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水肿程度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水肿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增加值、VAS评分降低值、水肿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均有效果,而电针围刺法在改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水肿程度等方面较针刺法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内服外洗麻桂通络汤,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两组同时配合常规针刺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目测比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及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减轻疼痛症状,提高BI、FMA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康复训练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针刺和康复训练.在入选时、治疗3个月末分别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肩痛程度,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前后对照.结果 两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肩痛VAS、上肢Fugl-Meyer运动积分、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康复训练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密集型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针推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补阳还五汤及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密集型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及康复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VAS评分、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评分[(38.64±8.68)分]高于对照组[(34.00±7.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3.10±1.45)分],低于对照组[(4.37±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65.57±8.96)分]高于对照组[(57.40±8.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集型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药治疗,对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运动、减轻疼痛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水罐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二科收治的96例中风恢复期存在肩手综合征患者,依据随机信封分为水罐组和对照组,水罐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水罐治疗,20 min/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以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视觉类比评分量表评(VAS)价患肢疼痛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生活质量评分(SS-QOL)和治疗满意度为次要疗效指标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及满意度。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FMA和SS-QOL评分均有提高(P<0.01),VAS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水罐组在治疗2周后FMA和SS-QOL评分均有提高(P<0.01),VAS评分降低(P<0.01)。水罐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水罐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行,患者依从性与满意度良好,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段银枝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59-296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患肢疼痛、水肿消除情况,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水肿、上肢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 VAS、水肿评分下降, FMA、MBI 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医药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98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手肿胀评定、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膀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与对照组的7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33-136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舟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存在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疗效标准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肌肉起止点(反阿是穴)疗法。疗程均为8周,2组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肩手疼痛,改良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肩关节活动度,Barthel(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手指尖至第一腕横纹的体积(ml)的差值评价手部水肿。结果2组治疗后肩手疼痛、FMA评分、手部水肿及B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起止点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且利于促进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上肢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