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对于孕妇妊娠母婴结局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院被确诊为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共156例,依据是否对病情进行干预将其分成未控制组和控制组,并选取同时期该院没有妊娠合并症状的孕妇做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中甲状腺功能指标,并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对于妊娠患者的主要影响。结果疾病控制组患者血清中的TSH、FT3、FT4以及β^2-m指标明显低于未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控制组患者的血清中的FB、FT。以及β^2-m指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且血清中TSH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未控制组患者中的引产流产率为28.4%,早产率为27%,妊娠期并发症率为48.6%,均明显高于疾病控制组患者,该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孕妇,应当加强妊娠前的甲状腺功能指标测定,在初期得到明确诊断后应当及时地给予干预治疗,从而更好地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产科接收甲状腺功能异常伴有妊娠的患者106例,其中控制组为56例,未控组为5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的生化检测指标值,比较两组产妇的不良结局。结果:控制组中甲亢患者的FT3、FT4、TT3、TT4和TSH值均显著低于未控制组的甲亢患者,而甲减患者的FT3、FT4、TT3、TT4和TSH值均明显高于未控制组的甲减患者,控制组的甲亢和甲减患者的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控制组的患者,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产妇对于妊娠具有不良的影响,加大了妊娠的危险发生率,及时诊断和适当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孕妇和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孕妇的妊娠结局和预后。方法以5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经过正规治疗且产前甲状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者31例设为研究组1,将19例未经过正规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2,另外选取35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给予研究组患者相应治疗,并对甲状腺功能、妊娠结局和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1患者的T3、T4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患者的T3、T4、β2-M值显著高于研究组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1患者FT3、FT4值明显低于研究组2,而TSH值则高于研究组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2产妇的心力衰竭、流产、高血压、甲亢危象和新生儿的早产、窒息、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1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1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研究组2中6例患者出现原有症状加重,对照组所有产妇均正常。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给母婴带来严重的危害,早期发现并进行正规治疗,可减低其对母婴的危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Graves病的治疗情况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母亲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治疗情况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出生、母妊娠合并甲亢的新生儿52例,根据母亲孕期甲亢控制情况分为甲亢控制组(41例)与未控制组(11例),以及正常对照组80例。对三组新生儿的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孕妇分娩前游离T4与患儿脐血游离T4呈正相关(r=0.698,P〈0.01)。甲亢未控制组的脐血FT4显著高于甲亢控制组。甲亢未控制组中,新生儿甲亢、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6.4%(4/11)、45.5%(5/11)、54.5%(6/11)、18.2%(2/11),与甲亢控制组及正常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甲亢控制组与正常组在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孕期甲亢未控制者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早产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raves’甲亢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Graves’甲亢孕妇95例,其中37例入组时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控制组),58例入组时甲状腺功能控制不佳(未控制组);根据入组时是否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s)再分成用ATDs与未用ATDs亚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产妇1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孕期甲状腺功能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控制组中孕期甲功持续缓解占24.32%(9/37),缓解及甲功完全正常的比例为37.84%(14/37)和16.22%(6/37),有8.11%的孕妇甲亢复发。未控制组62.07%的孕妇孕期持续甲亢,甲功缓解及完全正常分别有18.97%(11/58)和15.51%(9/58)。未控制组TRAb水平在孕早、中、晚期及产后均显著高于控制组(P < 0.05);两组孕早期TRAb均显著高于孕中期(P < 0.05)。未控制组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低出生体重、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甲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控制组及对照组(P < 0.05),控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raves’甲亢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孕期甲亢控制不佳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合理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可稳定甲功和TRAb,但由于其可通过胎盘,可能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甲减的发生,仍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6.
