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血瘀证的舌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寻求CHD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与CHD气虚血瘀证临床患者舌象共通的特异性指标。方法 使用matlab软件将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临床患者舌图像进行分割并提取相关特征,利用RF模型分类识别临床全样本及动物全样本,制作RF预测模型并评估预测价值,计算各指标AUC以判定其诊断价值。结果 与CHD气虚血瘀证临床诊断密切相关的舌象特异性指标有4个,分别是M1、M2、M3、M5。采用RF分类判别结果提示模型预测FPR为15.2%,TPR为83.3%,最佳界值为0.5,敏感度为81.4%,特异性为76.0%,准确率为85.7%,圆周卷积为0.6991,AUC为0.8151。M1、M2、M5的诊断价值较高(AUC分别为0.9040、0.9254、0.9610),M3的诊断价值中等(AUC=0.7708)。在大鼠模型上M1、M2、M3、M5...  相似文献   

3.
瘀证舌象与中分子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血瘀证病人血浆中分子物质(MMS)的含量,以探讨血瘀证病人血浆MMS的含量与舌质颜色变化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血瘀证病人舌质颜色变化的本质。方法:经临床诊断为血瘀证的病人140例,自然伸舌,由专人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并确定舌质颜色,采用第一军医大学改进的габриалян氏紫外吸收法测定每例病人的血浆MMS含量。结果:随着血瘀证病人舌质颜色的加深,即舌质由淡红→暗→淡紫→紫→深紫→瘀紫,血浆MMS含量增加。舌质紫色越深,血浆MMS含量越高,以瘀紫舌患血浆MMS含量最高。结论:血瘀证病人舌质颜色的变化,即暗紫舌的形成机制与血浆MMS的含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鼠虚证模型舌象的病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91年提出: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大鼠脾虚证模型的舌象病理变化属一种趋于“舌体后”的变化模式。此后,对多批虚证(脾虚证、肾虚证,及同一证候下不同造模方法)、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证病结合模型的舌象继续进行研究,以上述脾虚证舌象病理模式为参照,总结其规律。认为:(1)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所致脾虚证模型的舌象病理模式有可重复性,与非虚证的动物舌象有明显的对比性;(2)这一病理模式有较强的代表性,可能是虚证舌象病理变化的基本模式;(3)这一病理模式有较强代表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反映了舌象退变的自然规律;(4)这一病理模式有较强的代表性,还因为它反映了舌营养不良,代谢功能降低一面的主要特征;(5)虚证舌象的病理变化以软角质为主导;(6)在一定的造模时间和造模方法范围内,舌象的病理变化程度可能有一定的“限度”;(7)从指标上说,脾虚证模型的舌象病理变化的指标与一般临床常用的脱落细胞学研究比较有其优点。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舌分光这亘以及舌表浅血流量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紫舌是临床常见舌象,本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发掘、整理后发现,紫舌病因病机多责之于血瘀、阴盛、阳热、酒毒、食滞、中毒;紫舌微观形成机理多与微循环障碍、血小板凝集性增高、动脉氧分压降低、舌血流变异常等相关;紫舌相关疾病多见于肺心病、冠心病、肝病、糖尿病、胰腺疾病、门脉高压症、癌症等。紫舌的出现常常提示病情较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免耽误诊治。  相似文献   

7.
