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组与正常组X线头影测量的分析,观察比较安氏Ⅱ1分类高角型错的颅面特征,探讨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的颅面特征及在正畸治疗中控制侧重点,为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的临床诊断与矫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恒牙初期正常60例和安氏Ⅱ1分类高角错42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对颅面41个测量项目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对各测量项目的均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组颅底的曲度增大,颅前基底向前上旋转;上、下颌骨较颅底的矢状向关系均显后缩,且下颌后缩更为明显;上颌后牙槽高度U6-PP(mm)减小;下颌后牙槽高度L6-PP(mm)增加;上前牙唇倾,下前牙直立,上下切牙间角与正常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恒牙初期安氏Ⅱ1分类高角型错患者颅面结构具有显著特点,临床中应根据其特点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铭蔚  徐宇红 《医学综述》2012,(21):3621-3623
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病率较高,正确的支抗设计和良好的支抗控制是这类错牙合获得成功矫治的前提。近年来,微种植体支抗由于为正畸治疗中提供稳定支抗效果而逐渐被广大医师认识和接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优化使用微种植体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是当今正畸治疗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安氏Ⅱ~1错颅面骨骼形态与拔牙矫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安氏Ⅱ1错的矢状骨面型与拔牙矫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10例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完成达到咬关系正常 ,面型改观者的安氏Ⅱ1拔牙病例术前x线头颅侧位片及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颅面类型是上下颌正常型占 6 0 % ,上下颌后缩型占 30 % ,上颌正常下颌后缩型占 10 %。拔牙模型是拔4|45 |5 占 5 0 % ,4|44|4 占 30 % ,4|4|占 2 0 %。结论 :安氏Ⅱ1拔牙病例不能采用任何一种单一的矫治程序 ,其矢状骨骼形态的分类对确定治疗计划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 下颌后缩错 的方法和原理。方法 :选择 2 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 1分类错 患者 ,年龄 10~ 12岁 ,后牙均为远中关系 ,全天戴用Twin -block矫治器 9~ 12个月。结果 :用Twin -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 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 进行第一期矫治后 ,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 ,前牙覆盖减小 ,改善了安氏Ⅱ1 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 1分类错 的功能性矫治 ,可取得明显的牙 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eadgear-activator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硬组织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9例,采用Headgear-activator进行早期矫治,每天戴用矫治器不少于14 h,治疗时间9~13个月,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PancherzⅡ类错(牙合)分析法并结合传统测量项目分析牙齿和颌骨的变化,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下齿槽座角SNB增加,上下齿槽座角ANB减小,下颌体长G0-Me增加,上切牙内收,上磨牙远中移动,下切牙和下磨牙前移,前牙覆盖及磨牙关系得到改善。结论:Headgear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获得明显的牙齿与颌骨关系改变。  相似文献   

6.
安氏Ⅱ类1分类是临床上常见的错骀畸形。经典的治疗方法有Begg和Tweed—Merrifield技术,Begg技术的Ⅱ类牵引常会引起上切牙伸长及下颌顺时针旋转;Tweed—Merrifield技术的定向力技术虽然能控制面部垂直高度的变化,获得较好的咬骀关系,但弓丝弯制繁琐。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44/44)或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44/55)的安氏II1错畸形病例,进行治疗前颌面部软硬组织的比较,探寻影响前磨牙拔除模式的因素,为临床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疗效满意、非骨性错的安氏II1病例50例,分为两组,其中拔除44/44 25例,拔除44/55 25例。对两组治疗前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组间比较,选取其中有统计学差别的指标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L1-AP、TLL-E、拥挤度、Pos-NFL、L1-MP 5个测量项目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得出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0.056+0.0037L1-MP+0.125 L1-AP(mm)-0.022 Pos-NFL+0.056 TLL-E+0.052拥挤度,概率大于0.5,选择44/44拔牙模式;概率小于0.5,选择44/55拔牙模式。结论:在进行安氏II1错畸形矫治设计上,下切牙突度、下唇突度、拥挤度、下颌软组织颏部位置、下切牙唇舌向倾斜度共同决定了拔牙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东潮汕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下颌位置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广东潮汕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67例,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SNA角、SNB角、ANB角、上、下前牙唇向倾斜度、上、下切牙长轴交角、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与广东籍正常人群以及河源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广东正常人群比,潮汕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男、女性患者的SNB角和上、下切牙长轴交角显著性较小,而下颌平面角、ANB角和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显著性较大;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只在女性患者的显著性较小。与河源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比,潮汕地区男性患者的SNB角较大,前牙唇向倾斜度较小,上、下切牙长轴交角较大,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较大,而女性患者的SNB角较大,上前牙唇向倾斜度较小,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较大。结论:广东潮汕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的下颌具有向下、后旋转特征,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前庭盾对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25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上颌骨向前生长受到抑制,下颌骨生长得到充分表达,上下颌骨矢状不调得以改善。上颌第1恒磨牙伸长并向远中移动,上颌切牙唇倾角度减小,第1恒磨牙关系恢复至中性,覆、覆盖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同时发现,腭平面角、平面角、下颌平面角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盾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有明显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