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作存活时间长且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大鼠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模型。方法夹闭双侧的颈总动脉5 min后,复灌1 h,连续3次,末次再灌注1 h后永久性结扎双侧的颈总动脉。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作VD模型动物存活率高,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行为学异常。结论缺血再灌注后结扎方法制作大鼠VD模型成功。  相似文献   

2.
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是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基础,复制稳定且高效的动物和细胞模型尤为重要。目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在体模型、动物心脏灌流装置及细胞缺氧再灌注的离体模型,但在模型复制过程中仍存在成功率低、重复性差等问题。因此,该文结合近年研究对该模型的复制和改良方法进行归纳和综述,为复制更为稳定的模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线栓法建立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成功率的因素及其解决方法。方法 成年健康新西兰兔103只,随机分为A组53和B组50只,每组再按体质量大小分3个亚组,A组应用同一标准头径的线栓,B组对应体质量不同而分别使用不同头径的线栓,比较A、B两组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率。不成功的动物模型开颅取脑观察,并分析失败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A组成功率(49.1%)明显低于B组(74.0%),差异有显著性(X^2=11.59,P〈0.01)146只不成功缺血再灌注模型中,插线过深者26只,占56.5%;插线深度不足者20只,占43.5%。结论 针对动物不同的体质量而选择相应大小头径的线栓,可获得较高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率;插线过深及深度不足为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是研究小肠保存的主要技术。通常采用离体小肠灌注冷保存、原位或异位移植。我们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成功建立了在体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现介绍模型制作的麻醉方法和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5.
用钳夹法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隐雄 《广西医学》2000,22(3):429-430
目的 了解用无创伤动脉夹钳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 用无创伤动脉夹钳夹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7例。结果 此法的血流阻断的成功率及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是100%,血管损伤并发症发和中5.4%(2/37)。结论钳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成功率及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为100%。而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钳夹法是一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和判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作小型猪心肌梗死和缺血模型,并建立活体判断模型建成与否的观察指标。方法:12只16~22kg小型猪分为2组,每组6只,第一组结扎回旋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第二组用ameroid环制作心肌缺血模型。用心肌^99mTc-MIBI血流灌注显像在活体确定其梗死区或缺血区,并在处死动物后用TTC法验证其梗死或缺血灶。结果:成功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和缺血的动物模型,^99mTc—MIBI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可在活体上显示小型猪模型心肌梗死灶的放射性缺损区和缺血灶灌注缺损区的放射性再充填。离体心肌TTC染色可显示相应的梗死或缺血灶。结论:结扎回旋支和ameroid环缩窄回旋支是制备小型猪心肌梗死和缺血模型的较好方法,可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活体上确定模型成与否。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方法将36只大鼠制作肺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动物手术夹闭左肺门40 min,假手术组仅开胸,不夹闭肺门,2 h后分别检测两组动物肺灌洗液及肺组织中VEGF的含量、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干/湿重比,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肺灌洗液VEGF的含量增加(P〈0.05),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P〈0.01),肺干/湿重比明显减小(P〈0.01);但两组肺组织中VEGF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后肺灌洗液VEGF的含量增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干/湿重比改变明显,推测VEGF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活体兔脑血栓形成模型,以便用于模拟人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判定疗效和再灌注研究。方法用DSZ-1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及射频低温反复热凝方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结果MCAT活体兔子模型术后15只实验动物全部存活,不同时间(24~72h)内表现为大脑手术对侧肢体从活动不灵至轻度偏瘫,但对照组动物无偏瘫现象。血管内逐渐形成各型血栓,脑组织缺血区改变符合与脑梗死三个不同区域的病理改变。结论首次用射频低温反复热凝法建立活体MCAT模型,该手术操作简便、局灶性强、缺血效果好、部位恒定,可用于脑血栓急性期抗栓药物的疗效判定和再灌注,为临床研究奠定了动物实验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被普遍认为是局灶性脑缺血的标准动物模型[1].其中线栓法MCAO模型,具有不开颅、效果肯定且可准确控制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的优点,便于分析神经元对缺血的敏感性、耐受性,及研究再灌注损害和治疗时间窗的选择.由于对动物全身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动物存活时间长,也适用于慢性脑损伤的研究,近几年该模型得到研究者的喜爱[1].现将我们制作模型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用钳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隐雄 《广西医学》2000,22(3):429-430
