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运用ISS评分法对1987年4月到1992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为诉409例多发性损伤结合GCS评分法进行评价,发现GCS值低,而ISS值高者死亡率高。而对合并伤的颅脑损伤应用AIS-ISS来评分,判断损伤严重度和预测死亡更全面,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1990~1996年,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484例,其中急性颅脑—眼眶部联合损伤58例,占12%。由于此类损伤病情重而复杂,对外观的修复要求较高,早期处理较为棘手。本文对此类损伤的原因、伤情、救治原则以及早期急救中所涉及的有关处理作一小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系我院5年来43例资料完整的病例,在彻底及时清创术后予以适当固定的疗效分析。软组织创伤除1例胚前内侧有约0.5cm伤口延迟愈合外,均Ⅰ期愈合,骨折按期形成骨痂痊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成人28例,男22例,女6例;儿童15例,男8例,女7例。骨折部位:胫腓骨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轴索损伤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损伤的一种重要形式.1956年Strich[1]首次报道了15例伤后持续昏迷5~15个月死亡的病例.这些病例均无肉眼可见的颅脑损伤,镜下检查却发现全脑白质明显的神经纤维缺失和变性.Strich将其命名为弥漫性白质变性.1961年Strich又发现伤后存活48h者,脑组织中有神经轴索收缩球形成.1977年以后,Adams等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2],并于1982年正式提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概念,即DAI是由颅脑损伤导致的大脑半球、胼胝体、脑干(有时为小脑)轴突的弥漫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年龄1~63岁,以21~40岁年龄段损伤率较高(42例)。致伤原因见表1。表1 本组致伤原因骑跨伤踢伤撞击伤犬咬伤牛角伤挤压伤性交伤其他n4511856712(%)52.312.89.35.86.98.11.12.21.2 就诊时间<24小时66例,24~48小时6例,49~72小时6例,>72小时8例。1.3 损伤部位:尿道损伤43例,占50%,其中前尿道损伤15例,占17.4%,后尿道损伤28例,占32.5%。肛门、直肠损伤5例,占5.8%。阴囊损伤,阴茎、睾丸及会阴体不同程度损伤4例,占4.6%。1.4 治疗情况:非手术治疗27例,占31.4%,手术治疗59例,其中有尿道会师术22例,占25.58…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意外伤害呈现复杂化趋势,损伤往往累及多个系统,特别是合并胸部损伤、颅脑损伤以及大出血休克等,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清醒的成年人主诉清楚,查体配合,早期诊断脊髓损伤不太困难,但是对于昏迷患者、高龄患者、婴幼儿、醉酒患者,医护人员很难取得完整、准确的主诉,不能得到较详细的病史,分析受伤机制遇到困难。如果缺乏完善的体格检查,不能早期进行与脊髓损伤相关的辅助检查,往往造成脊髓损伤漏诊,漏诊率42%~55%。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了发生在妇产科手术中的泌尿系统损伤15例,以防治手术中的泌尿系统损伤。方法:总结1990年-2000年10年间手术中15例患者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诊断,处理及预后。结果:10年间在妇科手术中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患者15例,占同期术者0.07‰。其中9例为输尿管损伤,5例为膀胱损伤,1例为尿道损伤,损伤多发生在肿瘤浸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等病变造成盆腔粘连,巨大肿瘤压迫以及术中解剖关系不清时,15例均于术中诊断,术中手术修补。结论:术中应正确操作,如发生损伤,应明确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损伤是外科处理的棘手问题,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及其内容物细菌较多,致使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增多。自1983—1996年,我们共收治结、直肠损伤45例,现将临床资料及诊治特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45例中男38例,女7例,年龄3~66岁,平...  相似文献   

10.
医源性血管损伤发生于手术及医疗操作中,事发突然,危险性大,处理不当,将给患者造成难以挽救的灾难,本文总结了过去十年所遇10例损伤的因素及诊治体会,分析本组病因,操作者缺乏应有的解剖知识或对正常的解剖变异认识不足;手术操作者的粗心和手术欠规范,非直视下降操作,对血管损伤并发症认识不足和处理不当。本文讨论了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处理原则,尤其是如何对亚急性期的处理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海军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明海军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驻粤海军某部参加1998年度基础训练的新兵592人,对训练中受伤的战士进行病学调查。结果在90d的训练中,军训伤的累积发生主为28.2%,开训后第8周为发生高峰,各部位损伤中以下肢的发生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海上训练与跳伞训练军训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空军的跳伞训练和海军的海上训练期间军训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制定初步的预防措施 .方法 采用就诊登记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军训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 空军某部新兵军训伤的发生率为 16 .3% ,海军某部新兵为18.7% ,海军老兵为 5 .5 % .空军新兵和海军新兵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海军新兵和老兵之间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海军新兵的发生高峰为开训后第 2个月 ,海军老兵的发生高峰为开训后第 1个月 ,空军新兵开训后第 2个月发生率较低 ,其余月份均维持较高水平 .海军的受伤部位以小腿和踝关节为主 ,分别占 42 .9%和 17.9% ;空军的受伤部位以踝关节和腰部为主 ,分别占 2 6 .9%和 2 3.9% .海军和空军均以急性创伤性损伤为主要类型 ,且均以关节扭伤为主要伤型 .结论 不同于基础训练的训练内容 ,军训伤的发生情况亦不同 .根据特殊训练的特殊性 ,要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Recants will begin their speak haing after fndshing basic ~. Sea ~ for naVy, Pasehuting~ng for air force. EaCh thetw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TO study epidendological cbaxacteristic of inilitaly~ng injuries, we inVeshgated ndlitaxy thening injuriesduring sea training of naVy and p~hng ~ of airforce.~ ~ Subjch The subjects Of thes study were 1382.These soldiers were selected fm 2 gIDups. Ih sea tlaining, 971 soldiers were selected fIDm all nhane crops inGUanfor Province after flashing…  相似文献   

14.