紫舌是,临床常见舌象,本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发掘、整理后发现,紫舌病因病机多责之于血瘀、阴盛、阳热、酒毒、食滞、中毒;紫舌微观形成机理多与微循环障碍、血小板凝集性增高、动脉氧分压降低、舌血流变异常等相关;紫舌相关疾病多见于肺心病、冠心病、肝病、糖尿病、胰腺疾病、门脉高压症、癌症等。紫舌的出现常常提示病情较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免耽误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设备对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舌苔及舌质进行在体的显微层析成像与舌象指标的量化研究,探讨脾胃湿热证模型舌象在显微检测方面的变化规律以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于舌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应用自行装置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设备,以LabVIEW编写软件操作平台,进行大鼠舌上表面的在体显微成像检测,并对舌苔的相关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分析。结果从大鼠舌表面显微成像中能够清楚地分辨出舌苔层、舌苔舌体连接层与舌体层结构,与组织学检测大鼠舌显微结构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舌象各部位的舌苔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舌体部津液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脾胃湿热证模型的舌象在显微检测上具有特征性的改变,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大鼠舌象中能进行成像研究,并可能实现一定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阐述运用信息融合技术和融合模糊逻辑推理、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一种基于竞争神经网络的瘀血舌象及血瘀证智能推理模型的思路。认为瘀血舌象及血瘀证智能推理模型的建立可实现对中医专家诊断推理过程的模拟,克服传统中医舌象诊断依赖个人经验和不量化的弱点,将为建立舌象自动诊断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失眠患者证型与舌象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舌象在失眠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10例失眠患者的舌象,归纳舌形、舌色、舌苔特征与各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各证候包含的舌形、舌色、舌苔特征具有典型意义,阳虚气郁证(40例,占36.4%)是失眠的主要证候。患者舌形、舌色、舌苔特征反映了病邪的表面、虚实、寒热等属性。结论:舌形、舌色、舌苔等舌象特征提示了造成失眠病理因素的性质和患者证候,对辨证论治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评价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瘀证舌象表现,并探讨其与血流变异常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血瘀证特征。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观察大鼠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脑缺血模型组大鼠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全血和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凝血酶时间缩短。红细胞变形指数与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急性期存在血瘀表现;舌组织血氧饱和度可以作为评价血瘀证动物模型舌象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建立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为探讨血瘀证生物学基础提供实验模型。方法采用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诱导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验大鼠证候表征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舌质紫暗,舌下脉络增粗增长,与正常大鼠舌质鲜红润泽舌下脉络清晰有明显差异。模型大鼠耳廓润泽、微血管清晰但显暗红较正常大鼠耳廓、微血管略有变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和还原黏度高切和低切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升高(P<0.05);模型大鼠聚集指数、聚集面积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模型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模型大鼠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短于正常大鼠(P<0.05)。结论冰水冷冻20次后,血瘀证表征尤其舌质紫暗和舌下脉络增粗增长显现,符合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评价的基本条件。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造模,方法简单,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冷冻时间对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从而为中医学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5组,即空白组、5d组、10d组、15d组、20 d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置于0℃冰水中15 min,每日1次,各组分别冷冻相应天数,造成寒凝血瘀模型.观察血常规、卵巢和子宫指数和血液流变指标.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造模5d和10d组大鼠红细胞可见显著降低和APTT的显著延长(P<0.01);另外造模5天还可见血浆黏度、低转速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显著增加,血红蛋白显著降低,子宫指数可见显著减少(P<0.05~0.01).造模10d组还可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显著增加,TT的显著缩短(P<0.05~0.01).造模l0d和15d虽然均可见红细胞压积的显著减少,但是造模10 d组却可见红细胞变形指数的降低,而造模15d却见其变形指数的显著增加(与空白组比较,P<0.01),TT的显著缩短(P<0.05),血浆黏度的显著增加(P<0.01),另外APTT也有缩短的趋势.而当造模时间延长到20d,反而可见PT和APTT的显著延长(P<0.01).但是各组大鼠肛温在整个造模过程中未见显著改变(与空白组比较,P>0.05).结论 造模10 d和15d可见大鼠出现凝血功能增强,并且15d组血液流变学异常最明显.该造模方法为中医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种类、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血瘀证动物模型是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及活血化瘀疗法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既往血瘀证模型有两类:一类是模拟中医学的血瘀之因,如外伤、寒凝、气滞、气虚、阴虚、阳虚、离经之血及自然衰老等制成的血瘀证动物模型,此类属病因模型;另一类是模拟西医学的血管或血液的病理或病理生理,如血管阻塞、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制成的血瘀证动物模型,此类属病理或病理生理结合模型。然而,无论哪一类血瘀证动物模型,都把上述生物化学和生物指标作为血瘀证模型的评价依据,而忽视血瘀证模型建立所应该具备的生物表征如局部肿痛、眼结膜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唇周发黑、耳廓唇周暗红、爪甲尾部紫暗、舌暗红,以及动物行为等符合人体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指标,以至于无证不血瘀,无药不活血。