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8名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及所生的新生儿按不同的阻断方法随机分为3组,在新生儿及婴儿12个月龄时,采血清检测HBsAg和抗-H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6.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研究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1.11%和8.16%,差异有显著性(P<0.005);研究Ⅰ组、研究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6.82%、2.22%和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研究Ⅰ组、研究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9.55%、73.33%和6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优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41名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及所生的新生儿按不同的阻断方法分为3组,在新生儿及12个月龄时,采血清检测HBsAg和抗-H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6.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3.33%和10.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70%、2.22%和26.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8.26%、73.33%和64.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阻断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为提高乙肝母婴阻断实施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张家港市抽取299名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1~3岁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07名相同年龄组母亲为HBsAg阴性的儿童作为对照,完成调查并检测乙肝相关指标。结果母亲为HBsAg阳性儿童与对照组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的母亲感染类型、分娩方式及性别对儿童乙肝感染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母婴传播确实存在,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母亲乙肝感染类型、分娩方式及性别差异不会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效果。应进一步规范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4.
5.
成都地区6305例孕妇HBsAg阳性率为3.60%(227/6305)。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0.97%(93/227)。联合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对HBsAg、HBeAg均阳性母亲所生的49例婴儿作预防注射,12个月后,受试者抗-HBs阳性率为76.67%(23/30),18个月后,抗-HBs阳性率为95.45%(21/22),HBsAg均为阴性(0/49)。63例婴儿单用HBIG,12个月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88%(2/34)和85.29%(29/34),而对照组观察12个月后HBsAg阳性率为60%(15/25),说明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 HBIG(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联合乙肝疫苗与单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作观察比较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 HBe Ag( + )、HBV-DNA( + )的妊娠妇女及其所生的婴儿 ,孕妇年龄 2 2~ 38岁 ,其中肝功能正常者 2 0 4例 ,轻度异常者 40例 ,将其分为三组 :第 1组 (乙肝疫苗组 ) 82例 ,第 2组 (联合组 a) 80例 ,第 3组 (联合组 b) 82例 ,各组在年龄、病程、血清谷丙转氨酶 ( ALT)均值上经统计学比较有可比性 ,所有观察对象检查心电图、肾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正常。1 .2 方法 第 1组 (乙肝…  相似文献   

7.
周坚  黄文琼  王萍 《海南医学》2005,16(5):116-117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99例随机分为联合免疫组(n=58)和对照组(n=41),两组均按乙肝疫苗0、1、6月的免疫程序接种,剂量每次为10μg;联合免疫组在此基础上加注高效HBIG,按出生后24小时、1个月及3个月3次注射,每次HBIG100Iu;.乙肝病毒(HBV)标志物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联合免疫组新生儿免疫保护率可达94.83%(55/58),对照组保护率73.17%(30/41),两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是目前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同方案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新焕  吕晴 《中级医刊》1996,31(2):37-39
本文总结了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182名,将其分为3组。分别在其出生时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1支,2支以及在出生时和出生后2周时,各注射1支(HBIG),接着在1、2、7个月龄时,再接种乙肝疫苗20μg。长期观察其抗-HBs阳转率和HBsAg的携带率。从而提出在出生时和出生后2周各注射1支(HBIG)的免疫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HBV携带者(小三阳、大三阳)分为用药组(A组)、未用药组(B组),A组196例(小三阳145例,大三阳51例)于孕28、32、36周肌注HB IG 200 IU,B组120例(小三阳78例,大三阳42例)不用药。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A、B两组新生儿乙肝五项指标。结果A、B两组孕母为“小三阳”的新生儿HBsAg(-)检出例数分别为125例、15例,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HBsAb( )检出例数分别为104例、6例,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A、B两组孕母为“大三阳”的新生儿HBsAg(-)检出例数分别为46例、10例,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HBsAb( )检出例数分别为6例、4例,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HBeAg(-)检出例数分别为5例、3例,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HB IG能够阻断孕母为“小三阳”的母婴传播,但对孕母为“大三阳”的HBV无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产妇乙肝母婴传播时对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的影响,探讨联合免疫时提高免疫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按照孕期应用HBIG针次数、新生儿使用HBIG针次数和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分别统计,对比分析HBIG不同使用方法对免疫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儿童出生后HBIG注射针次数、儿童母亲乙肝球蛋白注射针次数和7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的增加,均不增加免疫成功率。结论用HBIG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不受儿童和儿童母亲HBIG注射针次数、7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的影响。