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变参数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电针内关穴)、心俞组(电针心俞穴)、关俞组(电针内关和心俞穴)。通过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液黏度和血流变参数的变化。结果各针刺组均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及红细胞变形性。且关俞组血液黏度与血流变参数改善最明显,与内关组、心俞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俞和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和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电针内关穴)、心俞组(电针心俞穴)、内关+心俞组(电针内关和心俞穴)。通过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缺血性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内关组、心俞组和内关+心俞组均能显著改善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RRI延长、TV增大和LF/HF减小的作用,且内关+心俞组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电针心俞和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率变异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心俞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的影响,探讨针刺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机理,为针灸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频、中频、低频电针组,电针选择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心俞穴。通过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并持续滴注垂体后叶素( PPI )方法制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连续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分析T波波幅变化。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同时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心电图T波幅度有明显改善;血清SOD活性升高;心肌组织学观察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肿胀,肌间隙宽窄不一。结论:电针心俞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及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俞组、电针内关组和电针内关加心俞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用于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针刺3d后,双极电极记录各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微透析液中NE和DA的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频率与幅值均明显升高,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内关组、电针心俞组及电针内关加心俞组的脊髓背根神经细柬电活动均明显下降,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电针内关组、电针心俞组比较,电针内关加心俞组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下调明显,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心俞、内关穴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协调保护效应,其可能作用机制与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电针内关穴拮抗中枢组胺对心肌不利影响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39只家兔上,观察了电针内关穴拮抗中枢组胺对心肌不利影响的作用。方法是在急性心肌缺血的兔模型的侧脑室分别微量注射组胺、苯海拉明和生理盐水后,对注射苯海拉明和生理盐水组电针内关穴,并与正常家兔比较。结果表明:(1)电针内关穴能加速急性心肌缺血后心电图ST段的恢复;(2)组胺延缓心肌缺血ST段的恢复;(3)苯海拉明有加强电针内关穴促心肌缺血恢复的作用。提示中枢组织胺系统影响电针内关穴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共用家兔36只,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心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以心电图ST_(11)、STavF段电位变化为指标,观察激光针内关等穴位对家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实验观察到激光针内关穴有促进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恢复的作用,而激光针足三里组、非经穴组和对照组的作用则不明显,提示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的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茶色素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经心电图检查及Pit敏感性筛选,选取健康成年家兔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茶色素低剂量组(48 mg/kg)和茶色素高剂量组(96 mg/kg),每组8只.采用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诱发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监测观察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点的Ⅱ导联心电图ST段位移及T波波幅,同时测定血压值,观察实验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模型对照组家兔心电图出现明显的波形异常,ST段变化显著,T波倒置明显,血压升高亦显著(P<0.01,P<0.05).而茶色素大、小剂量组ST段及T波的缺血性变化可显著减轻,且动脉血压明显下降(P<0.05),但茶色素大小剂量组之间心电图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茶色素可减轻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家兔心电图缺血性改变(ST段抬高、T波倒置),并能对抗血压的异常升高(P<0.05),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延髓β-E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延髓中β-EP(β-Endorphin,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采用放免技术,检测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延髓中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延髓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电针内关后可使家兔延髓中β-E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内关可以调节脑组织中β-EP的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组织供血,这可能是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电针夹脊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夹脊组、电针内关组、电针阳陵泉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中NO、ET、IL-1β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内关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明显升高(P〈0.05),电针夹脊组大鼠血清中ET含量明显降低(P〈0.01),电针夹脊组和电针内关组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电针夹脊组改善ET含量作用明显优于电针内关组(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能促进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舒血管物质NO的释放;电针夹脊穴能抑制缩血管物质ET的释放;电针夹脊穴和内关穴均能抑制致炎因子IL-1β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家兔蓝斑区注射P物质(substanceP,SP)及其拮抗剂,观察其在心肌缺血及电针过程中的效应。[方法]结扎兔冠左室支制作心肌缺血模型,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定位蓝斑,动态观测心电图ST段电位的变化和心肌的形态学改变。[结果]P物质注入蓝斑有促进急性心肌缺血恢复的作用,且能加强电针内关对缺血心肌的改善,但被P物质拮抗剂注入蓝斑所阻断。