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谢莉萍 《四川医学》2012,33(7):1270-1271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50例未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0d后溶栓组临床心功能改善程度及射血分数明显优于未溶栓组(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便于临床掌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用常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两组血流变情况,研究组患者临床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01);同时,在研究组心肌梗死患者中,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发生死亡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效果,降低临床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在临床中发挥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痛2h缓解率、ST-T段2h回降>50%率、12h内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肝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的患者6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于溶栓前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静推,随后两组均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于30min内静脉输注溶栓。结果两组CK、CK—N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水平。实验组总有效率84.85%高于对照组72.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安全有效,应用较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维国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243-243,246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平均(40±20)min给予尿激酶150万U.治疗组,于尿激酶溶栓前开始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万脉舒,河北常山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 100 U;对照组,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同治疗组,但低分子肝素钙在尿激酶静滴后12 h开始应用.两组低分子肝素钙连续应用7 d,bid.结果:治疗组55例中50例再通,再通率为90.9%;对照组60例中43例再通,再通率为71.7%.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较尿激酶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用阿司匹林与尿激酶治疗后,观察组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溶栓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6小时内观察组梗死后的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使用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再通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可实现早期的心肌再灌注,降低死亡率。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可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ST段抬高的AMI对尿激酶溶栓后给予肝素和不给予肝素两组对照观察,探讨溶栓后肝素使用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0年1月—2005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确诊急性ST段抬高AMI(符合1990年温州会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共107例,年龄25~84岁,发病6小时入院。107例患者均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根据溶栓后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分为A组(肝素组)78例,B组(非肝素组)29例。B组因下列原因未用肝素,(…  相似文献   

8.
崔殿全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5-115
目的探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1年12月到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符合溶栓治疗标准的188例作为本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96例)和对照组(92例),试验组入院后溶栓药物予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对照组入院后的溶栓药物单纯予尿激酶。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中冠状动脉再通率及患者的存活率,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试验组急性心梗患者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及患者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将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符合溶栓治疗标准的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冠状血管再通率及存活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郭效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324-4325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中医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治疗组在溶栓后24h显著进步和进步20例,有效率83.3%,对照组用药后24h内显著进步和进步共6例,有效率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郭效仍 《右江医学》2005,33(2):127-128
目的 总结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60 例随机分为 2 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 两组在心功能状态变化、心肌梗死扩展、梗死后心绞痛、早期心电图ST段变化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比普通肝素钠(UH)或国产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钠(LMWH)抗凝联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UH组(25例)和LMWH组(25例),分别在常规瑞替普酶(10 mu+10 mu)静脉溶栓基础上接受UH钠或国产LMWH钠抗凝治疗,观察溶栓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相关死亡率。结果 48 h内,两组溶栓再通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H组出血发生率为100%,出血直接导致的死亡率为20%;LMWH组出血发生率为4%,无1例因出血并发症死亡者。结论 LMWH钠联合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AMI疗效确切,在降低出血并发症方面较UH钠有明显的优势(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14d后,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能较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血清IL-6、IL-8、IL-10和热休克蛋白70等水平,且其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入院后溶栓治疗前30~60 min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溶栓治疗后6 h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对比两组冠脉再通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5%,对照组再通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为(1.50±0.71)h,对照组为(2.10±0.9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前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率、缩短再通时间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7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及小剂量尿激酶全治疗组。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24h缺血总负荷及30d发生心梗的例数和死亡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两组治疗在减少心绞痛发作和缺血总负荷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溶栓组发生心肌梗塞(AMI)2例,发生出血5例(鼻衄2例、牙龈出血2例、便血1例)。作者认为低分子肝素治疗比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瑞替普酶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AMI住院患者131例,随机分为A组(瑞替普酶组,67例)和B组(对照组,64例).两组在使用LMWH的基础上,A组使用瑞替普酶;B组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冠脉再通率59例(86.7%)与B组的47例(73.4%)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2,P=0.033,P<0.05).结论 瑞替普酶联合LMWH治疗AMI是安全有效的,较单纯使用LMWH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②方法  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 50 0U ,1次 / 1 2h ,腹部皮下注射 ,疗程为 1周。观察疼痛缓解 ,心电图改善及心肌酶恢复情况。③结果 缓解疼痛的疗效和血WBC、心肌酶CK恢复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心电图及心肌酶CKMB恢复情况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但观察组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④结论 LMWH对于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及恢复心肌酶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对 6 7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 ,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及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组。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2 4h缺血总负荷及 30d发生心梗的例数和死亡率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两组治疗在减少心绞痛发作和缺血总负荷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但溶栓组发生心肌梗塞(AMI) 2例 ,发生出血 5例 (鼻衄 2例、牙龈出血 2例、便血 1例 )。作者认为低分子肝素治疗比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防治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替罗非班组(28例),所有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替罗非班组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观察2组患者冠脉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远端血流(TIMI)分级情况,并比较无再流、慢血流发生和术后的出血危险性.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为0级及TIMIⅠ~Ⅱ级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TIMI Ⅲ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中3例发生急性血栓形成,1例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3个月后有1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支架内再狭窄.替罗非班组术中1例发生慢血流,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1例出现牙龈出血,2例血小板减少,无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诊PCI术中、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防治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9.
白杨  刘全 《吉林医学》2006,27(9):1027-1029
目的:研究AMI患者心电图QTd与急诊PCI及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比较住院期间AMI患者180例,将其中60例行急诊PCI者与60例未行介入治疗者进行对照,观察术前与术后相关血管恢复有效灌注后QTd、QTcd的变化,120例未经急诊PCI的AMI患者QTd、QTcd与CK峰估计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AMI患者行急诊PCI再灌注治疗组术后第1、2、3天及1周时QTd、QTcd较未行再灌注治疗的AMI对照组同期QTd、QTcd明显缩短。经急诊PCI治疗组术后第1天QTd、QTcd较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第2、3天及1周时QTd、QTcd较术前缩短。AMI患者CK峰估计的心梗面积与QTd、QTcd呈正相关性。结论:QTd作为一种简单非侵入的方法对评价早期再灌注疗效有一定价值,对估计心肌梗死面积并评价心梗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