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心电图心律失常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民权县人民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的中老年患者7 979例,共检出心律失常者3 230例,男1 496例,女1 734例,按年龄段分成45~60岁,60~80岁,≥80岁。分析心律失常与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的关系。结果 3 230例心律失常患者,慢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动过缓、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慢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逸搏、其他慢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快心律失常中以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快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及过速、室性早搏及过速、心房颤动或扑动、其他快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慢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快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女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等多见,不同年龄段心律失常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心病、其他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老年人心电图心律失常以缓慢心律失常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与患者自身基础疾病有关,在中老年患者就诊时要及早发现、干预,可减少猝死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8年7月于我院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98例.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以上人群高于60岁以下(含60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45.48%)所占比例最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91%)位居第二,支气管肺癌(12.71%)位居第三;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的比例低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清蛋白的发生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糖控制不佳及合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容易与呼吸系统疾病并存的主要原因;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应注意检测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发现老年可疑青光眼人群的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及严重程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笔者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老年人群眼部体检资料.结果 共发现可疑青光眼患者42例,占调查人群的3.48%(42/1206);其中60~65岁9例,66~70岁9例,71~75岁18例,76~78岁6例.不同年龄段发现可疑青光眼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可疑青光眼发生率与女性可疑青光眼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患者显著比重度患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疑青光眼的发生率逐渐提高,并以轻中度为主,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的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对2 100名教职员工按心律失常类型、年龄、性别、职业及疾病类型进行分组,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与年龄、性别、职业及疾病的关系。结果在窦性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动过缓的检出率最高,占26.50%,在异位心律失常中,以早搏的检出率最高,占22.85%.心律失常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年龄增长,心律失常有增加趋势;61岁以上年龄段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房扑、房颤、左前分支阻滞均发生于心血管疾病组;心血管疾病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和无器质性疾病组(P<0.05);而早搏和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在心血管疾病组和无器质性疾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房扑、房颤多见于在风心病和冠心病,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心血管病人(P<0.05);早搏、左前分支阻滞、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在冠心病人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心血管病人(P<0.05)。结论定期体检检测心电图对发现高校教职员工的心律失常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健康体检中123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心电图异常比例高于男性,ST-T异常者在心电图异常者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传导阻滞、早搏、心室肥厚等,且随着年龄增大,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且男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体检患者心电图异常所占比例与性别及年龄均有相关性,在体检过程中应引起注意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该院近10年来住院患者胃癌的临床资料特点及变化趋势,比较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的异同,为疾病的诊治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 将1999年1月~2009年1月于该院病理诊断并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共计656例)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①对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病理类型、发生部位、TNM分期等进行统计.②对青年人(≤40岁)与老年人(≥60岁)胃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以x2检验分析二者在性别比例、病理类型、发生部位、TNM分期、家族史方面有无差异.③对贲门癌与非贲门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以秩和检验分析二者在发病年龄上有无差异,以x 2检验分析二者在性别比例、病理类型、TNM分期、家族史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① 656例胃癌中,男性占70.7%(464例),女性占29.3%(192例),平均年龄(62.1±12.9)岁(中位年龄64.5岁).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居多(359例),占57.3%.发生部位以胃窦部居多(304例),占46.3%,贲门癌占9.8%(64例).贲门癌所占比例无明显上升趋势.早癌占12_3%(81例),进展期癌占87.7%(575例).TNM分期以Ⅲ、Ⅳ期居多,分别占33.0%(193例)和34.8%(203例).年龄分层看出,34岁以后患者比例逐渐升高,以64~7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前5年(1999~2003年)胃癌患者平均年龄(61.1±13.7)岁,后5年(2004~2008年)平均年龄(63.1±11.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青年人胃癌中男女比例为1∶1,老年人胃癌为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上,青年人胃癌高度恶性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占97.7%,老年人胃癌高度恶性组占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在肿瘤发生部位、TNM分期、肿瘤家族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贲门癌平均年龄(65.6±11.1)岁,非贲门癌平均年龄(61.8±12.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贲门癌男女比例为5.4∶1.0,非贲门癌为2.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M分期上,贲门癌Ⅳ期占52.6%,非贲门癌Ⅳ期占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在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胃癌好发于老年、男性,以低分化腺癌、胃窦部多见,就诊时TNM分期以Ⅲ、Ⅳ期多见.近10年来该院住院患者贲门癌所占比例未见明显上升趋势,后5年(2004~2008年)胃癌患者较前5年(1999~2003年)平均年龄增大.②与老年人胃癌相比,青年人胃癌中女性比例相对较高,恶性程度更高.二者在肿瘤发生部位、TNM分期、肿瘤家族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与非贲门癌相比,贲门癌发病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TNM分期中Ⅳ期更多见.二者在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张家口地区肾活检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张家口地区463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肾活检患者的疾病分类,病理类型与性别、年龄分布特点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71例(80.13%)、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4例(18.14%)、遗传性肾病患者3例(0.65%)、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5例(1.08%),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显著多于其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男性和女性各占60.11%、39.89%,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P0.05);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男性和女性各占32.14%、67.86%,男性患者显著少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多发病理类型,占比为50.13%,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性肾炎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多发病理类型,占30.95%,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40岁组是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高发人群,发病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遗传性肾病和小管间质性疾病的年龄分布特点不明显。结论张家口地区肾病的关键流行特点为:青壮年是肾病的高发人群,Ig A肾病是出现最多的病理类型。应加强对青壮年Ig A肾病的诊断,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佳梁 《求医问药》2014,(15):243-24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有28例,未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有72例。了解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及合并症等情况,并对这些情况与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分析筛选,并将分析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28例合并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中,年龄>70岁的患者有15例(比例为31.25%),年龄≤70岁的患者有13例(比例为25.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吸烟史的患者有23例(比例为32.86%),无吸烟史的患者有5例(比例为16.67%),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16例(比例为32.56%),未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12例(比例为21.0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心脏扩大的患者有20例(比例为33.90%),未合并心脏扩大的患者有8例(比例为19.5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8例(比例为33.33%),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20例(比例为26.3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COPD的患者有6例(比例为35.29%),未合并COPD的患者有22例(比例为26.5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70岁、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心脏扩大、糖尿病及COPD等疾病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隋利军 《医学综述》2012,(21):3706-3708