这一现状势必对中医基础理论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建立血瘀证生物表征模型,将是血瘀证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养心汤对心肌缺血血瘀证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心汤对心肌缺血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探讨养心汤对心肌缺血血瘀证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寒凝加异丙肾上腺素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血瘀模型,给予不同浓度养心汤进行干预,观察各给药组对模型大鼠全血黏度的影响及对血脂含量的影响。结果养心汤能减轻心肌缺血寒凝血瘀证大鼠心电图ST段异常抬高;养心汤和参附注射液均能降低模型大鼠的低、中、高切的全血黏度值,血脂检测结果显示养心汤高、低剂量组和参附组均能显著性降低模型组的异常升高。结论养心汤通过改善寒凝血瘀大鼠血脂代谢水平、降低动脉硬化指数改善血瘀证动物的黏凝浓聚状态。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与血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表现、现代病理生理学和治法方药三方面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与血瘀证的关系,发现瘀血贯穿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瘀血与溃疡性结肠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活血化瘀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上虽可见到不同的证型,但多间夹血瘀,在基础方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鼠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病、证模型复合的方法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颈椎病模型组和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组,每组10只。颈椎病模型采用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采用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复合疲劳加饥饱失常法制造的气虚模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法制造的血瘀模型及去卵巢肾虚模型而制成。通过对大鼠行为体征观察和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CD62p)、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含量等检测,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与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含量,验证气虚、血瘀、肾虚证;通过椎间盘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Ⅱ型、Ⅹ型胶原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颈椎间盘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1,Agc1)、Ⅱ型前胶原基因(typeⅡprocollagen gene,Col2a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 MP-1)的基因表达等评判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病证结合模型大鼠出现精神萎靡、倦怠、舌质瘀紫、尾色瘀青,体质量下降等气虚、血瘀证的表现,cAMP/cGMP降低,低切还原黏度增高,CD62p表达增高,血清E2含量降低。病理提示颈椎间盘组织结构发生退变,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减少,Ⅹ型胶原表达增高,Agc1、Col2a1和TI MP-1的基因表达降低,MMP-13表达增高。结论:建立了大鼠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气虚血瘀肾虚加重了颈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8.
血瘀证病证结合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瘀证存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发展过程之中。在既往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已经发现不同疾病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和客观指标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证在不同疾病之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研究不同疾病中血瘀证的共性,能够体现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色,有可能进一步揭示血瘀证和中医药现代化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目前对血瘀证病证结合的研究尚未有系统的总结报道。本文从冠心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入手,将近年来血瘀证病证结合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1冠心病临床上多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的角度来研究冠心病和血瘀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鼠在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的变化,建立该模型的评价体系.结果 持续力竭性游泳过程中模型鼠表现出体重增长相对缓慢,进食时间相对延缓,舌质变黯、舌下络脉增长等反映气虚血瘀状态的表征,线栓法手术后模型鼠表现出少动或不动、无力抵抗、偏瘫、舌色紫黯、舌下络脉青紫粗长等反映脑缺血气虚血瘀证的表征,血液流变学检测提示模型鼠血液黏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脑组织形态学符合脑缺血改变.结论 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可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几方面指标的综合评价可构成该模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通脉益智方对痰凝血瘀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血脂、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血管性痴呆(VD)的作用。方法:采用空白对照组和应用高脂血症大鼠,以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建立VD动物模型,随机将VD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脉益智方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蒸馏水,通脉益智方组灌服通脉方15.66g.kg-1;灌服30d后观察比较各组的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通脉组的TG分别为(0.379&#177;0.104)、(0.385&#177;0.161)、(0.485&#177;0.223)、(0.285&#177;0.154)mmol.L-1,T-CHO分别为(1.319&#177;0.242)、(4.338&#177;1.574)、(4.942&#177;1.468)、(3.351&#177;1.098)mmol.L-1,血液黏度分别为(23.43&#177;5.08)、(17.05&#177;1.34)、(17.56&#177;2.44)、(16.51&#177;1.811)s-1,血小板聚集率1、5min分别为(29.73&#177;15.10)%、(40.62&#177;13.46)%、(52.40&#177;21.02)%、(30.00&#177;12.23)%和(40.18&#177;20.72)%、(37.02&#177;25.47)%、(58.26&#177;23.19)%、(29.25&#177;23.98)%。通脉益智方组血清3个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脉益智方可调整和改善痰凝血瘀症模型大鼠的高脂血症引起的高黏、高聚状态,可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