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膜的形态结构研究了以 LiCl为添加剂制得的疏水 PVDF膜的膜蒸馏性能。与来用水溶液高分子添加剂制得的PVDF微孔膜相比,膜蒸馏性能有了较大提高,尤其具有更高的截留率。制得的微孔膜的蒸馏通量已接近商品膜的膜蒸馏通量,表明以LiCl为添加剂制得的PVDF疏水微孔膜是一种适用于膜蒸馏的较理想的疏水微孔膜。  相似文献   

2.
3.
对干湿相转换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进行了研究。利用光透射仪研究了不同制膜条件下成膜分相速度及其变化规律,用气体渗透法测定了膜的平均孔径和有效孔隙率,并结合电镜照片对不同制膜条件下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铸膜液温度和凝胶浴温度、较短的蒸发时间和较低聚合物浓度有利于增加膜的有效孔隙率。在铸膜液中加入非溶剂是提高膜性能的一种手段,但非溶剂的加入量需足够大,以抵消铸膜液温度提高引起的相反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非溶剂相转化法(NIPS)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膜,考察了聚乙二醇(PEG200)与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质量比对膜分相速率和膜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以磷酸三乙酯(TEP)和DMAc的混合液作溶剂对PVDF膜凝胶速率、膜结构和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EG200的加入减弱了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但铸膜液的分相行为由延迟分相转变为瞬时分相,膜通量提高。随着混合溶剂中TEP含量的增大,铸膜液的黏度增大,分相速率减慢;在高质量比m(TEP)/m(DMAc)时,膜表面的孔增多,指状孔膜结构逐渐消失,整个膜截面呈海绵状,膜通量变大,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小分子醇为添加剂,研究了小分子醇对聚偏氟乙烯(PVDF)/全氟磺酸(PFSA)共混超滤膜凝胶动力学、结构与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VDF/PFSA铸膜液中添加乙醇时,其凝胶速率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超滤膜通量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当添加相同浓度的4种小分子醇时,初始凝胶速率差别不大,20 s后添加乙醇的铸膜液的凝胶速率最大;添加小分子醇后超滤膜的水通量大小顺序为:异丙醇<甲醇<乙醇<正丁醇.SEM照片显示在铸膜液中添加5%乙醇所制备的共混超滤膜具有较为圆整的内腔结构与均匀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相转换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时溶剂对成膜性质的影响.用浊点法测定了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甲酯等五种溶剂配制的质量分数为wPVDF=0.12的铸膜液在30℃时的相分离点,显微镜拍照法测定了这些铸膜液与水接触时相分离前沿推进速率,泡点法测定了膜孔径,并测定了气体通量.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磷酸三甲酯、N,N-二甲基乙酰胺是适于制作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溶剂.  相似文献   

7.
将聚氨酯/聚偏氟乙烯/聚乙二醇(PU/PVDF/PEG)熔融共混纺丝制得中空纤维膜,对纤维膜的微孔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其水通量衰减的因素。结果表明:所得纤维膜具有界面及非界面微孔结构;随着水通量工作环境的变化,膜孔结构发生相应变化,表现出压力及温度响应性能;而经热处理后,所得膜部分微孔闭合,水通量下降;随测试时间延长,膜结构趋于致密化,水通量衰减。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三嵌段两亲性聚乳酸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乳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b-PLA-b-PVP),然后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制备PVP-b-PLA-b-PVP/PVDF共混膜。结果表明:PVDF膜表面致密,膜断面中指状大孔和海绵状孔同时存在,而共混膜表面多孔,指状大孔贯穿整个断面;与PVDF膜相比,共混膜的孔隙率和孔径增大,水通量提高了158.87%,接触角下降了16.70%,抗污染指标下降了64.7%。  相似文献   

