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呼吸肌训练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睡眠质量以及肺功能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0例OSAS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减重、运动锻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指导呼吸肌训练。收集入组前、治疗6 周后2 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肺通气功能、Epworth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肺功能及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AHI、PSQI评分、ESS评分均显著降低,LS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6 周后的潮气量(VT)、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段量(MMEF)、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HI改善值=0.998×MIP改善值+0.022×IC改善值+0.011×MMEF改善值-0.001×MVV改善值-0.652×MEP改善值+8.915。结论:呼吸肌训练可有效地改善OSAS患者的呼吸暂停症状、肺功能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和单纯性鼾症(simplesnoring,SS)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对确诊为轻中度OSAS25例和ss16例患者进行体位干预治疗。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各做一次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OSAS患者体位治疗1个月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的醒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ESS评分也较治疗前得到改善(P〈0.05)。ss的睡眠打鼾时间和打鼾指数减少(P〈0.01)。结论体位治疗轻中度OSAS和SS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体位干预对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轻中度OSAS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干预,1个月后复查多导睡眠图检查(PSG),测量体重、睡前和醒后血压,进行嗜睡评分(ESS)及相关问卷调查等.结果 体位治疗1个月后,有51例患者能坚持治疗.与干预前相比,干预1个月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睡前血压和醒后血压、嗜睡评分(ESS)均降低(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升高(P<0.05),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缩短(P<0.05).结论 体位干预治疗轻中度OSAHS患者,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腔扩容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个性化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临床特点采取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I)情况,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鼾声评分情况.结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后LSaO2、MSaO2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HI、AI、ESS和鼾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腔扩容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以明显的改善LSaO2、MSaO2、AHI、AI,提高睡眠质量,降低鼾声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夜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伴有哮喘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肺功能、哮喘发作次数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胃食管反流评分量表≥12分为标准,将处在慢性持续期哮喘的中重度男性OSAS患者23例分为两组,胃食管反流(GER)组(9例)和非GER组(14例).分别于治疗前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完成肺功能测定及填写嗜睡评分(ESS)、睡眠呼吸暂停生存质量调查表(QOLAp)和哮喘生存质量调查表(QOLAs).然后进行为期4周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再次进行肺功能测定及各评分表的填写.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但QOLAp、ESS评分、QOLAs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ER组分别为(12.8±2.8)分与(4.6±0.9)分、(5.1±0.7)分与(6.3±0.6)分、(4.1±0.5)分与(6.3±0.5)分;非GER组分别为(13.0±2.9)分与(4.6±1.1)分、(4.7±0.5)分与(5.6±0.6)分、(3.6±0.3)分与(5.8±0.6)分,P<0.01或0.05.经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及夜间哮喘发作次数在GER组有明显减少,分别由(2.9±2.0)次/周、(1.4±0.8)次/周减少为(1.7±1.1)次/周和(0.7±0.3)次/周,而在非GER组并无显著降低.治疗后GER组QOLAs的改善较非GER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夜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虽然没有改变受试者的肺功能,却显著提高了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别是有GER症状并伴有哮喘的OSAS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主观生活质量评价和客观生物学检测评价之间的联系,寻找影响OSAS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尝试用主观症状评价来筛选高危患者。方法 对在同济医院睡眠监测中心参与研究的101例OSAS患者和12例正常参与者作人体测量和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记录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和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SAQLI)。将所获资料进行描述、均数比较、相关分析、多元回归、目测分类并作判别分析和诊断试验评价。OSAS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病情程度分级:5≤AHI〈20(轻度)、20≤AHI〈40(中度)和AHI≥40(重度)。结果 正常参与者和OSAS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颈围、AHI、最长呼吸紊乱时间(BDLon)、ESS和SAQLI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参与者和不同程度OSAS患者比较发现,SAQLI和AHI在正常和轻度患者之间差异明显(P〈0.01),ESS在正常和轻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正常和中度患者之间差异才有显著性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AQLI和AHI呈负相关(r=0.208,P〈0.05)。SAQLI和ESS之间呈负相关(r=5.15,P〈0.01)。多元逐步回归发现影响SAQLI的诸多因素中,最终只有ESS进入回归方程,R^2=0.266,P〈0.01。如果以ESS≤2同时SAQLI≥5.2为诊断“正常”的临界点,其他情况均判为“OSAS患者”并作判别分析,则诊断的敏感性:0.99,特异性:0.69,阳性预测值:0.95,阴性预测值:0.92,阳性似然比:3.17,阴性似然比:0.01,诊断准确度:0.95,ROC曲线下面积;0.839。结论在轻度OSAS患者和正常参与者之间生活质量指标SAQLI的鉴别力优于ESS;SAQLI和AHI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白天过度嗜睡;将ESS和SAQLI联合使用筛选高危患者是一个经济、简便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徐宝华 《当代医学》2014,(14):77-78
