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电镜、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青海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血清进行了检测,发现类人乙型肝病毒颗粒,见照片并与人乙型肝炎病毒有血清学交叉反应,从而在国内首次证实在喜马拉雅旱獭中存在类人乙型肝炎病毒,推测很可能是旱獭肝炎病毒(WHV) 一、病毒形态电镜可见成簇的直径为20~28nm球形颗粒,并有少量20×40-100丝状体,形态类似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颗粒,偶而可见个别不典型的Dane颗粒。  相似文献   

2.
简讯     
《青海喜马拉雅旱獭类人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科技成果签定会于三月二十一日在西宁召开,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委员会付主任刘祟柏、委员买凯及其他专家来宁参加了会议,青海省卫生厅厅长张彦博主持了会议。省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在我省喜马拉雅旱獭中发现类人乙肝病毒,是一项重大突破,这在国内是首次发现。并认为该课题  相似文献   

3.
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在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等省区。多寄生于牛羊,也可见于猪、驴、犬等,但旱獭感染矛形双腔吸虫尚未见报告。本研究首次在青海喜马拉雅旱獭肝脏胆管中发现矛形双腔吸虫,并对其所致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观察。 喜马拉雅旱獭分布于青藏高原,为草食性动物。由于它与东方土拨鼠属同一属系动物,生活习性相似,并在旱獭肝脏和血清中发现病毒样颗粒,曾试图将其作为乙型肝炎实验动物。在对300只旱獭剖腹探查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野生来源喜马拉雅旱獭的繁殖性能及仔獭的哺育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经济实用、规模化的繁殖方法,取代以往从野外获取试验用旱獭的方式。方法 提供适合的饲养环境和条件,由母喜马拉雅旱獭自然哺育新生喜马拉雅旱獭,统计怀孕率、产仔数、成活率、观察仔獭生长情况。结果 建立了56对旱獭繁殖群,成功离乳92只F1代旱獭,自然繁殖成活率为90.76%。目前已建立野生来源喜马拉雅旱獭繁殖群50对,F1代繁殖群20对,为建立达到标准要求的喜马拉雅旱獭种群奠定了基础。结论 该方法的喜马拉雅旱獭繁殖率和成活率较高,成本低且操作简单,为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动物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因其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喜马拉雅旱獭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求,对其进行了实验动物化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动物化的研究进展,提高对喜马拉雅旱獭的认识,以期推动旱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实现喜马拉雅旱獭的实验动物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喜马拉雅旱獭动物实验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为该动物在人类乙肝疾病研究研究中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平台。方法在《医学实验动物学》、《动物实验方法学》的指导下,以科学、规范为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探索并反复试验,验证其可操作性。结果建立喜马拉雅旱獭抓取、标记、固定、麻醉、给药、取材、处死、活体肝穿刺动物实验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结论为促进青海特有野生动物喜马拉雅旱獭资源开发和进一步实验动物化奠定了必要基础,有利于这一新型实验材料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 旱獭是我国最大的啮齿动物,属于松鼠科(Sciuridae)旱獭属,又称哈拉(甘肃、青海)、雪里猫(四川)。我国分布的旱獭的三种,即灰旱獭(M.bobac)、喜马拉雅旱獭(M.himalayana)和长尾旱獭(M.caudata)等,其中喜马拉雅旱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该旱獭的体型肥胖粗壮,成年旱獭的身长可达500毫米左右,体重5~9公斤,尾短、耳小、爪牙锐利,四肢粗壮,适于挖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开展喜马拉雅旱獭动物实验,探讨建立适宜的喜马拉雅旱獭饲养和动物实验用笼具.方法 在旱獭饲养和进行动物实验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设计了不锈钢旱獭专用饲养和动物实验笼具.结果 设计了较为科学的适合喜马拉雅旱獭饲养和动物实验用的笼具,解决了实验用旱獭的饲养管理和动物实验问题,为旱獭动物模型建立和动物实验工作提供了动物实验笼具.结论 设计的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笼具已经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青海省乌兰县和同德县喜马拉雅旱獭采集到的鼠疫噬菌体进行分离及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鼠疫防控预警。方法 利用Luria-Bertani(LB)液体培养基和双层琼脂平板进行纯化,分析噬菌体裂解谱,噬菌体分离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乌兰县与同德县100份喜马拉雅旱獭肠道样品分别分离到噬菌体14株和1株,分离率为14.00%和1.00%,两地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3,P=0.001);喜马拉雅旱獭的爪子、肝脏和脾脏样品均未分离到噬菌体。鼠疫噬菌体裂解谱结果显示,乌兰县1株噬菌体分离株仅能裂解18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32.73%,其他13株与同德县的1株噬菌体基本可全部裂解所选的55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89.09%~100.00%。结论 乌兰县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样品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较高,符合当地动物间鼠疫疫情高发现状;同德县虽长期处于鼠疫疫情静息状态,但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的样品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或可间接指示该地区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将42只喜马拉雅旱獭随机分为七组,除空白及阴性对照组外,分别人工感染Q666、Q755毒株、美国CW500、CW575毒株及人HBV毒株,然后经过十九用连续抽血检测。结果表明Q666株和美国CW500株较好,人工感染途经以肝内和皮下较好。动物产生一过性抗原血症,继之产生保护性抗体。并发现中国WHV与美国WHV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