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血浆心钠素变化与慢性肾病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68例慢性肾病患者血浆中ANP水平,并与32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显示:慢性肾病患者血浆中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肾衰者ANP水平明显高于非肾衰者(P〈0.05);中医辨证分型显示:血浆中ANP含量依次是脾肾阳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结果提示:慢性肾病患者血浆中ANP水平增高,尤以肾损严重为著;血浆中ANP水平变化与中医各证型之间有密切的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炎及中医证型与血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血浆内皮素(ET)与一氧化氮(NO)在慢性肾炎患者及中医证型中的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ET含量,用镉活化比色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123例慢性肾炎患者血ET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NO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ET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依次为正常人组〈肺肾气虚组〈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血NO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依次为肺肾气虚组〉气阴两虚组〉正常人组〉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炎中医证型与尿表皮生长因子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慢性肾炎中医证型与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 EGF含量,结果显示慢性肾炎各中医证型中尿EGF含量差异显著(P〈0.01),肺肾气虚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正常人组。说明尿EGF可以做为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及病理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IgA肾病患者136例,根据辨证结果分为肺肾气虚型17例,脾肾气虚型30例,气阴两虚型49例,肝肾阴虚证17例,脾肾阳虚型23例。比较不同分型的尿Alb、TRF、IgG、α1-MG、β2-MG及血Cr,及病理分级。结果气阴两虚患者尿Alb、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MG及血Cr均明显高于脾肾气虚或肺肾气虚患者(P〈0.05);肝肾阴虚患者明显高于气阴两虚患者(P〈0.05);脾肾阳虚患者高于肝肾阴虚患者(P〈0.05)。IgA肾病Lee病理Ⅲ级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及血Cr明显高于I-Ⅱ级患者,而Ⅳ-Ⅴ患者则明显高于Ⅲ级患者(P〈0.05)。脾肾气虚、肺肾气虚均以I级最多见,肝肾阴虚以Ⅳ级居多,脾肾阳虚以Ⅳ级、Ⅴ级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及血Cr及病理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检测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血Cr及病理诊断有利于提高中医微观辨证的准确性,避免了部分患者出现"无证可辨"的尴尬结果,这为进一步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加重期及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各30例。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加重组(下简称肺心加重组)血浆ET及AN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及P〈0.05),且ET水平与ANP及PaCO2呈正相关(r=0.78,P〈0.01;r=0.66P〈0.01)。而与PaO2及pH呈负相关(r=-0.95P〈0.01;r=-0.53P〈0.05);肺癌组ET,ANP亦较  相似文献   

6.
以华西牌生脉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39例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选用心俞、厥阴俞、内关穴位,将针刺与药物结合在一起,观察治疗前后前列环素-血栓素_2(PGI_2-TXA_2)、心钠素(ANP)、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PGI_2水平明显升高,而TXA_2、ANP、E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穴位注射华西牌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的中医证型与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的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150例慢性肾衰患者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组,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血浆ET与血清NO含量。结果:各组慢性肾衰患者血浆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各证型血浆ET含量依次为对照组〈脾肾气虚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阴阳两虚组。中医各证型血清NO含量依次为脾肾阳虚组〉阴阳两虚组〉肝肾阴虚组〉气阴两虚组〉脾肾气虚组〉对照组。在各病例组中ET和NO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肾衰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肾衰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42例狼疮性肾炎患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系膜增殖性肾炎发迹以阴虚内热型多见,肝肾阴虚型次之;弥漫增殖性肾炎及膜性肾病改变以热毒炽盛型及脾肾阳虚型为主;系膜增殖增性炎与弥漫增殖性肾炎和膜性肾病改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对阴虚内热型与热毒炽盛型或脾肾阳虚型具有辨证参考意义,统计学处理分别是为P〉0.05,P〈  相似文献   

9.
