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血压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特点是循环动脉压增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在我国由高血压病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早期死亡(男性72岁以前、女性75岁以前)人数每年高达233万[1].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80岁)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90%,而高龄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易发生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并发症多,合并使用多系统药物较多[2].所以高龄高血压的治疗是心血管领域的重点兼薄弱环节,以下就对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防治用药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的进展,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越来越多,高龄老人的高血压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q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为主。笔者应用海捷亚联合科素亚治疗高龄老人ISH对血压的控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2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高龄老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依据病情,Ⅰ期高血压低危患者15例给予非药物治疗,Ⅱ期高血压患者28例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观察3~6个月。结果:高龄老年高血压病主要具有单纯收缩压增高、血压波动大、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和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等临床特点,经治疗显效46例,占85.2%,有效6例,占11.1%,总有效率96.3%。结论:了解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罗智  冯世兴  陈晓丽 《北京医学》2021,43(5):445-447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居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111.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一种增龄性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年龄≥65岁)高血压尤其是高龄(年龄≥80岁)患者的血压管理日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时启动药物治疗,合理的血压控制目标都是需要规范的.而老年人尤其是高龄患者,存在着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血压异常波动、假性高血压发生率增加、多病共存、衰弱、认知障碍、生存期有限等复杂情况,使血压难以控制;并且在目前大多数指南中,血压控制目标的证据水平均比较低.目前认为衰弱是影响老年人降压治疗获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对高龄衰弱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社区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性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社区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选取的3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社区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随访血压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和体位性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患者血压测量主要在社区和家庭自测,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所使用的降压药包含: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利尿剂和其他药物。结论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还有待加强,在社区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中,钙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利尿剂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体位性高血压都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李京宴 《医学综述》2012,18(11):1706-1708
高龄老年高血压是高血压人群中更为特殊的人群,其临床特点鲜明:血压变异性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脉压增大明显等,伴发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高,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治疗也具有特殊性,用药复杂,治疗共识有待深入研究,从而提高降压治疗质量,防范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观察组)和同期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未再出血患者4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术后血压、影响凝血病史因素等,研究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S和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脑出血术后的高舒张压状态、血压控制不稳、术中止血困难、血肿形态不规则、影响血凝相关病史比对照组存在率高(P〈0.05或〈0.01)。结论导致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8.
鹿艳群  王晓刚 《海南医学》2012,23(12):25-27
目的探讨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高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7)以及对照组(n=35),实验组采用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期间,每周测定患者血压,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血糖、血脂以及心脏超声等进行检查。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控制以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次要事件发生机会以及停药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高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2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7)以及对照组(n=35),实验组采用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期间,每周测定患者血压,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血糖、血脂以及心脏超声等进行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以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次要事件发生机会以及停药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对高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64例高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仅监测血压水平,不给予药物干预血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随访观察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卒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衰住院、不稳定性心绞痛等终点事件.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两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级患者长期应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诊所血压(CBP)显示降压有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价价值。方法选取口服降压药物1个月以上,并按CBP检查标准降压有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血压正常的健康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ABPM的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血压组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及24h平均脉压均升高(P<0·05),日间、夜间收缩压负荷及昼夜血压节律消失的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BP检查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应进一步行ABPM,ABPM可作为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以及降压是否平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和老年健康查体者75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IMT。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组随血压增高,IMT逐渐增厚,56例患者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情况,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监测高血压病的进展、预后,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美齐  张松 《浙江医学》2006,28(7):543-54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与平均动脉压及静息心率的关系。方法对2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不同危险层次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平均动脉压及静息心率不同,危险层次越高患者其平均动脉压及静息心率越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及静息心率与其危险层次有关,平均动脉压和静息心率对高血压患者危险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180例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将该院高血压科2011-06~2012-12住院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18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同期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糖脂代谢紊乱、脉压、血压波动、血压昼夜节律、伴随疾病和并发症、体位性低血压、降压药物种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应以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发生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5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在社区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进行相关情况问卷调查及 SF-36生活质量表测评,研究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压达标80.7%、血压有效87.7%、合理饮食82.5%、用药依从性87.7%、合理运动80.7%、抑郁症5.3%)与干预前(血压达标35.0%、血压有效43.9%、合理饮食52.6%、用药依从性45.6%、合理运动40.4%、抑郁症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的生活质量在 SF-36生活质量测评表上显示干预后比干预前明显提高(P 〈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和修正或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orning blood pressure,MBPS)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的特点,根据MBPS差值,将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凌晨血压增高(MBPS组,n=30),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组,n=32),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结果MBPS组LVMI明显高于NMBPS组(P〈0.01),且其凌晨收缩压、凌晨舒张压、凌晨脉压均明显高于NMBPS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促进了左心室肥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与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按年龄的不同将男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中年组(15例)和老年组(16例),计算脉压指数,并做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老年组脉压指数、24小时平均脉压差明显大于中年组(P〈0.01),中年组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小时平均动脉压明显大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中年组及老年组脉压指数与24小时脉压差有相关性(分别为r=0.515、P〈0.05,r=0.501、P〈0.05),脉压指数≥0.4组靶器官损害明显大于脉压指数〈0.4组(P〈0.01)。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反映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明显,脉压指数是评价血管硬化的较好指标;对脉压指数≥0.4的患者应尽快平稳降压,使血压达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动脉硬化特点.方法 选择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体检离退休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4例,分别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和动态血压、心-踝血管指数(CAVI)测定,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变异性、动脉硬化特点.结果 与非H型高血压组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明显增多.H型高血压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24 h舒张压加权标准差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两侧CAVI与非H型高血压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HbA1C、体质指数及Hcy是CAVI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31、0.132、0.123、-0.157、0.096,均P<0.05).结论 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及昼夜节律减弱,动脉僵硬度增大,年龄、收缩压、HbA1C、体质指数及Hcy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CAVI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老年农民高血压发病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农民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 4个自然村 ,6 0岁农民的生活状况采用问卷式调查 ,安静状态测定血压。结果 老年农民 2 0 3人 ,其中高血压患病 12 3例 (6 0 .5 9% ) ,高血压病例平均年龄 72 .9± 7.7岁。高血压病与肥胖、饮酒、锻炼、吸烟、心理等多项因素有关系 (P <0 .0 5 ,P <0 .0 1)。结论 控制体重、适量体力活动、不吸烟、少量或不饮酒、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足够睡眠可作为预防高血压病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的程度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5例(高血压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52例(对照组),以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变化,检测血浆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昼间、夜间及24h收缩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高血压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20.1±108.2)U/L比(648.4±128.3)U/L,P=0.000],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9.6±12.3)ng/L比(80.1±10.9)ng/L,P=0.000],而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42.0±6.6) μmol/L比(52.8±8.4) μmol/L,P=0.000],老年高血压组血浆vWF水平与24h收缩压变异性呈现显著正相关(r=0.518,P=0.006).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并伴有血浆vWF、ET-1水平升高,提示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