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PFs)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肝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相比较。方法对38例HCC合并APFs的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及DSA检查。以DSA诊断APFs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SCT诊断APFs的准确率及APFs的CT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8例HCC在MSCT增强动脉期均发现与APFs相关的阳性影像学征象。MSCT增强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中央型(29例)和周围型(9例)。中央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一级分支提早显影,显影段门静脉密度接近主动脉增强密度。②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见网状滋养动脉显影。周围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肿瘤所在的肝叶瘤周肝实质出现片状强化区,门静脉期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正常肝组织密度一致;②肝动脉期肿瘤内门静脉提前显影呈线条状、圆点状强化,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晰。结论 MSCT诊断APFs可作为无创检查的首选,并对指导肝癌的化疗栓塞术(TAC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明东  吕顽  莫鸿忠 《吉林医学》2013,(31):6470-6471
目的:探讨门静脉-肝静脉瘘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门静脉-肝静脉瘘患者临床及MSCT资料。结果:5例中4例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左叶3例,右叶2例,病变均位于肝包膜下,增强后门脉期与门静脉同步均匀强化,瘤样扩张血管团将门静脉及肝静脉相连通,CPR及VR清晰、直观显示门静脉-肝静脉瘘血管走行及瘘口局部情况。结论:MSCT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能显示门静脉-肝静脉瘘特征性表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癌(HCC)合并肝动静脉瘘(HAVF)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HCC并HAVF患者的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表现.结果 20例HCC并HAVF患者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了相关阳性征象.20例中,肝动脉肝静脉瘘1例,肝动脉门静脉瘘19例(中央型13例,周围型6例).中重度HAVF三维重建表现效果较佳,多平面重组对略细小血管如肝动脉、门静脉的分支显示效果较好.结论 MSCT对HCC合并HAVF的诊断及发生机制的研究与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显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并对图像进行重组,结合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观察其中8例患者的肝动脉解剖变异。结果8例(9.88%)患者变异的肝动脉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4例(占4.94%)肝总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3例(占3.70%)为替代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占1.24%)为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结论MSCTA可以清晰显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为临床提供充分信息,应作为上腹部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64层螺旋CT表现和特征,探讨64层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对6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CTPV的64层螺旋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表现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因栓子闭塞和(或)狭窄5例,门静脉管腔增宽,内可见低密度充盈缺损1例,门-门侧支血管6例,胆管周围静脉丛曲张3例,胆囊静脉丛曲张2例,胃左静脉曲张5例。门-体侧支血管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例,腹膜后静脉曲张2例,脾胃-肾静脉分流3例。增强扫描肝实质灌注异常2例,胆囊、胆管壁增厚2例,合并管腔狭窄5例。结论 64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迂曲扩张的侧支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表现,探讨MSCT门静脉成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枝血管情况。结果食管下段静脉曲张56例,食管旁静脉曲张23例,胃冠状静脉曲张40例,8例伴副脐静脉侧枝循环开放;腹壁静脉丛曲张呈蛇头征1处;6例脾肾静脉分流;4例胃-肾上腺分流;5例伴门静脉海绵样变。结论MSCTP可较好地显示各类门静脉高压侧枝,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MSCT肝动脉造影诊断肝动脉解剖和变异情况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共75例预行肝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均行肝脏动脉期扫描、肝动脉重建。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包括肝动脉解剖和变异类型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统计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75例中接受肝移植手术者共53例,MSCT检查发现肝动脉变异Ⅱ~Ⅹ型共15例,与手术结果对照,诊断的灵敏度:92.5%,特异度:100%,假阴性率:7.5%,假阳性率:0%。结论MSCT是一种快捷、简便、无创、价廉的检查手段,可有效评估肝移植受体术前的肝动脉解剖和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研究肝门静脉病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在我院因疑肝、胆、胰等病变行上腹部增强及CTA检查的病人共245例。结果245例病人中发现门静脉病变120例,其中门静脉高压52例,门静脉癌栓4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0例,门静脉主干受侵犯20例。结论64排MSCTA可清晰显示门静脉血管病变,发现细微征象,为临床制定、优化治疗方案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详细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肺吸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肝肺吸虫病、细菌性肝脓肿、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3组病例(各8例)增强CT图像,测量肝实质内病灶各期囊内和囊周组织的密度(CT值),比较组间及组内各期间组织密度有无差异,并结合增强扫描征象,探讨肝肺吸虫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肝肺吸虫病CT增强扫描多表现为肝实质内多个簇状、管状(多发囊状)及分叶状低密度灶,增强囊壁轻度强化,部分病灶呈网格状改变.同一组别、不同时相之间囊内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扫和增强扫描肝肺吸虫病组囊内CT值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组内囊周组织CT值门脉期高于动脉期(P<0.05);细菌性肝脓肿组囊周组织CT值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其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所显示的肝实质内病灶的密度及强化特点,结合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有利于肝肺吸虫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临床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7例食管癌患者及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经放射治疗后发生食管瘘的多层螺旋CT及食管造影资料.结果 应用多层螺旋CT对7例食管癌患者及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均作出了食管癌继发瘘的诊断,其中,7例成功显示了食管瘘的瘘口;1例未显示瘘口,但有纵隔积气、积液等其他征象提示.2例食管造影未作出食管癌继发瘘的诊断,均由CT诊断后消化道内镜证实.