中医辨证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共分为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风水相搏型,气虚湿阻型。湿热内蕴型,临床采用不同散剂分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例正常人和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浓度,结果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ET和A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ET、ANP的浓度与病程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一致性(各组间P〈0.01)。ET与ANP浓度变化呈高度负相关(r=0.987,P〈0.01)。提示ETT可作为衡量充血性心力衰竭程度的一个指标;ANP可能为ET的拮抗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和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与西医客观化指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变化。方法:198例CRF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等5型,了解中医证型在CRF四期的分布规律,同时检测各中医证型中BUN、SCr、CCr、ET的含量。结果:(1)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在代偿期占55.8%,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型在代偿期占46.5%,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在尿毒症期占67.6%,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在失代偿期占50.0%。(2)ET、BUN、S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趋势为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或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脾肾阳虚夹水气血瘀型〈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与上述趋势相反。结论:(1)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是不同的。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RF患者病情较重,正虚浊瘀是CRF患者一大特点。(2)BUN、SCr、CCr、ET可为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血浆ET也可以作为判断CRF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6例入选的CH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阳气虚衰证6组,采用惠普HP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对各证型Hcy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而心血瘀阻、痰阻血脉两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其它4个证型(均P〈0.01)。[结论]血浆Hcy的异常增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冠心痛心血瘀阻、痰阻血脉证型的辨证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气阴两虚75例,单纯阴虚(定位肝肾)32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3个证型。共涉及3类原发疾病,其中:气阴两虚在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率最高(40.84%),脾肾气虚在肾小管间质病中表达率最高为(28.78%),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多表现为气血两虚(32%)。本虚证中,阳虚多见于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88%);标实证中肾小球肾炎易出现浊毒证(75%),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易出现血瘀证(75%)。随着CKD分期及病情的不同,CKD4期的患者最容易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证,浊毒证及血瘀证逐渐加重,气滞证表现不明显。结论肾小球肾炎与气阴两虚证、浊毒证、血瘀证相关;肾小管间质病与脾肾气虚、浊毒证相关;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与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14.
虚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机之一,而以肺、脾、肾三脏虚为甚。慢性咳嗽可因肾虚动水或肾虚火炎;或因肾虚,冲气上逆干肺;若咳嗽日久未愈,继而伤及肺脾肾,易致气阴两虚,则内生诸邪而干肺。如咳嗽迁延日久,伤及脾胃,可致脾气虚弱,土不生金,肺气失充而咳嗽。故慢性咳嗽在临床辨证治疗时,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理清其证的具体病机,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才能有效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构成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虚、阳虚、阴虚、痰浊、水饮、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性要素,心、肺、脾、肾、肝是基本病位要素;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不同证候中具有对应的病性类证素。在气虚、痰浊为主的证候中,多与肺相关;在阳虚、血瘀为主的证候中,多与心相关;而以水饮为主的证候中则与心、肺均相关。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证候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为建立以证候要素为基本单位的辨证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新的思路,提示临床辨证可灵活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至缓解期病机转归。方法:收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四诊情况,软件录入分析得出证素名称,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70分以上的证素积分从高往低的分布频率前5位为:病位:急性期依次为肾〉肺〉心〉脾〉表;缓解期依次为肺〉肾〉心〉脾〉表。病性:急性期依次为气虚=痰〉阳虚〉血虚〉阴虚;缓解期依次为气虚〉阳虚〉痰〉阴虚〉血虚。病性等级急性加重期气虚重度占94%,痰重度占73.6%,血虚中度占28.3%。缓解期气虚重度41.5%,痰中度30.2%,血虚轻度占30.2%。结论:COPD病位在肾、肺、心为主,急性加重期到缓解期病位变化由肾转到肺为主,病性均以气虚、痰、阳虚、血虚、阴虚为主,但病性程度变化大。其中以痰、血虚变化最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滋水分清饮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各证型组的治疗规律。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66例进行治疗观察,其中治疗组按中医证型进一步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和阴阳两虚组进行观察。对照组在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西药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滋水分清饮;观察周期为3个月。观察中医症状积分、血β2微球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治疗前后差异,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根据中医症状积分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治疗组中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均显著降低,分别为(2.14±1.59)mg/L、(0.36±0.56)mg/L、(73.80±47.89)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4个证型分组治疗后,血β2微球蛋白在各组均有降低,阴虚燥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组、脾肾气虚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尿β2微球蛋白在阴虚燥热组、气阴两虚组、脾肾气虚组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滋水分清饮能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早期肾损害血、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对于气阴两虚、脾肾气虚患者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主要病名下的证素分布特点,总结慢性胃炎的发病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胃痞"患者各60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其证候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痛和胃痞主要病位证素相同,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相同,为气滞、阳虚、气虚、湿;证素组合频率较高的有:肝脾胃加气滞加气虚、脾胃气虚、脾胃湿、脾胃阳虚、肝脾胃气滞。结论慢性胃炎的证素特点和发病规律基本相同,病变实质为虚实夹杂,虚证以脾气虚弱、脾阳不足为主,实证以胃气不降、肝气郁滞、湿邪阻滞为主。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