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不同品种药用菊花与其他菊花的近红外光谱(NIR)聚类分析和相似度研究方法。方法采用OPUS光谱分析软件对光谱预处理方法和波段进行筛选,优选最佳预处理方法;采用NIR聚类分析模式识别法,从聚类分析树状图中类间距大小鉴别不同品种药用菊花和其他菊花,同时计算光谱间的相似度,判断不同品种药用菊花与其他菊花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通过光谱分析软件筛选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波段为8971.5~7054.5,6518.4~5372.8,4964.0~4038.3 cm-1,聚类分析树状图中类间距2时,药用菊花、金丝皇菊和其他菊花分为两大类,在类间距为0.2左右时,各类菊花各自聚为一类;相似度判断中雪菊与各类菊花相似度均0.2,大马牙与怀菊、滁菊、贡菊、洋甘菊、金丝皇菊、金盏菊,野菊与亳菊、滁菊、金盏菊,怀菊与亳菊、滁菊、金盏菊相似度在0.9700~0.9900之间,其他各类菊花相似度均0.9900。结论 NIR聚类分析模式识别法及相似度研究法可作为不同药用菊花与其他菊花的品种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硫熏加工与现代微波加工滁菊质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硫熏加工滁菊和微波加工滁菊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为滁菊的合理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挥发油、总黄酮、绿原酸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为检测指标,对两种方法加工的滁菊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硫熏滁菊中挥发油、绿原酸含量均高于微波滁菊;硫熏滁菊中总黄酮的含量略低于微波滁菊;硫熏滁菊的薄层色谱斑点数与微波滁菊中斑点数相同,但大多数斑点的面积和颜色强度均高于微波滁菊;硫熏滁菊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符合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规定。结论硫熏加工方法更好地保存了滁菊的有效化学成分,传统加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萃取与溶剂法联用提取滁菊有效成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优选提取滁菊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滁菊中挥发油,然后醇提滁菊药渣,以绿原酸转移率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的乙醇浓度、溶媒用量、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筛选出滁菊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滁菊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萃取压力10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45℃,超临界萃取滁菊2h,再用22倍量的70%乙醇,提取2h。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菊花药用类群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整理研究菊花的药用类群。方法:产地调查、栽培观察和标本研究。结果:目前我国菊花药用类群有9个栽培变种,分别为贡菊、湖菊、小白菊、大白菊、小黄菊、滁菊、毫菊、大马牙、大怀菊。列出了分类检索表。结论:道地药材菊花来源于不同的栽培变种。  相似文献   

5.
中药新用     
为了充分发挥中草药在防病治病的作用,力争作到药尽其用,保证安全,提高疗效,避免浪费。我们立足于用,以本省药源为主,着重介绍:传统中药材的新用途;中药材的非传统药用部分的医疗作用;部分新药材和一些新制剂的化学成分等,供各合作医疗站和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参考。本文介绍的非传统药用部分,其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新药材。不能与传统使用的药用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滁菊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法本文对滁菊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滁菊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提取并开发滁菊有效成分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滁菊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方法采用C18(5μm,4.6 mm×250 mm)岛津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质量分数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6 nm,记录滁菊的HPLC图谱并生成共有模式图,进行相似度对比,并与其他4个品种的菊花进行比较.结果 滁菊各批样品HPLC图谱与共有模式相似度均在0.920以上,其余4种菊花相似度介于0.846~0.887之间.结论 滁菊HPLC指纹图谱与其余4种菊花存在一定差异,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滁菊与其他菊花,且本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滁菊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茶的起源,阐述茶在古今养生中,古代茶的药用、古今茶的饮用方法,说明了饮茶的禁忌,以及提出茶在现代的养生新概念。文章介绍了茶的种类,详细讲解茶艺的过程,以及储存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饮用滁菊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血糖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喂小鼠8周后诱导高血糖症动物模型。同时,给予0.2 mg/ml,0.4 mg/ml浓度的滁菊水提液干预,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干预后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血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的血糖浓度显著升高;而滁菊水提液干预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血糖效应。结论饮用滁菊可有效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血糖症。