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方法及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介入时机。方法将11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进行针灸中频电疗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54例,进行中频电疗结合超短波电疗。针灸、中频电疗、超短波电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疗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急性期治疗与恢复期治疗,痊愈率比较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中频电疗结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优于中频电疗结合超短波电疗。周围性面瘫早期进行针灸、中频电疗结合超短波电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是我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配合中药是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临床中已被广泛推广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恩龙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面瘫的病因又将其分为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下面笔者将从面瘫的病因病机、面瘫的分型及针灸和中药等方面介绍王老师对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是我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配合中药是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临床中已被广泛推广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恩龙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面瘫的病因又将其分为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下面笔者将从面瘫的病因病机、面瘫的分型及针灸和中药等方面介绍王老师对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了解基于不同辨证方法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通过搜索近年针灸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针灸主要从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法、脏腑辨证法等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基于辨证论治能有效的提高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应以病因辨证为主、经络辨证为辅,在疾病的恢复期及后期佐以脏腑、气血辨证。  相似文献   

5.
谢本胜 《中外医疗》2013,32(10):128-129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穴位配比。方法将160例符合诊断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两组,治疗组予针灸治疗3周,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3周。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组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上要优于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两组在治疗过程中都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说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患者病程长短与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关系。方法收集150例面瘫患者,分为发展期组52例、静止期组50例、恢复期组48例。三组均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有效率差异。结果发展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Ⅰ-Ⅲ级所占比例为100.0%,明显高于静止期组的88.0%和恢复期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展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静止期组的62.0%和恢复期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应把握好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以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概述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其疗效.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好,但缺少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系统,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优化针灸处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发病早期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规律。方法选择发病3 d内又未经其他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分期施治,全程足三里温针灸,急性期灸面部、翳风刺络拔罐、针远道穴,静止期面部多针浅刺、经筋排刺,恢复期面部少穴透刺。对照组不分期,始终局远配穴、面部艾条灸、足三里温针灸。两组各以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发病早期恰当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疗程短、愈显率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针药联合治疗的特点,强调针灸方药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7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联合牵正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周围性面瘫的病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结合临床疗效,对各期病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75名病患者中痊愈36例(48.0%)、23例好转(30.7%)、有效11(14.7%)、无效5例(6.7%)。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分期治疗联合牵正散加减,可以提高针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康复治疗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霞  刘玉虎  王洪运  高晨 《医学综述》2012,(20):3415-3418
综合的物理康复治疗自颅脑损伤后早期开始,贯穿于急性期、并发症期和恢复期的全过程。对于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神经功能康复治疗措施包括氧疗、电生理治疗、磁疗、光动力治疗、超声治疗、机械锻炼、针灸治疗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理论基础、适应证以及应用进展的综合介绍,帮助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J X Fu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11):658-9, 644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measurement of maximal expiratory flow-volume curve (MEFV) for 66 cases of asthmatics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Among which the data of FEV, PEF, V75, V50, V25 in 35 cases (53.03% of the total) gave different abnormal as compared with healthy persons. It showed that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most of the asthmatics still possessed obstruction of airways and chiefly of small airways. 