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镕馨  段爱旭 《中医学报》2019,34(6):1163-1165
多发性抽动症的病机核心在于本虚标实,虚者以肝肾阴虚、心脾两虚为主,实者以肝郁化火、痰湿内蕴、瘀血阻络多见,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涉及多个脏腑(心、肝、脾、肾),多种病理产物,最终演变成为虚实夹杂之证。风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能够疏散外风或搜剔、平熄内风,用于治疗内外诸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等属中医学"风证"的药物。从中医内风理论出发,在多发性抽动症治疗中配伍风药可以开郁畅气泻火、滋阴潜阳熄风、健脾益气宁心、增效化痰除湿、活血化瘀通络。临证遣方配伍风药虽多为佐使之意,但运用得当常有奇效。然风药多辛散温燥,有伤津耗气之嫌,应注意用量、配伍及使用时限,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机探讨:665例中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中风病机的认识,历来论点不一,本文通过对665例中风患者的主要症状、舌象、脉象以及证型的综合分析,认为中风的病机特点是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本虚标实。“虚”是贯穿始终的最基本病机,包括元气亏虚和肝肾阴虚;“实”则以瘀、痰、火为主。标实多因本虚引起,本虚、标实的最终结果都表现为“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治疗肺积、息贲以及息积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其所反映的病机特点,为肺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电子检索的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根据,对中医文献中关于肺积、息贲及息积治疗的文献进行搜集并整理,摘录其治疗的方药,录入数据库,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药物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解表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是治疗的主要药类;补虚药中以补气药物为主,所有药物以苦辛甘及归脾胃肺经之品为常用。温热之品较寒凉药物应用较多。结论:中医文献中肺积、息贲及息积治疗以补虚扶正、化痰祛湿、活血祛瘀、兼理气解表为主;方药性味主要为苦辛甘及温热,主要归肺脾胃经。通过药物分析可以初步推论民国及其以前的医家认为肺积、息贲及息积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湿为主,兼夹血瘀。  相似文献   

4.
标本兼顾论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与中医瘿病 ,虽两者关系密切 ,但不能完全划等号。历代医家把瘿病责之于肝 ,强调气滞、痰浊、瘀血等邪实因素为主要病机 ;现代医家多认为甲亢的病机是以阴虚为本 ,以火郁、痰凝、血瘀为标 ,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故甲亢的治疗应始终坚持标本兼顾的原则 ,具体治法以养阴、降火、化痰、活血为主。1 “甲亢”与“瘿病”的关系甲亢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过高、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综合症 ,其可使人体多系统受累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许多人认为甲亢属于中医的瘿病范畴 ,笔者认为甲亢与瘿…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心痛”范畴。中医认为“心痛”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阴虚居多;标实以血瘀多见。临证中运用寓通于补,以补为通的原则,以益气养阴活血的中药辨证治疗,较单用活血化瘀中药效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病”的范畴。作者近年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首辩寒热属实 慢性胃炎以中上腹疼痛和食后腹胀为主证,在起病初期多为实证。临床上凡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者,其疼痛多在食后发作,病多属实证或虚中央实。在病之早期以气滞为  相似文献   

