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细菌内毒素对WHBE兔致热反应的敏感性。方法静脉注射不同剂量(1.25、2.5、5、10EU/kg)细菌内毒素诱发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发热反应,并设空白对照组,记录升温曲线图,计算发热峰值、180min时体温差、发热指数以及升温率,并通过曲线拟合计算出体温升高0.6℃时的发热阈值。结果随细菌内毒素注射剂量的增加致WHBE兔和13本大耳白兔的发热反应增强,性别因素对细菌内毒素所致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发热反应无明显影响(P〉0.05)。5EU/kg和10EU/kg的细菌内毒素所致WHBE兔的致热反应均高于日本大耳白兔,且WHBE兔的升温率分别为60.7%和92.9%,日本大耳白兔的升温率分别为39.3%和82.1%。另外,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的发热阈值分别为5.72EU/kg和7.93EU/kg。结论细菌内毒素对WHBE兔具有较好的致热敏感性,适于致热原物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柴胡注射液对LPS发热模型大鼠解热药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柴胡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雄性SD大鼠实验性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iP) LPS(100 μg/kg)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考察柴胡注射液(5、2.5、1.25 mL/kg)对该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记录给药后0.5、l、1.5、2、2.5、3、3.5、4、4.5、5、5.5、6、6.5、7、8h各组大鼠的体温,绘制平均升温曲线.结果 腹腔注射LPS(100μg/kg)后,模型组大鼠呈明显的三相热,升温峰值(1.69℃)出现在造模后4h;肌肉注射(im)柴胡注射液(5、2.5、1.25 mL/kg)能显著降低上述发热模型大鼠体温,持续时间为7~8h;各时间点的平均升温值显示,柴胡注射液解热作用呈较好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柴胡注射液对LPS大鼠发热模型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呈较好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浓度干酵母、脂多糖注射诱导兔发热模型的体温变化特点,为基础实验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2月龄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20%干酵母组、10%干酵母组、0.5μg/m L脂多糖组、0.2μg/m L脂多糖组,每组各6只。干酵母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每1 h监测肛温至26 h、脂多糖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每20 min监测肛温至造模后6 h,记录体温与其他症状、体征的变化特点,绘制平均体温曲线,计算各时间点体温变化,比较各组体温变化趋势。结果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浊液,注射后2 h内体温下降,低于基础体温。2~4 h体温开始上升,6~8 h达峰值,高温可持续至少20 h,且随注射浓度的增加,升温值增大,峰值出现的时间延后。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40 min开始发热,体温曲线为双相热或三相热,致热后60~80 min达体温曲线第一峰,发热可持续至致热后240~300 min,且升温值与脂多糖注射剂量无明显关系,随注射剂量增大发热时程增长。结论干酵母和脂多糖是诱导兔发热的可靠模型,干酵母模型为长时、高热发热模型,脂多糖模型发热时程较短。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致热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毁损臂旁外侧核(LPB)对大鼠脂多糖(LPS)致热反应的影响,阐明LPB是否参与LPS致热反应过程。 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B毁损组,每组6只。采用核团注射的方法在LPB毁损组大鼠LPB局部注射鹅膏氨酸进行化学毁损,对照组大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恢复至少1周,腹腔植入监测体核温度(Tcore)所需的无线遥测发射子。采用无线遥控测温的方法监测2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后不同时间点Tcore和活动度,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尼氏染色法检测2组大鼠LPB中的NeuN和尼氏小体的分布。 结果 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LPS(100 μg·kg-1)后诱导出典型的双相发热,在腹腔注射LPS 后1.5 h开始升温,2.5 h(1相)Tcore首次达到峰值,3.5 h再次升温且5.5 h(2相)Tcore第2次达到峰值;LPS毁损组大鼠腹腔注射LPS后也出现发热反应,5.5 h时Tcore较基础Tcore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LPB毁损组大鼠发热反应明显减弱,腹腔注射LPS后2.5和5.5 h时Tcore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LPS毁损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后活动度均较注射前增加,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LPB中分布大量NeuN免疫阳性神经元,尼氏小体大而数量多,细胞形态完整,边缘清晰;LPB毁损组大鼠头尾方向前、中和后3个水平的LPB毁损区域几乎未见NeuN免疫阳性神经元,神经元胞体缺失,尼氏小体大量消失。 结论 LPB化学毁损模型部分消除了LPS的致热反应,表明LPB在LPS致热反应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热原检查用兔敏感性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浙江省热原检查用兔对细菌内毒素的敏感性情况,为提高热原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方法对全省所有取得生产许可证单位的家兔,用国家颁发的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热原检查法"进行检查,剂量分别为5EU/Kg和10EU/Kg,记录并比较各单位家兔的平均升温值和升温率。结果对细菌内毒素,各兔场家兔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静脉注射5EU/kg,平均升温值为0.40℃~0.87℃,升温率为35%~83%;静脉注射10EU/kg,平均升温值为0.74℃~1.16℃,升温率为70%~94%。结论不同生产单位的家兔对细菌内毒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必要对热原检查用家兔进行细菌内毒素敏感性检查。  相似文献   

6.