35 cases of asthmatics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was given the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of chiefly invigorating Kidney (Viscum coloratum 15g, Psoralea corylifolia 15g, Eucommia ulmoides 15g, Lycium chinense 9g, Tussilago farfara 15g, Artemisia capillaris 9g, and Pogostemon cablin 9g as daily dosage) for treatment of 10 weeks and measuring MEFV curves to observe their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MEFV was improved in some extent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airway obstruction of asthmatics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was reversible. In discussion, the authors indicated that the prompt treatment for asthmatics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was conductive early to prevent emphysema and confirmed that the treatment with Chinese herbs of chiefly invigorating Kidney deserved to be propagat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SARS患者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为更全面认识SARS和及时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积累基础资料。方法:查阅相关的医疗记录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2003年初广州市某医院受感染发生SARS的29位医护人员的康复情况进行问顾性调查。结果:除3人因并发症需医疗干预外,其余26人健康状况良好,已恢复正常工作。3例SARS恢复期并发症分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1例、神经症(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1例、肌炎1例。结论:SARS病人大多预后良好;加强健康教育以及进行SARS患者的恢复期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总结2011年至2019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近况。近8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关注和集中点在于分期治疗,根据本病所属不同分期分别给予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相应的不同治疗原则。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手段为电针疗法、温针灸疗法、针灸结合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红外光疗、心理干预等。电针治疗本病的最佳介入时机及其不同波形、不同强度、不同频率等细节问题尚处争议中,需后续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荧光法对3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别于急性期(32例)、恢复期(26例)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并与34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患儿组急性期SOD下降,LPO升高,恢复期SOD明显上升,但LPO仍然高于对照组。提示氧自由基参与心肌炎的病理过程,急性期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恢复期逐渐恢复,但氧自由基的危害依然存在,认为对心肌炎病儿使用抗氧化剂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5、骨桥蛋白、穿孔素及颗粒酶B在大鼠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早期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BN大鼠和LEW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大鼠肾移植动物模型.环孢素A处理组(CsA组):(BN→LEW,术后注射环孢素A);IL-15阻断组:(BN→LEW,术后注射IL-15抗体);AR组:(BN→LEW,术后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LEW→LEW,术后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大鼠,其余组10只大鼠,于移植后1、3、5、7 d取外周血,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骨桥蛋白、IL-15、穿孔素及颗粒酶B mRNA的表达,并作移植肾病理分析.结果 AR组、CsA组及IL-15阻断组肾移植术后IL-15、骨桥蛋白mRNA表达逐渐上调,第5天均达到高峰;对照组均处于低水平.术后第5天,CsA组和IL-15阻断组IL-15 mRNA分别为9685±1440、4346±741均低于AR组(17 022±2153,P<0.01),IL-15阻断组明显低于CsA组(P<0.01);CsA组和IL-15阻断组骨桥蛋白mRNA分别为13 226±1565、19 112±2908均低于AR组(24 663±2449,P<0.01),IL-15阻断组明显高于CsA组(P<0.01).术后第5天IL-15阻断组和CsA组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明显低于AR组(P<0.01).移植肾病理组织检查显示,AR组呈现重度急性排斥反应,IL-15阻断组排斥反应征象轻微.结论 大鼠肾移植AR发生早期骨桥蛋白、IL-15、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在外周血中均高水平表达,通过阻断IL-15/IL-15受体途径可明显下调颗粒酶B和穿孔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60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疗程3、4周,治疗前后检测心肌酶学(CK、CK-MB),心脏超声(EF、LVM、LVMI、SO、CO和CI),血清IL-2及淋G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PFP)及疗效评价。结果 应用益气养阴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EF上升、LVM下降、LVMI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2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效,免疫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IL-2、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的出血机理,我们将31例出血热患者各病期血小板和红细胞涂片,用羊抗人IgG和C3荧光素作荧光染色后,再用出血热单克隆荧光抗体作特异性染色。血小板、红细胞表面的免疫复合物在发热期即出现,检出率分别为33.3%和25.8%,至休克少尿期仍存在,到多尿和恢复期则基本消失。发热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其聚集率均显著下降。各病期血标本纤维蛋白原半定量测定的结果均属正常。但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FDP)在发热期已有增高,休克少尿期增高显著,多尿期仍高于正常。直至恢复期渐趋正常。本文资料提示免疫复合物在组织细胞表面沉积是引起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电刺激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电刺激组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d运用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FGS)量化评定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FGS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FGS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患者治疗后7、14、21d综合TFG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较常规物理疗法能明显促进面瘫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周围性面瘫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10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结果表明,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自发热期开始降低,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降至最低点,多尿期高于正常水平,恢复早期达最高峰,发病60病日恢复正常。中、重型患者降低较显著;重型患者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较其它两型为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