目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征(OSAS)患者,探讨该方法对睡眠呼吸监测参数及血压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高血压合OSAS患者(n=44),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4),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降压药物、抗动脉硬化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NPPV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及平均血压水平、ESS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Z)、最低血氧饱合度(LSaO 2)、总呼吸暂停次数、总低通气次数等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上述各指标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24 h SBP(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 h D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d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DBP(日间平均舒张压)、n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DBP(夜间平均舒张压)、ESS评分、AHZ、总呼吸暂停次数、总低通气次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最低血氧饱和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经NPPV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和改善睡眠中低通气。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干预治疗应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和单纯性鼾症(S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19例单纯性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体位干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OSAS组和SS组患者经过体位干预后,与干预前进行比较,其体重指数、嗜睡评分、鼾声指数以及睡眠呼吸紊乱指数等都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干预治疗应用在OSAS和SS患者治疗中,其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朱伟  冯青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485-2487
目的:了解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在自动调节正压呼吸机(auto-CPAP)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用auto-CPAP治疗58例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多导睡眠分析仪(PSG)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对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均有明显的夜间睡眠呼吸紊乱、低氧血症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消除,睡眠结构恢复正常,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auto—CPAP治疗不仅使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嗜睡、疲乏等临床症状消失,明显改善睡眠结构,而且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20例单纯性鼾症、9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轻度21例,中度22例。重度48例)分别用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计算嗜睡评分(ESS).然后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依据PSG监测将ESS与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性鼾症组、OSAHS各组患者的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ESS与AHI成明显的正相关(r=0.55.P〈0.01),说明OSAHS病情越严重,ESS评分越高。提示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在OSAHS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预测作用,尤其在基层医院对此疾病的筛查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使用中要适当变通。  相似文献   

11.
阮洪军  吴伟权  柯进晶  徐启顺  郑卫华  赵仲生 《浙江医学》2010,32(10):1443-1446,1584
目的 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再予服用替普瑞酮和叶酸序贯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对42例CAG伴Hp感染患者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治疗1周,继续口服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和胃角处应用定标活检技术(marking targeting biopsy,MTB)作定标活检,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积分.结果 Hp感染根除率为88.10%;42例患者治疗后上腹痛、上腹胀、反酸和嗳气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均P〈0.05);胃镜下疗效评估总有效率为40.48%;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为黏膜炎症、活动性和萎缩积分明显降低(均P〈0.05),肠化积分略有降低(P〉0.05).14例患者轻度异型增生病变消失.结论 应用MTB可以保证治疗前后胃黏膜活检标本的可比性,疗效评估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胃癌前病变的随访监测;CAG根除Hp治疗可使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好转,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8)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水平变化及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及胃镜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夹心法(ELISA)分别检测患者Hp根除治疗前后血清中的IL-8、TNF—a的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相关胃炎组血清IL-8、TNF-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p根除后血清中IL-8、TNF-a水平明显下降,与根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和TNF—a水平呈正相关(r=0.556,P〈0.05)。结论IL-8、TNF-a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参与了胃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由潘托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盎者11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前5天口服潘托拉唑+阿英西林,后5天口服潘托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对照组(57例)口服潘托柱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天,比较治疗后两组HP根除率。结果Hp根除率治疗组93.0%,对照组8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潘托拉唑、左氧氟沙星等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具有较高的根除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徐小琴 《河北医学》2013,19(3):339-34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其血清胃泌素和胃泌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两周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2周后继续服用胃舒散4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和胃泌素基因的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Hp根除治疗患者在治疗前胃泌素的基因表达水平为0.41±0.12μg/gpro,治疗后降为0.25±0.09μg/gpro;观察组十二指肠溃疡Hp根除患者治疗前平均胃泌素水平为39.6±11pmoL/L,治疗后1个月降为28.0±9.5pmoL/L,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致患者胃泌素基因表达及分泌水平发生改变,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使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胃泌素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采用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根除Hp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肝硬化高氨血症并Hp感染阳性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三联根除组和序贯根除组。