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酶解滁菊提取多糖工艺及滁菊多糖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滁菊醇提药渣中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多糖,研究滁菊多糖抗氧化性。方法:分别考察酶解pH值、酶解温度、酶用量、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滁菊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滁菊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pH 5.5、温度60℃、酶用量20 U/g、酶解时间100 min,多糖得率为13.89%。结论: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表明滁菊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茶在中国的运用源远流长,历代医书中均有以茶入药的记载,最早对茶的药用价值见于首部药典《新修本草》。“药茶”概念形成主要与唐代茶文化兴起及食疗文化的发展有关。以茶作为方剂组成部分的药茶方最早记载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至《太平圣惠方》正式出现“药茶”一词。综观从唐代至清代药茶方剂源流演变过程,以宋代茶文化达到鼎盛时期,所以宋代药茶方剂的使用最为突出。宋代三部官修方书共记载了580首药茶方剂,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药茶方剂占到了总方剂数目的8%,其主治范围广泛涉及了风证、头目疾病为主的多种疾病。在药茶方剂的使用中,以茶送服中药的方式也独具特色。通过对药茶方剂的研究可澄清现代“饮茶解药”的错误认识,为现代中医学的药茶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医学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比,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纳米药物载体、纳米诊断技术、纳米生物材料、纳米中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富锌麦苗与绿茶及药食同源的药材-金银花、菊花、枸杞等研制开发一种新款饮品-麦草茶。方法采用观感评价及品尝统计评价的方法确定杀青条件和配方组成。结果麦苗以90℃温度2%异抗坏血酸钠和0.5%柠檬酸混合液护色较为理想;按60%麦苗、17%绿茶、3%贡菊、1.5%金银花、13%枸杞、5.5%甘草的比例组配口感较理想。结论麦草茶主要呈现麦苗的草绿色,其中散布着白色的贡菊、金银花和红色的枸杞,具有良好外观形象;并兼有绿茶的醇香和淡淡的麦草香味,具有良好适口性。该产品特点是含有麦苗的全部营养成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丰富的微量元素锌,同时还保持了传统茶的风味。人们可以长期饮用,在满足传统饮茶习惯的同时,使心身得到健康。  相似文献   

14.
年士恒  陈浩  俞浩 《安徽医学》2019,40(12):1306-1309
目的观察滁菊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皮下注射ISO复制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滁菊总黄酮对模型大鼠心电,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滁菊总黄酮能够抑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J点抬高,降低血清CK、LDH活性,升高心肌组织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滁菊总黄酮对ISO致心肌缺血模型大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雷公藤及其制剂是一类治疗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有效药物,但其度对雷公藤减毒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黄连素是中药黄连中的主要生物碱,在临床应用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作为降糖药应用已有20余年历史,对黄连素降糖的临床应用以及对黄连素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黄连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礞石滚痰丸是中医泻火逐痰的著名方剂,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被临床广泛应用。文章基于该方的现代研究与运用背景,围绕其主治、功效、剂型、用法、临床运用及加减变化等进行了系统评述。调查显示,原方所主病证有数十种之多,但以痰火壅、闭、窜、乱为其基本病机;汤、散、丸剂均可选用,但以丸剂为佳,且宜缓缓服用(药后宜静卧或少动),有利于消除陈积伏匿之痰。现代该方主要用于神经精神、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其中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与西药大体相近,联合西药使用时或能提高其疗效及减轻其不良反应,但不少病例属于个案,确切疗效尚待评价。该方现代多用汤剂,随症加减中的配伍主要涉及化痰祛浊、凉血活血、行气解郁、祛风止痉等类药物,尤其与清半夏、天竺黄配用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壮医常用的外治法,是将壮药泡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介绍该疗法的定义、治疗机理、主要功效、适应症、禁忌症、技术操作规范(药线制备、选穴方法、施术程序、疗程及注意事项)及其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中药生物转化是我国传统中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效融合的产物,而肝微粒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外代谢研究是中药生物转化一个重要领域。肝微粒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外代谢研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疗效提高、降低毒副作用、中药有效成分代谢途径的确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肝微粒体体外代谢研究为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中药的二次开发利用以及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针对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在中药生物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