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猴免疫缺陷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急性及慢性感染猴淋巴结的病理改变,以掌握评价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及免疫调节剂疗效指标,并探索猴艾滋病毒感染及猴艾滋病(SIV/SAID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SIVmax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恒河猴40只,先后分别在不同时间作淋巴结活检68例次及尸检死亡猴7只的淋巴结,对淋巴结进行病理常规切片、染色、光镜检查。【结果】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可分为3个型:(1)增生型(感染后3~6或9个月);(2)退化型(感染后6~12或14个月);(3)耗竭型(11个月以上及部分中途死亡猴)。猴SIV感染的淋巴结病变与人HIV/AIDS的淋巴结的病变比较,两者的病变极为相似。【结论】猴SIV感染淋巴结病变的3个型可以作为猴艾滋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观察指标,SIV感染猴模型可以作为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的疗效评价的动物模型和研究艾滋病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猴艾滋病模型评价艾可清治疗艾滋病的效果.[方法]以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感染12只恒河猴,复制猴艾滋病模型后分为3组:SIV对照组,艾可清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45.5、148.5 mg·kg-1·d-1),感染l0周后开始给药.给药8周后停药观察8周.每4周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外周血CD4+...  相似文献   

3.
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猴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YZ  Wu XX  Fu LC  Luo HM  Chen S  Guo WZ  Deng WD  Zhou YY  Lai CH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379-383,I0007
目的 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猴艾滋病模型自身抗体和病理形态学的动态变化,探讨艾滋病与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小鼠心、肝、脾、肺、肾和淋巴结为靶抗原测定SIV感染猴各时间点的自身抗体;采用ECV304内皮细胞株和粒细胞抗原片分别测定抗内皮细胞和粒细胞的自身抗体。并对比检查相应的淋巴结、肾、脑等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SIV感染后多种自身抗体比感染前升高,如抗淋巴细胞抗体、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和抗粒细胞抗体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在淋巴结、大脑皮层、消化道黏膜下层、心脏间质、肾和肝窦等脏器内有比较明显的小血管病变及其诱发的病理改变。结论 猴自身抗体水平的升高及相应组织、器官的损伤是猴艾滋病自身免疫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复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中国恒河猴艾滋病模型,观察该动物模型急性期的变化特征,为中国恒河猴动物模型应用于艾滋病研究的标准化建立补充急性期变化内容。【方法】对15只健康中国恒河猴进行静脉接种SIVmac239病毒株复制中国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观察感染后10周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结果】健康恒河猴接种病毒株后10周内体质量及BMI指数比较稳定,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其变化特征与艾滋病消耗综合症时期不同。感染第3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第10~14天病毒载量达到高峰,此后整体表现为水平波动下降趋势。T淋巴细胞亚群在感染后出现显著改变,其中CD3%、CD3计数整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CD4%与CD4计数变化并不一致,感染后CD4%出现下降趋势,但CD4计数却出现增加趋势;CD8%、CD8计数均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CD4/CD8比值于感染后2周内明显下降,一般在病毒载量高峰时表现为最低比值,随后比值缓慢波动上升。感染10周内共有3只感染猴临床症状明显,其中1只出现腹泻、2只出现摄食下降等临床症状。【结论】中国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与国外印度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急性期相似,可用作急性期艾滋病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了解食蟹猴猴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 ELISA试剂盒对经B病毒抗体检测为阴性的中国3个猴场的3岁左右食蟹猴,进行猴水痘带状疱疹病毒(SVV)抗体检测.结果 3个猴场SVV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4.55%,30.95%,27.66%.在血清学测试期间,所有血清阳性的猴没有出现皮疹.结论 猴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会潜伏在神经节,激活后产生带状疱疹症状,这是一种潜在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艾达康治疗慢性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艾达康对慢性猴艾滋病病毒感染模型的疗效。[方法]恒河猴8只,均感染猴艾滋病病毒SIVmac251复制慢性猴艾滋病模型;18个月后随机分成2组,即模型组和艾达康组,艾达康组给予2g·kg-1·d-1剂量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56d;观察治疗前后体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猴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并行淋巴结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后艾达康组猴体质量有上升趋势,但与模型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并能减少感染性腹泻发生;对血中WBC计数及血浆病毒载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可升高血浆CD4+、CD8+细胞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组猴治疗前均出现淋巴结退变、耗竭现象,经治疗后艾达康组出现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和免疫母细胞增生等淋巴结恢复、重建现象。