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查明我军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应力性骨折的发生情况,作者于1992年1~3月,以~(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扫描为诊断依据,对某步兵师参训的1060名新兵进行了调查,发现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为32.5%,正式开训后的第2和第7周为损伤高峰,训练强度较大的步兵分队的发生率(38.0%)高于炮兵分队(20.7%)及勤务分队(10.3%).各负重骨骼均可发生应力性骨折,但以胫骨最常见(占67%).作者指出应力性骨折是新兵对大强度军训适应过程中常见的损伤,不适当地增加训练强度可导致损伤人数的增多.应采用更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减少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2010年新兵入伍训练致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科学施训和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武警某部2010年参加入伍训练的2545新兵为调查对象,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采集军事训练导致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及器官损伤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武警某部新兵入伍训练期间训练伤发生率17.01%,非新兵训练伤发生率13.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兵膝关节损伤发生率3.69%,非新兵膝关节损伤发生率2.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兵膝关节损伤占训练伤构成比21.71%,非新兵膝关节损伤占训练伤构成比16.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兵训练伤发生率在新训第5周及第10周出现高峰。【结论】武警部队新兵入伍训练中膝关节损伤发生率较高,应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及保护装备,以有效预防军事训练导致膝关节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观测新兵军训期间双侧胫骨前内侧骨膜厚度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高频超声对应力性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4月,随机抽取300名右利手新兵作为研究对象,开训前均无下肢疼痛等不适症状。于开始训练前、训练1个月后及3个月后分别应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逐一测量双侧胫骨前内侧骨膜厚度。自胫骨结节至内踝之间分为上、中、下三等分,测量上等分和下等分,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对比。结果训练1个月后及3个月后双侧胫骨前内侧骨膜平均厚度均较开始训练前明显增厚(P ﹤0.05);训练1个月后及3个月后双侧胫骨前内侧骨膜平均厚度差异不显著(P ﹥0.05)。以训练1个月后双侧胫骨前内侧骨膜增厚为著;以右侧胫骨前内侧骨膜上等分增厚为著。本组共有15例发生胫骨应力性损伤,其中右侧12例、左侧3例,上等分11例、下等分4例。应力性骨损伤的程度随着军训时间延长或强度加大而逐渐加重。结论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对软组织病变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能及时准确地观测胫骨骨膜厚度的变化,可作为新兵军训阶段下肢应力性骨损伤的首选检查和诊断方法。右侧胫骨上等分为应力性骨损伤的高发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武警新兵基础训练期间下肢应力骨折的发生因素,为制定应力骨折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2月于赤峰220医院确诊的48例下肢应力骨折的新兵,按照1:1的配比选取对照,对照组为同期参加训练而未发生应力骨折的新兵,配比条件是同性别、同年入伍、同期训练、参加相同训练内容。结果: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率为10.4%(48/460)。应力骨折的危险因素为吸烟,OR值为2.009;保护因素为入伍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值为0.240。结论:新兵下肢应力骨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显示入伍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的新兵应力骨折的发生率较低,入伍前吸烟的新兵应力骨折的发生率高,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应循序渐进,以降低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规律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情况,为减少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对某部2007年度参加训练的300名新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训练伤的发生率为24.0%.其中急性损伤多见,占84.7%;尤以关节扭伤和擦伤为最常见,占急性损伤的68.9%.过劳性损伤中以滑膜炎居多.膝关节以下部位的损伤最多.共发生52例,占伤者总数的72.2%.5 km跑和投弹是引发训练伤的主要科目,这类训练伤共54例,占伤者总数的75.0%;训练伤发生的时间分布呈明显的双峰型,第2-3周和第9~10周各有一个训练伤高峰期.结论:训练伤发生与训练科目有密切联系.训练伤发生的时间分布存在明显"双峰型"规律,据此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将有效减少各种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起始体能水平和训练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前珍  李富军  孙长生  王波  徐玫  吴宝军 《医学争鸣》2002,23(16):1441-1442
目的 探讨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起始体能水平和训练伤的关系。方法 在基础训练开始时对416名新兵进行6项体能测试并按总分分为成绩高、中、低组,以初始3km成绩分为3组,观察各组训练伤发生率。结果 总分成绩高、中、低组各组间在总伤率、过劳性损伤及急性创伤性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km跑成绩好的组发生过劳性损伤较多,成绩差的组发生急性创伤性损伤较多。结论 针对不同体质的新兵,预防军训伤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兵心理健康状况、人格与训练伤的关系。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某部参加2002年度基础训练的新兵进行测试。结果本年度军训伤累积发生率为9.6%。受伤组(n=58)与未受伤组(n=559)之间训练前各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受伤组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未受伤组(P<0.01)。训练前受伤组因子分≥2的因子主要为强迫症状(13.79%)、人际关系(10.34%)和抑郁(10.34%),训练后主要为人际关系(13.79%)、强迫症状(12.07%)和精神病性(12.07%)。两组之间总分≥160的人数分布、人格类型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新大纲后训练伤发生率下降,未发现新兵中有心理问题者、人格类型与训练伤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