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患者病理分期与肝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60例肝纤维化患者患者用彩超、放射免疫法及病理HE染色法进行检查,对肝纤维化患者不同病理分期与肝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纤维化S1、S2期肝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S3、S4期肝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正常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HPCⅢ和CIV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患者病理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呈正相关(r=0.5612,P<0.05).结论 肝纤维化患者病理分期与肝血流动力学,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有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定量分析在评价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20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与肝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各弹性参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肝弹性定量参数除峰度(KURT)与相关性(CORR)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外,其余10个弹性参数均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均P<0.01),其中应变均值(MEAN)、蓝色区域%(%AREA)、弹性指数(LF Index)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最高(r=-0.715,0.693,0.686)。乙肝肝纤维化组应变均值明显低于非纤维化组,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增高而明显降低(P<0.05);肝纤维化组蓝色区域明显高于非纤维化组,且随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增高(P<0.05);肝纤维化组弹性指数明显高于非纤维化组,且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大(P<0.05)。结论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弥散定量分析参数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呈现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王建荣 《吉林医学》2011,(21):4327-4327
目的:通过对肝纤维化患者血清PDGF-BB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以探讨血清PDGF-BB水平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并将肝纤维化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分析血清PDGF-BB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纤维化患者血清PDGF-BB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血清PDGF-BB水平与肝纤维化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应用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各种肝病向终末期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病理过程,慢性肝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肝纤维化贵在"早",越早效果越好,可以逆转肝纤维化,使病变的肝组织结构恢复正常;治疗肝纤维化贵在"坚持",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是长期的,甚至可能是终身的。根据肝纤维化的病机为"正虚血瘀"而确定益气活血为治法。中药抗肝纤维化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及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群 《大家健康》2013,(4):39-40
通过对肝纤维化病因病机和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的理论依据的分析,对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的辨证施法规律进行探讨,证明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抑制HBV的复制;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乐肝复方合剂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乐肝复方合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给予二甲基亚硝胺的方法制作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给予大、中、小剂量乐肝复方合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组织内胶原沉积情况及病理学变化. [结果]灌胃给予大、中剂量乐肝复方合剂可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含量,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结论]乐肝复方合剂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合成,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健康SD雄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讨超声对肝纤维化无创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于0周、2周、4周分别对以复合因子所建立27只健康SD雄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超声检查及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探讨应用超声积分对肝纤维化无创定量诊断的价值。结果:以复合因子法成功建立了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表明,超声积分与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良好,超声总积分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应用,可使早期肝硬化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提高。结论:超声积分及超声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应用对肝纤维化无创定量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莉 《中外医疗》2009,28(3):117-117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有效逆转肝纤维化,截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大临床意义。近年来,中医治疗肝纤维化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阐述了肝纤维化的概念及病因机理,并就中医治疗肝纤维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损伤后纤维聚集沉积的结果,早期肝纤维化可以逆转,持续进展为不可逆性肝纤维化即成为肝硬化,预后差。中医从血瘀病机出发常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但血瘀致肝纤维化作用机理尚不够清晰。近年来研究发现肝脏微循环障碍为肝纤维化主要发病机制和病理基础之一。纤维连接蛋白及其介导的纤丝聚合是西医淤血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也是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或许是中医血瘀致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关键节点,有可能成为抗肝纤维化中药新药筛选的关键靶点。本文总结了纤维连接蛋白的功能及其在中药抗肝纤维化中作用相关研究之现状,尝试为进一步探索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指出方向,为临床抗肝纤维化新药物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的创伤愈合过程.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关键细胞.肝星状细胞活化受细胞因子和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所调控,其活化过程中的相关调控因子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靶标.肝纤维化分子机制正在不断阐明,给攻克肝纤维化治疗难题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9.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