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喉部巨大囊肿6例。5例为会厌谷囊肿,1例为杓间区囊肿,囊肿直径均在3.2cm以上。会厌谷囊肿3例在表面麻醉下,1例在全身麻醉下用直接喉镜摘除;杓间区囊肿1例经表面麻醉,在麻醉喉镜下行肿物穿刺,抽出囊液后,煎除囊壁。另外1例系婴儿会厌囊肿合并肺炎,于吸痰时囊肿被吸破,囊液得以引流,呛咳解除,肺炎痊愈。除1例于首次术后1年会厌谷囊肿复发再次手术外,其余病例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选择28例确主仍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用Carnoy’s液和三氯乙酸处理20min后,切取囊壁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透射电镜等检查。结果显示角化囊肿囊壁上皮酶活性丧失,胶原纤维断裂,细胞核变性,说明Carnoy’s液和三氯乙酸破坏了囊壁活性,有助于减少角化囊肿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病人的13个病灶进行了二维超声检查,4例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二维超声检查显示7例囊壁不规则增厚,有时可表现为1个或多个结节,其中1例显示肾囊肿而在囊肿壁外肾窦侧有一直径2.5cm结节;2例呈多房状,分隔厚薄不一,与囊壁交界处呈结节状增厚;另2例呈多房状,因囊壁壳状厚薄不均钙化及分隔条状粗大钙化而误诊为畸胎瘤;仅1例囊壁规则,囊内显示数条细分隔,但囊液混浊。5例囊液混浊,其中1例并大片状高回声凝血块悬于囊液中,几乎掩盖囊壁内单发结节;另7例囊液透声好。4例行彩超检查,其中2例囊壁较大结节内显示与肾叶间动脉波形一致的血供;另2例多房状、多结节病灶内显示较丰富的血流,其中1例呈低阻型,动脉血流峰值流速为14.4cm/s,阻力指数(RD=0.41)。结论:囊性肾癌的较特征性超声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增厚,囊壁或分隔可见实性结节,结节内可显示血流。如囊腔出现较厚分隔或囊液混浊,特别是年轻病人,应怀疑本病。  相似文献   

4.
在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后注入无水酒精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是一种安全、并发症低、疗效好、有推广价值的治疗方法,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其机理为:无水酒精作用于囊壁,使囊肿壁上皮细胞凝固,沉淀脱水,使细胞失去分泌功能,促使囊壁粘连,致囊肿缩小以至消失。我院1994年5月~1999年5月共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2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5例均为住院患者,男9例,女16例,年龄28~60岁;单发囊肿23例,双腔囊肿2例,病例选择标准:均无心肺疾患及严重疾病,B超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6例,均经手术及组织学确诊,腺癌5例,未分化癌1例,5例曾行CCC肠道内引流术。本组根治性切除1例,2例姑息引流,3例活检,术后存活2-20月,本文讨论了CCC癌变的特点,多见于CCC内引流术及成年患者,确诊主要依靠手术及PTC,治疗上强调为防CCC癌变的CCC应行切除术而不行内引流术,CCC癌变的病例应行根治性切除,不适者姑息手术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骶前尾肠囊肿的磁共振(MRI)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柳州市中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骶前尾肠囊肿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5例骶前尾肠囊肿中1例合并感染,1例合并感染并肛瘘形成,3例为单纯囊肿。5例尾肠囊肿均显示为囊性病灶,其中4例为多房囊性或囊内有分隔,1例为单囊。单纯尾肠囊肿囊液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FS呈明显高信号,DWI上无弥散受限,囊液无强化;囊壁光滑、均匀,T1WI及T2WI-FS上均呈等或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合并感染的病例局部囊壁增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瘘管表现为管状病灶,管腔在T1WI上低信号,T2WI-FS上高信号,管腔内黏液在DWI上弥散受限,增强扫描管壁强化。结论 术前MRI检查能明确尾肠囊肿的位置、形态及大小,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与其他骶前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分辨病变的良恶性,以指导临床开展正确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将经培养的胎儿甲状旁腺(PTG)移植治疗3例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性心肌病(HOPTCP)。供体为4~7个月水囊引产的胎儿,体外培养5~8天后在B超引导下,一次性将6~10个胎儿PTG注入受者一侧肾包膜内,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各项指标好转,随仿1年半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观察导管针及PTC针穿刺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肝,肾囊肿疗效;比较两种针两穿刺效果。方法70例肝,肾囊肿囊77枚囊肿随机分组使用PTC针或导管针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结论无水酒精治疗肝,肾囊肿疗效确切,对囊肿穿刺导管针优于PTC针。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又称胆管囊肿。本文报告经B超、CT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胆道造影(PTC)诊断,并经手术、病理或术后造影确诊7例,就其临床各种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及ERCP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34~61岁。临床表现,腹部包块3例,黄疸4例,发热5例,腹痛7例。B超示胆管囊肿5例,PTC示胆管囊肿2例,CT示胆管囊肿3例。上消化道钡餐低张造影示胃体、胃窦及十二指肠向左移位,降部向前移位1例。ERCP7例均显示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管囊肿部位…  相似文献   

10.
