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提高宫颈癌临床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09年1月住院的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22例,采用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之后,14例行宫颈癌根治术,8例11b期患者行放疗。并观察化疗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肿瘤大小的变化、化疗的毒副反应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情况。结果:(1)临床症状缓解情况:22例中完全缓解14例(63.64%),明显缓解4例(18.18%),中度缓解4例(18.18%);(2)肿瘤消退情况:完全缓解(CR)3例(13.64%),部分缓解(PR)9例(40.91%),好转(MR)5例(22.73%),稳定(SD)5例(22.73%)。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缩小了局部病灶,提高了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39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其中Ⅱ期6例,Ⅲ期30例,Ⅳ期3例,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3次,并加放射治疗6000 ̄7000cGY,近期有效率89.7%(35/39)。10年随访计33例,失访6例,随访率84.6%,5年生存率15.4%(6/39),10年生存率7.7%(3/39)。  相似文献   

3.
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可行性、疗效、毒性及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45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组65例,给予顺铂(DDP)60-80mg+表阿霉素(EPI)50-80mg1~2个疗程的动脉介入化疗:对照组80例为单纯手术组,直接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新辅助化疗组2周后判断局部肿瘤体积的变化,并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比较两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管浸润、宫旁浸润、阴道切缘肿瘤浸润,分析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累积生存率。结果:新辅助化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76.9%,其中完全缓解占13.8%,部分缓解占63.1%,病情稳定/病情进展占23.1%;新辅助化疗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为19.0%,明显低于对照组(33.8%,P:0.041),宫颈管浸润、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1、0.142和0.334);新辅助化疗组5年累积生存率(70.12%)明显高于对照组(55.26%)(P=0.04)。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安全有效,可缩小局部病灶,降低部分患者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率,控制盆腔淋巴结转移,并减少化疗并发症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自1975年~1986年,我院共手术治疗363例宫颈浸润癌,其中≤40岁31例,占8.5%(31/363)。年轻组与对照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以Ⅱ期为例)分别是40.0%(10/25),20.1%(61/304),P<0.025,5年生存率分别是28.0%(7/25)和62.8%(191/304),P<0.005。年龄因素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新辅助化疗和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及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年4月-2005年3月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和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或巨块型宫颈癌患者7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化疗后的疗效;并对同期行放疗的局部晚期或巨块型宫颈癌51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化疗后的疗效。分析比较新辅助化疗和放疗治疗的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9.46%(58/73),放疗的总有效率49.02%(25/51)。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患者的有效率81.36%(48/59)明显高于腺癌54.17%(13/24,p〈0.05);而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放疗患者的疗效也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患者的有效率51.35%(19/37)明显高于腺癌42.86%(6/14)。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为8.62%(5/58),宫旁血管癌栓阳性率为3.45%(2/58),均明显低于新辅助化疗无效者(分别为6/15,5/15;p〈0.05)。放疗有效者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为16%(4/25),宫旁血管癌栓阳性率为12%(3/25),均明显高于新辅助化疗有效者。结论:新辅助化疗和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新辅助化疗优于放疗.对化疗和放疗有效者应选择手术,可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治疗Ⅰb~Ⅱb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于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7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化疗毒副作用、术后病理等。结果:该组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11例完全缓解,40例部分缓解,9例好转,5例肿瘤进展,2例肿瘤稳定。显效11例,有效4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6%(60/67)。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是安全有效的,其能明显缩小局部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许晓峰 《中原医刊》2011,(18):24-26
目的探讨两种途径新辅助化疗治疗Ih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以来收治的83例Ib2~Ⅱb期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静脉全身化疗者(静脉组)42例,经子宫动脉栓塞化疗者(动脉组)41例。结果静脉组患者经新辅助化疗总反应率为86%(36/42);动脉组总反应率为90%(37/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新辅助化疗后可手术率为81%(34/42),其中Ⅱb期可手术率为64%(7/11);动脉组化疗后可手术率为85%(35/41),其中IIb期可手术率为68%(15/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在肿瘤反应率、宫旁缓解率、可手术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b期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宫旁仍有肿瘤浸润者动脉组显著低于静脉组,分别为13%、57%(P〈0.05)。静脉组和动脉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14%、16%,病死率分别为11%、8%,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途径的新辅助治疗后反应率、可手术率及手术难度相当;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对改善宫旁浸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病理学改变及意义。方法60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均经空心针穿刺获取组织学证实为乳腺癌,并作免疫组化行ER、PR、cerb—B2、P53、Topo~Ⅱ检测,新辅助化疗采用FEC常规化疗方案,完成4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术后标本进行常规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总有效率(RR)为91.66%(55/60),临床完全缓解率(cCR)为28.33%(17/60),临床部分缓解率(cPR)为63.33%(38/60),无变化(NC)8.33%(5/60),无疾病进展患者。其中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23.33%(14/60),行保乳手术16例,保乳率为26.67%(16/60)。与术前病理活检标本比较,新辅助化疗后瘤体缩小变软、甚至消失,肿瘤细胞退变坏死,化疗后乳腺癌标本间质水肿、间质增生胶原化明显,癌旁乳腺组织部分导管上皮可呈轻-中度异型性;淋巴结无论有无转移均可见结构改变,转移淋巴结内可见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免疫组织化学未见ER、PR表达变化,cerb—B2、P53、Topo-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EC新辅助化疗使多数乳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提高手术率并增加了保乳机会,在术后辅助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宫颈癌患者Ⅱa2期、Ⅰb2期应用3种新辅助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疗法的Ⅱa2期、Ⅰb2期宫颈癌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法的不同分为3组,为术前接受单纯腔内放疗组(放疗组)75例、单纯新辅助化疗组(化疗组)81例、二者联合辅助治疗组(联合组)78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高危因素及生存情况。