杨靖 《中外医疗》2014,(25):119-120
目的探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妊娠合并甲亢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甲亢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给予正规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正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SH、FT4、FT3、TT4和IT3的激素水平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血清TSH(2.57±0.29)mU/L、FT4(26.58±3.28)pmol/L、FT3(7.95±1.36)pmol/L、TT4(87.35±10.15)pmol/L和IT3(0.65±0.14)pmol/L的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围生儿中,1例早产儿和1例低体重儿,无其他严重不良结局,对照组有4例人工流产,7例早产儿,16例低体重儿,2例新生儿出生时发生新生儿轻度窒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妊娠合并甲亢患者正规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可以较好的控制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产妇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 778例无甲状腺疾病史孕产妇,初诊时对其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查,依据筛查结果,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亚甲减组、其他甲状腺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孕产妇的妊娠过程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甲亢组、甲减组、亚甲减组、低甲状腺素血症组早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亢组、甲减组、亚甲减组、低甲状腺素血症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亢组和甲减组新生儿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孕产妇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后感染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甲亢组、甲减组和亚甲减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甲亢组和甲减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定期对孕产妇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进行检测,了解甲状腺功能,有利于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妊娠结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诊甲亢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OMA-β、HOMA-IR的相关关系。方法:纳入初诊的38例甲亢患者为甲亢组,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36例,甲巯咪唑治疗前后分别空腹抽血测血浆中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基本的生化指标;计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HOMA-β和HOMA-IR,并分析FT3、FT4、TSH与HOMA-β和HOMA-IR的相关性。结果:(1)治疗前甲亢组FT3、FT4、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偏高(P〈0.05);治疗后甲亢组HOMA-I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偏高(P〈0.05),而两组的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甲亢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FBG、HbA1c、FT3、FT4、HOMA-IR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TC、TSH、HOMA-β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TG、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T3、FT4与HOMA-β均呈负相关(r=-0.424,P〈0.05;r=-0.307,P〈0.05),TSH与HOMA-β呈正相关(r=0.456,P〈0.05)。FT3、FT4与HOMA-IR相关性不显著,而TSH与HOMA-IR呈负相关(r=-0.429,P〈0.05)。结论:甲亢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正常人偏高,胰岛功能较正常人偏低,甲亢控制后患者的胰岛功能恢复,但胰岛素抵抗仍存在,故临床上有必要对甲亢患者进行定期的糖耐量及胰岛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妊娠妇女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探讨孕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来丽江市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做产检的孕妇630例,在常规产检的同时做甲功5项筛查.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对甲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的61例孕妇追踪其治疗情况及不良妊娠结局,探讨甲减、亚甲减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630例孕妇中,检出甲亢8例,患病率1.3%,甲减、亚甲减61例,发病率9.7%,其中甲减5例,患病率0.8%,亚甲减56例,患病率8.9%.甲减组TSH、FT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甲减组TSH、FT4、TT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甲减、亚甲减组中有39人接受左甲状腺素治疗,22人未接受治疗.接受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受治疗组(P〈0.05).结论孕早期6-20周孕妇进行甲功检测,对及时发现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有重要意义,应作为孕妇常规产检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妊娠治疗成败策略,达到良好妊娠结局。方法:将1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妊娠患者分为治疗控制受孕组11例与治疗未控制受孕组4例。治疗控制组口服丙硫氧嘧啶,治疗未控制受孕组未正规治疗甲亢自行妊娠,或治疗过程不及时检查、调整用药剂量,甲亢未控制,或治疗间断、自行停药,甲亢未控制。两组比较血清甲状腺功能,妊娠结局。结果:治疗控制组血清甲状腺功能,妊娠结局,优于治疗未控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合并妊娠时,积极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妊娠,期间正规治疗监测,对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妊娠结局、并发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2005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2例妊娠合并甲亢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前血清TSH和FT4是否正常将患者分为甲亢控制组(n=19)和未控制组(n=13),选择同期302例条件匹配的正常妊娠分娩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间妊娠结局、并发症和新生儿情况。结果:①妊娠合并甲亢占同期妊娠0.47%(32/6 808);②妊娠期甲亢均采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其中93.33%(14/15)选用丙基硫氧嘧啶(PTU);③甲亢未控制组早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控制组(P<0.05);④甲亢控制组妊高症、胎盘早剥和甲亢性心衰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控制组,与同期正常对症组相当(P>0.05);⑤甲亢未控制组宫内窘迫、低体重儿和死胎明显多于控制组,同时还有1例畸形(梅克尔憩室)。结论:妊娠合并甲亢时应尽可能将甲亢控制满意,以改善妊娠母亲和胎婴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刘晓军 《安徽医学》2009,30(12):1438-144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母儿结局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病情控制组和病情未控制组,将病情控制组再次分为需服药组和无需服药组,病情未控制组再次分为甲亢孕前诊断组和甲亢孕期首次诊断组,对各组间的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情未控制组子痫前期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早产、产后出血、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分别为66.6%、46.6%、53.3%、33.3%、33.3%,明显高于病情控制组的19.2%、0%、11.5%、11.5%、3.8%,子痫前期重度在病情未控制组的并发症中起中心作用。病情未控制组中甲亢孕期首次诊断组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产后出血、早产、剖宫产发生率均为4/4,明显高于甲亢孕前诊断组的27%、9%、36.3%、36.3%。结论妊娠合并甲亢,甲亢病情控制者母儿结局良好;病情未控制者母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尤以甲亢孕期首次诊断者预后最差;孕前或孕期尽早发现并控制甲亢病情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3.