儿童出生后HBIG注射7月龄内需要增加疫苗接种的针次数的说法缺乏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省影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因素,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按容量比例概率(PPS)和机械抽样方法,调查12~24月龄儿童及其母亲和小学一年级新生乙肝疫苗免疫史,采集被调查儿童静脉血3ml,同时采集12~24月龄儿童母亲血5ml,用ELISA法检测儿童HBsAg携带状况和母亲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结果全省抽查12-36月龄儿童666名,一年级新生528名,母亲501名。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分别为91.59%、41.48%;及时接种儿童HBsAg携带率为1.21%,不及时接种者为7.12%;及时接种儿童中HBsAg携带率12~36月龄为0.49%,一年级新生为3.2.%;HBsAg携带率全程接种儿童为2.35%,未接种儿童为11.67%;母亲中HBsAg、HBeAg双阳性所生儿童HBsAg携带率最高,为13.79%,HBsAg单阳性所生儿童为1.52%,HBsAg阴性母亲所生儿童为0.24%,三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6.76,P0.01);新生儿乙肝母婴阻断率为94.16%,母亲HBsAg单阳性者阻断率为98.32%,HBsAg、HBeAg双阳性者阻断率为84.68%。12-36月龄儿童中携带HBsAg的均为母亲双阳或单阳者,6名携带HBsAg儿童及时接种率仅为16.67%。结论海南省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有效阻断了母婴传播,对母亲HBsAg阳性,特别是双阳性母亲所生携带HBsAg儿童,虽不能排除宫内感染的可能性,但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楠  陈丹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35-123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孕妇及其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HBIG 200U的80例孕妇设为预防组,另外未注射HBIG的82例孕妇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孕期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两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分为Ⅰ、Ⅱ组。Ⅰ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ug和HBIG 100U,Ⅱ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10ug。结果Ⅰ组较Ⅱ组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婴儿6月龄时HBsA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HBsAg携带者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3.
陈凡金  齐振标  王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51-1452,1455
目的探讨HBV-DNA水平对HBIG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研究提高阻断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乙肝携带产妇和婴儿应用HBIG的情况按照HBV-DNA水平分层,分析HBIG不同使用方法和使用时机对阻断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儿童出生后乙肝球蛋白注射2针次与1针次的阻断成功率没有差别;HBV-DNA阳性的孕妇产前多次注射乙肝球蛋白可以提高阻断成功率。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对阻断成功率没有影响。结论 HBV-DNA阳性孕妇产前注射乙肝球蛋白3针次的阻断效果好,HBV-DNA阴性孕妇产前可以不注射乙肝球蛋白,而只在儿童出生后注射乙肝球蛋白,阻断效果即可达到最佳。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对婴儿是安全的,不增加乙肝感染率。儿童出生后乙肝球蛋白注射1针次就可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120例孕妇抗-HBs(+),配偶血清HBV-DNA(+)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根据孕期是否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分2组:Ⅰ组自孕28周开始,每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至分娩,Ⅱ组孕期不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另筛选出孕妇无各种肝炎病毒感染且抗-HBs(-),配偶血清HBV-DNA(+)的病例60例为对照组(Ⅲ组).3组新生儿出生时均抽脐带血检测HBV-DNA及抗-HBs.结果:Ⅰ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55.00%,Ⅱ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51.67%,对照组新生儿抗-HBs(+)为0,观察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工组新生儿脐血HBV-DNA(+)23.33%,Ⅱ组脐血HBV-DNA(+)25.00%,Ⅲ组43.33%,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配偶血清HBV-DNA(+)的孕妇在孕前接种乙肝疫苗成功获得抗-HBs(+),可有效阻断父婴传播.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方法选择父亲为HBV携带者而母亲无任何HBV感染标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的HBV感染标志并分析父亲与婴儿所携HBVS基因同源性,对受染新生儿实施免疫预防方案,1年后检测HBV表面抗体并评价免疫效果。结果16例婴儿出生时在脐带血中检测出HBV感染标志。对父亲与婴儿所携HBVS基因第451~660位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同源性在98~100%之间,并检出488、491、494、530、546、581位核苷酸变异导致112、113、114、126、131、143位氨基酸替代。随访10名婴儿,9名在实施免疫预防后1年HBV表面抗体阳转,其中126位氨基酸变异株感染的2名婴儿HBV表面抗体滴度低且同时可检出表面抗原。结论存在HBV的父婴传播途径;免疫预防后受染子代表面抗体阳转率为90%,感染HBV126位氨基酸变异株的子代保护性抗体低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246例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123例。对照组仅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及新生儿均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出现宫内HBV感染率分别为22.76%和9.76%,一年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HBV感染率分别16.26%和1.63%,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及一年后对应HBsAb阳性率分别为8.13%、76.42%和27.64%、94.31%,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及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降低HBsAg阳性情况患者所产新生儿HBV感染率,同时能使新生儿对应的HBsAb转阳率有效提高,最终使HBV的传播阻断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象来自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产科就诊的405例孕妇,其丈夫均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方法将218例抗-HBs阳性孕妇分为A组和B组,187例抗-HBs阴性孕妇作为C组,A、C组孕妇产前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结果新生儿宫内感染率A组12.1%,B组12.8%,C组2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