药品热原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6年Burdon等从注射剂中发现致热物命名为热原。Hort and Siebert(1921~1923)认为致热物来自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每公斤家兔静注约0.001μg或1000个死菌体便引起热原反应。L(?)deritz等(1966)从分子水平提出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毒性和致热成分是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简称LPS)。当今,热原的概念主要是指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活性部分脂多糖。药品热原绝大部分来自细菌脂多糖。由于在制药过程中受到加热高压、酸硷处理等理化因素作用,大分子脂多糖已进行着不同程度降解,最后存于药品的热原实际上大多数是脂多糖离解物,致热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也有将细菌内毒素称为外热原,将机体细胞产生的热原如自细胞热原(LP)称为内热原。白细胞热原是一种内热肽,分子量较小,约25000,引起发热但  相似文献   

7.
清热合剂的解热抗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清热合剂的解热、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模型、内毒素致热家兔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模型,研究清热合剂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清热合剂可以降低由2,4-二硝基苯酚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及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结论清热合剂具有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麻桂解表颗粒的退热作用。方法:用2,4-二硝基苯酚和大肠杆菌内毒素分别制成发热大鼠模型各40只。每种模型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阿斯匹林和麻桂解表颗粒低、中、高剂量,记录发热大鼠不同时间的体温。结果:麻桂解表颗粒低、中、高剂量均可显著降低发热大鼠模型的体温。结论:麻桂解表颗粒对化学性致热、内毒素致热大鼠均有明显退热作用,随剂量增加,起效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9.
血必净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TNF-α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姜虹  朱也森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1020-1022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旨在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休克大鼠心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的影响,为临床脓毒症休克的复苏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Wistar成年雄性大鼠65只,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5只)、内毒素组(15只)、治疗组1(15只)和治疗组2(15只);采用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方法制备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腹腔注射LPS15mg/kg,注射完毕后即刻内毒素组大鼠予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ml/kg抗休克治疗,而治疗组1和治疗组2则分别皮下注射血必净注射液5ml/kg和10ml/kg,正常对照组大鼠经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大鼠按不同时相(腹腔注射后30min、2h、6h)分为3个亚组,在不同时相点留取股静脉血标本以及心室肌标本,通过ELISA法测定TNF-α值.结果:内毒素组大鼠静脉血标本于30min时间点出现TNF-α值高峰,2h和6h时有所下降,其中30min的TNF-α值与正常组及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1.内毒素休克可导致心肌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TNF-α的分泌高峰出现.2.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加重心肌本身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损伤.3.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TNF-α的分泌和表达,减轻心脏本身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毒素血症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再以脂多糖(LPS,0.5 mg/kg)腹腔注射诱导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注射LPS后6 h、12 h、24 h及72 h各时间点血糖、胰岛素、氧化应激指标(SOD、MDA、GSH)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结果内毒素血症糖尿病大鼠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于注射LPS后24 h达峰值(P<0.05);而血清SOD、GSH水平却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分别于注射LPS后24 h达峰值或谷值;注射LPS后的血糖(12、24、72 h)及胰岛素水平(24、72 h)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毒素血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加NO的生成,同时加重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内毒素组和预处理组,每组24只。每组又按时间分为2 h组、4 h组、6 h组、12 h组4个亚组,每组6只。预处理组首次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0.25 mg/kg,24 h后再经腹腔注射LPS 0.5 mg/kg,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二次腹腔注射72 h后,内毒素组和预处理组经尾静脉一次注射LPS 10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内毒素组和预处理组在第二次注射LPS后2、4、6、12 h,对照组在注射最后一次生理盐水后2、4、6、12 h,各取6只处死取肺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内毒素血症4 h时内毒素组肺组织ICAM-1、MDA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7±0.53比11.98±0.56,(3.93±0.42)μmol/g比(1.24±0.27)μmol/g,(478.62±45.58)pg/mL比(26.67±2.38)pg/mL,P〈0.05],肺组织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26±0.31)U/mg比(15.23±0.62)U/mg,P〈0.05]。