[结论]中药复方艾达康对SIV慢性感染猴具有一定的免疫恢复和重建作用,但无明显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毒株经静脉及直肠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后的生物学特性和症状表现,并比较由感染途径不同导致的差异,为该模型系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SIVmac239毒株经静脉感染19只中国恒河猴,经直肠感染6只中国恒河猴,观察至感染后232或168d,比较其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特异性抗体滴度、CD4 T细胞数量、血浆病毒载量、淋巴结病理改变以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所有猴均出现SIV抗体阳转。在静脉感染猴,感染后10d检测到SIV特异的IgM,而直肠感染猴始终未能检测到。在感染后168d,静脉感染猴的SIV特异性IgG的平均水平较直肠感染猴高10倍。在观察期内,直肠感染组的CD4 T细胞数下降不如静脉感染组显著。所有猴的血浆SIV载量均在感染后10~14d达到高峰(107拷贝/ml左右),约2个月后降至平台期(103~106拷贝/ml)。2只静脉感染猴及1只直肠感染猴在感染后150~210d死于猴免疫缺陷综合征,呈快速进展型改变。结论SIVmac239毒株静脉及直肠感染接种中国恒河猴,均可建立慢性的SIV感染,其特征与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的改变相似,均可以作为良好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动物模型,尤其有助于预防性或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建立SHIV艾滋病动物模型提供毒力较强的病毒株,将新合成的SHIV XJ02170病毒适应猴体,并增强其毒力。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和PCR检测。选出13只无SIV,STLV1,SRV D和B病毒感染的猴。第一批实验,将SHIV前病毒DNA质粒经肌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500μg;SHIV病毒液,经静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2ml。病毒质粒和病毒液各接种2只猴。当第一批猴体检出病毒后,10ml感染猴的全血,抗凝后静脉注射到第二批猴体内,当第二批猴检出病毒后再将10ml感染猴的全血静脉注射到第三批猴体内,连续传代4次。每批实验均定期采集血液标本,分别用肝素和EDTA抗凝,进行病毒分离;病毒基因PCR检测;CD4,CD8测定;病毒抗体检测。结果SHIV XJ02170病毒和SHIV 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在猴体内的传代中均能分离出病毒;从传代猴的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检出了病毒DNA和RNA基因;CD4,CD8测定结果显示有暂时性倒置现象,后变为正常倒置与正常交替出现;在传代的猴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HIV病毒抗体。结论SHIV XJ02170病毒与SHIV 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均能在恒河猴体内复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免疫荧光法(IFA)对657其食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猴T淋巴细胞性病毒I型(STLV-1)和D型逆转录病毒I型(SRV-1)的血清抗体作了检查。SIV抗体阳性猴为95只(14.5%).STLV-1抗体阳性猴为98只(14.9%),SRV-1抗体阳性猴为119只(18.1%)。本文还比较了经不同饲养时间的猴群中三种逆转录病毒抗体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表明:三种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率随饲养时间的增长而增高。同时查出了一种以上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的动物。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潜伏期一般是6个月至10年或更长。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到出现血清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时间也不等。一般输血感染后为2~8周,性交感染后为2~3个月,临床分期分型也不完全一致。199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根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分为A、B、C 三类。 A型 1.急性感染,通常无症状,有时出现腺状热、乏力、发热、淋巴结肿大,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1)建立RT 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 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 PCR和RNA 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 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的SIV前病毒DNA的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 PCR和RNA 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的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 PCR结果为79阳性,DNA 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的42d,RNA PCR和DNA PCR的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高。尤其是DNA 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的细胞,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的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猴巨细胞病毒(Simian Cytomegalovirus,SCMV)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疱疹病毒beta亚型,是一群有囊膜的DNA病毒,与疱疹病毒拥有相似的结构特点,而且能引起持续的隐性感染.