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晡潮热是指下午3~5时(即申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的临床常见症状,"日晡时"不是某些医家所认为的申酉或申酉戌时,日晡潮热不仅指阳明腑实证之潮热,很多疾病皆可有此症状。其发热机制是申时阳明气旺、正邪交争剧烈所致。  相似文献   

2.
日晡潮热是指下午3~5时(即申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的临床常见症状,"日晡时"不是某些医家所认为的申酉或申酉戌时,日晡潮热不仅指阳明腑实证之潮热,很多疾病皆可有此症状。其发热机制是申时阳明气旺、正邪交争剧烈所致。  相似文献   

3.
田玲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70-1271
目的:探讨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对策。结果:使我院小儿输液发热反应逐年下降。结论:针对小儿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能有效地降低小儿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时开始出汗时间对外感发热患儿体温变化的影响,为采取药浴降温者提供操作上的时间依据。方法:对94例患儿用(39±1)℃的中药液进行浸浴及相应的经络刺激,浴前、浴后30 min各测量体温1次,根据患儿在药浴过程中的出汗开始时间,分为5~10 min出汗组、11~15 min出汗组、16~20 min出汗组等32组。结果:5~10 min出汗组48例,体温下降47例,下降率为97.91%,体温上升1例;11~15 min出汗组30例,体温下降25例,下降率为83.33%,体温无变化1例,体温上升4例;16~20 min出汗组16例,体温下降13例,有效率为81.25%,体温无变化1例,体温上升2例。结论:药浴时在10 min以内出汗的患儿,浴后体温下降率明显高于在10 min以外出汗的患儿,而体温上升率明显低于10 min以外出汗的患儿。  相似文献   

5.
谢育娣  林雅真  叶倩 《当代医学》2021,27(31):90-92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与产妇发热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分娩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50)未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n=100)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不同产程体温情况、产时发热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时间段产妇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并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与产妇发热及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时体温37.3℃≤产时体温<38℃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体温>38℃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镇痛后2 h、分娩前及分娩后2 h的血清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硬膜外分娩镇痛及不同产程均为产妇发热及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导致产妇出现发热现象的重要因素,同时还会引发羊水污染、新生儿感染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但与感染无关,实施麻醉后,需要密切关注产妇及胎儿情况,严格把握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退热解毒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性发热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观察患儿的退热情况.结果 经过三天的治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c=2.4303,P<0.01).结论 退热解毒注射液雾化吸入疗效满意,吸入疗法的护理很重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先竹 《求医问药》2014,(3X):195-196
目的:探讨对发热儿童采取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320例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儿科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其发热持续的时间(8.57±1.33 h)、不思饮食的时间(2.05±0.34 d)、发生惊厥的几率(1.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为发热儿童施行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能迅速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桂芬 《中外医疗》2013,32(6):91-92
目的探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主要采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常规处理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以及整体疗效,同时分析护理方式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快,效果更佳;整体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结合有效护理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病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春平  黄继玲 《大家健康》2016,(12):264-264
目的:分析和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消毒隔离方式及效果。方法:我们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手足口病患儿70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治疗过程中护理与消毒隔离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儿均治愈,无致残、死亡病例出现;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4±0.3)d与(2.3±1.2)d。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及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患儿病情转归,其对提高治疗效果及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机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润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863-864
小儿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5℃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称小儿高热惊厥,属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2%~6%,复发率为30%~50%.临床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发病时先有发热,随后惊厥,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表现为两眼上翻或凝视,面部和四肢不断地抽动,意识丧失,有的甚至面色发绀和大小便失禁。抽搐时间5min,  相似文献   

11.
午后热甚是现代临床热性病中较为常见且易发生误诊的发热类型,将《伤寒论》《温病条辨》及相关著作中提及的午后热甚类型进行归纳总结,认为由腑实、湿热、血瘀等导致气机阻滞不通的午后热甚为实,治以祛邪并宣通气机为主,而虚性午后热甚应详辨脏腑病位之虚损,治宜滋阴为主,兼以祛邪,临床务须辨清虚实,审证求因,对证治疗。   相似文献   

12.
清热汤治疗小儿发热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清热汤治疗儿发热100例,疗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清热通下法治疗急性胆源性感染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胆源性感染包括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等,是胆道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主要症状有突发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寒战发热,或黄疸等,重症感染时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继而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脏器功能衰竭,尽管临床上有抗感染、抗休克、外科手术干预等综合疗法,但疗效不尽人意。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清热通下中医药疗法治疗急性胆源性感染已趋于成熟,尽管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但其临床疗效不容小觑,现对其治疗急性胆源性感染中的机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瘀热搏结病机及临证遣方用药总结首届岐黄学者方祝元教授辨治心悸的学术经验.方教授认为瘀热搏结是心悸的病机关键之一,治疗上应以化瘀清热为要,同时兼顾气阴、脏腑并治.以此学术思想指导心悸的临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是进行三羧酸循环产生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线粒体自噬指细胞通过自吞噬作用,选择性清除受损和冗余的线粒体,以维持细胞中线粒体质量和数量的稳定的一种保护机制。许多研究证实,线粒体功能失常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直接参与了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核心病机,其对应治法为滋阴清热,研究该治法的生物学实质,是客观了解T2DM中医微观辨证论治的关键一步。本文总结整理了线粒体自噬与T2DM的关系,并对线粒体自噬与消渴病滋阴清热治法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单兆伟教授运用益气清热护膜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兆伟教授对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脾气亏虚是消化性溃疡最基本的病机。同时结合现代人体质形盛体实、湿热蕴积的特点,确立以益气健脾清热护膜为治疗大法,筛选出益气清热护膜方,临床运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清热解毒药的功效和抗病毒药的药理作用以及疫毒和病毒之间的关系,认为清热解毒药在抗病毒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治疗艾滋病、SAKS病、流感和乙肝等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抗病毒新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清热补气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清热补气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治疗效果。方法 :对确诊ITP患者 6 2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中药清热补气基本方并随症加减 ,对照组口服强的松治疗 ,两组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基本一致 ,但两组 2a内复发率有明显差异 :治疗组复发率 1 9.4 % ,对照组复发率 5 3.8% ,P <0 .0 5。结论 :清热补气法治疗ITP疗效确切可靠 ,复发率低 ,具有进一步研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用清热化湿复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21例,并对治疗前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D肠道细菌比例: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革兰阳性杆菌明显上升(P〈0.01);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明显下降(P〈0.01)。②肠道菌群密集度: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菌群密集度无明显上升(P〉0.05)。③肠道菌群多样性: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改变(P〉0.05)。(少需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明显下降(P〈0.05,P〈0.01)。⑤厌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明显上升(P〈0.01)。结论清热化湿复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可起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梳理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对玉屏风散的理法剖析和临床加减应用经验:以表虚内毒为基本病机,以固表清里为治疗大法,总结凝练了固表清里的基础方—郭氏玉屏风,并佐以验案说明,为临床卫表虚弱而里有蕴毒的慢性疑难病症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