4例囊性脑膜瘤,年龄4~62岁,病程3个月~半年;CT扫描3例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囊性病灶,1例呈多房囊变,灶周均年伴有中-重度水肿带,影像学均误诊为“胶质瘤”。术中发现囊液10~50ml不等;病理结果;恶性脑膜瘤2例,纤维型脑膜瘤1例,细胞生长活跃脑膜瘤1例,其中1例病理切片拟为星形细胞瘤,后经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脑膜瘤,作者结合文献讨论了囊性脑膜瘤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指出其临床症状及CT扫描缺乏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8例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资料含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18例中,8例为功能性,男女比3:1,部位右下叶多于左下叶,甲状旁腺素水平均增高,4例伴甲旁亢症状;10例非功能性,均为女性,部位左下叶多于右下叶,不伴甲旁亢症状。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3例曾经细针穿刺抽吸而反复复发,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甲状旁腺囊肿,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甲状腺球蛋白阴性排除甲状腺囊肿而支持本诊断。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甲旁亢症状缓解。结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两者有不同的I临床特征及可能不同的组织学起源,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治疗均应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2.
王成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71-72,75,F0003
目的评价肝、肾囊肿CT导引下经皮硬化剂治疗的疗效。方法先行CT扫描定位。41例41个囊肿用24G、21G穿刺抽吸针抽吸或引流管,一次或多次抽吸囊液并注入硬化剂无水酒精到囊腔内。囊肿直径为4~19cm,抽出囊液30~2700mL。其中肝囊肿30例30个囊肿,5例5个肝大囊肿分3次抽吸;肾囊肿11例11个囊肿。结果有5例大肝囊肿3次抽吸,但是2例不能完全抽尽,复查CT见囊肿仍较大,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肝大囊肿穿刺术中囊肿破裂,有囊液溢出,造成腹膜炎,急行普外手术。随访38例囊肿3个月~2年,疗效明显,其中37例中、小囊肿消失或仅留不规则小囊腔,其中1例术前18cm×14cm×11cm的大囊肿囊腔仍有6cm×8cm×5cm大小。结论CT导引下经皮硬化剂治疗肝、肾囊肿是一种危险性小、并发症少而疗效好的方法,但大囊肿疗效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经手术证实的3例肾包虫囊肿的CT表现。其特征性表现是:(1)卵圆形或圆形水样密度囊肿。(2)母囊内有子囊。(3)囊膜剥离征象。(4)囊壁钙化。并讨论了本病的破裂感染和与先天性肾囊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的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1例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双下肢无力和二便功能障碍为主。磁共振成像表现为骶管内长T1、长T2囊性信号,囊内可见终丝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均合并脊髓低位。手术包括囊壁切除、终丝切断、脊髓拴系松解和终池重建等主要步骤。结果 囊壁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7例。21例均将终丝分离切除,彻底松解拴系,并全部完成终池重建。术后除7例有轻度肛周麻木感外,无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检查证实囊壁和终丝符合脊膜囊肿和终丝结构。术后患者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消失、双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从术前(5.24±1.41)分降到术后的(2.01±1.33)分;运动障碍者手术后肌力提高1~2级;括约肌障碍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从(2.09±0.99)分上升到(2.78±0.52)分。随访3个月至7年,平均2.25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达到McCormick分级Ⅰ级,仅1例囊肿复发。结论 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罕见,以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和脊髓拴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表现为囊肿内脑脊液信号和终丝结构,伴有脊髓圆锥低位。手术应在显微镜下切除囊壁,切断终丝并松解脊髓拴系和重建终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的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1例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双下肢无力和二便功能障碍为主。磁共振成像表现为骶管内长T1、长T2囊性信号,囊内可见终丝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均合并脊髓低位。手术包括囊壁切除、终丝切断、脊髓拴系松解和终池重建等主要步骤。结果 囊壁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7例。21例均将终丝分离切除,彻底松解拴系,并全部完成终池重建。术后除7例有轻度肛周麻木感外,无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检查证实囊壁和终丝符合脊膜囊肿和终丝结构。