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特征为异常的滑膜增生伴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的侵蚀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目前RA确切发病机制未明,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RA的发病。低氧微环境是RA重要的病理特点,炎症滑膜组织的高代谢需求和滑膜的快速增生共同导致了RA关节内低氧状态。研究表明,低氧通过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调控的一系列转录因子的活化促进RA的疾病进展[1]。HIF可通过促进RA滑膜细胞(RA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RA-FLS)增殖和侵袭、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诱导血管生成及软骨破坏参与RA的发病和病情进展[2-4]。鉴于低氧在R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HIF与RA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诱发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导致RA表现为以破坏性多关节炎和不同的关节外炎症病变为特征。在本次大会上,有关RA易感基因及抗原的研究仍是进展最快的研究领域。日本Yamada等建立高生产单核苷多态(SNP)-基因型系统,寻找RA相关基因位点。作者报道了3个非ⅡLA基因可能与RA相关: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表现,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活动的早期。并逐步进展,是导致RA中晚期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和阻断RA骨破坏也成为了治疗目标。随着研究深入,许多与RA骨破坏相关的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及细胞被发现。针对于此,最近用于治疗RA骨破坏的相关生物制剂研究也在不断被推进,许多有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被报道,故本文试图在RA骨破坏机制基础上探讨生物制剂实验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给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RA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且无根治方法,因此早期防治是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多项研究表明体质与RA的发生关系密切,尤其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优势。文章对RA的中医体质特征做一综述,以期为防治RA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4%,患者总人数在400万以上,是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我国每年用于RA直接治疗药物的费用和因劳动力丧失带来的间接损失都是巨大的。近年来RA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步。RA的治疗进展包括治疗策论的发展和新药物的出现,主要包括早期治疗、目标控制(treat-to-target),以及生物制剂,尤其是抗肿瘤坏死因子的临床应用,合理的运用这些治疗进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改变RA的疾病进程,降低关节失能,甚至达到RA的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期辨证施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施治、专方经验方等反面叙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对该病进行标准统一及对有效中药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医药治疗RA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炎性侵润关节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也是一种具有复杂遗传模式的多基因遗传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RA的发生、发展。它的易感基因研究给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新兴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作为寻找易感基因的高通量技术,是发现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包括RA易感基因的强大工具。它不仅能够验证已有的易感基因位点,还能够发现新的候选易感位点。近5年来,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易感基因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为探明RA的发病机制和治疗RA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就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研究RA易感基因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普遍采用的仍是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该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片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检测。符合此标准时病人多已发生骨关节破坏,加之RF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而只有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只有早期治疗,才能减少致残。因此,关于RA早期诊断的研究一直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近年在RA的遗传标志、自身抗体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RA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现扼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临床前期”类风湿关节炎(preclinical rheumatoid arthritis, pre-RA)越来越受到关注,早期认识、及时治疗并阻止病情进展成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治疗策略的重中之重。RA的发展是一个多重打击导致机体发生病理生理改变的过程,受到的打击越多,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风险越大。RA的发病分为几个阶段,包括RA相关遗传风险因素阶段、RA相关环境因素阶段、RA相关的免疫紊乱阶段以及临床关节炎症状阶段,其中免疫紊乱是RA病理生理学改变的“高峰”时期,因此认为,从疾病开始到出现临床关节炎之前的病程为RA的“早期病程”或“临床前期”(pre-RA),干预“临床前期”会比干预诊断明确的RA对于阻止病变进展可能更为有效,因此,如何定义pre-RA、怎样在pre-RA中识别具有RA高风险的人群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诱发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导致RA表现为以破坏性多关节炎和不同的关节外炎症病变为特征。在本次大会上,有关RA易感基因及抗原的研究仍是进展最快的研究领域。日本Yamada等建立高生产单核苷多态(SNP)一基因型系统,寻找RA相关基因位点。作者报道了3个非HLA基因可能与RA相关:第一个基因是肽基精氨酸亚胺酶4  相似文献   

11.
李祎铭  赵涌 《医学综述》2006,12(2):119-121
维甲酸(RA)是维生素A的一种高活性衍生物,现已证实RA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多种瘤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凋亡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就其对宫颈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综述。  相似文献   

12.
石慧  王丹彤  乌日嘎 《医学综述》2012,18(15):2397-24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多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血管翳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RA病程中最早产生的细胞因子之一,可与其他细胞因子一起具有促进RA滑膜血管新生。TNF-α介导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RA炎性反应、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此信号通路对R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康 《医学综述》2010,16(14):2185-218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关节炎症和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与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如,强直性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共同的发病机制,但也有其特殊性。传统治疗多以系统用药为主。随着其发病机制和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对RA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生物制剂的发展上。现就目前新型生物制剂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药无特异治疗。青风藤治疗RA历史悠久,青藤碱是从青风藤中提取的中药单体,临床治疗RA效果较好。本文就近年青藤碱治疗RA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加以综述,为青藤碱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多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RA仍具有很高的关节致残率和病死率。早期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可有效减少关节畸形的可能。近年发现的抗瓜氨酸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ACPA)可在关节破坏发生前即表现出阳性,该抗体与经典的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相比,在RA的诊断中具有相似的敏感性,但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研究发现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在RA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并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其可能在RA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索欣  ;李鸿斌 《医学综述》2014,(11):1958-196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慢性进行性多关节受累的免疫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发现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自身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RA是抗原呈递细胞和CD4+T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Th17细胞、Treg细胞及Th17细胞/Treg的细胞平衡在RA发病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发现后两者才是RA发病机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多种microRNAs及RNA结合蛋白参与调控精原细胞分化,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在精原细胞分化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RA可通过调控microRNA及RNA结合蛋白影响Stra8、Sohlh1、Sohlh2及Kit等精原细胞分化决定因子的转录后加工、修饰,或直接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精原细胞分化,但睾丸内调控精原细胞对RA反应的机制及RA作用于精原细胞后的下游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抗瓜氨酸波形蛋白(抗MCV)抗体对RA尤其是早期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早期、30例中晚期RA及28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三组中抗MCV抗体,抗CCP抗体,同期记录相应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如年龄、晨僵时间、病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RF)等,应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抗MCV抗体在早期RA组,中晚期RA组及其它风湿病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3%,90.0%,14.0%;(2)抗MCV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92.9%,抗CCP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3%、96.4%;(3)抗MCV与抗CCP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7%,100%;(4)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r=0.479,p=0.000)、RF(r=0.308,p=0.017)有相关性,且与抗CCP抗体的相关性更强。与其他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X线破坏有相关性。结论:抗MCV抗体在RA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RA的血清学标志物。且联合检测可以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致病机制不明,长期以来,对于RA发病机制的研究集中在炎症及免疫反应方面。最新研究发现,代谢与免疫密切相关。缺氧、糖及脂肪的代谢异常可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进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因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代谢途径在免疫和RA发病中的作用,以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RA的发病机制,为R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综述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回顾缺氧、糖及脂肪代谢在免疫和RA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韩乔燕  顾健 《医学综述》2007,13(22):1696-1698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血管新生的重要诱导剂,对滑膜炎症的发展及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参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成为早期诊断疾病、观察病情活动、判断疗效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量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靶点治疗开拓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新途径,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