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3):3189-3190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体位的摆放对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数字单双数分成两组,传统组安置手术体位为传统方法的截石位,改良组患者的截石位将患者臀部移至手术床缘10-15cm,髋关节屈曲成90°,膝关节弯曲90°,小腿呈水平位。术中检测心率、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访术后24h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传统组较改良组血压、心率波动明显,手术野暴露效果差,术后并发症高于改良组(P〈0.05)。结论:改良组体位安置患者舒适,术中手术野暴露满意,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地提高了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进直肠癌根治术的体位摆放方法,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方法将116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传统方法,B组采用改进方法(改进搁脚架的高度与角度及托腿板的角度与方向)。观察两体位摆放时间、术后舒适度、手术野暴露情况。结果B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舒适度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对两组患者的手术野暴露情况均满意。结论改进后的手术体位护理人员易掌握,且省时、省力,患者术后舒适度改善。  相似文献   

3.
邬红娥  刘桂芳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48-1049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俯卧位体位摆放两种操作方法的效果。方法对120例外科手术患者全麻下行俯卧位体位摆放方法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每组60例,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在摆放体位操作过程中所用时间(1.2±0.4)min而传统组需(3.3±0.3)min;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医护人员在摆放体位操作过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组在摆放体位操作过程中所用时间、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优于传统组,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无疲劳,提高了手术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孙启春 《中原医刊》2011,(13):70-71
目的观察膀胱截石位术后摆放下肢的不同方法对老年子宫脱垂行阴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子宫脱垂手术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术后采用单腿慢放,对照组采用双腿同时慢放。记录两组手术结束后,改平卧位前即刻(截石位)及改平卧位后1、3、5、10rain的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结果体位改变后实验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下降,心率增快,与体位改变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体位改变后SBP、DBP、CVP、心率在对应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阴式手术后改变截石体位采用单腿慢放可减轻老年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波动程度,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或Ⅱ级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60例,随机分为行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A组)和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血压、心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5min、术毕的HR、MAP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异丙酚的用量明显少于B组(P〈0.叭),但A组麻醉苏醒快,术后拔管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病人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术前行常规准备,未行气管推移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气管推移训练.分别记录术中平均动脉血压、脉搏、呼吸情况,观察术后喉部疼痛、吞咽障碍、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症状发生情况,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变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气管推移训练可降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护患共同完成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摆放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4例妇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体位由医护人员完成;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体位则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完成。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术后舒适度。结果:体位摆放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差异不大(P>0.05);体位摆放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较对照组变化更小,更稳定;术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疼痛或麻木的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完成手术体位摆放的临床效果优于仅医护人员完成手术体位摆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手术及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压迫(3个节段以上包括3个节段)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及后路手术组。统计2组患者术前后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出现的比例,分析影像学改善(椎管椎体比值、脑脊液通畅)情况。结果: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后路组优于前路组( P〈0.01)。后路组手术时间少于前路组(P〈0.01)。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术后出现颈项部、肩背部肌肉酸痛、无力、僵硬、活动受限,查体有压痛点和肌肉痉挛者3例,前路组2例。后路组患者颈椎管与椎体的矢状径比值优于前路组(P〈0.01)。后路组术后颈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率明显优于前路组(P〈0.01)。结论:颈椎后路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钬激光碎石术病人在麻醉前实施体位模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膀胱截石位行钬激光碎石术病人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安置截石位方法,观察组在麻醉前进行体位模拟。比较2组病人术后48 h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病人的舒适度、体位摆放时间、手术医生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术后48 h体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 < 0.01);体位摆放时间低于对照组,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摆放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钬激光碎石术病人麻醉前实施体位模拟,可有效提升病人自主舒适感,缩短手术体位摆放时间,提高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摆放的满意度,降低病人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秀文  刘敏娜  袁锦芳 《海南医学》2014,(12):1864-186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不同体位摆放方法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50例患者及2009年1~12月采用截石位4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手术体位摆放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放时间较截石位短(P<0.05),且体位摆放后血压变化幅度低于截石位(P<0.05)。