结果 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9.4%(27/34)和85.3%(29/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05)。三联根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相比,血氨浓度下降显著(t分别为4.02、5.11,P均〈0.01);序贯根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相比,血氨浓度亦下降显著(t=4.68、5.83,P均〈0.01),但两组间血氨浓度同步下降的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采用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根除Hp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根除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200例有胃肠道症状的2型糖尿病Hp阳性患者,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分配入瑞巴派特组和安慰剂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莫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Hp根除治疗10d,瑞巴派特组和安慰剂组同时分别给予瑞巴派特和安慰剂治疗30d。所有患者分别于根除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8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计算并比较血糖指标、胃肠道症状评分和Hp根除率;两组根除成功者于12个月后再次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根除成功者的再感染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平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治疗前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瑞巴派特组胃肠道症状(2.1±0.9)低于安慰剂组(4.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巴派特组Ir丌和PPHp根除率高于安慰剂组[86%(86/100)比73%(73/100),92.5%(86/93)比76.8%(7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根除成功者瑞巴派特组的11Tr和PP再感染率低于安慰剂组[19.8%(17/86)比35.6%(26/73),20.5%(17/83)比36.6%(2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莫西沙星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可提高2型糖尿病的Hp根除率,降低再感染率,改善Hp相关的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同期多平面手术(鼻腔扩容术和腭咽成形术)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为重度0SAHS,术前进行明确的阻塞平面定位,均为多平面阻塞,根据阻塞平面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均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同期行鼻腔扩容术、改良腭垂腭咽成形术及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术。术前和术后12个月分别进行Epworth睡眠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及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Sleepapnea quality of life index.SAQLI)评分,将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HAS患者术前ESS评分与sAQu总分及各项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术后患者多导睡眠监测参数、ESS和SAQLI评分及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QOL总体改善率为74%。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需行气管切开术。结论根据阻塞平面进行同期多平面手术可有效改善重度0S—HAS患者的QOL,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重度OSAH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夏阳 《海南医学》2013,24(24):3618-3620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序贯疗法与7 d、14 d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44例由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48例:1~5 d服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6~10 d口服泮托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7 d三联组47例:服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 d;14 d三联组49例:用药方法同服用7 d三联组,但疗程为14 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Hp根除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序贯组患者与14 d三联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6%与90.9%,明显较7 d三联组的73.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序贯组患者与14 d三联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例(12.8%),7 d三联组发生6例(13.0%),14 d三联组发生9例(20.5%),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d序贯疗法治疗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具有安全、经济、高效、患者依从性好的优点,有利于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其致病危险性。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16例COPD患者(病例组)和同时期体检中心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16例(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样本血清Anti—Hp—IgG和白介素-6、17(IL-6、IL-17)的水平。分析两组Hp感染情况,Hp感染与IL-6、IL-17、肺功能的相关性及与COPD患病的危险性(OR值)。结果:COPD组血清抗Hp阳性率达到71.55%,明显高于对照组(43.97%,P〈0.05);Hp感染株型为Ⅰ型Hp菌株和Ⅱ型Hp菌株,感染率分别为38.80%和32.75%,病例组Ⅰ型Hp菌株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感染阳性率与COPD患病危险性关联系数达到3.35,两者具有相关性(P〈0.05);HP感染阳性组IL-6、IL-17水平分别为(13.04±5.67)、(7.15±2.2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仅为(42.25±11.83),低于对照组(P〈0.05);Hp感染阳性率与FEV1%和IL-17相关系数达到-0.672和0.683,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FEV19/6与IL-17相关系数达到-0.620,两者呈负相关(P〈0.05)。结论:Hp感染是导致COPD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可启动体内炎症反应,促进COPD进展,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炎症因子IL-17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