7.
老年颤证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难治病。中医认为本病虚实挟杂,虚多实少。虚以血虚阴亏为主,实以瘀、痰、风、火为主,治当补虚为主兼以祛邪。卢永兵主任医师认为,本病为虚风内动,脑海、筋脉失荣所致。各型颤证,均应结合理血,以活血养血为主,从而促进血运,改善微血循环,使脑海筋脉供血荣养正常而颤渐止,老年颤证早期易愈,拖延难复。并分别附以验案,以验证临床治疗不同证型老年颤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冼绍祥教授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为肝肾阴亏,水不涵木;实者为风、火、痰、瘀内生,上扰清窍。病位以肝、脾、肾三脏为主,治疗上以化痰祛湿、扶正补虚、镇肝熄风、活血化瘀为法,结合袋泡茶、膏方、沐足等其他治疗手段,疗效令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窍至高,火性上炎,故目病以火热证居多,眼科临床用药多投寒凉,而少用温药。然而综观临床,目病有热亦有寒,不可不辨寒热,而滥用寒凉之剂。……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肺炎中医辨识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通过对经治32例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证、热毒炽盛证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润肺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最为常用。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阴伤、气虚、血瘀、热毒是病机要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热毒炽盛兼血瘀证,益气养阴润燥、清热解毒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是其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西医病因病理,结合中医理论,认为其中医病机是气血失和、阴阳失调。Ⅰ期以肝气郁滞、脾胃不和、心肾不交为主证,Ⅱ期以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肝郁化火、阴虚阳亢为主证,Ⅲ期以气虚血瘀、气虚痰阻、痰瘀水结、阴虚火旺、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肝风内动为主证。治疗以调和阴阳气血,疏通血脉为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总结孟如教授基于"治未病"思想治疗尿血的临床辨证思维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及阅读医案,分析总结孟如教授治疗尿血的辨证方法及具体遣方用药。结果 孟如教授认为尿血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大多因火而起,亦有气虚不摄,血瘀贯穿始终,其不离实、虚两端”。治疗中AB方交替服用,既增强疗效,又可减少西药副作用。结论 在中医辨治尿血过程中运用“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临证施治,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郭伟 《中外健康文摘》2007,4(5):163-163
眩晕症,可见于现代医学多种疾患,中医对这一病症往往责之风、火、痰、虚、瘀等,其临床所见往往是虚实错杂,其病机以虚者居多,《景岳全书眩晕》指出“眩晕一症,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当以“治虚为主”参照文献报道,近年来我们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症,屡治屡验,现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松龄教授认为缺血性烟雾病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饮食失度伤及后天脾土,或劳损过度伤及先天肾精,故该病多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以脾肾为主,病久伤及心、肝,标实多以风、火、痰、瘀等为主,王松龄教授临床将缺血性烟雾病辨证分为:肝风内动、瘀热阻络证;脾胃虚弱、痰浊瘀滞证。自拟防治灵Ⅰ号方治疗肝风内动、瘀热阻络证,防治灵Ⅱ号方治疗脾肾虚弱、痰浊瘀滞证。  相似文献   

15.
中风又名“卒中”,它与《伤寒论》所称的“中风”不同,一般认为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病因、病机多偏向于气、血、风、痰、火、虚六大因素。中风的病位在脑髓,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辨证时分为“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以气虚血瘀、肝肾阴虚为多,而痰瘀互阻往往贯穿中风的始终。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主要以内服中药为主,此外,还可配合针灸、按摩、药浴、刮痧、功能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风又名“卒中”,它与《伤寒论》所称的“中风”不同,一般认为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病因、病机多偏向于气、血、风、痰、火、虚六大因素。中风的病位在脑髓,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辨证时分为“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以气虚血瘀、肝肾阴虚为多,而痰瘀互阻往往贯穿中风的始终。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主要以内服中药为主,此外,还可配合针灸、按摩、药浴、刮痧、功能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失眠,属于祖国医学之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范畴。现代医学治疗失眠多用镇静药物,长期服用可形成依赖性,并兼具其他毒副作用。中药治疗不寐具有疗效持久、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用中药治疗不寐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不寐的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属阴血不足,使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不寐;实者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等  相似文献   

18.
赵玉庸教授是首届河北十二大名中医,从事肾脏病研究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风、湿、热、瘀、毒互结为要。从肾脏病理形态学角度论证“肾络瘀阻”的客观性,提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关键为“肾络瘀阻”;从“微观辨证”立论,认为膜攻击复合物致足细胞损伤而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膜攻击复合物与中医“邪气凝聚”相通,确立“扶助正气,祛邪通络”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高凝、易栓状态及大量蛋白尿方面,遣方用药,独辟蹊径,并擅用“取类比象”之法。现将赵玉庸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证经验进行浅析,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炎症坏死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发病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宿主特异性细胞免疫调控紊乱是引起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中医思想。中医证型与免疫学状态密切相关,CD^4+、CD^4+/CD^8+均显著下降,CD^8+升高,以正虚为主者最显著,邪实正虚者次之,肝郁脾虚、脾肾阳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以虚证为主的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瘀血阻络证NK细胞活性明显低下,且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与病程长短、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手术前后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眼压升高,眼底及视野改变为主要特征.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绿风内障.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风、火、痰、郁及肝之阴阳失调,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珠内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神水郁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