术后患者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消失、双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从术前(5.24±1.41)分降到术后的(2.01±1.33)分;运动障碍者手术后肌力提高1~2级;括约肌障碍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从(2.09±0.99)分上升到(2.78±0.52)分。随访3个月至7年,平均2.25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达到McCormick分级Ⅰ级,仅1例囊肿复发。结论 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罕见,以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和脊髓拴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表现为囊肿内脑脊液信号和终丝结构,伴有脊髓圆锥低位。手术应在显微镜下切除囊壁,切断终丝并松解脊髓拴系和重建终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4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结果:14例Rathke囊肿,CT平扫8例,其中4例为低密度,2例等密度,1例高密度,1例囊壁可见钙化。3例CT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主要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5例位于鞍内,9例位于鞍内及鞍上。6例为长T1、长T2信号,5例为短T1、长T2信号,2例为短T1、短T2信号,1例信号不均匀。12例MRI增强扫描,其中10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Rathke囊肿囊液密度/信号变化多样,通过总结其影像特点并结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例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MRI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患者临床资料、MRI图像,全部病例均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16例,MRI主要表现有囊壁信号异常,囊壁半环形强化征,“哑铃征”,盆腔积血,相邻肠管粘连征、单房囊肿间隔征、“卫星囊征”;其他卵巢囊肿破裂出血4例,具有以上类似MR表现。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急腹症之一,熟悉MRI表现有助病灶定位、定量和定性,对鉴别其他急腹症、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无功能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检索199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无功能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治特点.结果 22例经术中探查和术后病理证实为无功能甲状旁腺囊肿,其中男5例,女17例,就诊时平均年龄47.4(21 ~67)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前颈部超声检查发现颈部囊性肿物,其中10例同时伴有甲状腺多发占位.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清钙及血清磷水平均正常.11例行甲状旁腺囊肿单纯切除术,4例因术中判断肿物与囊肿关系密切而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6例因甲状腺肿物同时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或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甲状腺病理报告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因同时伴有甲状腺乳头状癌,而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7个月以上无囊肿复发迹象.结论 甲状旁腺囊肿应作为一种颈部肿物的鉴别诊断之一,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卵巢囊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囊腺癌的CT特征.方法 搜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癌的临床及CT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卵巢囊腺癌中,18例为多囊性肿块,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毛糙并有不同程度强化,多有壁结节或肿块实质部分,其中2例囊壁有钙化;1例为单囊性病变,壁光滑.19例卵巢囊腺癌中,14例为浆液性,5例为粘液性.结论 卵巢囊腺癌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囊壁厚薄不均,多有壁结节.CT是目前诊断卵巢囊腺癌较好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的性质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六年来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患者17例的诊断及治疗。结果: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发现的时间平均为5.3 a,有76.5%在手术后3 a内发现。17例中除2例在B超监视下行穿刺抽液治疗外,另外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包裹性积液占15例中的10例(66.7%),其次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复发占4例(26.7%),1例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结论: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的性质以包裹性积液为主。治疗方式可根据技术条件选择腹腔镜、剖腹探查或B超监视下穿刺抽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