吡啶)0.25-1.0g,每日3次口服;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组给予雷公藤10-20mg,每日1次口服,SASP(柳氮磺胺吡啶)0.25~1.0g,每日3次口服,NSAIDs(非甾体抗炎药)。结果:对于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组在降低血小板,类风湿因子、血沉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WBC的影响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关节内注射英夫利昔单抗对兔骨关节炎(OA)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参照Hulth法建立兔0A动物模型,8周后随机分为英夫利昔单抗10mg·mL(0.5mL)组、英夫利昔单抗20mr/mL(0.5mL)组和生理盐水(0.5mL)组,每组各10只,每月给药1次,共3次。3个月后取关节液测定关节液中IL-1β、TNF-α、NO的表达,取关节软骨观察软骨总体形态及软骨微形态的变化。结果英夫利昔单抗10medmL组和英夫利昔单抗20mg/mL组TNF-α及N0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两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β的表达水平两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英夫利昔单抗10mg/mL组和英夫利昔单抗20mg/mL组软骨损伤(总体变化和微观变化)较生理盐水组减轻,两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内注射英夫利昔单抗有软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育鹏  胡亚丽 《当代医学》2011,17(4):138-139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依那西普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少年AS男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依那西普组和英夫利昔单抗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半年内及治疗期间均未曾服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12和2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枕墙距、指地距、Schöber试验、AS活动指数(BASDIA)、AS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沉(ESR)和MRI表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24周治疗后,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均对AS有较好的疗效,2组患者腰背部及腰骶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和24周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指地距、枕墙距、Schöber试验、BASDAI评分、BASFI评分、ESR和CRP水平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依那西普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红斑,英夫利昔单抗组出现2例中度感染、2例消化系统反应和1例皮肤瘙痒,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对青少年AS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其受累髋关节的症状,2组患者短期疗效相近,但依那西普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英夫利昔单抗。  相似文献   

8.
王在红 《当代医学》2012,18(25):149-150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AS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口服白芍总苷及柳氮磺胺吡啶,连用6个月;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6个月.观察患者脊柱晨僵时间、疼痛程度、血沉、C反应蛋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脊柱晨僵持续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疼痛程度等指标方面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脊柱晨僵持续时间、ESR、CRP、疼痛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7.8%,对照组总有效率42.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转氨酶升高1例,轻度腹泻3例;对照组转氨酶升高5例,轻度腹泻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AS效果优于单用柳氮磺胺吡啶,在临床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寿军  赵华  陈伦虎 《西部医学》2012,24(2):315-31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替硝唑联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替硝唑联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腹痛、便血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5);观察组腹痛、便血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替硝唑联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与柳氮磺吡啶片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柳氮磺吡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和CRP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与柳氮磺吡啶片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FE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及监测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于风湿免疫科的146例确诊SLE的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收集本院同期其他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肿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65例为对照组1,随机收集本院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105例为对照组2,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铁蛋白、抗双链DNA抗体水平、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记录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组患者血清F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均P<0.01).血清FET对SLE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 (95%置信区间0.634~0.795,以健康志愿者组及其他疾病组为参考人群);单独测定FET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41.78%)不及检测dsDNA的阳性率高(83.56%),联合dsDNA测定血清FET可提高SLE诊断的阳性率(92.47%).SLE患者血清FET水平与CRP低度相关(r=0.351),与ESR相关程度较弱(r=0.273).结论:血清FET对SLE诊断有一定价值,通过与dsDNA、CRP、ESR等指标的联合检测对SLE诊断及病情监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中医药在国内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中医药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中存在一定的优势。目的:观察沈氏羌活地黄汤(Shenshi Qianghuo Dihuang Decoction,SQDD)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将符合纳入标准、源自上海市中医医院的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配进入SQDD组和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组,两组各45例。SQDD组服用SQDD,分早、晚2次口服;MTX组服用MTX,每周1次,每次15mg。疗程为24周。主要结局指标:治疗12、24周后对患者的下列指标进行评估。休息痛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10分评定,检查晨僵、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记录医生评价(VAS 0-10)和病人评价(VAS 0-10),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等实验室指标。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4周后SQDD组、MTX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53%(24/41)、67.5%(28/40),均超过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或24周后的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医生评价和病人评价,以及ESR、CRP、抗CCP抗体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QDD在改善休息痛以及关节压痛症状上的疗效不如MTX(P〈0.05)。SQD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5%(4/41),明显低于MTX组的32.5%(13/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QD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不良反应较MTX轻。  相似文献   

13.