目的探讨江苏省无锡市不同人群心律失常发病现状和相关因素,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75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发病率最高的3种心律失常类型、男性和女性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区别,发病率与年龄分布的关系,以及与未检出心律失常患者基础病的比较等。结果共检出86例心律失常患者,检出率为11.47%。发病率最高的3种心律失常类型为期前收缩(2.40%)、心房颤动(1.73%)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7%)。男性和女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14.14%(54/382)和8.70%(3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45岁、46~60岁和>60岁人群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4.14%(7/169)、8.86%(24/271)和17.74%(55/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心律失常患者为基础疾病共105例次,发生率为122.09%,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患者的5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江苏省无锡市心律失常类型以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主,并且好发于高龄和男性人群,伴有基础性心血管疾病加重了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 对59 091例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资料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并对出现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异常心电图12 832例(21.72%).各年龄段男性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和>50岁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心电图类型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高血压患者5 302例,异常心电图1 704例(32.1%),非高血压患者53 798例,异常心电图11 128例(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3 689例,异常心电图1 355例(36.7%),非糖尿病患者55 402例,异常心电图11 477例(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率与年龄、男性所占比例呈正相关关系(P<0.05).各类型异常心电图中ST-T改变、各种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房室肥大和陈旧心肌梗死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P<0.05).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结论 异常心电图在健康体检者中的检出率很高,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女性,应加强高龄人群心电图的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律失常2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刚  路明 《河北医学》2003,9(1):28-30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病特点。方法:以老年组208例为实验组,非老年组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各心律失常基础疾病发生率,再入院率,出院时的治愈率,ECG的左心导联缺气异常。结果:上述各项两组间的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甚至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是器质性心脏病,也存在诱因。  相似文献   

12.
健康体检不同年龄段心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晓红  羊镇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0):610-610,622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不同年龄段 2 0 14名体检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组 (Ⅰ组 3 0~ 3 9岁 ,5 92人 ;Ⅱ组 40~ 49岁 ,64 8人 ;Ⅲ组 5 0~ 82岁 ,774人 ) ,按拟定观察指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个年龄段组P -R间期、Q -T间期 ,均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快心律失常、慢心律失常、ST -T改变 ,Ⅰ、Ⅱ组与Ⅲ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0 .0 0 5。 结论 :定期健康检查、描记心电图 ,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治疗老年人心脏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蓉 《海南医学》2011,22(9):34-37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年龄分成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等,从而总结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有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患者比例低(P〈0.01),而患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首发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低,以心外症状为主(P〈0.001);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于中青年组(P〈0.05);梗死部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以上者明显多于青年组(P〈0.001);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确诊时间以大于12h以上的为主(P〈0.001);积极治疗率(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误诊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以女性患者比例为多;以无胸痛症状者为多,心外症状为主;心功能较差;常伴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支病变发生率高,误漏诊率高,及时诊断、治疗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分法:对169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进行连续心电监护,4l例发生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比较年龄、术前心电图表现及食管、胃的吻合部位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4.3%。其中60岁以上发生率33.3%,60岁以下19.3%;术前心电图异常者发生率38.7%,正常者21.0%;弓上吻合者发生率35.6%,弓下吻合者12.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术前心电图是否正常、食管胃吻合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人左心瓣膜钙化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左心瓣膜钙化的患病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6例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检出左心瓣膜钙化病252例(12.5%),其中女81例,男171例,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动脉瓣受累率高(94.4%),临床中常合并高血压(30.2%)、冠心病(16.7%)、糖尿病(19%)及高脂血症(22.2%)。结论: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脂症与左心瓣膜钙化有密切关系;左心瓣膜钙化是引起老年心衰和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心房纤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心房纤颤(AF)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AF可以导致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及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的发病率很高,使病死率增加。因而很有必要将AF作为当前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点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汤轶  朱广肖  高明 《河北医学》2012,18(4):444-446
目的:探讨70岁以上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0年7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28名70岁以上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病历资料,以研究其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28名高龄术后患者中,心律失常52例,发生率为22.8%,经统计分析发现患者心血管病变、FEV1(1s用力呼气容积)、EV(心脏射血分数)、术前ECG(心电图)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为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时,心血管病变、FEV1(1s用力呼气容积)、EV(心脏射血分数)、术前ECG(心电图)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为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因重视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老年临终住院患者,对116例并发心律失常病例(观察组)与267例未并发心律失常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恶性肿瘤、低钾血症、年龄、血红蛋白与老年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有相关性回归系数分别为1.095、1.065、1.042、1.020、0.934、0.111、-0.062(P均<0.05)。结论加强老年临终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控,重视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13例术后入住ICU患者进行连续性心电监护,每30min通过心电网络监护总结并记录其心电图。结果 44例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8.93%,术后24h内是高峰。FEV1/FVC(≤70%)、术前心肺部合并症(本研究中包括肺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手术方式、术前血钾(〈4.0mmol/L)与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高龄有相关因素的患者,术前针对性积极治疗心肺合并症及适当补钾,改善低肺功能,选择合适的术式均能预防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