结果放疗组的有效率40.0%,化疗组38.3%,联合组67.9%,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放疗组、化疗组(P<0.05);术后高危因素比较,联合组显著低于放疗组、化疗组(χ2=11.21,P<0.05);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放疗组73.3%,化疗组69.1%,联合组88.4%,联合组显著高于放疗组、化疗组(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新辅助疗法术前治疗Ⅱa2期、Ⅰb2期宫颈癌疗效确切,3年总生存率高,术后高危因素比例少,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Ⅰb—Ⅱb期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紫杉醇和顺铂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Ⅰb—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肿瘤直径〉4cm)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组术前作2—3周期(紫杉醇和顺铂方案)的静脉化疗,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有指征者常规补充化疗或放疗;对照组除不做术前化疗外,手术及术后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新辅助化疗组临床有效率(CR+PR+MR)95%,新辅助化疗组5a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80%,高于对照组60.0%、50.0%,p〈0.05(X^2=4.350,6.493)。结论新辅助化疗(紫杉醇和顺铂方案)可提高Ⅰb—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的手术成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阴道镜早期诊断宫颈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阴道镜检查的患者的阴道镜图像,与镜下活检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阴道镜检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3.70%(535/571),对癌前病变诊断率为93.88%(491/523),对浸润癌的诊断率为91.67%(44/48)。结论:阴道镜检查是早期诊断宫颈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l6)E6和E7转化基因序列多态性,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抽取77例宫颈癌组织中筛选出51例HPVl6阳性标本,扩增E6及E7基因,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 Star生物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PVl6E6共测得6个突变位点,均为错义突变。宫颈癌组织中HPVl6E7共测得4个突变位点,2个为错义突变。结论:HPVl6E6基因T178G/A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无关,HPVl6E7基因A647G突变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可以作为评估官颈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田小飞  彭芝兰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1):1497-1499
目的:探讨VEGF-C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EGF-C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结果: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EGF-C联合顺铂(DDP)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随着VEGF-C的浓度的逐渐升高,由50ng/ml、100ng/ml、150ng/ml、升至200ng/ml,Hela细胞的增殖率逐渐增加;不同浓度的VEGF-C预处理Hela细胞48h后,细胞的凋亡率依次下降。结论:VEGF-C能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DDP诱导宫颈癌细胞Hela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癌及尖锐湿疣细胞核DNA含量及核面积等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经Feulgen染色的组织切片对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尖锐湿疣、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子宫颈癌共40例,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核面积与倍体直方图检测。结果:显示核DNA含量、核面积及超5倍体(5c)细胞等在上述各病变依次增加,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但核面积增大与核DNA含量增加并不完全呈正相关,不同病变的细胞核DNA倍体分布直方图图形不同。结论:细胞核DNA含量及图像分析能以量化的方式形象地显示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的变化规律,对病理诊断及临床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尖锐湿疣属良性增生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顺铂对HeLa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以揭示顺铂抗宫颈癌的机理。方法 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不同浓度的顺铂作用于培养的HeLa细胞72小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代谢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以流式细胞术观察PCNA的表达。结果 顺铂能以浓度依赖方式减低细胞代谢率、下调端粒酶活性并降低PCNA的表达。细胞代谢率减低分别与端粒酶活性的下调(r=0.984)和PCNA表达的降低(r=0.996)均呈正相关,端粒酶活性的下调与PCNA表达的降低也呈正相关(r=0.993)。结论 顺铂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下调端粒酶活性并使PCNA的表达降低,这可能是顺铂抗癌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组织病理学水平探讨VEGF-C与宫颈浸润癌局部浸润、远处淋巴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68例宫颈浸润癌组织、1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石蜡标本中VEGF-C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间质浸润等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VEGF-C在正常组织中没有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间质的浸润深度有关,而与组织病理类型无关。结论:宫颈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宫颈癌的进展和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子宫颈癌患血浆中PGE的含量,发现,患血浆中PGE含量显高于正常同龄妇女,年轻输血员妇女血浆中PGE含量亦很高,这可能与其血细胞增殖旺盛有关,讨论了血浆PGE水平与宫颈癌发展的关系。认为测定PGE可作为宫颈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宫颈糜烂与L型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L型细菌在宫颈糜烂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Kagan氏培养基对 40例宫颈糜烂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 L型细菌的培养分离与鉴定。结果 :40例宫颈分泌物中有 34例检出细菌型伴 L型 ( 85 % ) ,其中 1 3例为金葡菌伴 L型 ,9例为大肠杆菌伴 L型 ,1 1例为链球菌伴 L型 ,1例为产气杆菌伴 L型 ;随着宫颈糜烂程度的加重 ,L型细菌检出率增高。结论 :L型细菌感染在宫颈糜烂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L型细菌感染与宫颈糜烂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切术(LEEP)对宫颈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因宫颈病变在我院行LEEP治疗的患者172例,对比研究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LEEP术后病理结果,观察LEEP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LEEP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59.3%,其中CIN、CIN、CIN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5.9%、67.6%、54.5%;LEEP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结论:LEEP在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发症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用HPV16,HPV18及C-Ha-ras-1,C-myc等多个探针,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44例宫颈癌和17例正常宫颈组织。HPV-16-DNA,HPV-18-DNA及C-myc,C-Ha-ras-1癌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0%、6.8%及63.3%、68.2%,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提示这4种因素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C-myc癌基因阳性的宫颈癌活组织C-Ha-ras-1同时阳性者占86.7%(26/30),C-myc癌基因阳性宫颈癌活组织中,60%(18/30)HPV-DNA呈阳性,C-Ha-ras-1阳性者中57.1%(16/28)HPV-DNA呈阳性,说明HPV与C-Ha-ras-1及C-myc有关,HPV与癌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