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是1981年Wglie Vale首次从羊分离得到的下丘脑激素,其化学本质是41肽.它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β-内啡肽及其他POMC样肽合成和释放的调节物,在对应激刺激的适应性反应中有多方面的作用.CRH神经元大多位于下丘脑室旁核小细胞区,轴突多投射到正中隆起.CRH受体(CRH-R)在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广泛分布,人体组织CRH-R1,R2属于脑肠肽/生长素释放激素超家族成员,为G蛋白偶联受体.CRH以及它的受体也广泛分布于脑外的其它区域.如:肾上腺、胎盘、淋巴细胞,为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1,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13年10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童生长发育科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ICPP患儿81例为研究对象。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均给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出现生长减速时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治疗。观察或计算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6、12、24个月时的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质量、骨龄(BA)、骨龄差值/年龄差值(ΔBA/ΔCA)、预测成年期终身高(PAH)和生长速率(GV)〕,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患儿第二性征与激素〔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过程中,19例患儿同时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治疗。治疗12个月后18例患儿因BA与年龄相仿或PAH达到患儿家长的预期而停止治疗,最终共纳入63例患儿,删失率为22.2%。不同时间患儿的身高、体质量、BA、ΔBA/ΔCA、PAH、G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儿的身高、体质量、BA、PAH逐渐增加,ΔBA/ΔCA、GV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第二性征明显抑制,其中6例患儿月经撤退,48例患儿乳房从Tanner 3期退缩到Tanner 2期或Tanner 1期。治疗6个月患儿血清E2水平、FSH、LH基值、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除1例患儿出现轻微皮肤症状外,未见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ICPP女童给予GnRHa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儿前移的生长发育,降低性激素水平,推迟第二性征的出现,增加PAH,生长减速时可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这可能与HPG轴的双重调控、动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女性性周期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极为复杂的下丘脑-垂体-性腺(HPG)内分泌系统控制的过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既能通过自上而下的直接控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控制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垂体促性腺激素又控制卵巢激素分泌,同时又通过各种反馈和负反馈形式来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褪黑素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互作用的年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认为激素单一的兴奋或抑制作用不同,褪黑素(melatonin MT)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在青春期前、成年后、更年期等不同的状态中有所变化。以往认为MT抑制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而最近研究认为此作用仅在青春期前明显,在中年后逐渐转化为促进作用。性激素可抑制MT的分泌,在妇女更年期由于雌激素的急剧下降,MT随之短暂升高。如何合理运用MT于上述不同年龄阶段性腺轴功能调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玲  谢华 《医学综述》2014,20(21):3872-3874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在探索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的改变与抑郁症具有相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HPGA功能紊乱,具体表现为HPGA功能下调,HPGA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褪黑素及脑组织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相互作用介导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该文对抑郁症HPGA的改变以及HPGA与抑郁症的相关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乙醇对雄性大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GnRH neurons)合成和释放激素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浓度乙醇组、中浓度乙醇组和高浓度乙醇组.在灌服不同浓度的乙醇后2h,采用酶法检测血中乙醇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神经元密度和染色反应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灌胃乙醇浓度的升高,各实验组大鼠BAC值逐渐升高,并且均已达到乙醇中毒的标准(500~1000mg/L);高浓度乙醇组大鼠下丘脑内GnRH阳性神经元密度和染色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中、低浓度乙醇组下丘脑内GnRH阳性神经元密度和染色强度较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急性乙醇中毒雄性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GnRH神经元合成和分泌功能受抑,这可能与乙醇对生殖行为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变化在衰老过程尤为突出.中医认为,肾主生殖,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在衰老过程中下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脉冲频率减慢,幅度降低,也降低了性腺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同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功能衰退还可使其他的内分泌腺的功能有所减退.  相似文献   

8.
彭其斌  徐同江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429-1430
垂体腺瘤为良性单克隆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5%,人群发病率16.7%左右。多年来其发病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垂体细胞自身缺陷,肿瘤起源于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丧失;二是垂体肿瘤起源于异常的生理性调节,下丘脑促垂体释放激素异常正向调节、垂体异常表达的旁分泌因子的刺激以及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的缺失均可导致垂体细胞过度增殖。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上述两种学说逐渐趋于统一: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异常有关。本文主要就下丘脑促垂体释放激素在垂体腺瘤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途径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摘要]根据目前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性腺疾病并且糖尿病患者的性腺功能与血糖水平相关.综述血糖水平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探索血糖水平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对糖尿病合并性腺疾病的认识提供新的见解,提高糖尿病合并性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腺垂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它分泌生长素(growthhormone,GH )、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失眠症的发病不断增加。临床上虽有不少治疗失眠症的安眠药,如舒乐安定、氯硝安定和思诺思等西药,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多有副作用和依赖性。笔者于2003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和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失眠专科门诊采用中药及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共295例,并作回顾性疗效对比。  相似文献   

12.