蔡文虹 《当代医学》2011,17(36):10-1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4月就诊的6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mg/周,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白芍总苷(0.3g/粒),0.6g/次,顿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唾液流率(方糖法)、Schirmer试验、血清γ-球蛋白(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RF、ESR、CRP、唾液流率(方糖法)、Schirmer试验、血清γ-球蛋白等方面对照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6.7%,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TGP联合甲氨蝶呤治疗SS疗效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活动和合并感染巾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43例pSS患者,其中发热30例,分为A组:pSS患者稳定期合并感染组(16例)和B组:pSS患者活动期不合并感染组(14例),A组分为A1组:非病毒感染组(9例)和A2组:病毒感染组(7例),另13例不发热pSS病情处于稳定期、不合并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利用胶体金法进行血清PCT半定量检测分析,同时测定各项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结果A组和B组ESR、IgG升高的比例均大于C组(P〈0.01);B组CRP升高的比例大于C组,A组IgA升高的比例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PCT的阳性率大于B组和C组(P〈0.05),A1组PCT阳性率大于A2组(P〈0.05);PCT诊断pSS合并非病毒感染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76.5%,阳性预测值为50.0%,阴性预测值为96.3%。结论PCT能早期鉴别pSS是否感染,尤其是非病毒感染,为鉴别pSS原发病活动还是合并感染提供了特异性的指标,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历节汤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通过设立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以及组间比较,探索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入选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历节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秋水仙碱和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UA、ESR、CRP的变化,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观察指标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在降低UA、ESR、CRP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UA、HOMA-IR方面差异显著(P〈0.05)。(3)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4)不良反应:治疗组服用秋水仙碱后出现5例腹泻,4例呕吐,6例食欲不振,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血浆循环DNA(circulating DNA,cDNA)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39;s syndrome,pSS)和淋巴瘤(Lymphomas)中的差异.方法 选用人类基因组管家基因GAPDH设计引物,测定pSS、淋巴瘤及正常对照组中血浆cDNA的值,同时测定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并评定pSS的活动指数(Sj(o)gren&#39;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SDAI)和损害指数(Sj(o)gren&#39;s syndrome disease damage index,SSDDI)、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标(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分析cDNA与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间血浆cDNA两两比较:pSS组与淋巴瘤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S组中:cDNA浓度值与IgG呈正相关(r=0.333,P<0.05),cDNA浓度值与SSDAI呈正相关(r=0.551,P<0.01),cDNA浓度值与SSDDI无相关性(r=0.198,P>0.05),淋巴瘤组cDNA浓度值与IPI正相关(r=0.596,P<0.01);pSS组IgA、IgG均明显高于淋巴瘤组(P<0.05).结论 血浆cDNA在pSS及淋巴瘤中均升高,且两者之间有差异,作为pSS与淋巴瘤疾病鉴别的一种新的生物学标记,也可作为淋巴瘤预后及pSS疾病活动的观察指标,或许还可作为pSS向淋巴瘤发展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赵晔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03-1705
目的:观察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96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甲氨喋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短期使用益赛普,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ACR20、ACR50、ACR70改善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第1个月后,观察组ACR20改善率为(44.11±0.21)%,高于对照组(22.03±0.51)%(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ACR20、ACR50、AcR70改善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RF、ESR、hs—CR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HC gp-39)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RA患者,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及20例健康人,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sandwich—ELISA)检测血清HCgP-39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记录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X线、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分析它们与HC gp-39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组血清HC gp-39的浓度为01.95±18.54)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8.93±13.49)ng/ml(P〈0.01)和SLE组(20.75±11.26)ng/ml(P〈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RA活动期患者血清HC gp-39的水平为(37.92±19.58)ng/ml,15例非活动期患者为(22.00±11.41)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 gp-39水平与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RF、晨僵时间、DAS28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程、X线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HC gp-39水平异常增高,提示血清HC gp-39可以作为反映RA病情活动性及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ESR、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18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分别进行早期及恢复期血清CRP、ESR、WBC水平测定。结果:118例患儿中,93.2%的患儿CRP升高,63.6%的患儿WBC升高,52.5%的患儿ESR升高。恢复期CRP、WBC下降,CRP下降幅度最大。结论:血清CRP及WBC检测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检测CRP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