结论 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临床表现通常较重,采取常规的食管造影方法在对细小瘘口的诊断上极易发生漏诊的现象,而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MPR)可以观察到其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GC)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探讨APS的形成原因及相关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HCC合并APS患者的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与其肝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的35例HCC患者中,CT增强动脉期表现分为三型:(1)门静脉主干和正常肝的门静脉分支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显影20例。(2)肿瘤同侧肝叶门静脉(2级或2级以远分支)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显影7例。(3)肿瘤周围非癌变肝实质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8例。结论 经血管、经肝窦、经肝血管丛的途径是肝细胞癌APS形成的主要机制。多层螺旋CT诊断HCC合并APS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黏液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心房黏液瘤患者17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3例加做延迟期扫描。增强扫描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CT增强图像行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后处理,主要观察肿物的形态、密度、部位及强化后的CT表现。结果17例心房粘液瘤中左心房14例,右心房3例。CT平扫图像心房黏液瘤呈稍低密度影或等密度,平均CT值约为(21.39±10.63)HU,5例肿瘤内可见钙化。增强图像肿物边缘清晰,8例边缘光整,6例有分叶,3例表面呈菜花状,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延迟期10例轻度强化,7例无明显强化,增强后延迟期平均CT值约为(29.88±14.51)HU,但增强前后CT值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10例蒂较短而宽,2例肿物蒂较长,于舒张期脱入二尖瓣口,1例合并左侧髂动脉栓塞。结论CT图像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部位及密度;多平面重建有助于观察瘤蒂;增强后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对心房黏液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四肢关节微小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9例四肢关节微小骨折的DR及CT表现。结幕x线检查159例阴性中,经过螺旋CT薄层螺旋扫描后,发现52例表现为骨折,1O6例表现为撕脱骨折,1例正常。结论多排螺旋CT螺旋薄层扫描对四肢关节微小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祝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2,9(6):419-419
目的 :探讨螺旋 CT血管造影的方法与技巧 ,以及该技术对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50例体部 CT增强扫描的病例 ,用 ANGIO+CT+MIP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全部病例的血管显示良好。病变的整体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得以观察。结论 :高质量的血管造影依赖于技术参数的合理匹配。 SCTA是评估血管性病变重要的诊断方法与筛选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分型。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且行CT增强检查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45例,参照CT八分型法分析SCLC患者的CT表现。结果 45例SCLC患者中,中央肺门型10例(22.2%),中央合并纵隔型21例(46.7%),周围型6例(13.3%),周围合并纵隔型3例(6.7%),沿淋巴管扩散型2例(4.4%),胸膜转移型2例(4.4%),肺叶型1例(2.2%),类肺炎型0例(0)。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SCLC的特征,特别是增强扫描能清晰反映血管受侵情况,CT八分型法根据原发灶部位及转移情况进行分型,较传统两分型(中央型、周围型)更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85例临床疑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MDCT检查资料,原始图像重建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小密度投影(MinIP)、CT仿真支气管镜(CTVB)技术。结果共检出异物87粒,其中4粒位于气管,83粒位于支气管。异物均为各类非金属异物,以植物性异物为主,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后处理图像清晰显示了异物的位置、形态和各种并发症等。结论MDCT扫描结合MPR、SSD、MinIP、CTVE等后处理重建,不仅能显示异物所在的解剖位置,而且能直接显示异物的形态、大小等,对临床医师取出异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例患者不同部位感性趣区进行螺旋CT扫描,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多方位显示病变的比邻关系及范围。结论:恰当的选择多平面重建技术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病变进行观察,有助于全面理解和分析病灶的全貌,为临床提供更直观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评价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公司LightspeedTM 16CT机,对46名有肺部疾病的患者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扫描速度0.5 s/360°,扫描层厚0.625 mm,螺距1.375∶1,重建间距1.25 mm,造影剂注射速度3.5~4 ml/s。肺动脉正常25例,中央型肺癌侵犯肺动脉干或肺动脉16例,肺动脉栓塞4例,大动脉炎伴发肺动脉狭窄1例。8例经病理证实。结果经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肺动脉正常的25例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以及段和亚段级肺动脉。明确显示癌肿与肺动脉的关系16例,肺动脉变形、移位及狭窄17例,肺动脉栓塞4例。结论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对肺动脉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血管造影及ECT。  相似文献   

19.
李玉芳  朱宏  张翔  董鹏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9(4):309-311,I0002
目的探讨肠系膜结核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肠系膜结核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单纯病理证实3例,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痨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7例。着重观察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病变的CT表现特征。结果①系膜结核性淋巴结炎9例:小肠系膜和横结肠系膜密度增高8例;血管增粗伴血管边缘模糊1例;系膜淋巴结增大9例,其中环状强化4例。②系膜结核性淋巴结炎伴结核性系膜炎9例:肠系膜密度增高9例;肠系膜结节影和索条影8例,1例伴局灶性团块影;系膜呈团块状1例;血管增粗6例,伴或不伴血管边缘不清;系膜淋巴结增大9例,其中环状强化2例。③18例中,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增大9例,环状强化5例,其中2例融合呈团块状。结论系膜结核主要CT表现为系膜淋巴结增大,伴环状和/或均匀强化;系膜密度增高,系膜结节影、索条影、团块影等。MDCT可全面显示系膜结核的解剖细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56层CT对大脑后循环变异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41例经头颈256层CT行CTA检查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学表现,将原始图像采用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等方法重建。结果诊断为大脑后循环血管变异105例(30.49%),椎动脉变异80例(23.46%),基底动脉窗式变异12例(3.52%),大脑后动脉变异42例(12.32%),其中单一变异54例(51.43%),合并两种及以上变异51例(48.57%)。结论 256层CT血管造影不仅能全面、快速、无创、准确地诊断大脑后循环血管变异,同时还能显示伴发的其他病变,可以作为大脑后循环变异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