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周培  丛林 《安徽医学》2015,36(11):1422-1424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类普遍存在的、控制着各种基因转录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在细胞的信号传递和基因的诱导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F-κB 的不适当表达和激活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其发生率为1%~14%[2],且呈逐渐增高的趋势。GDM 以其严重的母婴并发症[3],而一直广受关注,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NF-κB 与 GDM 的发生、发展有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也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越来越多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提示氧化应激是这一病理基础的贯穿主线。核因子-κB是受细胞氧化还原状态控制的转录因子之一,参与细胞生长、分化、黏附、凋亡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赵建芹 《医学综述》2012,18(9):1388-1391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并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核转录因子,其调控的靶基因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转录因子、氧化应激相关酶及急性期蛋白等,进而参与调控炎症和免疫反应、细胞生长发育、细胞凋亡及应激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肾病(DN)的局部肾组织中存在过度激活的NF-κB,其过度激活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分泌炎性因子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NF-κB与DN的关系,有助于DN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4.
孙燕  梁干雄 《医学综述》2009,15(14):2169-2171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其在细胞信号传递和基因的诱导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广泛存在于高级真核生物的各种细胞中,参与炎性反应、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细胞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NF-κB参与肥胖、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文本就NF-κB与肥胖及糖尿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与核因子-κB(NF-κB)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两者间的关系,以探讨NF-κ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24只,对照组24只。糖尿病模型的建立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应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分别于1,3,5个月对大鼠视网膜的NF-κB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大鼠视网膜血管超微结构:对照组,微血管管壁完整,基底膜连续完整,内皮细胞、周细胞结构正常,异染色质分布均匀。糖尿病组,1个月时,微血管形态基本正常;3个月时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变形,周细胞异染色质边集、浓染,细胞器结构不清,基底膜增厚;5个月时,内皮细胞肿胀、变形更加明显,并有不同程度增生,血管腔明显变窄,周细胞内异染色质分布不均、边集、浓染,基底膜显著增厚。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NF-κB仅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皮细胞胞质中,细胞核内未见其表达。糖尿病组,从1个月开始,可见视网膜各层细胞均有表达,并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随病程延长,表达进行性增高。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视网膜微血管还未出现明显改变时,NF-κB已被激活,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视网膜微血管超微结构明显改变,NF-κB的表达活性也不断增强。因此,NF-κB在DR的早期发生和后期增殖性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今后治疗DR也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同时设正常对照大鼠30只。在糖尿病诱导后1,3,6个月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估糖尿病大鼠及相应时间的对照大鼠的视网膜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各糖尿病组与相同病程的对照组比较,NF—κB染色阳性细胞的灰度值显著降低(P〈0.05),表明NF—κB的活性显著增高。在糖尿病组中,随着糖尿病病程和视网膜病理改变的发展,NF—κB染色阳性细胞的灰度值进行性降低(P〈0.05)。结论NF—κB的活性在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中显著增强;NF—κB可能是DR的重要危险因素,参与DR的病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丹  李竞 《医学综述》2006,12(3):157-158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种细胞中的核转录因子,可以被多种细胞外刺激活化,参与免疫和炎性反应、细胞内信号传递、调控多种基因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蛋白激酶C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NFκB活化。因此,了解NFκB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对该病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8.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是一转录调控因子,它能调控多种与免疫、炎症反应等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它在胞浆中与其抑制蛋白(IκB)结合呈非活化状态,在外界刺激信号作用后IκB解离,NF-κB进入核内与特异性基因片段结合而调控其表达。NF-κB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银屑病、红斑狼疮、感染性皮肤病、皮肤肿瘤性疾病等。近年来针对NF-κB的研究,为皮肤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带来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κB(Nnuculear factor-κB,NF-κB)系1986年从B细胞核抽提物中找到的转录因子,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B序列GGGACTTTCC特异性结合,并能促进κ轻链基因表达。现已证明NF-κB是一种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蛋白质,它能与多种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部位κB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促进其转录,是细胞中一个重要的二聚化合物转录因子,能结合DNA的蛋白因子家族。参与许多前炎症介质分子转录水平的调控,包括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趋化因子、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相关酶等,从而促进器官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潘凤  史源 《重庆医学》2004,33(4):537-540
核因子-κB(NF-κB)是近期发现并研究较多的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能与免疫、细胞生长和炎症反应相关的许多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基因的启动子/增强子部位的κB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启动和调节这些基因的转录,在这些因子基因的转录调控中发挥一定作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细胞的生长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相关疾病治疗的新靶点,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中核因子-κB(NF-κB)能被糖尿病所致的氧化应激等活化,NF-κB的异常活化能增加细胞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等的表达,从而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生、发展。NF-κB活化可导致视网膜周边细胞凋亡、白细胞黏附到血管内皮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参与视网膜前膜的形成。NF-κ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抑制NF-κB的活化以防治视网膜病已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治疗的一个新策略。作者就近年来NF-κ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冰。  相似文献   

12.
