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利芹  曹利萍 《河北医学》2014,(11):1764-1767
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LR)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且病理类型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5例(A组),子宫腺肌病患者72例(B组),子宫肌瘤患者75例(C组),健康女性70例( D组)为研究对象,共212例,均进行术前或体检时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Al25和CAl99的测定,评价血清指标在诊断3种疾病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B、C三组血NLR值均明显大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A125诊断A组(66.154)、B组(80.556)疾病的敏感性明显大于C组(1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在诊断三种疾病的敏感性上,A组(33.846)>B组(18.056)>C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NLR是一种新的炎症评价指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诊治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机抽取同期180例子宫肌瘤病例与之相对照。结果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官腔手术史≥3次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诊断率65.6%,误诊率34.4%,B超诊断率51.6%。结论子宫腺肌病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B超作出诊断,多次的宫腔操作、炎症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疾病的病因可能有一定的同源性,手术治疗是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对比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从该院超声科选择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影像资料,对比超声检查两种疾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病灶及周边血流阻力指数等。结果:比较两种疾病的超声临床诊断符合率,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分别为93.0%、90.0%(P >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对比相关血流阻力指数,子宫肌瘤的子宫动脉血流指数与病灶血流阻力指数均远远小于子宫腺肌病的相关指数,但子宫肌瘤的病灶周边血流阻力指数却远远高于子宫腺肌病的相关指数(P 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但配合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病灶周边血流阻力指数分析,能进一步提高两种疾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定地区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及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该院妇科门诊 HIFU 治疗子宫肌瘤112例及腺肌症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大小、血供变化,腺肌症患者月经量和痛经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3、6、12个月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治疗后12个月时肌瘤体积缩小75.41%( P <0.05),血供较前减少99.1%;治疗后6个月,子宫腺肌症患者月经量减少55.64%,痛经缓解率97.0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HIFU 治疗子宫肌瘤及腺肌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nRH-a联合IVF-ET治疗子宫腺肌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不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50例因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另50例因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nRH-a联合IVF-ET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Gn使用总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获卵数和受精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妊娠率为66.00%明显低于对照组84.00%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5.15%明显高于对照组2.38%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妊娠贫血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nRH-a联合IVF-ET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具有显著效果,但子宫腺肌病对妊娠结局有较多负面影响,可造成流产、胎膜早破等诸多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6.
和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23):100-101,F0003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有病理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及子宫腺肌病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及子宫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肌瘤组的RI值(0.67±0.02)明显低于腺肌病组(0.72±0.09),而肌瘤组的PI值(1.53±0.28)明显高于腺肌病组(1.25±0.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疾病的PS和ED组问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中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84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手术前子宫体积、伴随附件手术、盆腔黏连、绝经是否、肌瘤位置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关系。结果子宫体积正常(包括萎缩的子宫)、4~8孕周、8~12孕周、≥12孕周相比,子宫肌瘤位于子宫下段与其它部位的子宫肌瘤、附件手术有无及盆腔有无黏连患者相比,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绝经、是否经阴道分娩、既往有无手术史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法,分析影响阴式手术切除手术时间的主要因素,子宫大小(b=16.085)、子宫肌瘤的位置(b=7.928)以及附件的手术(b=5.736)与手术时间有线性回归关系,其中子宫大小、子宫肌瘤的位置及附件手术均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由标准化的回归系数看出,子宫大小对手术时间影响最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法,分析影响阴式子宫切除出血量的主要因素,子宫大小(b=11.121)、附件的手术(b=23.609)以及盆腔黏连(b=24.775)与出血量有线性回归关系,其中子宫大小、附件手术、盆腔黏连均与出血量呈正相关,由标准化的回归系数看,盆腔黏连对出血量影响最大。结论影响阴式子宫切除的因素子宫的大小、子宫肌瘤的位置、盆腔黏连的程度及是否同时行附件的手术,其中子宫大小、盆腔黏连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赖秀芳 《河北医学》2014,(6):969-97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治疗前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二者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血清FSH 水平较术前升高,E2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后6个月血清FSH及E2水平与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血清FSH及E2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E2水平低于对照组,FS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性功能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具有可逆性,显著改善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放置曼月乐对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于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子宫腺肌病治疗235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为子宫动脉栓塞术加宫内放置曼月乐120例,对照组采用宫内放置曼月乐115例,2组对照观察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变化、阴道不规则出血。进行3、6、9、12个月随访。结果:观察组、研究组术后痛经缓解率分别为91.6%、93.3%。2组与术前比较痛经均明显缓解(P <0.05)。组间术后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Hb分别为99.6±17.4g /L 102.7±26.0g/L;与术前比较Hb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术后各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2组术后子宫体积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 >0.05)。2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明显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组治疗子宫腺肌病,均有较好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好。子宫动脉栓塞术加宫内放置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弥补了单独宫内放置曼月乐阴道不规则出血不良反应,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 ,EM 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ElivisiongTM Super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观察组)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和4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的组织进行标记、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增生期及分泌期EMI处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远肌层( P <0.05),观察组增生期、分泌期EMI处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EMI处VEGF的高表达,可促使异位内膜及其周围肌层血管生成,其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海扶刀与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利弊。