结论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放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钛质网笼植骨是以纯钛制作的圆柱形空心网笼作为支架,中心以减压之碎骨块作为充填以替代植骨块,再辅以前路带锁钢板固定,可减少传统颈椎前路手术中存在的弊端。近年来,这种旨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供骨区并发症的颈前路方式正在临床日益广泛应用,该文就近年来钛质网笼植骨及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同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均给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略低于末次随访时(P〈0.05);颈椎弧度D值方面,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问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术前(P〈0.01)。本组患者术后总优良率为86.0%。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肯定,椎管减压充分,神经症状缓解满意,植骨融合率高,可达到迅速而持久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83岁,平均72岁,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1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27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方面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短于锁定钢板组(P<0.05);但出血量多于锁定钢板组(P<0.05),锁定钢板组卧床时间长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两组Harris评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锁定钢板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均能有效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但应严格手术适应证,一般情况良好、骨质条件较好可选择锁定钢板治疗,而合并较重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常见内科疾病,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则应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陈菲  王忠慧 《现代医学》2014,(4):398-400
目的:观察比较地佐辛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宫颈不典型增生Ⅱ~Ⅲ级、需进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仅注射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静脉注射地佐辛后给予丙泊酚;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后给予丙泊酚。监测手术前(T1)、手术开始5 min(T2)、手术结束(T3)3个时间点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记录手术丙泊酚用量、术毕苏醒时间、术后15 min疼痛评分(VAS)以及术中体动反应等情况。结果:手术开始后(T2)A、C组的MBP、HR、RR与基础值(T1)比较明显下降(P〈0.05),而B组心血管反应较小。B组体动发生率、VAS和丙泊酚总量明显小于A组(P〈0.05),而B组SpO2〈90%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C两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用于宫颈锥切术,且麻醉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丙泊酚,术中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少。  相似文献   

15.
郑建平  郭萍  廉凯 《医学综述》2011,17(15):2390-2391
目的探讨钛质外科网并Orion颈椎接骨板在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前路减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融合效果。结果随访10~24个月,32例颈椎脱位完全复位,颈椎生理曲度保护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脊髓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钛质外科网合并Orion颈椎接骨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挺多点增隙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下颌水平阻生第_5-磨牙低位120颗,中位阻生128颗.均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牙挺多点增隙法;B组采用传统牙挺法。分别观察拔牙用时、术中去骨、断根、术后疼痛、术后并发干槽症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在拔除下颌水平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时,在手术用时、去骨要求上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拔除水平中位阻生第三磨牙时,术中断根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多点增隙法比传统牙挺法手术用时少,手术创伤减少,断根发生率明显降低,符合微创原则,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 3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优缺点。方法 :用 3种融合方式对 133例因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其中单纯髂骨植骨单节段 2 1例 ,双节段 19例 ;Threadedfusioncage (TFC)加自体植骨单节段 18例 ,双节段 13例 ;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单节段 33例 ,双节段 2 9例。对患者的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2 0 .1月 ,3组单节段融合时间分别为 3.4 ,2 .8和 2 .5月 ,优良率分别为 85 .7% ,77.8%和 90 .9%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3.8% ,2 7.98%和 0 .0 % ;双节段 3组融合时间分别为 3.7,3.2和 2 .7月 ,优良率分别为 78.9% ,6 9.2 %和 86 .2 %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6 .3% ,30 .8%和 5 .9%。结论 :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 ,但植骨块滑脱等并发症较多。TFC加自体植骨方法融合器沉降 ,椎间隙狭窄发生率高 ,多节段更甚 ,应慎重。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 ,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张和平  樊雷  廖华伟  张捷  徐丹 《西部医学》2014,26(11):1488-1489
目的 探讨在老年尿毒症患者中建立自体大口径动静脉内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式为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实验组桡动脉纵向切开约1.0cm,对照组0.6cm~0.8 cm.结果 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实验组内瘘血流量多于对照组,成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衰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腕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适当扩大吻合口直径,可获得更理想的内瘘血流量,缩短内瘘成熟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及平均椎间高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平均椎体高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椎间植骨均融合。17.2%患者术后出现取骨区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对颈椎病患者在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手术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配合模式实施手术配合;观察组采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实施手术配合。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内固定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接受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护理模式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颈椎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对颈椎病患者在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手术配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