余晓东  崔曙  邓显忠  姜果  鲜述彦  龚志勇 《四川医学》2010,31(10):1434-1436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核因子Kappa B p50(Nuclear factor kappa B p50,NF-κBp50)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参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简称C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组,简称Ir组)两个实验组,每组各4个时相(6、12、24、72h)。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45min后恢复灌流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NF-κBp50蛋白的表达情况,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血清肌酐(Scr)水平以反映中性粒细胞活化及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结果 C组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构正常,NF-κBp50蛋白几乎无表达;Ir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损伤及炎细胞浸润,NF-κBp50蛋白高表达(P〈0.01)。与C组比较,Ir组血清肌酐(Scr)水平明显升高,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增加(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中NF-κBp50蛋白表达增强,提示NF-κBp50蛋白可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杨毅  邱海波 《现代医学》2002,30(2):132-134
核因子-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它能与介导急性肺损伤的多种细胞因子基因的启动子特异性序列结合,参与炎症介质基因转录调控,在急性肺损伤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调控核因子-кB成为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胎膜组织中核因子(NF)κ-B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在胎膜早破(PROM)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1)胎膜病理切片HE染色镜检,将病例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2)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PROM和20例正常孕妇胎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1)所有PROM胎膜标本,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者占46.88%,正常组胎膜感染占10.00%。(2)PROM组胎膜组织中NF-κB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胎膜NF-κB表达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结论:NFκ-B参与了PROM的发病。NF-κB活化可能是PROM发生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邹庆  官泳松  贺庆  明兵  张勇 《西部医学》2019,31(4):625-628,632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 κ-B)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T影像特点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华西医院有完整临床资料和全肝CT扫描图像并经手术完整切除的肝癌组织标本患者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定量分析癌组织中NF κ-B表达情况和在不同的临床参数中表达的差异;再分别以肿瘤坏死、血供、瘤体直径和瘤周子灶的有无分四组,探讨NF κ-B表达量在不同CT影像特征中有无差异。结果 CT检测80例患者中肝癌细胞核内NF κ-B表达阳性有74例(92.5%)。肝细胞癌NF κ-B表达与临床参数,包括性别、肝炎病史无相关性,瘤体大小与NF κ-B表达无统计学差异。CT检测肿瘤血供、坏死及瘤周子灶的有无与NF κB表达相关(P<0.05),富血供肝细胞癌NF κ-B表达较乏血供者明显增高,而瘤体有坏死者较未发生坏死者低,瘤周出现子灶的病例NF κ-B表达也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血供、坏死及瘤周子灶CT影像特点与NF κ-B水平密切相关。瘤体血供丰富、瘤内无坏死、瘤周伴有子灶的肝癌组织NF κ-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NF κ-B表达水平量可能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相关,CT检测可为肝癌的治疗及预防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功能多样的核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研究表明,NF-κB也存在于神经干细胞(NSC)中,在NSC的增殖、迁移和分化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该新兴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VEGF和NF-κB的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实验采用Ⅱ型胶原皮下多点注射的方法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并进行关节指数评价。应用RT-PCR技术检测VEGF和NF-κB mRNA表达。③结果大部分大鼠在胶原致敏后2周左右发病,VEGF和NF-κB mRNA在模型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两者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④结论VEGF和NF-κB参与了胶原性关节炎滑膜血管翳的形成过程,在RA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在COPD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PD组和激素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单纯熏香烟法建立COPD模型,激素组于熏香烟前予泼尼松隔日灌胃.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并对肺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和肺泡腔面积与总面积比(PAA).对大鼠肺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组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COPD组MLI和PAA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泼尼松干预后下降(与COPD组比较,P<0.01或0.05),而COPD组MAN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1.64±0.12)×108/L比(5.76±0.29)×108/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099±0.065)×108/L比(1.26±0.25)×108/L]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泼尼松干预后上述指标均下降(P<0.01).COPD组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29.02±1.25)%,与正常组[(12.17±1.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素组为(19.23±1.18)%,与COPD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F-κB与COPD的气道炎症密切相关,泼尼松治疗可以通过调节NF-κB的表达,抑制粒细胞趋化和脱颗粒,增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抑制活性,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及其对气道的损害,延缓COPD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神经调节素1β( neuregulin 1β,NRG1β)对β-淀粉样蛋白1-40(beta-amyloid protein,Aβ1-40)所致的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元凋亡、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RG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经侧脑室微量注射Aβ1-40建立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经侧脑室注射NRG1β(0.3μg·kg-1)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实验前及造模7d后、治疗14d后均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利用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细胞的结构变化,原位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NFκB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学习能力[ (57.50±1.58)次]和记忆能力[(7.20±1.03)次]较对照组学习[(59.50±2.79)次]和记忆能力[(7.50±1.08)次]明显下降(=20.36,5.28,P<0.05),海马区神经细胞排列稀疏、紊乱,有明显神经元脱失,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NFκB表达增加(P<0.05).NRG1β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67.70±4.90)次,(5.80±0.63)次]及细胞结构较模型组[(79.10±4.12)次,(4.40±0.69)次]显著改善( t=5.63,4.69,P<0.05).相对于模型组[(41.10±7.95)次,(29.30±7.24)个],NRG1β治疗组NFκB表达(25.90±6.67)明显减弱、细胞凋亡数量[(23.50±3.89)个]明显减少(t=4.63,2.23,P<0.05).结论 NRG1β能抑制海马神经细胞NFκB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