9.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通过溶液接枝聚合法把苯乙烯接枝到碱处理过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磺化后得到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磺酸(PVDF-g-PSSA)电解质膜。研究发现碱处理过的PVDF膜更容易与苯乙烯发生接枝聚合反应,且接枝率与碱处理时间呈线性变化关系。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PVDF膜经过接枝以及随后的磺化所发生的膜结构变化,并用SEM观察PVDF膜接枝前后以及接枝磺化后产物PVDF-g-PSSA膜的形貌及硫分布。研究表明,用KOH碱处理过的PVDF膜与苯乙烯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时,PVDF膜结构在接枝前后和磺化前后发生变化,说明苯乙烯确实接枝到PVDF膜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血浆D-D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及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将70例系增膜生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4周为1疗程。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D-D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及蛋白尿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浆AT-Ⅲ含量明显升高、蛋白尿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D—D聚体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血浆D—D聚体含量,提高血浆AT-Ⅲ含量,起到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并能减少患者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物表面涂覆改性的方法,将疏水性聚合物硅橡胶涂覆在聚酰亚胺亲水微孔膜上,制得了具有良好膜蒸馏性能的聚酰亚胺疏水微孔复合膜。研究了涂覆工艺条件对所得聚酰亚胺疏水微孔复合膜的膜蒸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适当工艺条件可制得具有高膜蒸馏通量的聚酰亚胺微孔复合膜,其透过系数可达2.17×10-3kg/m2·h·Pa。该改性聚酰亚胺疏水微孔复合膜使用37d后,截留率仍保持在99.5%以上,具有较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疏水性胍类离子液体,考察室温下离子液体对水溶液中金属离子(Fe3+、Cu2+、Co2+、Ni2+、Zn2+)的萃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对Fe3+萃取具有高选择性,萃取率为90%;对其他金属离子萃取率仅为40%左右。为了进一步研究离子液体对Fe3+的萃取性能,分别从两相体积比、萃取时间、金属离子起始浓度及溶液pH等因素研究了其对Fe3+的捕集效果。结果表明:室温下,0.2 mL离子液体与5 mL的FeCl3溶液超声混合5 min后,溶液中Fe3+萃取率为90%;且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对萃取效果影响较小,但溶液pH对其影响较大。通过实验与理论计算发现,离子液体对Fe3+的萃取过程存在阳离子交换与离子对的共同作用机制,但离子对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萃取剂、稀释剂的筛选,确定了一个以三烷基氧化膦(TRPO)为萃取剂、提取苹果酸的萃取体系。采用双对数法、红外图谱和水分分析对萃合机理的研究表明,TRPO萃取苹果酸的可能萃合物结构式为MA.2TRPO.3H_2O。对萃取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从而得到了最佳操作条件,并提出了一条采用溶剂萃取法从水溶液中提取苹果酸的流程。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氯纯水溶液,可以直接应用于杀菌消毒等多方面,有着实际应用前景.但有关它的制备工艺,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文章提供的方法是通过二氧化氯非水溶液来制备.  相似文献   

15.
在Eyring速率过程理论和Shealy和Sandler的水溶液溶质聚集(SA)模型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水溶液粘度的新模型(SAV)。从二元水溶液粘度数据关联得到的模型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水溶液中结构效应比热效应对粘度有更大的影响,过量焓和过量活化焓及过量熵和过量活化熵之间分别存在随温度而变的比例常数。对二元水溶液粘度的关联误差一般在1%左右,利用该模型能够满意地根据二元参数预测三元水溶液的粘度数据,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料药丹酚酸B粉末及其水溶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粉末在强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及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降解方程,用不同浓度的浓H2SO4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结果:10天内丹酚酸B粉末在强光照、高温条件下外观、含量基本无变化,常温条件下粉末易吸湿,其临界相对湿度为60%,水溶液降解Arrenius方程为IgK=-3.4529/T+7.6408 (r=0.9816),K25℃=1.132×104h-1,t0.9=38.80d.结论:原料药丹酚酸B粉末稳定性良好,水溶液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重点介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消痔液中补骨脂素的含量。以此做为控制消痔液制剂的含量标准的依据。根据测定结果确定为每100ml消痔液中含补骨脂素为25~35mg。加样回收率为98.09%;SD=1.5537;CV=1.58%。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兰113B-P204-煤油-H2SO4液膜体系从稀NiSO4溶液中分离回收镍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液膜法除Ni2+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讨论了膜相组成、酸度、乳水比、油内比、搅拌转速及试剂比等因素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并考察了膜相的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