[结论]结果提示SP在电针内关穴减轻急性心肌缺血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内关与心脏相关联系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低频或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后内关穴及非经非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规律及治疗次数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各组再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5个小组,每组10只。电针组大鼠左侧内关穴每日接受针刺1次,于第1天或第3天治疗结束60 min后,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穴和非经非穴区域的皮肤血流灌注量,HE染色观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3次治疗后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且3次治疗模型组较1次治疗模型组内关和非经非穴皮肤血流量皆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3次治疗后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非经非穴能相对特异地反映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的变化,尤其是低频或高频治疗后随次数增加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下降的情况,且3次治疗后以高频电针作用更为明显,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心经经脉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和交感神经心中支放电的影响,探讨针刺心经经脉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神门-通里”组和“太渊-列缺”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神经电信号和心功能观察指标,同时接入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针“神门通里”和电针“太渊一列缺”经脉段在停针即刻家兔的心力环面积和交感神经心中支电活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门-通里”组电针后4个时间段交感神经心中支放电活动显著高于“太渊-列缺”组。结论电针心经“神门-通里”段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力环面积,并可提高心肌缺血状态下心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优于电针肺经“太渊列缺”经脉段,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俞原配穴针刺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配穴组、单穴组各12只,除对照组外每组大鼠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配穴组给予针刺神门、大陵、心俞、厥阴俞穴,单穴组仅针刺内关穴,对照组与模型组不作处理.比较各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等心功能指标,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 干预15 d后,与模型组比较,配穴组大鼠的LVSP、+dp/dtmax、-dp/dtmax、心率、SOD、GSH-PX水平较高,MDA、LPO、LVEDP较低(均P<0.05);与单穴组比较,配穴组LVSP、+dp/dtmax、-dp/dtmax SOD、GSH-PX水平较高,LPO水平较低(均P<0.05);配穴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模型组及单穴组(均P<0.05).结论 俞原配穴针刺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俞原配穴针刺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心肌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杏丁对兔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杏丁抗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方法 :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杏丁组 ,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模型。杏丁组于冠脉结扎前 1h静注杏丁 5ml/kg。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和心电图变化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评价杏丁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冠脉结扎2 4h后杏丁组血清CPK活性、心电图中出现ST段异常抬高的导联数及ST段抬高程度和Q波出现的导联数均明显减少 ,同时 ,杏丁组梗死周围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也显著降低。结论 :杏丁对心肌缺血性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扶阳救心滴丸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扶阳救心滴丸 ( FJDP)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垂体后叶素 ( Nh)致急性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结扎致急性心肌梗塞模型 ,采用心电图机测定 FJDP对大鼠 导联及胸 V1 导联心电图变化的影响。结果 :FJDP 30和 60 mg· kg-1 对 Nh诱发大鼠心电图 T波及 ST段的抬高有明显降低作用 ,亦能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结扎致心肌梗塞不同时间点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结论 :FJDP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或非穴后,相关经穴、非相关经穴及非区穴皮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损伤组(简称模型组)、高频电针经穴组和高频电针非穴组。高频电针经穴组、高频电针非穴组均在成功制备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30、60 min,应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红外热像图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升高(P0.01),高频电针非穴组"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 "内关"穴区皮肤温度能相对特异性地反映大鼠心肌所处的不同状态,高频电针"内关"穴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温度的下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醇对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垂体后叶素组、5%乙醇+垂体后叶素组、1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2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3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观察不同给药组血流动力学、心电图指标,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垂体后叶素组和3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心电图ST段抬高、T波在1 min、3 min和5 min时幅度均增高,血浆CK、LDH活性均增加(P<0.05);与垂体后叶素组比较,5%乙醇+垂体后叶素组和1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ST段、T波幅度均下降,血浆CK和LDH活性均降低(P<0.05).结论:5%乙醇和10%乙醇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而30%乙醇加重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比较针刺内关穴、静脉注射丹参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MI)不同的改善效应。方法采用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设立对照组、AMI组、丹参治疗组、丹参联合电针内关穴治疗组(联合组),观察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内压(IVP)、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心脏NO含量。结果丹参能提高IVP、PO2,降低PCO2,但对血压无影响。丹参联合针刺内关穴不但能提高IVP、PO2,降低PCO2,而且能升高血压。丹参治疗组及联合组中心肌组织中NO的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丹参联合针刺内关穴对AMI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