郭蓉  陈丽军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0):893-89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亢患者孕期病情变化,以及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对妊娠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对42例妊娠合并甲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中,妊娠期出现明显甲亢表现者29例,20例经正规治疗,甲亢控制好,娩出正常新生儿,仅1例出现一过性甲状腺功能减退;9例未正规治疗或未治疗者,甲亢未能控制,发生自发流产1例,人工流产4例,低体重儿3例,1例因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甲亢危象而放弃治疗。结论妊娠各期均可发生甲亢或甲亢复发、加重。甲亢可致不良妊娠结局并对胎儿及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孕期病情变化,评价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2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中除8例原甲状腺功能亢进未复发或加重,无明显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外,其余14例孕期均发生显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前8例患者无明显母婴异常。后14例中初发和加重各3例,复发8例;孕早期发病5例(35.71%),孕中晚期发病9例(64.29%);3例(21.43%0早产,6例(42.86%)发生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4例(28.57%)发生胎盘功能低下;而且这14例新生儿中发生窒息4例(28.57%),发生新生儿甲状腺功能调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足月低体重儿各1例(7.14%)。结论 妊娠各期均可能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使其复发或加重,尤其多见于孕中、晚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并对胎儿及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妊娠合并状腺功能亢进孕期应及时治疗,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为临床医生针对妊娠期疾病危急情况的识别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012年至2014年期间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成功分娩的孕期患有糖尿病或患有甲亢的孕妇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新生儿按体重大小分为低重组、正常组和超重组,分析孕妇在不同疾病状态及生理指标下其新生儿体重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此次研究共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妊娠期合并甲亢孕妇各60例,平均分娩年龄为(28±8.95)岁,平均孕周为33+3周,所有产妇中顺产的有31例,剖宫产的有89例,共分娩胎儿126名,分娩前平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1.87±0.19,孕期最高收缩压平均值为(135±8.95)mm Hg,孕期最高舒张压的平均值为(87±9.42)mm Hg。妊娠期糖尿病组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674±666.35)g,超重组所占比例为32.8%,都显著高于妊娠期合并甲亢组婴儿的平均体重(2 912±747.62)g和超重组比例12.9%,孕妇空腹血糖与新生儿体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在妊娠期合并甲亢孕妇组中,促甲状腺激素表现出与新生儿体重的负相关性。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较妊娠期合并甲亢患者发生巨大儿的概率更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空腹血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孕妇不同的健康状况会影响血清中甲状腺指标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甲巯咪唑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38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产妇,使用甲巯咪唑治疗,并与未使用药物控制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产妇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甲巯咪唑治疗产妇甲亢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变化以及发生先天性畸形情况。结果在新生儿断脐前抽取脐静脉血检测的甲状腺激素发现,观察组的TT3、TT4、FT3、FT4以及TS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虽有部分新生儿畸形的发生,但总体上能减少新生儿畸形发生率,维持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可在定期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前提下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免疫含量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变化,为临床及早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0例妊娠期甲亢患者为观察组,同期90例妊娠期非甲亢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妊娠早期,观察组患者T4、T3及TR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妊娠中期,观察组患者T4、T3及TR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FT4及FT3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妊娠晚期,观察组患者T4、T3高于对照组,FT4及FT3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免疫含量及甲状腺功能在妊娠早、中、晚期均存在明显的改变,临床工作中应该定期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中孕期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2007年7月~2009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产前诊断门诊就诊的5 428例单胎妊娠20~28周孕妇的胎儿形态学超声筛查结果。结果:5 428例胎儿超声形态学筛查共发现62例胎儿畸形,畸形胎儿占筛查总数的1.142%,其中单发性结构畸形49例,多发性结构畸形13例,随访有终止妊娠记录59例,超声诊断的胎儿主要畸形与随访结果相符合。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在中孕期胎儿畸形筛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后休息时间与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IVF-ET患者174名,根据移植后休息时间进行分组,实验组为移植后静卧15 min,对照组为移植后静卧2 h。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中妊娠100例,总妊娠率为57.5%(100/174),其中实验组妊娠率为51.7%(30/58),对照组妊娠率为60.3%(70/1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卧床休息时间不影响IVF周期妊娠率,因此不建议助孕患者过多卧床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