目的:了解用无创伤动脉夹钳夹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用无创伤动脉夹钳夹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7例.结果:此法的血流阻断的成功率及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是100%,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占5.4%(2/37).结论:钳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成功率及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为100%.而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钳夹法是一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宽QRS波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诊断对于心动过速的治疗事关重大。本文深入分析讨论了相关的若干问题:1.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几种可能;2.QRS波的形态对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经典认识;3.Brugada对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形态的总结和认识;4.Bougada宽QRS波心动过速的4步鉴别法;5.注意对维拉帕米敏感的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6.房室分离和室性融合在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起源部位中的价值;7.右束支阻滞样宽QRS波心动过速“兔耳征”的判断价值;8.aVR导联的QRS波图形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9.Vi/Vt比值和新4步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0.心脏电生理学检查在宽QRS波心动过速起源部位判别中的价值;11.临床表现及病史在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起源部位中的意义;12.宽QRS波心动过速的一般处理原则。这些分析与讨论对于正确判断宽QRS波心动过速起源部位及相应的处理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与碎裂QRS波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之间该院收治的7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根据入院3 d内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碎裂QRS波32例,病理性Q波12例,以及单纯ST段改变者30例,对NSTEMI患者的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该组患者中碎裂QRS波发生率为43.2%,显著高于病理性Q波的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43.2%和94.2%,与病理性Q波的16.2%和89.5%相比,碎裂QRS波的敏感性更高(P﹤0.05),但两者的特异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中,碎裂QRS波可作为心电图诊断的一个新指标,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与冠脉血管病变和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的关系.方法 根据入院心电图将120例STEMI患者分为QRS波终末变形(QRS+)组81例和无QRS波终末变形(QRS-)组39例,两组均行冠脉造影及检测hs-cTnI.比较两组冠脉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和hs-cTnI水平.结果 (1)QRS+组:男68例(83.95%),女13例(16.05%);QRS-组:男27例(69.23%),女12例(30.77%),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QRS+组患者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组患者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高于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QRS+组患者hs-cTnI的水平高于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RS波终末变形者左前降支病变发病率高、QRS波终末无变形者左回旋支病变发病率高;QRS波终末变形与血清hs-cTnI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右室起搏心电图图形变异与起搏器有关参数及体表心电图QRS时间的关系。方法 对 65例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分析起搏心电图变异与起搏器参数及心电图QRS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QRS波形变异与起搏阈值、起搏器阻抗、R波峰值及QRS时间无关。结论 起搏器以上参数不能作为判定电极位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居世界各国之首.SCD不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健康,而且救治成功率低,绝大部分在院外就已经死亡.因此,对处于猝死高危状态的人群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SCD发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无创性检查技术领域不断发展,预测SCD发生的指标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综述预测SCD的心电指标,如反映心室复极水平的Tp-e、Tp-e/QT、TWA、缺血性J波;反映心室除极水平的QRS波时限、碎裂QRS波、窄而高QRS波,通过这些无创指标在时限、比值、形态方面的变化,来评价心脏电活动,以预防心脏恶性事件,最终避免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雨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0):1013-1014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12导联QRS波总振幅(∑QRS)诊断左室肥大(LVH)的价值。方法应用∑QRS作为诊断LVH指标,以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左心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作为诊断LVH的参考标准,与Cornell指数和Sokolow指数诊断LVH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3种标准诊断的特异性均(98%,灵敏度和准确性比较:∑QRS(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QRS与Cornell指数和Sokolow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G胸导联与肢导联QRS波振幅比值越大,其诊断LVH的特异性越高,但灵敏度越低。结论采用∑QRS作为评价指标,可提高ECG诊断LV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胸导联与肢导联QRS振幅比值能校正个体间的差异,与其他诊断条件综合应用可提高ECG对LVH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心电学的新理念——碎裂QRS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裂QRS波是指两个相关导联QRS波群(<120 ms)呈RSR′型(≥1个R′波、或R波、S波存在切迹),但并无典型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图型。碎裂QRS波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但其检出率尚待进一步研究;而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它优于病理性Q波;它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作为高危患者预警的心电图新指标;它是非透壁性心肌瘢痕的标志;左侧胸导联出现碎裂QRS波是室壁瘤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朱春丽 《当代医学》2014,(36):71-72
某男,23岁,持续性心悸伴大汗2 h。心电图:心室率280次/min,窦性P波消失,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形态不一,宽QRS波群之间出现窄的QRS波,且起始部粗钝,最短R-R间隔200 ms。静注胺碘酮300 mg后心室率减慢至180次/min左右,为房颤心律。胺碘酮静滴维持8 h,心律、心率无变化,行150 J体外直流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的心电信号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守岩  王兴邦 《医学争鸣》2000,21(3):320-323
根据信号奇异点与其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对应关系。以及QRS波与其模板具有较高相关性,交为换和相关分析方法应用于心电信号的QRS波检测。方法小波变换是利用二次样条小波对心电信号按Mallat算法进行变换 ,相关分析方法是定义QRS小的波形模板,计算QRS波与模板的相关系数。同时不闻6个检测指标(皮变换正极大值,负极小值,QRS波与模板打关系数,QR幅度,正极大值/负极小值,RS波的波均值)的相对变化范  相似文献   

20.
心电特征参数检测在心律失常监护、分析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波形边界识别函数,采用模拟方法设计了QRS波群宽度捡测电路,能对大部分复杂的心电信号准确地检测出QRS波群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