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针浅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患,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及导师的临证经验,提出"多针浅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现将其治疗依据及作用机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亦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而发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做皱额、闭目、耸鼻、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部分患者发病前或初起耳后乳突部疼痛。如何抓住其急性期治疗的时机对预后有较大的影响,现将笔者多年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ouseBrachmann分级(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HB分级、提高躯体功能评分(FDIP)、降低社会功能评分(FDIS)(均P〈0.01),且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愈显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剌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应用强的松、地巴唑、阿昔洛韦等西药加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中药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69-69
目的观察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设单纯针刺法作为对照组,观察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操作简便,较单纯针刺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多是由感受风寒之邪或病毒感染后发病[1]。一般起病较急,主要表现在患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嘴角歪斜,部分患者发病前或发病初起有耳后乳突部疼痛不适等症状[2]。笔者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悬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急性期单纯使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双针挂针疗法,并辅以温和灸,对照组则不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各治疗7 d后,均改用常规针刺手法,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治疗第21天面神经功能评分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基于面神经功能评分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21 d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7、21 d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使用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的治疗方案,可恢复患侧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面部腧穴透刺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透刺结合推拿法,对照组采用院内常规治疗,即透刺法。观察其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面八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周围型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例,分别在西医常规治疗上给予“面八针”和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依据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治疗组有效率为95.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面八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而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浅刺法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在急性期均用药无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浅刺法针刺治疗,急性期后则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急性期仅用西药,至急性期之后开始针灸治疗,穴位、方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面瘫急性期可进行浅刺法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西药、中药及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经2~4个疗程治疗后,痊愈3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观察针刺面神经点与传统针刺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面神经点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2个疗程治愈率68.3%,3个疗程治愈率81.7%;对照组2个疗程治愈率38.3%,3个疗程治愈率46.7%;经统计学x 2检验,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面神经点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方法结合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观察组采用经筋针刺方法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筋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按照面瘫类型分组,观察组所分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前期,面神经功能评分接近(p>0.05);在治疗中期,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痊愈患者治疗完成所需天数为(27.33±2.71)天,明显少于对照组组的(35±1.62)天(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表情,眼裂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针药联合治疗周围性小儿风寒型急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小儿急性风寒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药组、药物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面部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针药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37,P=0.0000);针药组治愈时间短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59,P=0.0000);两组患儿治疗后,耳后疼痛及面部对称情况均明显好转,针药组好转程度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34、9.5397,均P=0.0000);针药组治愈率达97.50%,高于药物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3,P=0.006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针药组1例发生皮下小范围血肿,药物组1例皮肤起泡,2例感染。结论针药联合能有效治疗周围性小儿风寒型急性面瘫,改善患儿的面部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皓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67-67,8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周围性面瘫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干预组加用特殊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15天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08,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早期、规范、合理实施穴位按摩及康复训练,具有提高疗效、经济简便、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甲钴胺(弥可保)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7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和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0d后观察疗效. 结果 对总体疗效而言,意向性分析(ITT)结果显示两组愈显率分别为77.14%、51.43%,方案数据分析(PP)结果显示两组愈显率分别为81.26%、56.67%,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一致.临床观察中未发现甲钴胺有明显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 甲钴胺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加刺血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伴患侧耳后、乳突区疼痛的患者采用针刺健侧腧穴加患侧翳风刺血拔罐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1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药物加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对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比较,Ⅱ~Ⅲ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Ⅳ~V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比较,Ⅱ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级以上则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Ⅱ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开始恢复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Ⅲ级以上,观察组开始恢复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肌电反馈治疗能显著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揿针配合葛根汤外用熏蒸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沈阳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揿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揿针治疗结合葛根汤外用熏蒸,治疗隔日1次,8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