目前SCMV作为最合适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研究模型被广为关注,探究其感染途径、致病机理、诊疗方法等研究将为HCMV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就SCMV的发现与分类、生物学特性及感染特征与免疫应答、检测方法、疫苗研究以及发展前景做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病理形态学方面常使用的经验型语言,如: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细胞“轻度活跃”、“中度活跃”、“极度活跃”、生发中心免疫复合物“少量沉积”、“中等量沉积”、“大量沉积”等等病理学术语。我们将模糊数学理论引入计算机识别系统。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以求能相对一致地表达这些模糊语言。本文以“猴艾滋病模型建立及中药治疗”研究工作中淋巴结活检病理观察出现的病理现象为例,说明应用本套系统是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并可用于检查淋巴结中病毒含量及免疫复合物沉积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观察灵芝制剂治疗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SAIDS)的疗效.方法 以5只成年雌性中国恒河猴为研究对象,经直肠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IVmac239株,17个月后经实验室检查证实SAIDS造模成功.给予其中3只每日口服1次灵芝制剂,共8个月,整个实验时间为1年.对照组2只猴不服药.结果 治疗组猴#393,对照猴#361、#348分别死于实验开始后3.5、6、11个月,尸检显示为艾滋病后期和机会性感染,治疗组猴#374和#381存活至实验结束.治疗组猴#374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在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上升30%,其后有些波动.治疗组猴的血浆病毒载量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下降达1 log10,对照组猴的病毒载量没有下降.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猴出现淋巴组织免疫重建、胸腺再生、海马回神经细胞新生,脑垂体、松果体、甲状腺、肾上腺和卵巢等内分泌器官在形态学上均恢复趋向常态;对照组猴则表现为淋巴结耗竭、脾脏萎缩、胸腺消失,内分泌器官处于高-中度萎缩,甚至衰竭状态.结论 灵芝制剂可能对SAIDS猴的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取材于3只SIV感染治疗猴和4只SIV艾滋病模型猴治疗前后的11份石蜡包埋淋巴结活检组织中提成基因组DNA,分别用PCR和巢式PCR方法检测SIV病毒基因,PCR共检出10份阳性,巢式PCR检测11价样品均阳性,而同期采样的猴外周血标本病毒分离仅3份阳性,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得到证实。实验说明,从淋巴结组织中检测SIV的病毒基因较外周血病毒分离更能真实地反映病毒感染状况,本研究将对全面和正确评价艾滋病药吻和疫苗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SIV黏膜感染的恒河猴模型,并与静脉感染相比较,研究不同途径感染后病程进展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用SIVmac251经静脉、阴道、直肠3种途径分别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进行全血病毒分离,测定血浆病毒载量、CD4^+/CD8^+比值及抗体检测。结果感染后7d至目前56d为止,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中前病毒DNA检测、全血病毒分离全部呈现阳性,只有直肠感染猴S172在7d和42d时出现较高病毒滴度;血浆病毒载量检测阳性出现先后顺序为静脉感染、直肠感染、阴道感染,14d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血浆抗体检测从第14天开始3种途径感染的恒河猴体内抗体均为阳性;感染后CD4^+/CD8^+比值下降,在第28天时出现比例倒置。结论经不同途径均成功感染恒河猴后在病毒分离和血浆病毒载量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SV40与间皮瘤     
赵晨雨  韩丹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Z1):173-176,18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猿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可以引发某些癌症.其中,有不少研究表明间皮瘤的发生与SV40密切相关,但也存在一种不认同观点.本综述就SV40与间皮瘤的关系及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改变及时相特点和18β-甘草次酸对线粒体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甘草次酸组。卵清蛋白( ovalbumin,OVA)致敏建立大鼠AR模型。建模成功后给药干预,并分别于给药2、4、6、10周比较各组电镜下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改变。结果 AR模型组见线粒体数量增多、体嵴消失、肿胀、空泡化及自噬体存在,且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上述损害呈进行性加重。而甘草次酸干预组线粒体在增多的数量、体嵴减少、肿胀、空泡化及自噬体出现均较模型组好转,并随观察周期延长基本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持续变应原刺激下的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呈进行性损害,18β-甘草次酸可抑制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从SIV感染的猴艾滋病(SAIDS)模型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DNA中扩增出767bp的SIV核心蛋白P27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EcoRI及SalI双酶切后,克隆入相同酶切的表达质粒pBV220中,获得含SIV核心蛋白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BVSG,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用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a经筛选、增殖及42℃温度诱导,SDS-PAGE表明外源基因表达蛋白含量占菌体总蛋白14.5%,Western-blot证实表达产物能被SIVP27单克隆抗体及SAIDS模型猴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