经内毒素预处理后,预处理组肺组织ICAM-1、MDA和血清TNF-α水平较内毒素组显著降低[42.40±0.44,(2.89±0.49)μmol/g,(376.76±43.67)pg/mL],肺组织SOD水平显著上升至(8.79±0.35)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毒素预处理可减轻内毒素血症时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反应和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鼠急性肝衰竭(ALF)早期尾加压素Ⅱ(UⅡ)表达和分泌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6周龄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预处理组,每组30只.两组均建立ALF动物模型,即采用脂多糖(LPS)50 μg/kg联合右旋半乳糖胺(D-GalN )800 mg/kg(LPS/D-GalN)腹腔注射;预处理组在LPS/D-GalN注射前0.5h,以U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e 0.6 mg/kg尾静脉注射.两组均在LPS/D-GalN注射后0、0.5、1、2和6h处死动物(每一时间点各6只小鼠),其中0h作为对照(仅腹腔内注射0.2 mL无菌生理盐水);采集动物血清和肝组织标本.采用RT-PCR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U 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LPS/D-GalN注射后0.5h,肝组织和血清中UⅡ的表达和分泌即快速上升并达峰值,且峰值水平持续至LPS/D-GalN攻击2h后,至6h时UⅡ的表达与分泌虽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5);面TNF-α水平在LPS/D-GalN攻击后0.5h内无明显升高(P>0.05),直到1h后才快速上升达峰值(P<0.05),至6h时开始下降(P<0.05);IL-1β的表达与分泌则直到6h后才有明显上升(P<0.05).Urantide的应用不仅显著抑制了LPS/D-GalN攻击诱导的UⅡ高表达,也使上调的TNF-α和IL-1β表达和分泌明显受抑(P<0.05).结论 UⅡ可刺激TNF-α的表达,有可能作为炎症级联效应的触发者在ALF的发生或启动中发挥关键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验通过观察柴胡-黄芩水煎液以及从柴胡-黄芩水煎液中分离出的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学成分群配伍后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考察了全煎液与煎液中挥发油-黄酮类化学成分群配方的作用差异。方法:以80μ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LPS诱导大鼠发热模型;造模同时,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全煎液和挥发油-黄酮类化学成分群配方(剂量均为折合原药材10 g/kg);分别于造模后连续测定体温390 min,计算各组体温变化值。结果:两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其ΔT-Time曲线明显下移,ΔT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or 0.00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配方组ΔT-Time曲线始终位于全煎液组曲线下方,210~270 min时,两者间ΔT值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黄芩全水煎液及其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学成分群均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且挥发油类-黄酮类化学成分群配方较全煎液表现出更强的解热趋势,提示柴胡-黄芩水煎液中所含的各类化学成分群在解热效用方面存在作用差异,挥发油-黄酮类为其重要解热物质基础,水煎液中可能有具拮抗作用的共存组分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白芷不同提取物解热、镇痛的药理学作用,考察其解热、镇痛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对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实验及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和热板致痛实验的干预,比较白芷不同提取物解热、镇痛的药效作用。结果白芷不同提取物对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致热法的实验中均以水提取物解热作用最强(P<0.01);白芷不同提取物对热致痛、醋酸所致扭体的干预实验中,以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最强(P<0.01)。结论白芷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其解热作用最强成分集中在水提取物,其镇痛作用最强成分集中在乙酸乙酯提取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血症对Clara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分析,观察内毒素血症大鼠Clara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方面的变化。结果静脉注射LPS后0.5h肺开始出现急性肺损伤(ALI)病理改变,表现为肺小动脉充血,肺泡隔水肿,肺泡隔出现以中性粒细胞(PMN)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随着时间的推移,肺损伤程度逐渐加重,于6h达最重,6h后逐渐恢复。内毒素致伤后1h大鼠Clara细胞数量开始明显减少,6h达最少,24h后逐渐恢复。LPS致伤后24h,Clara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受损。结论内毒素血症可引起Clara细胞受损,Clara细胞可能是LPS在肺内的作用靶点,Clara细胞受损可能是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6.
黄连解毒汤干预热病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热病证候整体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干预热病证候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利用超高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分析系统,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黄连解毒汤对2,4-二硝基苯酚和干酵母诱导的热病证候的干预作用。结果:两个模型在同一得分图中呈现明显的聚类分组,说明两个模型所致机体代谢的改变不同;分别给予黄连解毒汤干预后,两个模型的各实验组代谢物组在得分图中聚类于模型恢复的路线上,表明黄连解毒汤能加快热病证候的恢复并使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结论:基于代谢组学整体表征了黄连解毒汤对不同原因诱导的热病证候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