方法将167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分为海扶刀治疗组(n=86)和子宫切除术组(n=81)。治疗前及术后1、3、6个月分别记录不良事件,进行子宫肌瘤症状‐生活质量问卷(UFS‐QOL )调查,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SF‐36)评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海扶刀治疗组临床并发症及不良事件低于子宫切除术组,U FS‐QOL得分优于子宫切除术组,术后1个月SF‐36得分优于子宫切除术组,但术后3、6个月SF‐36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能耐受手术或希望保存子宫及其生理功能的患者适合海扶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34例肥胖患者及105例非肥胖患者在开放组及微创组中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其中肥胖患者围术期指标在开放组均大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创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1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现象。所有患者在开放或微创手术后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疗效情况(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开放和微创手术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影响 TLIF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单次整体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择期进行镇静镇痛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整体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芬太尼+咪达唑仓)80例、B组(联合应用地佐辛+芬太尼+咪达唑仓)80例。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监测记录治疗前(T0)、给药时(T1)、治疗开始时(T2)、给药后30min(T3)、治疗结束0h(T4)、治疗结束2h(T5)、治疗结束4h(T6)、治疗结束8h(T7)、治疗结束24h(T8)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镇静评分、镇痛药消耗量、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中镇痛效果均确切可靠、各时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患者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较B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3例出现排尿困难、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反应发生,但B组患者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单次整体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中镇痛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局灶切除术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sis,AM)治疗中的作用,为治疗AM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6例AM患者中,行腹式病灶切除术(A组)27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B组)29例。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6、12和24个月痛经症状均得到改善,但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子宫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腹式病灶切除术均为治疗AM的有效方法,均可保留子宫,为育龄妇女提供妊娠机会。  相似文献   

15.
屠伟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678-1680,168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组(阻断组)和不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中转开腹手术患者.阻断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首次肠胃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少于或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术后3 d血清IL-1、IL-6 和 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随访过程中,阻断组患者术后月经过多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月经量和肌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的患者,手术耐受性好,出血少,术后炎性指标明显较低,随访远期疗效复发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手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0例手术及TACE术后复发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IM‐RT联合HIFU同步治疗,对照组仅行IMRT治疗。两组均采用6MV‐X射线IMRT,总剂量54~70Gy/6~7周。观察组于放疗第1天开始行HIFU,5次/周,共6~7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8%、36.2%和89.9%、78.9%,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3%、28.1%和85.9%、5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和3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7个月和27个月。结论对于不能手术或拒接手术的术后TACE复发原发性肝癌患者,IMRT联合HIFU治疗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临床分析不同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术后对妊娠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A组、B组、C组,每组32例. A组采用子宫剔除术(TLM)、B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手术(UAM)、C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 临床比较3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有效率以及最终妊娠结果 . 结果 A组的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与B、C两组比较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对比中A组有效率达到100%最高,B组有效率84.37%其次,C组有效率68.75%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疗效方式妊娠率比较:A组妊娠率为71.87%;B组妊娠率为46.78%;C组妊娠率21.88%. A组妊娠率最高,B组其次,C组最低,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子宫剔除术妊娠率较大,与子宫动脉栓塞手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临床效果较好,但是恢复时间较慢.  相似文献   

18.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子宫肌瘤患者148个病灶、34例子宫腺肌病34个病灶行HIFU治疗,治疗后1、3、6个月随访,评价病灶的超声及MRI影像学变化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彩超及MRI影像学随访发现86例子宫肌瘤148个病灶治疗后第1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5%,第3个月缩小59%,第6个月缩小72%;67例经量增多的子宫肌瘤及腺肌病患者,61例在治疗后6个月经量明显减少,有效率为91.0%;34例痛经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2例在治疗后随访的6个月内痛经消失或减轻,有效率为94.1%。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并发症、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孕症患者盆腔粘连的影响因素,观察盆腔粘连对输卵管再通的影响.方法 收集38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粘连组进行输卵管再通术和腹腔镜分离粘连术,对照组进行输卵管再通术.观察输卵管再通和妊娠结局.结果 流产、异位妊娠、盆腔疾病史和宫腔操作史是不孕症患者盆腔粘连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异位妊娠次数、盆腔疾病率及宫腔操作次数与盆腔粘连程度呈正相关,粘连组再通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12个月后粘连组和对照组正常妊娠、异位妊娠、流产率、再次阻塞率的差异显著,不同粘连程度以上指标的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流产、异位妊娠、盆腔疾病史和宫腔操作史是不孕症患者盆腔粘连的主要影响因素,盆腔粘连导致输卵管再通率低,术后12个月正常妊娠率低,流产、异位妊娠、再次阻塞风险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术后的单节段与双节段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的4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根据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北美骨科脊柱协会(NASS)指数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手术节段与近侧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的退行性改变。结果4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单节段组与双节段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SS指数显示术后两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末次随访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仅单节段组的邻近节段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动态中和固定系统结合椎板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单节段较双节段对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