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致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护士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在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每天都会接触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医院急诊科是救治危重病患者的主要场所,急诊科护士面对职业暴露的机会明显增多,因此,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 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行现场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50例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人次有25例(50%);26例(50.1%)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 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是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护士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内容与考核手段可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4.
仲爱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F0003-F000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资料,回顾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中芷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化学药物损伤、物理性损伤、社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坊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加强身心锻炼,可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护士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兰煌 《右江医学》2007,35(6):727-729
艾滋病(AIDS)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正面临着严峻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1],因此加强职业防护,防止艾滋病病毒(HIV)传播,减少职业危险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护士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概况作一综述。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报道职业性暴露通过皮损引起血液传播HIV的危险性为0.2%~0.5%,经皮肤黏膜暴露传播HIV的危险性为0.1%[2]。李映兰[3]也报道,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是0.3%。在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HIV经过血液传播的概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4]。针刺伤后是否引起感染取决于人群…  相似文献   

7.
任海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4,(30):4089-409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手术室护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我院手术室护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率为0。结论通过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手术室护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职业暴露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医院所面临的主要感染性疾病.同时医务人员因职业原因被感染的报道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习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出造成实习护士潜在职业危险的因素,加强培训和管理,减少实习护士长期在高度污染而高度紧张的环境中所承受的职业伤害.结果 增强了实习护士潜在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避免或减少了职业危害,构建了和谐的师、生、患关系.结论 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防护是保障医疗安全及实习护士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临床常见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实习护士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强化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核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回顾我院1991~2010年结核病职业暴露发病案例,对职工发病率与发病者年龄、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0年,255例研究对象中有16例医务人员感染结核杆菌,并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率为6.27%。2001~2010年,325例研究对象中有5例医务人员感染结核杆菌,并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1.54%。两个时间段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可最大限度地预防结核病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创伤外科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和相关因素,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78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仅有13%的学生知道标准预防的概念,11%的学生知道经血液传染的疾病有哪些,12%的学生知道正确洗手的步骤,22%的学生知道被锐器刺伤应如何处理,被医疗锐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95%。结论:实习护生在工作中应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学校和医院要加强对护生职业防护的教育和培训,才能保证职业安全,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原因以及防护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急诊内科护理人员38名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我院外科、内科、妇产科以及儿科护理38名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职业损伤情况.结果 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以及护理人员自身心理因素,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引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结论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是客观存在的,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避免发生职业危害事件,从而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习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本研究探讨采用PDCA循环法对儿科实习护士开展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的实际效果。方法对某三甲医院儿科实习护士按照PDCA循环实施职业安全防护系统培训和实践教育,监测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发生例次、发生部位和处置情况。结果2010-2012年共321名儿科实习护士纳入研究,其中319名实习护士顺利完成了培训和实践;研究期间实际发生职业暴露共49起,发生率为15.26%;职业暴露发生率从28.24%下降到7.75%,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拔针、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整理器械等环节,暴露后正确处理率逐年提高到100.00%。结论采用PD-CA循环对实习护士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的现况,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6年1月-2008年5月登记上报的117例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伤的117例患者中,护师(士)64例(包括实习护士15例),占54.7%;医师46例(包括实习医师25例),占39.3%。引起职业暴露损伤的均为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伤的原因中,以针刺伤为主(98例),占83.8%。医师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手术为主,占65.2%;护师(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注射治疗为主,占54.7%。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后,伤口处理不正确39例,占33.3%;未按期随访检查或注射疫苗62例,占53.0%。结论增强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强化职业防护培训,改善诊疗环境,降低诊疗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建立健全职业暴露安全管理体系,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保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18名在职妇产科护士进行工作状况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暴露以及自我防护。结果有95%的护士及100%的助产士有污物接触及污染情况,均有防护不当出现。结论妇产科护士存在职业暴露风险且职业防护意识较差,只有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普及及职业暴露处理措施,才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关于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对策.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疗卫生机构发生职业暴露的45名临床护理人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个人经历、职业暴露情况、护理实践操作、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能力等进行全面调查,以分析职业暴露风险因素,并制订相关防护对策.结果 经调查发现,45...  相似文献   

18.
王靖  薛菊兰  沈静  张方兰 《海南医学》2012,23(15):119-121
目的探讨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模式,为医务人员健康提供保障。方法针对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采取科学的预警管理、积极的应对管理、严密的追踪管理等规范化管理措施。结果规范化管理后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率逐年减少,并且未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现象。结论规范化管理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可有效防止血源性疾病在医患之间相互传播,使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旭  唐丽娜 《吉林医学》2011,(20):4215-4216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方法:对9例接触艾滋病患者出现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的感染途径、暴露后的处理方式及工作人员身体状况、后期追踪随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是经皮肤损伤暴露,暴露后及时处理且追踪随访1~2年,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性认知不够,职业防护能力较低,工作中应严格执行艾滋病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防范和处理措施,就可以大大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确保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夜间血液透析(NHD)护士职业风险的感知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应对方法.方法 采用《护理职业风险评估问卷》调查25名NHD护士和25名常规血液透析(CHD)护士的职业风险,然后使用Likert Scale 5级评分法对问卷进行赋值评估,获得职业风险指数,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NHD护士在事故性危害,化学性危害,以及人体工效学、心理社会、组织因素危害3个维度的得分高于CHD护士(P<0.05).其中工作时间不规律、人际关系不协调、频繁倒班、加班、夜班引起的危害以及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引起的危害平均风险指数在各子项目中排名前2位,属于不可容许风险.结论 NHD护士职业风险高于CHD护士,其形成因素具有特异性,应积极采取多种举措以预防和降低护理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