抗诱变中草药的正交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抗诱变中草药人参、五加皮、猪苓和甘草保护染色体稳定性的最佳配伍方案。方法:采用徐道觉(Hsu TC)建立的以博来霉素(BLM)为诱变剂的诱变剂敏感性实验方法,将上述4味中草药药量取3个水平:大剂量(常用量2倍)、常用剂量及零水平;把此4味中药随机分组,人参: C、五加皮:D、猪苓:A、甘草:B;分别在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加入不同剂量配比的人参、五加皮、猪苓和甘草,比较各剂量配比中草药干预后的染色体断裂率(b/c:每分裂相染色体的断裂数),观察它们的抗诱变效果。 结果:人参、五加皮、甘草和猪苓的极差分别为16、14、 9和6,配伍中4味中草药主次顺序依次为人参、五加皮、猪苓、甘草;最佳配比A1B2C1D2。 结论:采用最佳染色体稳定剂配比方案(A1B2C1D2)进行药物配伍可以最大限度地抵抗诱变剂BLM的作用,增强染色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中药药效评价研究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的临床应用建立在辨证的基础上,因此其药效评价也应该建立在中医证候分类的基础之上。通过药效学实验阐明中药治疗疾病的药效作用特点及其机制,揭示中药作用机制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探索药物作用靶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如何利用成熟疾病动物模型,并明确其证候特征,是中药药效评价载体研究的关键问题。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通过研究疾病动物模型的生物学指标有可能分析得出该疾病动物模型的证候特性。利用以方测证方法,建立针对该疾病常见证候类型且临床验证有效的中药干预疾病动物模型,并将治疗有效的动物作为体现相应证候特征的动物模型,通过探寻其现代生物学基础,确立相应的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指标,从而明确疾病动物模型的证候特征,是建立适合辨证论治中药药效评价动物模型的重要途径。建立基于中医证候分类的中药药效评价研究方法,将有助于从中医理论出发提高我国中药研发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苦寒方剂黄连解毒汤前后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变化,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健康人群代谢的影响。方法:10名健康受试者自愿参与本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口服黄连解毒汤3d,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的每天早晨采集尿液样品,在4℃下13000×g离心10min,移取上清液于-75℃超低温冰箱中冷冻保存。以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为核心技术,以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为数据解析手段,研究口服黄连解毒汤前后健康人群尿液中代谢物组时量的轨迹变化和对应关系。结果:黄连解毒汤的给予使得尿液代谢物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健康人群的代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经模式识别分析,初步检识7个被认为能够表征黄连解毒汤作用于健康人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鉴定了1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物标志物(2-甲酰氨基-苯甲酸)。结论:从生物体内代谢层面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健康人群尿液代谢物组的影响,为其作用于热证患者的性效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药功能靶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斌  王耘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2):1190-1194
化学成分-靶点作用关系是在分子层面对中药作用机制的阐释,没能有效结合中医对“人”是功能性认识的特点,同时也难以体现中药整体作用的特色。本文在借鉴西药作用靶点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中药功能靶点的研究。通过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中所有中药功效术语的整理,得到135个功能靶点。以功能靶点与作用方式作为网络的节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边构建了中药功能靶点作用网络,并结合四君子汤、麻黄汤对功能靶点及其作用网络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本文对中药功能靶点的研究,紧密结合了中药整体作用的特点,有助于在整体层面阐释中药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药复方的设计与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癖丸干预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0.5%的DMN溶液2mL/kg体质量腹腔注射,每周连续注射3d,每日1次,共4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3周开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消癖丸组,消癖丸组给予消癖丸煎剂灌胃,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2周后,观察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大鼠比较,造模2和4周时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逐渐升高(P〈0.01或P〈0.05),4周时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4周模型组比较,消癖丸组血清AIT、AST、ALP、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2)模型大鼠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胶原沉积逐渐加重,4周时部分大鼠肝组织已形成完整包绕的假小叶结构,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4周模型组比较,消癖丸组肝组织炎症、胶原沉积明显减轻,肝组织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3)模型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周时显著高于2周模型组(P〈0.01);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显示,肝组织α—SMA、TGF—β1、TIMP-1和HO-1mRNA的表达随着模型的进展逐渐升高(P〈0.01);与4周模型组比较,消癖丸组肝组织α-SMA蛋白的表达及α—SMA、TGF-β1、TIMP-1、HO-1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消癣丸能够显著抑制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进展,且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Wang YF  Que HF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2):1367-1372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中药对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组织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创面组、模型组、益气组、化瘀组和益气化瘀组。制备糖尿病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益气中药、化瘀中药及益气化瘀中药灌胃处理,疗程为15d。用药第8及第15天,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用药15d后,取大鼠背部创周0.5cm以内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物质的表达水平,并计算免疫组织化学指数。结果:用药后第8及第15天,正常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用药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益气化瘀组明显高于各拆方组(P〈0.05);模型组创面组织P物质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创面组(P〈0.05),益气化瘀组和化瘀组P物质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糖尿病创面难愈合可能与P物质的低表达有关。益气化瘀中药能明显促进糖尿病溃疡大鼠的创面愈合,上调P物质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可在多种组织潜伏感染的疱疹病毒,常引起宫内和产后感染,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或死亡。此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巨细胞病毒会引起多器官损害。目前国内外对中草药抗巨细胞病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方制剂、中草药粗提物以及单体成分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就此综述了近年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